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合集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掌握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理出文章的線索,學習按照空間轉換的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瞭解故宮的建築藝術和歷史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増深學生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瞭解,懂得故宮是古代中國輝煌藝術成就的見證,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按照空間移位來進行介紹的.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感悟激發對中國古代輝煌建築藝術的熱愛和謳歌。

教學準備:

查閱故宮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話題,激趣導入。

身爲洛陽人就從龍門石窟的佛雕藝術價值談起,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會說出自己對龍門石窟的認識,從而引出課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這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古代輝煌藝術的興趣,爲理解故宮的歷史價值打下基礎。

2、播放課件,展示故宮的輝煌建築藝術,先給學生以視覺上的衝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在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重檐屋頂”、“額枋”、“蟠龍”“降龍”等字的讀音,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分析結構。

重點分析第1段,瞭解故宮的歷史價值及意義。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欣賞建築藝術

1、自由朗讀課文,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宮景點;

2、把這些景點板書在黑板上,並按照順序標出來,理出文章線索,學習按照空間移位的順序寫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欣賞故宮中太和殿、乾清宮、御花園等景點的景色。

4、結合課件中所展示的景點對照課文內容找出,並完成以下問題:這座建築的特點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寫,重點讓學生理出寫作順序;

(2)、5、6自然段是詳寫太和殿,是本課的重點段,要在讀中分析、感受。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豔麗色彩和殿頂的雕金盤龍圖案來欣賞體會故宮建築藝術之美。第6段主要介紹了太和殿的作用。結合教學課件並配以莊嚴渾厚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太和殿神聖、宏偉的氣勢,在朗讀中體會出來。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的讀,把這種情感植到學生心中。

(3)、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7、8、9自然段,加深對故宮建築藝術的讚歎。

(二)、讚歎奇珍異寶

朗讀第10段瞭解故宮藏品之多之奇之貴種,並出示相關資料增加學生對故宮的瞭解。

四、總結課文昇華感情

出示資料介紹“故宮”成爲“故宮博物院”以來吸引了中外大批遊客的參觀,使學生認識到“故宮”已經成爲人類共同的財富,齊聲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昇華感情。

五、小試牛刀拓展延伸

2009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以一名郵展志願者的身份按照空間移位順序寫一篇小文章給各地遊客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一)、圖片激趣,揭示課題

多媒體出示課件,觀看圖片。

師:我們剛纔看到的都是關於手指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手指》。

(二)、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學生默讀)

豐子愷(1898~1975)現代散文家、畫家。浙江崇德縣(今桐鄉縣)人。長期致力於藝術教育事業,美術和文學創作。他的漫畫、書法自然瀟灑,風韻別緻,稱譽藝壇。他的散文,先後結集出版的有《緣緣堂隨筆》、《車廂社會》、《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他厭惡人世間的虛僞、卑俗、自私,讚美兒童的真誠、純潔、聰明,兒童在他“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豐子愷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語言樸素灑掊,形式靈活多樣,信筆所至,妙趣橫生,於平易瑣細中寓深意,在淡泊飄逸中見真情,如同他的漫畫、書法一樣,寫意傳神,別具風采。他還勤於翻譯工作,譯過屠格涅夫、柯羅連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將並日本長篇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譯成中文。

(三)、談話導入、整體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啓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着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啓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四)、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五)、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1、默讀課文,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自由讀書並標畫相關語句。

3、抓住以下關鍵句進行分析、交流: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衝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着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纔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5、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稱優點缺點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小指

6、彙報交流:

⑴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

⑶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⑷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六)、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作者通過描寫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反覆朗讀品味課文最後一段;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真的“無愛恨在其中”嗎?

3、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

課堂練習: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句、感嘆句的作用。

能力目標:學生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學方法:

提問法、教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有關“安塞腰鼓”的畫面、和範文朗讀片段。

學生:聽歌曲《黃土高坡》的錄音,體會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查找“安塞腰鼓”的歷史資料。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 礙,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一曲激昂高亢,展現西部人民壯志豪情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的地圖)這裏是黃帝軒轅氏書寫華夏民族第一部史詩的地方,這裏的子民自古以來就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在數千年的抗爭,產生了許多展現着西部粗獷,豪放的民風民俗的藝術形式。今天,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將隨着劉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筆踏上這片黃土,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燈片)談到天下第一鼓,同學們最想知道什麼呢?(提問三四個同學,問題留到課尾解決)

2、播放“安塞腰鼓”視頻,學生欣賞。

3、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通過觀看視屏同學們對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麼?(雄偉,氣勢磅礴等等)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現在同學們帶着對安塞腰鼓的感覺我們一起來看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文字開描寫《安塞腰鼓》的。

二、學習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尋美點。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爲美的句子。(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臺走動觀察)。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講解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請同學們起來說說找出的優美句子。重點講解運用排比、反覆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讀、效果)。講解後請一個同學讀,再全班齊讀,再放錄音。讓同學們在對比中體會文章的感情。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聲,作者還描寫了後生們的動作。重點講解“搏擊”一詞,與其他描繪打鼓的動詞(打擊、敲打)相比,作者爲什麼要用“搏擊”,這體現了後生們的頑強的生命力。與安塞腰鼓的發源地——黃土高原聯繫(搏擊腰鼓、更搏擊貧瘠、搏擊艱難的生存環境)。讓同學們體會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③回頭看,安塞腰鼓不僅僅是寫腰鼓,還寫人、寫環境、寫土地。(老師點明主旨)

④要求同學們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情感的句子(提問)。講解反覆的修辭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學讀、全班讀、錄音機讀。比較學習,體會情感。

⑤短句和感嘆句的運用。(爲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⑥播放“忘情了,沒命了”放錄音,同學們齊讀,體會作者情感。老師引導,適當總結。

⑦再看安塞腰鼓視屏。讓同學們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學的體會。

⑧回答剛開始的問題。(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們的疑問解決了嗎?解決了,請一個同學起來回答;沒解決,老師引導總結)

佈置作業:

A、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B、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劉成章

意蘊美 形式美 生命的力量 陽剛之美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鉅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着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爲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爲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啓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爲後人所稱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爲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說(yua邑)乎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時:按時;說:愉快、高興;朋:志同道合的人;知:瞭解;慍:發怒、生氣;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爲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三:多次;省:反省;爲:替、幫;謀考慮事情;忠:盡心竭力;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習:溫習。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過呢?”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討論思想品德修養。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詳解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捨。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爲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範。”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裏,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爲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爲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爲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前三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着雄渾偉奇的畫面,對生命與力量的讚美傾瀉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學分爲四個活動板塊:字詞擂臺賽;走進錄音棚;我是評論家;文化小使者。整個過程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2、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小組合作,突出教師的點撥與小結。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比喻、排比、反覆修辭的作用。

3、通過學習感受生命與力量的美,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激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做優秀的文化傳承者。

學習重點:

1、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理解各種修辭的作用,熟讀成誦重點句。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圖片,)請同學們去看一幅圖片,這是(腰鼓),它屬於哪個地區(陝北),這是靜態的安塞腰鼓,那麼動起來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壯觀、何其豪放啊!(放舞動的安塞腰鼓的視頻,放完後)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師說,然後學生讀“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現)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板書課題)

二、字詞擂臺賽(會讀、會寫生字詞)

1、老師手中拿着本課的生字卡,如果你認識,你就勇敢地站起來讀,如果讀對了,其他同學跟讀兩遍。(利用生字卡檢查字詞)

2、我們學習字詞要做到溫故而知新,請看屏幕,齊讀兩遍。(看屏幕齊讀兩遍)

三、走進錄音棚

1、談談安塞腰鼓:看來大家預習的不錯,請用一個詞語或句子來形容你讀完本文的感受。 (根據本文學生的理解把幾個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體現這些感受?預設;

(1)如果第一個學生讀的很好,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好在哪裏?點撥: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員了,注意了讀音、節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個同學讀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兩種情況不管出現哪一種,順勢而推)我們來感受一下名家對於安塞腰鼓的朗誦。(播放視頻)

2、我是小小播音員:預設幾個段落,指導學生朗讀;

(1)第7段,從一路高昂和先緩慢後高昂兩個不同方面進行指導,來理解安塞腰鼓帶給我們的感受。

(2)文章反覆出現的核心句子朗誦示範,不同的重音停頓,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緩的語氣去讀,讀出靜中的動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評論家

過度:好一個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壯闊場面的安塞腰鼓!正源於此,安塞腰鼓被選入16屆亞運會的開幕式,(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迴歸慶典、世博會、建國50年大慶等重大活動會演,知名度大增,紅遍神州,成爲安塞對外宣傳的象徵。)我們能不能說好一篇《安塞腰鼓》?請用“這篇文章好在——”結合具體的句子談出自己的理解。(多媒體出示)預設:如果學生說的方面很多,教師此時可以出示幻燈片這篇文章好在;

1、用詞。如:動詞、疊詞??

2、修辭。如:排比、比喻、反覆??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動靜映襯。

學生有自己的見解,然後多讀,通過讀體現自己的理解。

最後教師點撥:比喻使語言更形象,排比使語言更增強語勢,形象與氣勢並存。正是因爲短句,才使文章的語言變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文字多麼值得玩味呀,趣從文生。文章最後爲什麼又歸於靜寂,這是符合我們學習的規律,由動到靜,讓我們在靜中去想,在靜中閃動,以靜襯動,動印痕於心!教師根據學生的補充適當點撥;

1、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2、從句式上說

“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從修辭上說

(1)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排比,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一組句子或詞語排列起來,以增強語勢,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l)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4、從寫法上說;

(1)能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2)動靜結合。例如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的靜態描寫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讚美的語詞,來表現對安塞腰鼓的讚美,同時讚美安塞腰鼓給人的激情和力量,讚美黃土高原,讚美強健有力充滿希望的黃土地人民。

五、主題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僅僅是在寫安塞腰鼓嗎?他爲什麼要寫?讓我們走進劉成章,(劉成章,當代詩人、散文家、共產黨員,陝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一篇散文《轉九曲》獲得了散文優秀作品一等獎。散文集《羊想雲彩》和散文《安塞腰鼓》獲魯迅文學獎。 “陝北生來陝北長,因爲你魂牽這地方”——就“寫陝北”來說,怕誰也寫不過劉成章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作者是陝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們從其字裏行間看到的是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和傾心愛戀。唯有如此,他才寫的酣暢淋漓,曲盡其妙。老師寫了一首小詩,與大家分享。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人情和自由的揮灑;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文明和文化的傳承;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慷概激昂和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們一起讀起來,希望每一個同學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者!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作者;能夠運用聯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着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1、2節:雖然我們很稚嫩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2、3、4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5、6、7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徵的意義)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接下來,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後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總結: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7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加以理解並積累。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女媧創造人類的過程。

(3)閱讀課文有所感受,並相互交流。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自學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理解字詞的意思。

(2)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條理,瞭解女媧創造人類的過程。

(3)個性理解,互動交流,暢談讀文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女媧爲人類作出的貢獻。

(2)感受人的可愛與生動,感悟世界因人而精彩,因人而充滿生氣,懂得要珍惜生命。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讀懂內容,瞭解女媧造人的過程。

2、難點:體會女媧爲人類所作的貢獻,感受人的可愛與生動,給世界帶來了精彩與生機。

3、關鍵:自學爲主,自讀自悟,整體把握,品析細節。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體會女蝸爲人類作出的貢獻。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摘錄文中關鍵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1、教師導言:據說,普羅米修斯被稱爲“人類的大恩人”,除了因爲他偷取火種,造福人類,更重要的是因爲他是人類的創造者。而在我們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創造人類的天神則是女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女媧造人的故事。

2、教師板書課題:女媧造人。

3、認識人物:學生根據課外閱讀經歷,談談對女媧的認識。

4、教師適當小結,引導對課題質疑:是的,傳說中,女媧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廣大。爲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她被稱爲人類的始母,因爲傳說中,人類就是她一手創造的。那麼,看了“女媧造人”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5、學生自由根據課題質疑,教師適當加以梳理、板書。

(1)女媧爲什麼造人?

(2)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3)女媧造出來的人是什麼樣的?

……

6、教師小結導讀:讓我們帶上問題去閱讀,到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學解疑,把握內容

1、教師出示自學提綱,引導獨立閱讀及合作交流。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詞,多讀讀認認,加以理解。

(3)思考剛纔質疑的問題,小組交流,討論解疑。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認真自學,教師巡視,瞭解學情,並進行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解疑。

4、自學反饋,全班互動。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正確理解。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叢生的景象。

神通廣大:指本領特別高明,有着無所不能的力量。

生氣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滿勃勃生機。

靈機一動:指心思靈巧,稍動腦筋。

綿延不絕:延續不斷,文中指世代相傳。

(3)針對質疑,逐題解疑,感知故事內容。

①女媧爲什麼造人?

(因爲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人類,不夠生氣蓬勃)

a.天地開闢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可是單單沒有人類。

b.有一天,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兒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纔好。

c.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麼爲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上三個句子,瞭解女媧造人的原因)

②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女媧先是用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裏揉捏成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放到地面時,泥捏的小傢伙便活了起來,女媧給他取名爲“人”。爲了讓人佈滿大地,女媧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後來,女媧想出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到一個泥潭裏,攪成了渾黃的泥漿,然後提起枯藤,向四處揮灑。只見泥點濺落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小人兒。藤條不停地揮灑,不久,大地上就佈滿了人類的蹤跡。最後,爲了讓人類能綿延不絕,女媧把人分爲男女,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至此,人類就世代延續下來了)

(結合學生的介紹,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14、17自然段內容,瞭解女蝸造人的過程)

③女媧造出來的人是什麼樣的?

(女媧造出來的人聰明而美麗,他們能說會走,喊女媧爲“媽媽”,他們的身體雖然小,但相貌和舉止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他們分爲男女,可以自己創造後代)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瞭解女媧所造之人的特點)

(4)動手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寫的是女媧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寫的是女媧造人的過程。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第5~13自然段):寫女媧用黃泥揉捏成人。

第二層(第14~15自然段):寫女媧用枯藤攪泥漿揮灑成人。

第三層(第16~17自然段):寫女媧將人分爲男女,自創後代。

(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天地開闢以後,大地上沒有人類,女媧爲了大地生氣蓬勃起來,決定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她先是用黃泥摻水揉捏成人,由於工作太久,她疲倦不堪。後來她想出好辦法,用枯藤攪泥漿向四處揮灑,泥點都變成了人,不久,大地上就佈滿了人類。最後,爲了讓人類綿延不絕,女媧將他們分爲男女,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世代延續)

三、暢談感受.體會寫法

1、集體交流閱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引導品析文中重要細節。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序交流)

(1)對女媧的認識——聰明仁愛、富有智慧。

(2)對寫法的體會——想象豐富,刻畫細緻。

①全文充滿了豐富的想象,這些想象以現實爲基礎,又充滿了神奇色彩,表達了人們對人類起源的探究熱情,以及對人——這一聰明美麗的生物的自我讚歎。

②文中通過對女媧心理、動作、神態等細節的細緻刻畫,表現了女媧的智慧與仁愛。

③生動有趣的情節、通俗自然的語言、神奇豐富的想象,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入勝。

2、結合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相關段落或語句。

(作爲高年級語文教學,除了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要啓發學生深入品析語言。而作爲一篇略讀課文,在教材處理上不能面面俱到,應該有所取捨,長文短教,抓住文中重、難點之處,集中力量,在學生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理解與感受,在思維的碰撞中,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提升認識,瞭解作品的內容與寫法,從中受到薰陶,並可學得表達方法,爲創作奠基)

四、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女媧心懷仁愛,用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創造了人類,並使人類世代相傳,綿延不絕。有了人類這種聰明而美麗的生物,大地變得生氣蓬勃起來。神話傳說中的女媧真是人類的好母親啊!

2、學生介紹課前蒐集或閱讀的有關女媧的其他故事,進一步認識女媧,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

如:女媧曾教給人們婚姻。

如:女媧爲人類造了一種交笙簧的樂器。

如:女媧冒險補天爲人類消除災難。

……

五、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四字詞語,加以積累。

2、向家人講述《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5*女媧造人

用黃泥摻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攪泥漿揮灑成人聰明仁愛富有智慧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後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後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麼商鞅爲什麼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麼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麼事。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商鞅爲什麼要南門立木?

(2)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麼看法?

(3)之後商鞅是怎麼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彙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1)

1、小聲讀一讀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變革舊的法規,推行新法,爭取國家富強)

2、推行新法容易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不容易。從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對重重困難。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取信於老百姓的好辦法,那就是(師生一齊:南門立木,並板書)那麼,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麼看法?持什麼態度呢?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2)

1、自由讀4~12自然段,回答。

先說持什麼態度?(懷疑、不相信)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回答時可結合課後第三題的前兩個小題進行分析)

了我們誠信是爲人之本,是立國之基。(師生看板書進行總結)

板書:

冥思苦想

順應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門立木南門立木

誠信是爲人之本、立國之基

言而有信

作業:

1、商鞅爲什麼要在南門立木?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2、把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鞏固複習本課生字、詞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麼樣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教學準備:

演示南門立木的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上節課我們學了《南門立木》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課,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麼內容嗎?

二、新課

(二)在複習的基礎上回答:

1、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麼看法?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說話算話、非常好)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演示《商鞅南門立木》。在演示中體會讀

2、四人小組練讀,師巡迴輔導

3、全班交流,評議讀

4、分角色讀

5、齊讀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寫字

2、讀寫詞語,除了讀寫課後要求的2個詞語,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3、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麼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作業:

修改自己的練筆,辦一期“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習作展教案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中所表達出來的同學形象,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意。

2、體會作者如何描寫每位同學的特點。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抓住人物特點,領悟本課的寫法。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通過笑聲寫出人物特點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情感,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 導入揭題:

1、年的小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家都結交了許多好朋友,這些朋友便是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小夥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和同學間那《忘不了的笑聲》。——板書課題

2、讀一讀課題,說一說這個課題是圍繞什麼來寫?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習要求(一)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並思考:

(1)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

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填空:餘曉的笑聲( )、魯珊的笑聲( )、方平的笑聲( )、陳立的笑聲( )。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思考題: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2)、填空。

(二)、朗讀課文,體會情感,領悟寫作方法。

過渡:他們的笑聲別具一格,他們的笑聲裏包含着什麼呢?

1、學習要求(二)

(1)請用“——”畫出他們不同笑聲的句子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方法:讀——思考——交流)

過度:課文除了寫四個同學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

(2)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爲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徵,它採用了什麼描寫。並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

(2)課文中除了寫他們四個人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意。

(3)採用不同方式讀課文的最後兩段,讀中領悟情感。

(4)師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學習那些寫作方法? (此處出示課件——寫作方法:抓住特點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寫法。按照這個思路,請同學們也抓住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來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練筆。

在你的身邊,哪些同學的言談舉止比較有個性?又突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然後試着用幾句話寫一寫。

五、學習反思:師生共同小結課文。(結合學習目標)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0

難忘的啓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2、板書:難忘的啓蒙

啓蒙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啓蒙爲什麼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啓蒙我什麼?你從哪裏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3、爲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麼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爲什麼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裏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麼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麼?板書:正直誠實

爲什麼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麼?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後,我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爲什麼?

2、聯繫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爲啓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嚮往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後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啓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麼?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啓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穫。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啓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啓蒙老師。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理解什麼是生活?怎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充分理解第三節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理解詩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朗讀詩,體會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啓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的第二、三節,在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二節的適當地方,補上幾句結合自己生活的詩句。

2.難點是理解第三節詩句的含義。

(二)疑點

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第三節的含義。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詩歌。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板書設計、思考題等。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趣談話,課件導入新課(6分)

1、激趣談話

2、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圖1、圖2、圖3……。

這幾幅圖畫的是什麼?分別介紹圖意。

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多有意義!他們和你們一樣都很熱愛生活,說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詩人曾經寫了這樣一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這首詩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位詩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他於1941年在延安寫下了這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詩吧。

板書:1生活是多麼廣闊

請孩子們齊讀一遍課題。提問: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爲什麼說生活是多麼廣闊?……)

孩子們,你們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樣的廣闊?生活是怎樣的豐富多彩?我們來看看這位詩人是怎麼說的?請打開書第163頁。先讀一讀這首詩,看誰讀得好,讀得認真,看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二)整體感知(8分)

1.自由朗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學。

2.指名讀詩。糾正讀音(“藏”是多音字)。請大家評議讀得怎麼樣?

3.齊讀。提問:(1)這首詩分爲幾節?(2)每小節講了什麼內容?

4.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再讀探究,突出重點(師生共議)(23分)

1.指名讀第一節。

第一節講了什麼?(第一節講了詩人對生活總的感受——生活無限廣闊。)

2.生活是怎樣的廣闊呢?指名讀第二小節,

(1)師生共議,邊議邊板書。

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孩子們,你們在課外做些什麼呢?長大以後你們想做什麼呢?孩子們,我們也來學習當一當小詩人,請你們來爲第二節補充幾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詩句。把自己的生活寫成詩,讓我們來看看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讓孩子們思考大膽地說。

你們都說得真好,看,我們的生活也是多麼豐富,多麼廣闊。生活的廣闊蘊含於什麼之中呢?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小節。

3.學習第三節。

(1)齊讀,分小組讀。

(2)師:你們讀了這一小節,看看你們讀懂了哪一句?還有哪些沒有讀懂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3)板書:

過極尋常的日子

尋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樂

善於生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和寶藏

以心發現心

(4)師生共同討論這幾句詩的含義。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轟轟烈烈,驚險離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去發掘生活的意義;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們將自己的熱情與希望傳達給周圍的人。

“去以心發現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與發現生活中的快樂。注意向別人學習,從別人身上受到啓發。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麼“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4)師總結:第三節說明在極尋常的日子裏,只要善於生活,也有快樂和寶藏。

3.學習第四節。

(1)齊讀第四節。問:這小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與哪一節相呼應?

(2)師:第四小節是總結全文,講生活不僅無限廣闊,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節呼應。

這首詩在寫法上的結構是怎樣安排呢?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師總結:這首詩通過描寫“生活是多麼廣闊”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3)孩子們,你們學了這首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呢?

(4)請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配樂)

(四)擴展(3分)

1.課外延伸:請孩子們也來學寫詩,把自己生活中發現的事物也用詩的形式寫出來,寫好後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孩子們,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剛見面,又要分別了,劉老師想一首詩送給你們,作爲我們這次的見面禮:

我爲晏陽三小的孩子們歌唱

我爲孩子們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飛吧,

飛到孩子們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書設計

1閱讀段段通結構圖示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2、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走進經典的閱讀世界。

2. 通過閱讀,對重點人物、情節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表達感受,體會作者

的情感。

教學準備

閱讀一部名著及相關書籍資料、影響資料,召開一次討論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了《猴王出世》《武松打虎》這學期又學了<用奇謀孔明借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瞭解了四大古典文學中的一些人物.我們已經瞭解了四部名著中更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對他們的言行也有不同的感受,然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故事,充當其中的一個人物.

二、交流要點

1.要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人物來寫.

2.必須以第一人稱敘事.

3.在原有基礎上要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三、寫法指導

1.一定要一名著中人物的'身份講故事.

2.名著中對人物和故事的描寫要合乎情理.

3.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4.先說一說,再動筆寫。

(1)互評草稿,受到啓示。

(2)修改草稿,再讀。

(3)徵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後,抄在作文上。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3

學生的基本步驟包括審題、確定中心、選材、組織材料、編提綱、擬稿、修改、謄清幾個環節。

一、審文題明確要求

1、審清習作的體裁:說明文

2、審清題眼:產品(農副產品、工業產品、食品和工藝品等)

3、審清範圍:家鄉的

4、審清題目要求:介紹家鄉的產品,要先介紹它的外部特徵,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

二、定中心蒐集資料

問人、查資料、上(資料要儘可能翔實)

三、按要求素材

資料的價值在於根據的需要從中選擇有用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把這說明文寫生動,有時候光按部就班的介紹產品的特徵、價值或用途是不夠的。所以,如果有關於產品的一些傳說或者故事,我們能把它們巧妙地引入到我們的習作中的話,習作寫出來就生動具體了。因此,對於此類資料我們不能輕易捨棄。

四、讀例文借鑑寫法

這一次習作,從體裁上說,是一說明文。說明文的講究說明方法的運用。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這麼多的說明方法,我們不需要全部都用,但也不能通只用一種說明方法。我們也不能爲了用說明方法而用說明方法。方法的選擇必須恰當有效。

此外,因爲所的家鄉產品不相同,在介紹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區別,不能“自古華山一條道”。比如介紹家鄉的一種水果和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在介紹過程中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水果要介紹它的外形特徵,它的營養價值或者用途,另外,這種水果的種植、習性特點等等都是可以介紹的內容。如果要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種工藝品的歷史淵源,以及它的製造工藝,材料選擇等角度進行介紹。

五、列提綱即興練說

六、生擬稿教師指導

七、細修改謄抄文稿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要全面瞭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瞭解《閱微草堂筆記》等文化典籍。

教學重點:

閱讀河中撈石獸的故事,懂得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教學難點:

河中石獸到上游去的原因。

教學準備:

收集紀曉蘭及《閱微草堂筆記》的相關資料。

教學內容

一、激趣引題

1假如你往水中扔一塊小石子,你猜石子會往哪裏衝?

2如果是幾千斤重的一對石獸沉入水中,十幾年後會衝向哪裏呢?

3揭示課題:水中石獸真會向上遊嗎?

1交流:水往低處流,一般水中物往下游衝。

2發表種.種猜測,並說說一定的`理由。

通過設置情景提問,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慾望,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二、閱讀故事,明白道理

1大家也許知道紀曉蘭,但不一定知道《閱微草堂筆記》,在這本書的卷十六《姑妄聽之》就記載了水中石獸的故事。

2挑選一組同學上前演示水中石獸向上游去的過程。

3紀曉蘭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敘這個故事是爲了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4但後人對這個故事的看法怎樣?

5那麼這個故事到底可信嗎?

6小結: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讓事實說話。

1閱讀水中石獸的故事,理解:水中石獸爲什麼向上游去?

2四人小組通過畫圖、做實驗等方法理解水中石獸向上游去的原理。

3交流: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可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

4交流:相信懷疑

5閱讀發生在雲南的一件事,思考:這個故事又說明什麼?

通過閱讀水中石獸往上游的故事,使學生懂得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要根據事實分析情況,以求得正確答案。

三、聯繫生活,佈置作業

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往往喜歡憑老經驗,憑習慣來推理事物,而造成判斷失誤的也不少。

1交流生活中親身經歷或耳聞的事例。

2課後作業:(1)閱讀《河中石獸》原文;(2)我國有許多古語,說的也是“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個道理,試找出3——5例。

使學生能夠聯繫生活,能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懂得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瞭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瞭解故事內容,並懂得成語背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彙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並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脫 趙國 燕國 罷兵 懶洋洋 勸說 夾住

鷸蚌相爭 毫不示弱 魚翁佔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爲他讀得怎麼樣。

8、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說詞,看誰說的多。

(3)、學生識記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寫這些字纔好看呢?

(4)、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範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書寫評價。我在教學此環節時只要求學生會讀並理解意思即可。

第二課時、

一、預習探究

1、聽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

2、自由讀課文,看看通過讀你又有什麼收穫。

二、合作交流

提出你心中的疑問,全班交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

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隻蚌,它舒服地()了蚌殼……結果把鷸的長嘴()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說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後全班彙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鬆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鷸蚌它們聽後又會說些什麼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組說說故事。

4、指名說故事。

5、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

6、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講解。

7、學習課文1、2、7、8自然段。

8、默讀這一部分,從這裏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反饋。

四、鞏固延伸

1、你現在明白了“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學生自由回答。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同桌互相交流說出受到的啓示。

齊讀課文。

2、把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教學反思:整體感知語言意思。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去派出古今詞義不同的障礙,在反覆閱讀課文,達到字通句順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語言的含義。感悟寓言語言簡練、含蓄、幽默的特點。

板書設計:鷸蚌相爭

起因:蚌方出曝鬻啄其肉

經過:兩者不肯相舍

結果:漁者得而並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