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大綱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1K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並瞭解排比、反覆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2、情感態度價值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3、過程與方法

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重難點

朗讀、品味文章語言。

  學情分析

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對舞蹈動作、聲音的描寫,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讓學生讀出氣勢即可。

  設計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們不難發現,《課標》要求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爲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瞭解課文大意,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疑問,並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電影片段。

2、導入: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使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聽讀:

(1)正字音,聽節奏,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2)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理請文章思路,並說說對文章的整體感受。

(宏偉的場面,磅礴的氣勢,狂放的動作,生命的能量。)

(3)畫出你喜歡的句子。

2、朗讀指導

(1)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那麼,《安塞腰鼓》這篇文章我們應該讀呢?

教師指導:

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奏。要讀準節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本文以短句爲主,因而節奏較快:讀準節奏以後還要注意語音的輕重,這樣纔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2)學生自由朗讀,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1、引: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盪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的場面描寫爲什麼會這麼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

小組討論,提示:可從文中的用詞、修辭、句式、寫法等方面考慮。

2、師生互動探究

教師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從用詞方面:

⑴“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⑵“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⑶“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

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 “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⑵“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⑶“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

⑴“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⑵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⑶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

⑴“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⑵“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後的寂靜。

⑶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爲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四、質疑問難。

  五、回味課文,理解主旨

1、你認爲作者借安塞腰鼓主要想歌頌什麼?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歌頌黃土地上的陽剛之美,歌頌承載這一生命的黃土地,歌頌黃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歌頌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2、西北現在好象成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你認爲作者爲什麼要歌頌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西北漢子呢?

因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並沒有因爲生活的貧困和封閉而喪失希望,他們有韌性和堅強,生命中奔突的能量終有一天會噴發的。那麼這片土地就是有希望的!我們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所以作者要竭力歌頌這片土地。

是啊,我們的民族顯然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難,太多的束縛和挫折,但我們總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祖國、走進了一個令人振奮和自豪的新時代,只要我們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我們就一定能夠再造輝煌。

六、作業:

看一段舞蹈,從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等方面加以注意,寫一段精彩的舞蹈場面。

 七、小結:

“安塞腰鼓”既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這一切都與陝北自古以來是邊關要地和它古老的歷史有關。當年,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軍30萬鎮守陝北、築長城,防止匈奴入侵;到北宋的文臣武將,(韓琦、范仲淹、沈括)來此領導抵禦西夏人入侵的戰爭,再到明朝時期九鎮之一的“延綏鎮”長城,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勵邊關將士衝鋒陷陣的號角,也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儘管時過境遷,但這種激勵和力量卻深深地根植於陝北這塊古老的土地上;20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黨中央進駐延安13年,以及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國,在某種意義上,“安塞腰鼓”所釋放出的能量,它已經成爲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徵。

同學們,春筍堅持節節拔高,爲的是展示明天的高風亮節;小溪堅持長途跋涉,爲的是成就明天的壯闊遼遠;春花堅持對外開放,爲的是迎接明天的山花爛熳;小樹吸收陽光雨露,爲的是孕育秋後那累累的果實。今天我們學習安塞腰鼓,是讓大家帶着這種安塞精神,一起以開放的心態走進開放的世界、繁榮中國,也成就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