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食鳧雁以秕》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食鳧雁以秕》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食鳧雁以秕》的原文內容比較簡短,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爲你分享的《食鳧雁以秕》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吧,希望大家喜歡!

《食鳧雁以秕》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食鳧雁以秕》原文: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必以秕,無得以粟。於是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爲費,請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粟移之於民,此非吾之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鄒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爲一體也。

《食鳧雁以秕》註釋:

1、鳧雁:指鴨鵝。

2、粟:舊時泛稱穀米。

3、秕:沒有成熟的穀子。

4、汝:你。

5、暴:日曬。

6、大會:長遠計劃

7、苟:假如。

8、擇:兩樣。

9、易:交換

10、食:通“飼”,喂。

11、鳧雁:指鴨鵝。鳧,野鴨子。

12、秕:通“粃”,中空或不飽滿的穀粒。

13、無得:不得,不準。

14、暴:古“曝”字,曬。

15、粟:舊時泛稱穀米。

16、上食:上等糧食。

17、大會:大的計算。會,總計。

《食鳧雁以秕》譯文:

鄒穆公有命令:餵鴨餵鵝一定要用秕子,不能用谷了!因此,國家糧倉裏面如果沒有秕子時,就用穀子和老百姓相交換,用兩石穀子才換得一石秕子。公務人員認爲這是浪費,請求用穀子餵養。

穆公答道:“去吧,這不是你能瞭解的道理!老百姓不但頂着烈日蒸烤犁地耕作,還要自己彎腰讓背脊受烈日的暴曬除草施肥,勤勞而不懶惰,這樣辛苦,難道是爲鳥獸嗎?穀米是人上等的'糧食,爲什麼拿來養鳥呢?而且你只知小數目的細算,不知大數目的總計。周人的諺語說:‘糧倉裏裝糧食的口袋漏了,糧食還是貯藏在糧倉裏。’這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人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把國家糧倉中的糧食轉存到老百姓那裏,這還不是我的糧食嗎?鳥如果吃了鄒國的秕子,就不損害鄒國的糧食呀。糧食藏在公倉裏和藏在民間,對於我有什麼可選擇的呢?”鄒國的老百姓聽到鄒穆公這段話,都知道私藏跟公積是一個整體。這叫做懂得富國之道。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