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靜悄悄的革命》心得大綱

讀《靜悄悄的革命》心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靜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書,在文中欣喜讀到佐滕先生的許多精闢之言,對照日常教學,有許多共鳴之處,淺談自己的體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本文是《靜悄悄的革命》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

讀《靜悄悄的革命》心得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

最近我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乍聽這一書名,我的腦海裏就浮現出轟轟烈烈、血腥、戰爭等這些詞彙,心想難道是因爲慶祝建黨90週年,要求多讀一些有關革命歷史的書。拿到此書,認真讀來,實感慚愧。《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在考察了日本各地不少不同類型的學校後寫下的,主要介紹了日本的學校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引發一場教室裏的教和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種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造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是創造以相互傾聽爲基礎的教室裏的交流;是那些力圖實現創造性的、合作性的教師間的相互學習;也是讓家長參與學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體化的聯繫載體。此書論述了許多新的觀點,更多的是許多教育實例的剖析。在積極推進課改的今天閱讀本書,真是受益非淺。

對於文章中提到的貼近我們學生教育的觀點,聯繫我的教育實踐,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關於主體性神話。

佐藤學先生說要看到教室裏的風景,就要看到課堂中主體性的發揮。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構成的。在這四個要素中,最近的傾向可以說都集中在學生這一要素上。就像在我們學校的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需要始終是我們教師最關注的。但考察當前的學生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主要表現是:不少教師仍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係、知心人的關係,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仍然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與孩子不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而多是我說-你聽的關係、我要求-你來做的關係;在教育、教學目標達成上,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師道尊嚴,不是根據孩子的需求去確立標準,而是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發展,等等。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爲孩子還沒有成爲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爲發展的主體。

二、關於課堂中的傾聽習慣。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活動中,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的效果也是不全面的。課堂常規的養成也是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傾聽習慣正是體現一個班級常規好壞的重要點。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信息的最爲重要的實踐,並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實際上就是說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爲孩子的終身學習的語言交流奠定基礎。傾聽就是細心地聽取別人說話。因爲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衆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

三、改變教育從改變自身開始。

佐藤學先生以他豐富的經驗、執着的追求和獲得的成功提醒了我們,要改變教育,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在落實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須首先由教師吸收、掌握並且轉化爲教師自身的理念,然後纔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轉化爲具體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爲。高素質的學生要靠高素質的教師來培養。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孩子,以優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優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以真摯的愛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因此,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行爲,它就像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深入人心,改變了一些落後的教育思想、觀念。爲我們的現代教育作出了很大貢獻。

帶着好奇和收穫我讀完了這本書,而紮根在我心中的卻是佐藤學先生的這種鑽研務實的精神,它深深的鼓舞着我向更高的臺階邁進。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

傾聽這一行爲,是讓學習成爲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爲。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爲這是能動的行爲,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爲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爲。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爲。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裏,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纔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兩段話摘自於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的態度。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言,在聽他們發言時,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或請其他同學回答。

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纔是我們應該做的。精彩的發言要鼓勵,膽怯的發言要啓發,錯誤的發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並抓住有價值的發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言,無拘無束地交流。要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羣體爲對象進行談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善於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善於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麼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說: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裏,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永遠比發言更加重要。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

朋友推薦我讀《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還是問別人借的。拿到這本書時,翻了前言沒有看懂,當時很有壓力,覺得這本書很有難度,反覆看了前言幾遍還是一知半解,硬着頭皮往下讀,可漸漸就被他吸引了,因爲裏面的很多內容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裏引用《薛瑞萍讀教育專著》中讀《靜悄悄的革命》感想中的一句話畢竟是一衣帶水,情景是何等的相似。是的,佐藤學先生的這本書,雖然寫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卻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本來我向來對含日本二字的一切都有牴觸情緒,但細細讀來、慢慢品後,我被佐藤學的那種務實、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師的敬業精神所深深地感動;爲他們所碰到的與我們共同的實際問題及他們認真、樸實、講求實效的教研活動和教學實踐所吸引;爲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所啓迪

《靜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書,在文中欣喜讀到佐滕先生的許多精闢之言,對照日常教學,有許多共鳴之處,淺談自己的體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

我認爲: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裏裝着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爲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衆。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論(如:回答錯誤、不當等),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展與提高。

對於我來說,最基礎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書中的許多理論和案例,直接改變了我許多落後的觀念和錯誤的評價方式。

我想很多愛讀書的同行們都讀過這本書,我相信他們比我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也許會受到更高更深的啓迪。對於我來說讀一本好書要反覆的讀,細細的品,纔會有獨到的領悟。所以這本書我要自己買來再來品讀。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閱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穫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裏的風景向創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中小學的實踐五部分構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着日本的教育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理解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

一、潤澤的教室

作爲一線教師,更關注課堂裏的革命。佐藤學在書中對教室的闡述讓人心生嚮往:潤澤的教室能使每個人的呼吸和節律是那麼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輕鬆自如地在教室裏構築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築着一種真誠的信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人們的心態是開放無拘的,教室是輕鬆愉悅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教育也許會變得簡單起來。

是啊,潤澤,是多麼讓人心生憧憬的詞語,我彷彿來到春雨後盎然的草地,彷彿聞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彷彿觸摸到了女子滋潤豐盈的手背。教室是潤澤的,那一定是安心的、無拘無束的、輕柔滋潤肌膚的;教室是滋潤的,那一定是豐富的,有暖陽,有清風,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鳥語花香。

潤澤的教室裏,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潤澤的教室裏,孩子如沐春風,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得到了人文的關懷和極大的尊重。在這樣的教室裏呆久了,那無論是肌膚還是心靈,都是水靈靈的,一個個被潤澤的老師和學生,都享受着這裏的空氣,因對方而收穫着,都滋滋潤潤地成長着。很是贊同,這也是一直以來追求的課堂。

二、學會傾聽

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爲來實現的行爲。

的確,老師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學生髮言的內容,判斷髮言的對錯、語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細傾聽孩子發言中所傳遞出來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孩子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老師的講解、指導,傾聽同學的發言,而是在傾聽的過程中接收到隱藏着的心聲,從而激起情感的共鳴。在別人的話語裏,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細心傾聽者能從中聽到心靈的聲音。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的態度,要能做到與學生對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的確如此,傾聽,像一面鏡子,鏡裏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境裏,更能培養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很有借鑑意義,對於我們老師來說,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胸懷一顆尊重兒童的心,多一點堅定,多一點信心,多一點實踐,多一點思考,從小小的個體開始,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5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受益匪淺。我被佐藤學先生的那種務實、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師的敬業精神所深深地感動;爲他們所碰到的與我們共同的實際問題及他們認真、樸實、講究實效的教研活動和教學實踐所吸引;爲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所啓迪;而書中論述關於學習主體性的問題更讓我深有感觸,大受啓發。

一、什麼是靜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認爲,教育改革應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種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雖然寫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卻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把我們的新課程改革看作是一場革命,它就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和我國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個深刻的轉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觀、歷史觀上,日本的教師正在體驗改革過程中的各種混亂狀況,邊摸索着新的學習方式,但樂觀的伊藤學稱這種混亂局面決不是壞的徵兆。真正從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許就要有這種耐心和觀察的。在耐心與觀察時,伊藤學融入了學校和教師中。他說:教學是充滿活力的,如果我沒能與教室中的一個個學生和老師共鳴的話,那麼,真實而生動的觀察是不可能的。他發現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個固定的風景,可以說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進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樣性和在其中發生的事情的固有性,僅一般性地議論教學是非常空洞而沒有什麼意義的。第二實驗中學的所有教室也同樣和上邊一樣,每個教室都有不同的風景,都有不同的問題。我們所有教師必須重新審視每天的教學活動,並以此爲切入點,向改革教室邁出新的一步。

二、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

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裏裝着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爲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衆。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論(如:回答錯誤、不當等),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關係

教師間怎麼形成合作性同事的關係呢?必須是所有的教師都開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觀摩教學、互相批評時才能構建起來。同時,改變教學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討教學問題的目的絕不是對授課情況的好壞進行評價,研討的焦點應針對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大家共同來分享。因此,互相談論這節課哪裏有意思,哪裏比較困難,學生有哪些表現,並通過相互交談讓學生學習時的具體樣子重新浮現出來,這樣的教學研討纔是每位教師所期待的。我們學校組織的研究課、開放日等活動時,我們教研組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評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頭腦,而是和同事們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快樂感。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作者多年觀察和參與的教學改革的案例,呈現出課程改革中的艱辛和努力。這是在教學改革轟轟烈烈的年代裏的冷卻劑,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種新的學習觀。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範文6

作爲臨沂六中語文學科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榮幸,這是一個學習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裏,我學習着、成長着並快樂着!

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我有幸拜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這本書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所寫的一部專著。他在書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現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爲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書中他對學校、教師、課程的深刻闡述,給了我震撼與反思:怎樣創造以學爲中心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怎樣的教師纔是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以下是我對書中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應該從每一間教室和每一節課堂教學開始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闡述到:可以說沒有哪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他的這一闡述,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變課堂教學,實實在在解決課堂裏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到每個教室裏去,他還提到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裏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態度,看他們是否在持續的學習,這種對教學的評價方式,讓我懂得教學中絕對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形式主義,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教學,應該以投入專注爲要求,而不僅僅以熱鬧爲目的,要讓孩子投入專注、持續地學習,而不能只是引發的學生的興奮。

二、教學中要真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每個教師需要追求並達到的目標。但是,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幾何時,認爲只有學生髮言熱烈的課堂才能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差不多已經成了我們錯誤的共識,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後的結果,懼怕課上的冷場,都曾是自己課堂上的真實寫照。正象佐藤學先生所說的教學必須建立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克服主體性神話的基礎上,就是要考慮教師、教材、同伴和學習環境的相互作用,考慮孩子的經驗,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拋接球活動。那些僅僅是白熱化的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舉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氣沉悶、學生的身體坐得筆直筆直的教室是屬於同一類型的,同樣是硬邦邦、乾巴巴的關係而構成的教室。

從書中我認識到,要想真正體現出學生主體性,首先教師應能很好地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造性的學習。其次在以學爲中心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千方百計的在教室裏構築一種讓學生有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構建學生間、師生間一種相互交往、共同成長的關係。再有就是教師應做到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使學生、家長及教師能夠息息相通。書中最令我觸動的是作者在結束語中的一句話:學生需要的是能從容平和地、安心地學習的學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確規定、熱熱鬧鬧的學校。

三、教學中要關注到學生不確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每當提出問題後,如果學生回答的正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會不自覺地舒一口氣,或會心的微笑一下,而當學生回答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回答出自己設想的答案上來。對於這種現象,佐藤學先生分析到在這些學習行爲中,其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明晰的思考或表現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爲,而不確定的思考和表現往往在創造性的思考和表現中更能發揮威力。這就提醒我們,確定或不確定的答案,我們都要重視,尤其是不確定的,包含有創造思維的過程,應該更爲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不確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現相互反響和激盪,課堂的內容就變得豐富多彩了。如果教師能夠做到這些,學生思考的威力就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個性思維特點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在這些個性思維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創造出交響樂團式的教學不同的音響,奏出和諧的音樂。

四、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爲。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爲來實現的行爲。 這個提示,讓我意識到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髮言的態度。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多說更重要。有時候我們雖然恩、恩地點着頭,熱心地聽着學生的發言,但其實是希望,可以聽到學生的意見和我自己考慮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學生髮言完畢之後就總結一句你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所以我們其實並不是在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我們往往爲了自己的教學進度而忽視某些學生的發言,以至未能與學生的想法產生共鳴。我們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並做出敏感的對應,應能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之間纔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裏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境裏,更能培養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佐藤學先生採用自己多年觀察和參與的教學改革的案例,讓我看到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呈現出課程改革中的艱辛和努力。讀完此書,讓我對新課程的改革充滿了信心,面對挑戰,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爲,要學會聆聽,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個體,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帶來的樂趣。最後,就讓我以該書最最本質的闡述來表達我的收穫,那就是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願我們也能學習佐藤學先生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教學改革,以取得實質性的成長。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後,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起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