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與再學習方式,是教師與學生成長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篇一: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西門豹》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衆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味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順序,先寫了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後,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這裏貧窮的原因;隨後重點寫了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後略寫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課文大量運用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表現人物,因此,我緊緊抓住分析體會人物對話,激發學生想象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而感受人物的特點及品質。

首先,對話瞭解表達需要。當西門豹剛來到鄴地,看到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進行調查時。請學生讀“四問四答”,看看這些問答和其他課文中的問答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很快就知道,西門豹和老大爺之間的四問四答沒有繁瑣的敘述交代,而是乾淨利落,直入主題,顯得真實可信。這讓學生也明白爲了簡單明瞭的敘述是表達的需要,並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詳盡生動的敘述。

其次,對話激發學生想象

一、西門豹弄清了鄴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後,說“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想象一下,西門豹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走入西門豹的內心世界。學生有的說:“這麼說巫婆和官紳就會以爲西門豹也是支持他們的,爲了降低巫婆和官紳們的警惕性。”有的說:“其實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懲罰巫婆和官紳。”有的說:“他不想過早把自己的計劃泄露出去,免得打草驚蛇。”

二、”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這句話讓學生邊讀邊聯繫上下文進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門豹並不是真的要爲河伯重新選媳婦,只是以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爲藉口,把巫婆投入漳河,從而達到破除迷信,教育羣衆,懲治巫婆的目的。緊接着充分利用書本插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巫婆當時的神態、動作,想象巫婆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學生仔細看圖,同桌交流,有的學生說:“巫婆慌亂極了,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有的說:“巫婆手伸得長長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過想象,使學生明白西門豹聰明過人,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地懲治了邪惡,爲老百姓報了仇,出了氣。同時也讓學生想象,當時的老百姓會怎麼想呢?學生想象“爲什麼巫婆這麼害怕見河伯?”“她難道回不來了嗎?”“她爲河伯辦事,爲什麼要這麼害怕呢?”

三、”西門豹對官紳頭子說:‘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這句話要求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就會懂得西門豹並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來,而是做樣子給官紳們和圍觀的百姓看。提出問題:圍觀的羣衆會有怎樣表現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啊?他們這麼怕,是不是有詐?”有的學生說:“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憐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說:“看來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過對話想象,學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個胸有成竹、不露聲色實施誠摯惡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篇二: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今天早上第一節課,我和乙班的學生一起學習《西門豹》一課,這一課故事性較強,孩子們學習的興致很高。在初讀課文中,我仔細地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讀音,練習讀了幾遍課文後,孩子們一起掃清了詞語理解方面的障礙。接下來,便進入到了每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與教師共同解決問題。我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有關課文內容理解方面的:西門豹和老大爺進行了幾次“談話”?我原本想孩子們會很容易解決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裏的情況,禁不住心裏一顫:只有一個孩子舉手,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擔心個別同學沒注意聽講,於是又把問題重複了一遍,兩分鐘後事實還是不盡人意,只有三個孩子膽怯地豎直了胳膊,從他們疑惑的眼晴裏,我讀懂了其實他們個個心裏虛得很。我的思維在激烈地活躍着,猛然間,我醒悟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我,因爲我說錯了一個概念,所提的這個問題中不能說“談話”,應該是“對話”。於是我又向孩子們解釋道:一問一答算是一次對話,現在你再認真地看一看課文,到底西門豹與老大爺進行了幾次對話?這樣一來,孩子們便紛紛地舉起了手。頓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時,下課鈴響了。

走出教室,我的腦子一刻也沒有停歇,因爲下一節是甲班的課,我不能讓這樣的尷尬再次出現。鎮定思緒後,我胸有成竹地走進了甲班的教室,在不同的學生面前,我汲取了上節課的教訓,同樣的環節中我問學生:西門豹與老大爺進行了幾次對話?話音剛落,不到10秒鐘的時間裏,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手,隨之洋溢在我心頭的是無盡的喜悅。接下來我又問學生:你們說這個問題還能怎樣問?孩子們靈活地總結了:

(1)西門豹向老大爺請教了幾個問題?

(2)西門豹向老大爺請教了幾次?等。

再次走出教室,我既慚愧又自豪。慚愧的是由於我的疏忽,給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誤會;自豪的是變換髮問後,孩子們的思維靈活了,課堂上也體現了新課改。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創作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一絲不苟,那種精雕細琢的心境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上我們的語言必須是準確,否則影響的將是一羣孩子。我們不能單純地追求一節公開課或觀摩課上精心準備的斟字酌句,更重要的是要錘鍊每節課上乃至與學生點滴交流中的語言。

  篇三:小學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

《西門豹》這篇課文很長,而課堂上的時間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難點,敢於取捨纔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對教材和學生進行深入研究,確定把西門豹是怎樣利用送新娘的辦法破除迷信的這部分做爲重點,並以西門豹的言行爲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西門豹破除迷信的過程又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其中,懲辦巫婆和教訓官紳是主要部分。在教學時,我就針對三部分內容的不同特點採用了不同的訓練形式。

在懲辦巫婆時,西門豹的語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個藉口,將計就計。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西門豹的話外之意,我採用了評讀的方法,學生在“讀—評—賞”的過程中理解了內容,提高了朗讀水平。

懲辦官紳的內容與前邊的內容相似,這部分就以讀帶講。教訓其他官紳這部分內容中有若干處難點問題,我就採用了質疑解疑的辦法,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不斷地讀書過程中,瞭解西門豹不動聲色地懲辦巫婆和官紳,教育了百姓,最終破除了迷信,治理好了鄴這個地方。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始終由學生自己來學。

首先,我出示了兩道思考題:

一是在破除迷信的過程中,西門豹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請畫下來。

二是想想你讀懂了什麼,並記下不懂的問題。

學生在充分的默讀自學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動腦筋思考,在自悟自得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併產生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興趣。

在彙報時,先說說自己讀懂的,讀懂的內容通過朗讀、評讀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通過討論互相啓發來解決。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都是圍繞學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決問題的需要進行的,學生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