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件上中學的時候曾讀過這麼一句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時心想,能讓孔子小天下的山一定是非常高大險峻的吧,這樣的山一定是很難爬的吧。後來在妹妹的教科書上讀到《挑山工》這一課,瞭解到挑山工們每天要挑上二百多斤重的東西登上山頂,心裏對他們充滿了佩服。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如今又教到這篇課文,仔細讀文,不禁感嘆作者選材的匠心獨運。瀏覽名山大川,可以寫的東西很多,而作者卻偏偏選擇了這麼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角度,爲我們展示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肩挑重物,在崎嶇的山道上獨自前行,一步步努力向上攀登的挑山工們,還有他們那腳踏實地、永不放棄的堅持精神。作者的構思的.確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上課時,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板書課題後,讓孩子們說說讀了題目有什麼問題,偉鑫首先提問:“挑山工是幹什麼的,爲什麼要叫挑山工,是不是他們也能把山挑起來?”我問他能不能自己解答,他點點頭:“挑山工是專門挑東西上山的,所以叫這個名字。”

接下來,自由讀文,在文中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並在書上勾勾畫畫。交流階段,先讓孩子提出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包蘊”“不解之謎”“意味深長”等詞語被提了出來,讓孩子們自己試着聯繫上下文理解,試着用找同意詞,通過字面意思等方法解釋,基本都能說出意思。但是感覺有些孩子在自讀時,本來並沒有不理解的詞語,可當看到有同學在提問時,也就隨便找了一個詞,提了出來。因爲並沒有好好想想,提出來以後才發現,原來這個詞還是挺容易的。本想着說說這種現象,但一轉念這樣一來可能會打消有些孩子的積極性,也就忍住,沒有說什麼了。

交流關於課文的疑問時,有孩子問到了“我”爲什麼總是會遇到挑山工?在請孩子幫忙解答之後,便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表:

遇到的次數遇到的地點分別在做什麼。

有個別孩子一看到這張表馬上在下面說,遇到了兩次。問孩子們到底幾次,這下好幾個人都說是兩次了,也有人小聲說不止。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要求仔細看書,把表填好。

當最終把表填好後,孩子們發現其實他們遇到的遠遠不止兩次。這時,便對他們說:“你們看,剛纔老師問文中的“我”和挑山工遇到了幾次,好幾個人都說是兩次,我想那一定是他剛纔在自學時,沒有認真讀文,而當有人說答案時,便不加思考,也跟着亂說一氣。想一想這樣的人云亦云對嗎?學習一定要經過自己的認真思索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如果每次都是浮在表面上,不深入文章去把文章讀懂,那就是上再多的課文,花再多的時間,你也是讀不懂的。”(還是沒有忍住。)

孩子們這下都沒有做聲,不過接下來的課感覺他們更認真了。課文重點的內容基本都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包括課文最後一句話中那個“我需要它”的那個“它”指的是什麼,也是孩子們自己答出來的。整篇課文,除了那張表,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也是他們自己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