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大綱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1

學完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我們被文章的內容所震撼。

怎樣理解本文最後一句“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我啓發他們道:這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一起來看前面的語段所寫“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我說這裏運用了“此時無聲更勝有聲”的藝術手法,我們來看句中的倆字“它”和“她”分別指代什麼?學生們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個“它”指安塞腰鼓,後一個“她”指出奇寂靜的世界。我進一步啓發道:你們的.回答很正確,我們可以嘗試想象一下曾經喧鬧的腰鼓一旦安靜了,確實會留給觀衆格外寂靜的感覺,但是倘若我們認爲“雞啼”是實寫呢?在黃土高原上居住在窯洞裏的人們,傳來一聲意外的“雞啼”也屬正常;但是倘若這是虛寫呢,作用何在!一同學解釋說:人們當時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雞啼”反襯這份寂靜。我繼續發問:還有其他理解嗎?另一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人們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被一聲“雞啼”喚醒。我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他們倆的回答怎麼樣?大家一致認爲:可以的。我評價道:兩個同學的理解都非常合理。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該單元主要通過體味作者對藝術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在閱讀中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價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本文是一篇用激越的鼓點敲出的豪放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讚歌。作者通過一羣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雄渾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脫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頗有氣勢,短句鏗鏘激昂,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交錯出現的大量排比,使情感表達得熱烈、淋漓、酣暢,充分體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學情分析

學生對腰鼓這種民間藝術大都接觸過,但瞭解不多,加之農村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匱乏,所以本文教學要注重在多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的生命力量和文化內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圍繞“讀”來進行的,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和課文錄音,通過“讀”來體會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氣勢,雄渾的場面,感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美。

過程與方法: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積極的參與學習,主動的進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場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從不同角度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的偉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