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範文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範文1

從書聲朗朗到議論紛紛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學習狀態,然而這種情形在小學最爲常見,隨着年級的增長,這種盛況似乎不復存在。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範文

讀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我彷彿窺探到了這種情形的原因。小學生對事物較爲新奇,敢發表自己的言論,會說出心中的質疑,慢慢的,在課堂上不知所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們的,我們有時過分追求內心想要的答案;有時過分追求掌控課堂,關注進度,從而忽略一些較慢的學生,甚至認爲他們不專心聽講,或故意爲之;有時我們過於追求形式主義,會在教學中利用一些手勢或者行動表達他們的意見,比如說“同意他的回答的同學請舉手”之類的語言,這看似高效的課堂活動可能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尤其是那些本就缺乏自信的學生,他們會通過其他孩子的行爲來衡量自己的答案,同意人數過多則還好,如果是同意人數較少或是鬨堂大笑,那麼這個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或者是就此沉默。因此,我們應學會等待,或者用恰當的言辭去鼓勵孩子,尤其是那些較慢的孩子。

說到傾聽,不得不說我時常會犯下的錯誤,我以爲傾聽學生的語言就是對他的回答加以解釋或者是重複,以此達到和學生共鳴的效果。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發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書中是這樣敘述傾聽的:“傾聽不僅是傾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傾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簡而言之,就是從內心深處傾聽,讓學生知道你的傾聽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感覺,以讚美的言語回饋,以鼓勵的眼神答覆,育人於無形之中,讓學生也慢慢的靜心傾聽,而不是固執己見,忽略他人的想法,錯過精彩的言論。也許,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等待發言,以自身的行爲示範傾聽應該怎麼做,默默的傾聽,關切的注視,不急於打斷,不機械的重複,讓學生各抒己見。我們所做的就是懂他,知音難覓也得尋覓,情感上的共感共鳴是最好的傾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從內心深處傾聽,彼此成爲知己,高效的課堂便會逐漸形成。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範文2

“學以致用”一直是我們教書的根本,以學生爲本一直是我們所堅持的。因爲無論做什麼,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靜悄悄的革命》中記錄的一節綜合實踐課令我印象深刻。這節課是要到敬老院照顧老人,學生們各出其力,爲的是博老人一笑。於是他們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陪老人打撲克,有的喂老人吃東西,但這些都於事無補,但學生們並不死心,教師也沒有阻止,而是靜靜地看着他們繼續做事情,最後讓學生把活動實錄記下。這節課最後有一個自問自答的問題使我受益匪淺,他是這樣寫的“爲什麼這位教師不讓學生在這段時間裏只默默地陪坐在老人身邊呢?因爲從活生生的人那裏學習,從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學習,是綜合學習的特點,離開這一特點的綜合學習,其結果只會一事無成。”其實不僅僅是綜合實踐課,任何一門學科都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我們就好比引路人,帶給孩子的是生存的方法,至於以後成長爲什麼性格的人,取決於孩子的本心。

既然是人的教育,我們就要依據課標、學情、教材來決定我們教什麼,以及怎麼教的問題。我們提前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獲取的多少,對我們的幫助是事半功倍的。曾經有一家長問我,他說:“老師,我們孩子的乘法口訣背的特別的熟練,隨便問張嘴就來,他的每一筆開銷也記得特別清楚,但是解決問題的題目還是不會,這可怎麼辦啊?”其實這個家長的做法有很大的可取之處,可以讓孩子養成做事情有條理的好習慣,同時也可以在生活中讓孩子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於是我就問他:“孩子的帳是怎麼記得?”他回答我說:“就是買什麼東西花多少錢一條一條的記清楚啊!”我在等待着他後面的回答,因爲這僅僅是解決問題的條件而已。我等了會也不見他開口,我們陷入了沉默的尷尬局面。於是我問他:“你有沒有讓孩子算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他笑了笑說沒有,我說你下次再試試讓孩子算下孩子還剩多少錢。就這樣,過了段時間後,這位家長說孩子面對這類問題正確率提高了許多。其實這就是以人爲本的教育,關注孩子,瞭解還在需要什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和孩子的父母誰都不可能陪孩子走完他們的一輩子,去爲他們謀劃未來,爲他們遮風擋雨,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自己陪他們的這段日子裏,交給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