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凡卡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凡卡》(第十二冊)一文,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爲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着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複雜的事件關係,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爲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爲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完成自習預習,瞭解課文大意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你對本文有什麼總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同時明確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爲作者採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表現手法,來突出同一個中心:沙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破爲三大塊,爲突破重點做好準備,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採用以點帶面、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目的之一在於讀懂內容;目的之二在於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進而明確此種描寫細膩、逼真的寫作手法。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麼心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容信中多處出現,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品評鑑賞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2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最怕學生插嘴,提一些不在自己課前教學設計中的疑問,因爲沒在自己的預設中,怕掌控不住整個課堂,特別是一些公開課更是如此。可是學生的一個發現、一處質疑、一句插嘴……這些微小的細節,有時就會隱藏着一個個教學的生成點。關注這些細節,就是捕捉住了課堂動態生成。在《凡卡》一課的教學中,我及時關注了課堂中的細節,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成的活力。

【片段】

生1:老師,凡卡沒有讀過書,他根本不識字,爲什麼會寫信?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你怎麼知道凡卡沒有讀過書呢?

生1:小凡卡家裏很窮,他才九歲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做學徒,他哪有錢去讀書呢?

師:那凡卡爲什麼會寫信呢?同學們能從文中找出答案嗎?

生2:我知道,凡卡會寫信,是他爺爺教的。

師:是嗎?請你說說理由。

生2:因爲從文章的最後,對凡卡夢境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爺爺識字,說不定爺爺在平時生活中曾經教過凡卡。

師:說得很好!還有誰認爲凡卡會寫信是爺爺教的呢?

生3:從文中“砍聖誕樹”一節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小時候在鄉下,家裏雖然窮,但爺爺很疼愛凡卡,閒暇的時候,爺爺一定會教小凡卡識字的。

師:爲什麼你認爲疼愛凡卡,爺爺就會教他識字呢?

生4:老師我贊成X同學的說法,我也有一個非常疼愛我的爺爺,小時候,爺爺常常教我背古詩,給我講故事,教我寫字。我想凡卡的爺爺既然那麼疼愛他,也一定會這麼做吧!

師:說得多好啊!原來凡卡會寫信是爺爺教他的。誰還有不同的解釋?

師:哦!沒有了嗎?可是我認爲凡卡會寫信,還與另外一個人有關。

師:小說的原文中說凡卡的母親在世時曾在席瓦列維父老爺家裏當女傭,老爺的女兒很喜歡聰明的小凡卡,教他念書、寫字、數數,還教他跳四組舞。由此可以看出,凡卡之所以能寫信,是老爺家小姐教他念書、寫字的結果。看來,即使凡卡真的沒有上過學,他能夠給爺爺寫信也是合情合理的。

師:讀書貴在有疑,“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我們的課堂大家積極提問、主動探索纔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同學們也像今天這樣大大的質疑。

反思

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

上述片段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凡卡爲什麼會寫信?”對於學生的問題,我採取了“冷處理”,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將問題再度拋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爲學生思維的飛躍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互相探討,不斷閃現出思維的火花,最終問題便在師生的共同互動中迎刃而解了。

作爲教師,我們除了要用開放的胸懷去預設理想的教學情境,還應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的教學細節,關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生成,從而創造精彩互動的課堂。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3

對於本課的教學,總體來說,感覺比較流暢,基本上實現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有所得。

教學設計比較優化。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進行了精心的備課,在陳主任、範老師,以及同組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了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了整體——部分——整體的語文教學模式。表現在整體的教學設計,從回顧主要內容入手,再深入文本進行學習,最後以續寫結束迴歸整體。也表現在每一部分的教學中,如學習凡卡給爺爺的信時,先指導學生整體把握,提煉要點,用概括的語言說一說,凡卡在信中都說了什麼?再如學習回憶往事的部分時,同樣先整體把握瞭解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還有凡卡學徒生活悲慘情況的概括。像這樣的環節還有很多。第二,注意了本課對比、反襯這一寫法的教學,並把它作爲一個難點來突破,有方法,效果比較好。設計了兩條線索——學徒生活和回憶往事。並且進行了合理的銜接,學生比較自然地在兩條線索中進行品味、學習、掌握方法。第三,在上課伊始,將凡卡祈求爺爺的語句進行提煉,並貫穿於全文。這樣,不但將其作爲一條線索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更好地把它作爲了朗讀訓練的重點。學徒生活、回憶往事和結尾的思考自然過度;品味語言和朗讀訓練有機結合。

另外,在教學設計中,我進行了充分的課堂預設,對過渡語進行了細緻地揣摩。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比較乾淨、準確、豐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促進了課堂的有效。

本次教學也有許多遺憾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情感的昇華欠火候,如對於祈求語句朗讀訓練的指導,反覆出現、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缺乏變化,沒有逐步提升、不斷投入的過程。一是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可能老師的一個簡單過度指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從語氣上:請求——祈求——哀求;或者從情感上:希望——失望——絕望。二是老師的示範作用沒有很好的體現,如在範讀時,沒有達到預期提升情感的作用。再有,一些細節的問題還需斟酌。如在回憶往事時,如能結合具體的詞句去品味快樂,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概括學徒生活時,如能追求形式上的統一可能學生在接受起來會更直觀一些;在續寫時,沒有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邊寫邊指導,沒有爲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思考空間。

總之,這堂課可以說基本上是一節有效的語文課,但縱觀整個設計與教學的過程,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立足於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包括內在的和外顯的。一名簡單、細膩、和諧、大氣的語文教師是我的追求目標,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我會努力。

凡卡語文教學反思4

講完這一課,總覺得太倉促,因爲這兩節課是連着上的,我便一鼓作氣講完了。回想起來,太快了,不應該爲了趕時間、趕進度倉促結束本課。有收穫,也有失落。

第一課時,熟悉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找出信的內容,把寫信的內容連起來讀幾遍,充分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然後出示重點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讀這三個段落

從凡卡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經常挨打受氣四方面體會凡卡的淒涼生活。再結合現實,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內心的感觸。許多同學覺得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實在太幸福了,決心利用大好時機好好學習,思想教育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標出文中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男生、女生輪讀,熟悉課文內容以後,畫出表現凡卡歡樂心情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理解,知道凡卡只有在爺爺身邊纔會感到快樂,所以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是迫切的。

接着我問學生課文爲什麼要插敘這些內容?學生多半回答不上來,經過老師的提示方纔有同學說是對比、襯托的寫法,用凡卡在鄉下的快樂襯托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課文以夢結尾,凡卡的爺爺究竟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

我引導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和不詳細的地址來體會結果,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但是仍然有同學認爲總有好心人把凡卡贖出來的,我首先肯定他們的心地善良,再從當時的社會背景給學生講凡卡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有一點我疏忽了,文中出現了凡卡的三次嘆氣,在課堂上我只顧着讓學生找凡卡寫信的內容和鄉村回憶的部分,忽略了作者的敘述部分。凡卡的三次嘆氣非常重要,可以體會到學徒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更能激起學生對凡卡的深切同情。

總體感覺,講得不細緻,像文中有些細節描寫應該引導學生重點揣摩,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凡卡在寫信前,爲什麼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幾眼?爲什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都匆匆忙忙地過去了。這是備課的疏漏,講過之後,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