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精選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一

今天在學校舉行的語文教研活動中上了《安塞腰鼓》這一課,現就備課、上課的情況作一點反思。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精選

《安塞腰鼓》一文是歌頌激盪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經典之作。對備課我作了如下的處理:

1、重視朗讀。先教師示範朗讀;再學生自由朗讀;接着指導學生朗讀;最後學生齊讀。其中在其他教學環節中也安排了詞句的朗讀。把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2、對安塞腰鼓的瞭解。學生自由朗讀後,要求學生以“的安塞腰鼓”的句式來說話。可以用文中的詞語、短語、句子等加以修飾。這樣學生可以對安塞腰鼓的特點有所瞭解,還可以加深對文本的進一步瞭解。這一環節重在初略感知文本。

3、指導朗讀。在學生初略感知內容後,再來指導學生朗讀,效果會好些。朗讀指導的重點在於宏觀的,而非微觀。在於段落朗讀的指導,而非一詞一句的指導。1-4段是寫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5-27段是寫鼓聲響起,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28-30段是寫鼓聲落,要讀出悠遠的寂靜、若有所思,語速稍慢。

4、主旨的感悟。一篇文章的主旨,不是刻意的由老師說出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感悟出的。這篇文章的主旨具有多種見解,都可以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來感悟歸納。所以歸納主旨的根本途徑還是要讀好、讀懂文章。

5、語言的品味。這篇文章的語言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用排比來增強情感的表達力量。那麼語言品味的重點放在句式和修辭上。

課上完後,馬上進行了評課。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經過老師們的一番點評,我發現我的課堂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課堂容量比較大。總期待一堂45分鐘的課能上完所有的`環節和內容。沒用認真的備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其次:在朗讀的處理上,不能放手於學生,有時老師越俎代庖。

再者: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處理不合理。

最後:在作示範朗讀的時候,應使用多媒體,來點背景音樂,來點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不僅有想象的餘地,更有更直觀的感受。

一節課不管有多少問題,總會有一絲亮點。自我感覺和老師們的評課。我的示範朗讀非常到位,真正讀出了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教學流程清晰,操作性強。師生互動活躍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二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爲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爲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安排以下幾個板塊:播放視頻,激發興趣;初讀,感受安塞腰鼓形象;誦讀,感受安塞腰鼓氣勢;品讀,感受安塞腰鼓內涵;質疑交流;創讀,宣傳安塞腰鼓魅力;實話實說,收穫盤點。即注重情境創設,爲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爲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爲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爲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爲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於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有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1.朗讀指導應抓住重點,圍繞關鍵句子進行,不能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2.對於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師目的要明確、專一,在達成這一目的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廣泛交流,激活思維,張揚個性。

3.爲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時間、空間角度進行剖析,讓學生真正走近安塞腰鼓,走近黃土文化。

4.語文味體現不濃,應從細讀文本上下功夫,如詞語的使用、標點符號(!)的用法等等,從細處入手,引導學生知微見著。

5.板塊式教學環節的設計使文章條理清楚,但環節相對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更深入細緻地走進文本。

這些不足啓示我:(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纔是教學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