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1

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觀、社會發展觀爲出發點,《語文課程標》(實驗稿)和與之相應的實驗教材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調整,其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與設置是一個最大的亮點,但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和學生來說這切實是一個難點,筆者就近三年來組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作一點淺談與反思。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及特徵

語文綜合性學習首次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但對其內涵未作確切界定,以下三種觀點較有代表性。 觀點之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習方式,以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溝通,書本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語文實踐活動爲主體活動,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韋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性學習”》)。

觀點之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爲基點,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的聯繫,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鄭國民、馮偉光、沈幗威《語文綜合性性學習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特徵》)。

觀點之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爲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繫,它以問題爲中心,以活動爲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展。”(郭根福《試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

鑑於以上說法,我認爲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中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它以語文學科爲基點,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有機地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綜合地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有:第一是學際性。即把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溝通。例如《語文七年級下冊》中綜合性學習活動“黃河,母親河”的設計,以文學爲基礎,融入了歷史學、地理學、生態學的學科知識,以複數的知識開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是實踐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間採風去”等活動的開展,能溝通學生同大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繫,加強課堂內外的聯繫,密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可以在實踐中獲得獨特的個人感受,從而不斷認識自我和社會,發現自我,獲得成功感,增強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課改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中更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可以說綜合性學習進入語文教材標誌着學習方式變革的全面展開。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蒐集、整理、分析,與同伴交流合作,學會表明觀點,改變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做到會學習,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農村初級中學現狀

我國幅原遼闊、人口衆多,各地差異較大。雲南是西部較爲貧困的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後,基礎教育相當薄弱。首先是硬件設施嚴重不足。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更注重實踐性,而我們農村中學在這一方面的確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例如我們臨滄市臨翔區共有人口27萬多,其中農村人口約佔70%。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較貧困。轄區內共有中學24所,其中農村中學18所,佔75%;有10所地處高寒山區,18所農村中學中沒有一所有圖書室、閱覽室,只有簡易的圖書保管室,生均佔有圖書不到10冊,圖書陳舊,多是餘留的舊課本、舊教輔、舊期刊;有17所沒有多媒體電教室;有16所中學沒有計算機室。由於諸多原因,政府對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每學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廣大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較差,教學手段嚴重滯後,城鄉差別嚴重,教育不公平現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學生整體素質偏低。由於“普九”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初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語文能力整體下滑,識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令人堪憂,許多初中學生的作文錯別字特多,部分同學寫不出一段像樣的話,有的同學甚至讀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讓他們討論問題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說什麼,怎麼說。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難開展,或者說只能在較低層次上開展。

再次是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提出了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 三維目標,要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實現這些目標,無疑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爲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有相當的文學素養,對語文知識要能較全面地把握,要有豐富的情感,對教材的剖析要做到遊刃有餘,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可在現實中,能達到這個標準的教師爲數不多,相當一部分教師語文功底差,知識面狹窄,上課缺少激情,有的教師甚至範讀課文也或結結巴巴,或讀錯字音,基礎性、常識性的知識也會出現錯誤,語文教師的素質確實需要提高。

在衆多困難下,我們許多教師發出疑問,實驗課該怎樣上?特別是語文綜合實踐課應該怎樣上?怎樣才能做到對傳統的東西合理揚棄?課堂上教師的講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這個“度”應如何把握?等等,對此我是這樣做的。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實踐

實踐一:立足當地,充分開發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語文綜合性學習由於組織難度大,學習資源短缺,因而我認爲應該多從學生身邊能感觸到的人和事出發,本着讓學習感興趣的原則來開展教學。如八年級下冊設置了“到民間採風去”這個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命題大、範圍廣,如果泛泛讓學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據本鄉傣、漢雜居的特點,把本次活動的主題確定爲“探究傣族的民情風俗”,並將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調查訪問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節日、民歌、傳說。經過近一週的走訪,結果顯示,學生對傣族的認識不僅僅只停留在潑水節上,而且對傣族的文化、風俗有了較深入廣泛的瞭解。班裏一位傣族同學這樣對我說:“老師,這次活動使我真正瞭解我們傣族,學到了不少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又如另一個綜合性學習活動“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動涉及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寫好遊記,能介紹家鄉,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學生,對於山他們並沒有什麼鮮新感,加之本地也沒有什麼名勝古蹟,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的確存在很多困難。那麼怎樣開展才能實現活動目的?要讓我們農村學生做到行萬里路,暢遊天下是不現實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帶着同學到靈山寺(這是我們當地人認爲的名勝地了),讓同學學會用“眼”用“心”去觀察,並現場作文。那些過去在同學眼裏不值一寫的風景,今天全在他們筆下生輝,那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磐石、碧水、樓亭,全充滿了靈性。作文寫得格外的細緻而真實。

實踐二:融會各學科、拓展教材,培養綜合能力。 發達城市初中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查閱大量資料和信息,但農村學生沒有這樣的條件。於是我結合農村實際,充分利用好學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報刊、資料等來整合和拓展學生的知識。例如開展“黃河,母親河”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先讓學生翻閱了歷史、地理教科書,結合學生實際與同學一起設計活動方案:(一)黃河概況,(二)列舉黃河流域的文明化遺址和歷史故事,(三)黃河爲什麼斷流了?(四)歌頌黃河的詩文和音樂。這些內容基本上是學生能找到的。這樣開展學習,既促進了學科的相互聯繫,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查閱無處下手,產生厭學情緒。另外我一直收集學校訂的《雲南日報》、《臨滄報》、《瀾滄江晚報》,還請朋友收集《雲南法制報》等報刊雜誌,每週抽一節課讓學生閱讀,這樣學生能瞭解到本地區, 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讀後讓學生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談自己的看法和感想,並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時口頭交流,有時書面交流(寫成日記)。用這種形式開展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文學習,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還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同時使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養。

實踐三:啓迪心靈,體驗真情。

在農村,家長更多的時間忙於生計,很少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關愛城鎮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農村學生情感貧乏,寫親情的作文像一個模子倒出來似的。所以我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時,特別注意挖掘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就是我”時,我不僅把口頭作文訓練(自我介紹)作爲活動的一部分,還讓學生展現他們的特長、興趣愛好,思考怎樣與同學和諧共處,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體悟生命的價值。讓他們明白我們要珍愛生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又如組織“我愛我家”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選“老照片的故事”展開學習。一位女生給大家講述她8歲時與父親的一張合影,這是她父親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許多同學邊聽邊流下了眼淚。就是因爲她講了自己的真實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動了真情實感才如此感人。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懂得了只要我們細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處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體驗關愛。在後來組織的“母親的頌歌”一次活動中,學生交流的作文比過去生動了許多,事例更豐富了,情感更真實了。

四、幾點思考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段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目標和要求。新的實驗教材每學期設計了三大三小六次綜合性學習,可我們農村中學很難達到課標和教材的學習要求,但也並非如有的人所講“無法開展綜合性學習”。那麼,農村學校如何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呢?我認爲問題的關鍵還得看教師。

首先教師要全新的課程意識,能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開發有利的學習資源。雖然我們地處經濟文化落後的偏遠山區,但農村也有農村的特點和優勢。當地的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學習資源。當然,我們不能把學習資源等同於各種資料,而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組織活動,別總盯着那本教材。教材雖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橋樑,但我們要創造性的去用它、豐富它,別把它當作金科玉律來死搬硬套。

第二,先進的教學手段雖能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沒有它我們仍要開展教學。沒有精美的圖片我們可讓學生自己畫;沒有豐富的資料,教師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讓學生把各自的資料集中起來,相互傳閱,達到資源共享。

第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的重要途徑。聽說讀寫、口語交際能力是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目標。如果把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只是定位在提高寫作能力上,這是不全面的,三維目標缺一不可。

第四,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農村學校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不要貪大。俗話說貪多嚼不爛。重要的是選準切入點,定好學習方案。且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評價以激勵爲主,方法手段要多樣。

第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當好導師,教師對活動要收放有度,學生能自己去探究的決不要包辦,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動也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學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不單是一個執行者,更要是一個決策者,教師需要創造出特有的班級氣氛和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教學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於開拓、大膽創新、營造平等、和諧、安全、愉快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提高“綜合學習”的效果。

第七,語文教師要結合本班實際,設計好每一次“綜合性學習”課,力求體現一種藝術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第八,語文教師必須關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育的發展,具有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種智能和管理能力結構,指導學生在包羅萬象的信息面前學會選擇信息。要學習並能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技巧靈活而巧妙,教學手段現代化而優化,具有信息技術與學科科學整合的能力,從而擴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的,因此語文教師應做到一課一反思,記下課堂發生的事件,並和其他教師交流,肯定成績、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複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通則。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善於研究不斷提煉、終身學習,將學校視爲自己學習的場所,通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地對自身在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真正達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不斷流動的小溪”。

總而言之,農村中學由於學生水平低,教師素質不高,教學硬件奇缺等原因,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與發達城市相比,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當然我們要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探索出一個適應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的語文結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當然,我們更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參考資料:

① 韋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性學習”

② 鄭國民,馮偉光,沈幗威.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特徵.語文建設.20xx,4.

③ 郭根福.試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策略. 課程 "教材 "教法. 20xx,3.

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2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歸納重點、積累知識、擴大語文視野、提高對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等。但目前進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卻有相當一部分是爲活動而進行的活動。出現了華而不實的形式,呈現出只注重過程不考慮效果的傾向。從一定程度上說,這種形式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起作用,而且還干擾了正常的語文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活動,人爲地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樣就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就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施提出幾點看法,使得綜合性學習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1、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有充足的時間作爲保證。這裏的時間不是指課內的時間,而是指課外學生用於查找資料、相互討論、總結反思的時間。因爲綜合性學習的目標的最終指向不是某種知識的達成度,而關注的是活動的實施過程。所以,要是綜合性學習達成好的效果,就應該在過程中下大功夫,讓學生有充裕的課餘時間反覆閱讀、思考、記述、討論,落實每個環節。這就需要教師在每個學期開始是對該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有個整體考慮,從時間上整體安排,以避免倉促上馬,草草了事的現象。

2、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全體學生,關照個別差異。綜合性學習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是向全體學生提出的,而不是指針對部分優秀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探究活動的機會,尤其是要給弱勢羣體以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當然,對於某些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該考慮在適當時機給予他們恰當的學習任務。

此外,教師還應該依據學生髮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着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繫,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敏感之處。這就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面對這些,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教師應該有善待之心和體察入微的細心,關愛、保護這些在學習活動中的弱勢羣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如果處理得當,恰恰可以成爲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的契機,語文綜合性學習也許因此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語文綜合性學習妥善處理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的關係。

應該避免兩種傾向:一是教師過多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替學生分組、替學生選擇論題、替學生擬定活動提綱等,二是教師把自己定位爲一個旁觀者,或者是節目主持人,基本不給學生提供建設性意見,不指出學生的偏差和錯誤,不控制活動的發展節奏。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某一類型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學生必須是活動的主體。活動應該是自下(學生)而上(教師)的。由教師設計出的任何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儘管有的可以利用學生來實踐,也是不足取的。因爲它背離了學生的主體活動,把學生推到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應該特別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必須是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教師可以適時地,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不能過渡的參與。

4.語文綜合性學習要考慮活動的效果。和語文課本的教學相比,語文的綜合實踐課沒有一個檢測的體系。是一個可開展也可不開展的課型。語文課本的教學效果有平時的大、小測驗和期中、期末的考試作爲檢測手段,這就強制地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務實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只是教師的一種自發的自由組織的活動,開展的多少,不直接影響傳統的教學效果。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造成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無序化和隨意性,造成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注重過程不考慮效果的局面。這樣就無法保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果,對於語文的教學也就得不到好處。

5.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是一項貫穿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活動

初中語文教材語文綜合性學習。那只是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樣版。如果我們就依照教材的安排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因爲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不同,就不可能開展同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的一項適合學生水平發展的,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活動。學生詞語方面有問題,我們就可以開展詞語積累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寫作方面有問題,我們就可以開展寫作訓練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所有活動的開展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一兩次的活動就想達到某種效果是不可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活動工程,它是在一個個很小的活動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一次次薰陶,是個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創造力的過程。活動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應是一條貫穿於學生語文學習的線索,一頭連着課堂,一頭連着社會。學生應該是被這條線穿起的一顆顆珠子,在運動中碰撞,在碰撞中昇華。教師只能做一個接線的阿婆,什麼地方的線段開了,教師就把它接起來,教師永遠不能去充當被線穿上的珠子,否則,就會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種種現象,使我們開展的活動失去意義。

6、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時刻把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綜合性學習有許多跨學科的內容,這些其他學科知識介入的根本目的是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是學生在不同內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他的最終指向仍舊是語文本身,所以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該時刻把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爲重點,而不能捨本求末,越俎代庖。強求其他學科知識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把語文課上稱地理課,生物課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給傳統的語文學習輸入新鮮的血液,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成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爲語文教師,我們主要應該從初中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各方面能力的整體提高、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等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3

鑑於綜合性學習的答案不統一,又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直接體現,對於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這節課我採用了學案式教學,並且放手給學生去主持,我擔任的是“顧問”一職。

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不錯,積極性很高,並且答案組織的很嚴密,不乏文采。我想這是源於這節課的題目很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在題目設計上,我緊扣考試說明,貼近社會熱點,學生實際,就留守兒童、網絡問題、陽光體育鍛煉、家庭教育、畢業贈言等設計成題目,讓學生能有的放矢,既訓練了題目,又讓學生受到了情感教育,我認爲這正是語文課程的性質的最好體現。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就看誰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自己的語文素養在生活中點燃自己心靈的語文火炬,照亮生活,照亮心靈!

再今後的類似訓練中還應進一步加強題目的科學性,以及答案的規範性,進一步增加課堂容量。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4

當我們開始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並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生活。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語文綜合性學習”一切均是從語文學科目標、特點和性質出發來進行的,正如“語文課標”所建議的那樣“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時間活動的緊密結合。”我班根據教材上的活動建議和班級實際情況,以製作“成長紀念冊”爲軸心,以“師恩難忘”爲切入口,教材引路,將課內外學習和生活融會貫通,開展了爲期半個月的綜合實踐活動 ,同學們共同製作了兩本“班級紀念冊”,紀念冊裏融“集體榮譽”“同學情深”“師恩難忘”“我愛我家”四個欄目,在“集體榮譽”欄目裏,學生蒐集了六年來班級的獎狀和同學參加各種賽事獲得的榮譽;“同學情深”欄目裏有“最難忘的人和事”,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曆程,有六年來同學們的合影,並加上了標題,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擅長畫畫的爲同學畫像後寫下了心裏話,記錄下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師恩難忘”欄目裏有回憶自己最喜愛的老師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學成的記敘文;有給老師的一封信;有給老師的建議等而且有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影,表達了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愛我家”這個欄目,孩子們通過搜尋學校幾年來每個點滴變化,利用拍照做展板的形式來記錄見證他們成長足跡的母校,表達對母校深深的愛。

整個活動學生在說一說、寫一寫、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生的作品也算精彩。

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最不足的是,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雖有分組,但是後進生有濫竽充數的現象;有些學生雖有大量的一手資料,但平時不怎麼表現自己,在課堂中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導致質量不佳;有的在明確說話範圍的環節處理得不夠果斷,有點拖泥帶水,結果是學生的思路沒有得到開拓,沒有緊扣“成長足跡”這個主題展開思索。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沒有等到有效的訓練,很多學生說話不完整,聲音小,口齒不清。

今後要儘可能地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開放學習的環境。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5

設問,創設談話氛圍。教師問:“在成年人眼裏,你們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快快樂樂的,是不是這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不是,好煩!”

畫畫,梳理煩惱思緒。34班鄧盈娜的樹葉形狀畫得很別緻,譚鑫將煩惱寫在一大片樹葉的葉脈上,陳思思畫了幾棵樹,線條很流暢,還有的畫成楓葉。35班的裘一琳在樹冠裏畫很多圈圈,寫得滿滿的,鄒威揚畫成煩惱的蘋果。很多同學都畫得有創意。教師在巡視時注意觀察,該教程結束時予以表揚。

說說,分享煩惱故事。34班自由說,不是很踊躍。這個學期很多同學靜下來了呢。35班改爲輪流說,個個都沒推辭,繼續保持着這個學期積極發言的良好勢頭。

談談,講述個人經歷。在方陣裏交流自己的煩惱經歷,講自己應對的過程,給別人提提建議。

寫寫,描述煩惱感受。用一兩句話形象地描述煩惱於自己的意義。寫得認真,展示也較積極。

最後,趁熱打鐵,自擬題目寫作。

美中不足的是,課堂上個別同學發出了不和諧的笑聲。

經驗1:學生狀態不很積極時,自由說不如輪流說。

經驗2:綜合性學習聽、說、寫相結合,大作文之前可以小練筆。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6

本次“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活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工具性的特點。學生以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蒐集信息,整理資料,實地採訪,進行思考與探究,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培養了語文交際能力。同時,通過生動豐富的資料,使學生更深刻、更理性的認識了母愛,並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愛。然而,活動中也反映了一些問題。一是單親孩子和留守孩子問題。他們缺少對人間溫情的深刻體驗,因而在活動中不是太積極,雖將他們特意分成一組,但效果還是不太好。教師在生活中學習中應多給他們以關懷與鼓勵。

二是農村學生能接觸到的文化資源貧乏,蒐集資料工作難度大。一些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父母有一定文化、一定修養還可以爲孩子提供一些支持;而據學生反映,大多數家長文化條件有限,對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資料無能爲力,對於學生的採訪也表現的不夠熱心。然而,許多學生還是克服了困難,基本上完成了小組分給的任務。雖然艱難,但鍛鍊了學生,增長了才幹。針對這一類情況,我們應該多開展這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實踐活動,從而爲學生的.發展和終身的學習打下基礎。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一節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剪紙,教學難度適中,主要讓學生了解剪紙這門傳統的技藝,掌握簡單的剪紙技巧,通過欣賞優秀的剪紙作品讓學生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民族自豪感。同時,讓同學親自動手,嘗試剪紙,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現狀和他們創作情緒,我爲他們提供了蝴蝶、小魚等學生喜聞樂見素材,供學生創作。

本節課的設計亮點是:在教學中,我以“引、學、做、評、賞”爲活動主線,通過欣賞激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在學習探究剪紙作品的製作過程,培養學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並在小組合作研究中提高觀察能力、協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創意剪紙活動則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剪紙製作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在評價和欣賞環節,我採用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的個人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成爲學生學會實踐、學會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整個活動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相扣,一氣呵成。

反思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後我會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與學生一起對這一活動主題進行再研究,創造出更多創意作品。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中語文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置的,是體現“課程標準”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爲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景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設置已向大語文觀邁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帶的嶄新氣象的同時,也發現了綜合性學習教學的誤區——學習目標單一狹隘地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本內容延伸的一種課外學習,從而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學習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的生成性、多層性。

如七年級(下)第三單元“我也追"明星”的綜合性學習,既是本單元由課內認識名人向課外瞭解的延伸,又是爲了對現代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明星”現象予以正確引導,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讓學生在課外瞭解更多的名人、偉人,從他們的故事中懂得爲人之道,明白成功之道,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情感態度,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蒐集信息能力、閱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由於把學習過程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與手段,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沒有因學生表現出的不耐煩而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目標,所以很多學生以作業多沒時間,或是找不資料爲藉口,兩週下來查閱資料工作收穫甚微,沒有大量的閱讀了解,自然就談不出什麼心得體會,課堂交流就只好照本宣科,讀讀資料。這次學習活動的失敗,使我對活動目標的確定有了新的理解,教師除了考慮教材預設的目標之外,更要考慮學生心中的問題、困惑、見解、經驗、興趣、思維等,它們不僅是學習活動的起點,而且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增長點。教師必須在全面深入瞭解學生的思維特點、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力水平、情感特徵的基礎來確定活動目標,更要根據綜合性學習目標的成性的特點,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目標,這樣纔能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綜合性學習成爲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此外,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是建立在學生髮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的。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我們必須站在整體認識的高度,在瞭解學生實際與需要的基礎上,放棄急功近利的教學理念,尊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的客觀規律,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髮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着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是綜合性學習完成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使命的關鍵。因爲,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繫,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

如七年級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這一主題,這樣安排的意圖就是考慮到學生剛跨進中學大門,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與學習方式,學生大都有種焦急憂慮的感覺,通過這個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也是能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儘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所以這次學習活動除了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結合課文學習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2.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3.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除了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還要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瞭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髮愛心。像“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初中化學資源網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爲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經濟、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羣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如果處理得當,恰恰可以成爲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