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凡卡》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1

回顧《賣火柴的小女孩》順勢講到《凡卡》一課,契科夫筆下的九歲凡卡又是怎樣悲慘的生活呢?學習課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熟課文,標註自然段。接着一段一段瀏覽讀,說出每段的大致意思,這樣就自然明白了文章按“準備寫信——寫信——寄信”來寫的。其中寫信部分有信的內容和回憶部分。寫信當中穿插了回憶鄉村生活的情景,這種寫法就叫插敘。

引導學生讀,和學生一起學,一起探究自然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

深入下去探究文章的內涵,讀信的內容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從關鍵句,關鍵詞中充分感受到這樣的生活讓凡卡只有死路一條了,從而認識到社會的不合理。讀中說體會,體會中讀是感悟深刻文章的一種樸素的方法,也是心靈和文本對話思考的過程。

再來學習穿插的回憶鄉村生活部分,學生美美地讀着,多美好的生活啊,難怪凡卡求爺爺把他接走。可凡卡能被爺爺接走嗎?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鏈接當時的社會背景,學生走進當時社會去思考,去理解。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爺爺不可能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悲慘的命運控訴着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合理。

可最後作者卻寫凡卡做了一個甜蜜的夢,夢見爺爺讀他的信。爲什麼要這樣寫呢?探究中體會文學的魅力,不必多講,點到就讓學生多多讀,讀中體會文學的魅力。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2

對於本課的教學,總體來說,感覺比較流暢,基本上實現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有所得。

教學設計比較優化。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進行了精心的備課,在陳主任、範老師,以及同組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了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了整體——部分——整體的語文教學模式。表現在整體的教學設計,從回顧主要內容入手,再深入文本進行學習,最後以續寫結束迴歸整體。也表現在每一部分的教學中,如學習凡卡給爺爺的信時,先指導學生整體把握,提煉要點,用概括的語言說一說,凡卡在信中都說了什麼?再如學習回憶往事的部分時,同樣先整體把握瞭解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還有凡卡學徒生活悲慘情況的概括。像這樣的環節還有很多。第二,注意了本課對比、反襯這一寫法的教學,並把它作爲一個難點來突破,有方法,效果比較好。設計了兩條線索——學徒生活和回憶往事。並且進行了合理的銜接,學生比較自然地在兩條線索中進行品味、學習、掌握方法。第三,在上課伊始,將凡卡祈求爺爺的語句進行提煉,並貫穿於全文。這樣,不但將其作爲一條線索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更好地把它作爲了朗讀訓練的重點。學徒生活、回憶往事和結尾的思考自然過度;品味語言和朗讀訓練有機結合。

另外,在教學設計中,我進行了充分的課堂預設,對過渡語進行了細緻地揣摩。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比較乾淨、準確、豐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促進了課堂的有效。

本次教學也有許多遺憾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情感的昇華欠火候,如對於祈求語句朗讀訓練的指導,反覆出現、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缺乏變化,沒有逐步提升、不斷投入的過程。一是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可能老師的一個簡單過度指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從語氣上:請求——祈求——哀求;或者從情感上:希望——失望——絕望。二是老師的示範作用沒有很好的體現,如在範讀時,沒有達到預期提升情感的作用。再有,一些細節的問題還需斟酌。如在回憶往事時,如能結合具體的詞句去品味快樂,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概括學徒生活時,如能追求形式上的統一可能學生在接受起來會更直觀一些;在續寫時,沒有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邊寫邊指導,沒有爲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思考空間。

總之,這堂課可以說基本上是一節有效的語文課,但縱觀整個設計與教學的過程,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立足於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包括內在的和外顯的。一名簡單、細膩、和諧、大氣的語文教師是我的追求目標,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我會努力。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3

教學《凡卡》(第十二冊)一文,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爲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着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複雜的事件關係,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爲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爲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完成自習預習,瞭解課文大意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你對本文有什麼總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同時明確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爲作者採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表現手法,來突出同一個中心:沙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破爲三大塊,爲突破重點做好準備,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採用以點帶面、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目的之一在於讀懂內容;目的之二在於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進而明確此種描寫細膩、逼真的寫作手法。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麼心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容信中多處出現,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品評鑑賞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4

上週我們學校組織了一輪高效課堂的講課,講完了課,我想說說自己的課堂。

本次我講的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凡卡》一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凡卡寫信,向爺爺訴說自己在老闆家痛苦悲慘的生活,並插敘了自己在鄉下的回憶。

課堂伊始,我導入課文介紹了上節課的內容。然後按照高主任的教學思路,回憶插敘的內容,並且把插敘的內容與凡卡的悲慘生活聯繫起來,講述凡卡的悲慘生活。

說說自己在教學中的缺點:

對於高主任設計的這篇教案,對於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說,確實有一些難度,我在執教時發現自己對於課堂的把握還不夠,各個環節的過度的語言設計還不夠,對於學生的引導還不夠。

對於學生的引導,教師的課堂追問還遠遠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體會悲慘,沒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凡卡內心的哀求。

教師在課堂的提問,有些語言過於拔高了學生,教師急於尋求問題的答案,有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充分的情況下教師就急於說出答案。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學着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學着向高主任的教學思路看齊,希望自己更進一步。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5

在教學中,我每上一篇課文後總要反覆的思考。上個星期上了《凡卡》這篇課文後,心裏一直在思索,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分爲三大塊。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採用以點帶面、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目的之一在於讀懂內容;目的之二在於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麼心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容信中多處出現,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品評鑑賞能力!

最後,整合課文,“同學們,看着板書,聯繫剛纔所講的內容,說說作者是什麼樣表達中心,突出凡卡悲慘命運的?”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已是很清楚:信中訴說悲慘學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憶往事,對比現實,襯托出中心。

這樣,抓住情感因素,以讀中感悟爲主,以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爲輔,交替使用,使學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縱橫交錯的三條線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間的關係,而且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擊中要害,還使學生在朗讀、討論中深切感悟到語言的精髓,做到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6

一、成功之處

《凡卡》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寫的短篇小說,採用了“寫信”這一表達形式,主要講在十九世紀後期的舊俄時代,凡卡由農村來到城市的一個鞋鋪當學徒,他受盡了種種折磨,過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寫信告訴爺爺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了想回到鄉下爺爺身邊的急切心情。

作爲六年級的學生,面對這樣比較長的文章,已初步具有抓住課文的主要脈絡和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他們與課文中的凡卡年紀相仿,在情感上容易產生共鳴。但本課課文結構較複雜,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組成,這類文章學生是第一次學習。另外,俄國人名字姓氏、作品的歷史背景等也會使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

基於以上原因,我在第一課時先交流作家契訶夫的有關資料,介紹《凡卡》的寫作背景。人物姓氏、身份關係用連線的方法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讀課文,幫助學生理清小說思路,找準寫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內容與聯想;在找準寫信的段落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抓住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夢等內容中的重點句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讓學生討論凡卡遭受了哪些折磨?藉助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教學中我還注意啓發學生想象。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爲什麼?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替凡卡說下去。這樣的教學設計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增添悲劇感人的力量。在第三課時教學時把研討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和續寫作爲重點進行。學生了解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對凡卡的遭遇給予深深的同情,經過對錶達特點的研討,更加感受到了作品的魅力。

二、不足之處

對經典的教學,總是覺得什麼都應該讓學生學到、領悟到,但時間有限,沒有辦法面面俱到。比如“凡卡的三次嘆氣”、“斜着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等一些細節描寫,我處理的比較簡單。

三、改進措施

感覺如果能在深入引導揣摩揣摩就更好了。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插敘的反襯作用,對比寫法和含蓄結尾對突出中心的作用。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理清文章條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描寫他的神態、動作、聯想的段落,瞭解他的內心,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精讀,學習文章表達手法。

3、情感與態度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皇統治下窮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養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瞭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三、教學難點:理解凡卡寫信過程中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任務

大家接觸過哪些外國文學?上節課同學們初步自學了這篇課文,按寫信前、寫信、寫信後的順序理清了文章的層次,並從凡卡寫信前的動作、神態中體會出他當時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聯想來了解人物內心的方法學習寫信這部分內容。

二.情境導讀,直奔重點

1.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寫信這一部分內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憶。下面先請同學們看看凡卡寫給爺爺的信(師範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所寫的內容中什麼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書:學徒生活苦)

2.課文哪幾自然段集中體現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苦?(尤其是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讀這幾段8、10、15,尤其第8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凡卡在城裏學徒生活的悲慘?把感觸最深的詞句劃上記號,然後談體會。(着重從捱打、挨凍、捱餓三方面進行引導歸納)

①(描寫凡卡捱打的句子),引導學生運用正確學習方法體會:

抓住重點詞語:抓住拖、揪、揍等動詞認真加以體會,再想象凡卡捱打時的慘狀,並結合凡卡捱打的原因深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

多問幾個爲什麼:爲什麼捱打?怎樣打?打成什麼樣?

聯繫下文:打昏了,連狗都不如

②引導學生從睡在過道里、簡直沒有、一點兒、稀等描寫凡卡挨凍、捱餓的詞句中進一步體會他生活的苦。

③綜合老闆、老闆娘、夥計們對凡卡的態度,從直戳、捉弄等詞中體會凡卡生活的孤獨。

小結:課文就是這樣從幾個方面寫出了凡卡生活的悲慘痛苦。

4.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着重從語氣、重音、停頓、心情幾方面進行引導)

①如果你就是可憐的凡卡,你會用什幺樣的語氣跟爺爺說?(乞求)指名朗讀第8自然段的後四句話。

②自由朗讀,體會一下把哪些詞讀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發發、跪下等)說說爲什幺?再指名朗讀。

③在這短短的四句話中,作者用了兩個省略號,在這裏表示什麼意思?(因難過而寫不下去)

④小結:此時此刻,凡卡正赤着雙腳,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爺爺訴說着自己的種種不幸,求爺爺儘快地帶他離開這個火坑。這點點省略號就像是辛酸的淚珠。(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從而懂得朗讀帶省略號的地方時,停頓的時間要長一些)

⑤體會描寫凡卡寫信時的動作的句子,引導學生從撇撇嘴、抽噎了一下這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前面的四句話。

三、進行對比,突破難點

1.過渡:如果說在凡卡眼裏,莫斯科的學徒生活是苦的,那麼同樣在他眼裏,什麼生活是快樂的呢?(和爺爺一起在鄉下生活的情景)。(板書:守夜砍樹樂)

2.指名把凡卡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這件事快快樂樂地朗讀出來。

3.鄉下生活真的就那麼美好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引導學生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縮成一團兒、凍僵等詞句中得出結論――鄉下生活實際痛苦)

4.鄉下生活既然很苦,爲什麼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麼美好呢?

(引導學生把鄉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進行對比,進而弄懂作者寫鄉下生活樂是主了襯托學徒生活的苦)

5.小結寫作方法:對比,襯托

通過讀和同學們自己的分析,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凡卡無論在鄉村還是在城裏他都沒有好日子過;無論到了哪裏他的命是運都悲慘的。作者採用的這種把鄉村的貧窮、無耐和城裏的悲慘、孤獨放在一起寫,讓人讀完之後更加同情、一目瞭然凡卡的悲慘命運。這樣的寫法叫 對比。同時我們還能夠從凡卡含淚帶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村生活來 襯托 城市生活的悲慘。這是本課在表達方法上又兩個重要特點。

四、小結練筆

片段練習:《我和凡卡比童年》

五、佈置作業

凡卡的命運爲什麼會這麼悲慘?去查找資料瞭解原因。

板書設計:

21、凡 卡

學徒生活 鄉村生活

捱打 捱餓 挨凍 砍聖誕樹

苦對比 樂

反襯

命運悲慘

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本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增加人生閱歷,激勵他們從小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文中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巧設疑問理清文章思路;以朗讀指導爲主,按文章中信的內容、插敘的內容、作者的敘述內容三部分品讀課文。首先讀信的內容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瞭解一個九歲孤兒小小的、並不過分的願望,從中體會凡卡爲什麼撕心裂肺地反覆請求爺爺帶他回鄉村裏去。再讀插敘的內容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瞭解凡卡的內心情感,嚮往鄉村快樂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然後讀作者的敘述內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構安排,體會文章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把文章內容和社會大背景聯繫起來,進一步啓發學生去探索作者契柯夫的其它作品,瞭解作者的寫作特點,瞭解作者的作品特點。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與凡卡對比,襯托凡卡的悲慘童年,激起對凡卡的同情,進而珍惜自己的童年。在仔細閱讀信的內容的環節,以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凡卡在城裏學徒生活的悲慘?這一問題貫穿教學,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8、10、15自然段,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在根據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通過對重點段落扣住詞句的分析,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讀懂課文,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然後再讓學生思考鄉村生活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讀插敘部分,說感受,聯繫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聖誕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麼美好、快樂、有趣,這正更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通過讀和同學們自己的分析,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凡卡無論在鄉村還是在城裏他都沒有好日子過;無論到了哪裏他的命是運都悲慘的。既而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採用的這種把鄉村的貧窮、無奈和城裏的悲慘、孤獨放在一起寫,讓人讀完之後更加同情、一目瞭然凡卡的悲慘命運,這樣的寫法叫對比;同時還能夠從凡卡含淚帶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村生活來襯托城市生活的悲慘。領悟本課在表達方法上又兩個重要特點。

根據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情感投入,學有所悟,能以較好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整節課完整緊湊。今後教學對於課堂生成的問題要多研究,這樣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效果。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8

《凡卡》是一篇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在教學時,我改變了備課中已設定的教學模式,而是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大膽質疑。沒想到“一石激起千重浪”,一隻只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就連平時極少舉手的同學也是一臉的興奮,手也舉得高高的。凡卡是誰?他多大了?課文講述了有關凡卡的那些內容?爲什麼要講述這些內容?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一個個問題呈現於黑板之上。我依次標上了序號,然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我發現學生讀書興致很高,而且找到答案時會自覺地標上記號。

時間不長,10多個問題在學生爭先恐後的參與中全部解決。

之後,我又引導學生圍繞凡卡寫信的內容和插敘描寫進行了重點講解,學生回答得非常到位,真切地感受到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從而明白了凡卡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當讓學生結合實際談體會時,學生又一次表現出了空前的活躍,說出自己的感受時,學生把凡卡的生活和自己的童年進行了對比,體會到了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幸福和快樂,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由此我想到:問題是開啓學生智慧的一味妙藥,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但放手不等於撒手,只要教師合理調控,正確引導,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爲呢?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9

自從教學《北京的春節》進行反思後,充分認識到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取捨,詳略得當的重要性。所以教學《凡卡》這篇長文時,我緊抓重點,避免“高投入,低產出”的局面,尋找教材與學生髮展的有效結合點。

本學期關於閱讀教學提出兩條新要求: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從這兩方面入手。第一課時總體感受全文,然後進入課文最核心的部分——信,抓住“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重點研讀8和15自然段,感受凡卡的苦難生活和非人的待遇,揭露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第二課時重點理解鄉下的生活也是痛苦的,但是他卻還是願意回去。接着重點感受信能否被爺爺收到,結果會是怎樣的結局。本課講解學生應掌握的本文最重要的兩種表達方法:插敘對比,以“樂”襯“哭”,更突出凡卡學徒生活的苦難;結尾意味深長,以凡卡甜蜜的夢想作結尾,展現的是似“喜”實 “悲”的意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

而且我在教學時切實把握好“度”,不片面批判當時的制度,也不盲目渲染文章表達方法的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兩者的融通,力求讓學生在感悟思想內容對寫作方法有所掌握,在探究寫作技巧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

綜觀這課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課堂練筆——“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中看出來。很多學生能切身感受到小凡卡的悲慘經歷,寫出凡卡不是睡醒的,而是被老闆打醒的。

一課一得。放棄是爲了更有效的獲取,有所不爲纔能有所爲。力求讓學生把精力集中在對文本精華的品味和吸收的過程中,使他們提高語感,提高能力,既學到閱讀方法,又受到情感薰陶。

語文《凡卡》教學反思10

這一節課,教師以學生爲本,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和學習興趣設計教案。教案設計層次清晰,教師教學有重點,有層次。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了配樂朗誦,填寫古詩的方式,將課堂氣氛調動很到位,學生的感悟有了昇華。

但在這節可上,教師按教案設計行課,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較差。感覺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及情緒都沒有充分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