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要精心呵護和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相關經驗,讓幼兒樂於探索,勤於發現。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小工具,能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是幼兒喜歡擺弄的物品。爲了讓幼兒瞭解工具的作用,本着創設良好教學情景,激發幼兒探究慾望,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讓幼兒體驗探索快樂的教育理念,我設計了工具用處大這一科學活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發現問題,大膽猜想――操作體驗,驗證猜想――依據記錄,交流分享――操作體驗,驗證猜想等活動過程,讓幼兒在主動快樂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態度,同時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嚮往。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3.養成實驗後記錄的習慣,並樂於將記錄的內容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一籃黃、綠混合的豆子,一籃米,四個裝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神祕地告訴幼兒:聽說某某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但未成功。教師向幼兒尋求幫助: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裏取出一系列材料,請幼兒幫忙完成四個任務:在三分鐘的時間裏把黃豆和綠豆分開,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把米裝進瓶子,把玩具修好。

(播放一段三分鐘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着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絲的幾個小玩具以及脫落下來的小部件,小螺絲,一盆大米和一些飲料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爲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3.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1)教師逐一出示並介紹:漏斗、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等小工具。

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

(2)幼兒分組討論,選擇工具。

(3)幼兒使用工具操作,記時音樂和上次相同。

(通過兩次相同時間內所完成的任務量的不同,幼兒真切地體驗到工具的作用。此環節的設計打破以往傳統科學活動中幼兒只是以聽和看爲主的教學模式.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並懂得尊重事實是最起碼的科學態度。)

4.依據記錄,交流分享。

(1)請幼兒用記錄表記錄、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2)教師和幼兒討論兩次操作的體會和認識。

教師:爲什麼在同樣的時間內,我們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務,而第二次能順利完成任務?

(大家一致認爲在工具的幫助下完成任務更爲容易。)

(由於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樂於表達和交流。以記錄爲基礎的交流能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客觀描述和對事實的尊重,使結論和論點建立在事實之上。漸漸地幼兒會懂得科學活動的一條基本法則――說理要有事實依據。)

5.拓展延伸,提升經驗。

播放一段有關助老機器人――智能輪椅的錄像。這種輪椅可以自動運行,並根據語言指令轉彎,它爲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外出帶來很大的方便。幫助幼兒體驗和積累高科技的工具比一般的工具更爲便利的經驗。

(引導幼兒關注和發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及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感受和體驗科技的神奇力量,有利於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探究科學的慾望以及對科學的嚮往和熱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瞭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懂得破環生態平衡的危險。

對動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瞭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

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種動植物會發生什麼事。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誰吃掉誰》、各種動物小圖片。

活動過程:

1、看圖連線:

(1)出示九張圖片(貓頭鷹、田鼠、糧食、啄木鳥、蟲、大樹、老虎、羚羊、草),幼兒討論:——“誰吃掉誰?“

(2)將九張圖排成三隊,用箭頭表示誰吃掉誰:

貓頭鷹——田鼠——糧食

啄木鳥——蟲——大樹

老虎——羚羊——草

(3)遮擋某張圖片,表示沒有這種動物或植物,討論會發生什麼事:(如沒有貓頭鷹田鼠會成災,吃掉大量糧草,羚羊都會餓死,老虎也沒有食物。)

2、分組玩各種動植物圖片:

(1)排一排,誰吃掉誰。

(2)拿掉其中一張圖,想想會發生什麼事。

(3)交流各組的`發現。

3、總結: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動植物生活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所以要保護樹木花草和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榮獲加拿大克力斯提先生書獎、露絲·史瓦茲獎、維基·麥卡夫獎併入選第四屆全國優秀幼兒讀物(0~6歲)評選推薦書目的《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老爺爺,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它原本是一個猶太人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作者用重複而富節奏的文字來重述,既溫馨又朗朗上口。圖畫則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孩子而言,這是一個物質過度充裕的年代,物品總是用完即丟,舉凡紙杯、紙盤、衛生筷、紙尿片、甚至照相機等,過度的商品化讓孩子們不太有機會用舊東西,這個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省思,重新檢視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爲。通過活動讓每個孩子的心裏都種下「愛物惜物」的情懷。 書中文字簡潔又生動,更精采的是爺爺總是回答說「這塊料子還夠做…」讓讀者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猜猜看」這一次爺爺會變出什麼呢?更奇妙的是作者利用每一頁的下方,連續地畫出一個老鼠家庭的故事,給小讀者帶來了額外的閱讀樂趣。這一定是一個人人都讀得懂,也聽得懂的故事。作爲良好的閱讀教學教材可以讓孩子們初嘗閱讀的樂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灑下“快樂閱讀”的種子。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讀、排圖的方法,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發展的線索,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2、鞏固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並在合作閱讀中發展孩子的協作能力。

3、感受爺爺的聰明才智,鼓勵幼兒在面臨難題時要多動腦。

活動準備:

1、幼兒兩人一份圖書;2、投影器;電腦;課件(書本內容);3、教具圖片(毯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3、黑板(上面做好箭頭和數字標誌)。4、家園互動表(見附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圖畫書嗎?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圖畫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封面上有誰?這兩個人可能是什麼關係呢?(原來是爺爺和孫子)

師:這位外國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約瑟,你覺得他和爺爺之間可能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幼兒猜想)好!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約瑟和他爺爺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吧。

二、幼兒觀賞投影畫面,感受故事,瞭解故事大意。 1

、教師講述故事,請孩子觀看畫面,唸到關鍵的地方讓學生猜,然後翻頁印證孩子的想法。 ◎故事中一共有五次“變”,第一、第二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可以做什麼;(潛在提問:約瑟得到這件奇妙的外套時,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你從哪裏看出來。) ◎第三次變時引導幼兒重複約瑟和爺爺的對話,從中體會爺爺的節約和智慧;(爺爺真是太聰明瞭!破損的布料都剪掉了,剩下的布料越來越少了,爺爺還會做出什麼奇妙的東西呢!) ◎第四次時增加難度,將爺爺的話和媽媽的話進行對比,設置提問:聽了媽媽的話,約瑟會丟嗎? ◎最後一次用問題“啊喲!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髒的地方還剩多大?爺爺會不會把它扔掉呢?他還能爲約瑟變出什麼奇妙的東西呢!我們來猜猜?”來引導幼兒思考,從而更進一步顯出爺爺的聰明與節約(約瑟喜歡這顆奇妙的鈕釦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把手帕變成奇妙的鈕釦,爺爺真是心靈手巧呀!)。 ◎師:鈕釦都沒有了,爺爺就是手再巧,再聰明也不可能無中生有了,那麼已經長大了的約瑟會怎麼辦呢?讓我們繼續看故事。師提問:長大了的約瑟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哇!約瑟好棒呀!我們一起爲約瑟的長大鼓掌吧!

2、閱讀後:教師組織幼兒討論。 師:爺爺的巧手,分別爲小約瑟製作了什麼東西?(幼兒說,教師隨機出示物品) 師:爺爺爲約瑟縫製了一條毯子,最後變成了什麼?請小朋友上來把爺爺製作的東西按故事裏的順序擺一擺。(幼兒操作) 師:你喜歡有這樣子的一個爺爺嗎?你會怎麼誇獎爺爺?

3、第二次欣賞故事後提問: 師:剛纔小朋友發現在這個大故事裏面還藏着一個小故事,最後鈕釦不見了,老師告訴你一個小祕密,這顆鈕釦從大故事中掉到了小故事裏了,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本圖畫書吧!讓我們邊看邊找這顆鈕釦掉到哪裏去了? 師:啊呀!小朋友這麼多,我這裏的書不夠呀!怎麼辦? 師:兩個人看書該注意些什麼呢?(一人翻,兩人看,輕輕翻,仔細看,不爭也不搶) 幼兒兩人一組翻書閱讀(師:好,我們先來看封面,封面會告訴你故事的題目,我們一起來說說故事的題目叫《爺爺一定有辦法》,打開書本,我們看到了扉頁,扉頁上有什麼圖案,這個圖案在故事裏經常地出現一直到故事的結尾,你們發現了嗎?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看的最仔細)。 幼兒觀看圖畫書,教師巡迴指導。 師:你發現那顆丟失的鈕釦了嗎?好!在第幾頁,看看頁碼?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變成老鼠的椅墊了) 師收圖書。請小朋友兩人商量好請一個小夥伴把圖書送回家,送回來的時候要封面朝上。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嗎?故事中掉下來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來,他們用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裝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延伸活動。 1、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廢舊物品也是可以再利用的。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件廢舊物品,是什麼呀?(廢舊報紙)請你們動動腦筋,想一想廢舊報紙可以有什麼用?哦!原來廢舊報紙還有這麼多的用處,我們還可以利用廢舊報紙來玩呢!請你們想一想,報紙還可以怎麼玩?在玩的過程中很可能報紙會變破損了,報紙變破損了,你還可以怎麼玩?(幼兒先說再幼兒玩) [中國:]

2、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完成家園互動表。

語言活動反思——怕癢的紅布頭

“癢”雖然是一種生理反應,但結合在生動形象的文學情景之中,別具詼諧、滑稽的意味。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宣泄了鬱悶,鬆弛了心緒,體驗到從生理到心理的舒暢、愉悅。活動《怕癢的紅布頭》一開始我就和嵐嵐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情景表演方式,讓孩子們直觀、形象的認識了“癢”與“笑”的聯繫,接着我讓幼兒兩人一組合作表演這一部分,幼兒體驗着故事的情節的有趣和癢癢喚起的“笑” ,以及疏泄鬱悶的心理感受。活動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於有了第一部分的鋪墊,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當我問:“紅棉襖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豬癢的怎樣?”幼兒回答:“小豬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當我問:“小豬的`朋友們穿上紅棉襖後怎樣?”幼兒回答說:“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當我又問:“爲什麼大家都喜歡這種癢癢的味道?”孩子們都說:“因爲癢的舒服,癢的痛快,癢的開心。”輝輝還說:“我們聽了這個故事也很開心,很舒服。”最後一個環節“誰穿了紅棉襖”更是把活動推入了高潮,它以遊戲的形式帶幼兒進入了氛圍,有了更爲真切的體驗,在“嘻嘻嘻,哈哈哈”笑聲中我們結束了。

本節課不足之處就是在第一環節兩人合作表演時,有個別幼兒沒有參與,如果都參與表演的話,那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徹,也就更能體驗“癢”這一生理反應令人發笑、舒暢的感受了。

幼兒園大班繪本故事教案:老鼠娶新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含義,明白任何事務、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點的。

2.喜歡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學習取長補短。

3.體驗婚嫁帶來的喜悅氣氛和擡轎子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歡慶音樂一段。

2.《老鼠娶新娘》系列圖畫。

3.故事背景音樂一段。

4.漢字卡片:太陽------照;烏雲------遮; 風------吹; 高牆------擋;老鼠--------打洞; 貓-------抓;

取長補短

活動過程:

1、導入: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你來聽聽看在這段音樂里人們會在做些什麼事?

幼兒討論(高興的事、結婚)都是高興的事情,今天老鼠村也發生了一件高興的事情!

(2)_出示圖片:花轎

提問:什麼時候會坐轎子?今天老鼠美叮噹也坐上歐陸花轎,當了新娘。

2、老鼠娶新娘

(1)美叮噹要出嫁了,她要找一個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出示循環圖)她找到了太陽、雲、風、高牆、老鼠小阿郎、貓。你們覺得他們中間誰是最強大的新郎呢?爲什麼?

(2)美叮噹到底會嫁給誰呢?我們來聽聽故事。

講故事(邊講邊演示圖片,故事背景音樂輕輕響起)

提問:你覺得在這個故事裏誰是最強的新郎呢?他有什麼本領?幼兒講到誰就出示子卡。

小結:他們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分別是……,但是沒有人是最強的。

3.最強的你:

小朋友你們有最強的地方嗎?我們把最強的地方叫做長處,你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嗎?每個人都有長處,有長處,可真好,因爲長處會讓我們很棒。

4.不強的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但每個人也有不夠強的地方,我們把不強的地方叫做短處,你知道你的短處是什麼嗎?請2—3個幼兒回答。你們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真好,因爲只有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夠進步!

5.朋友圈:

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今天老師帶你們來玩一個朋友圈的遊戲(用你的長處去幫助別人,你的短處請別人來幫助你,這就是取長補短)出示子卡。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當我們取長補短,互相幫助時,就會變得很強大。

6.美叮噹的新郎。

世界上沒有最強的人,那美叮噹到底該找誰當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最強的,但可以找最喜歡的,誰最喜歡她呢?)美叮噹嫁給了老鼠小阿郎,他們結婚了!看圖片(結婚音樂起)

7.遊戲:《擡花轎》

美叮噹坐着花轎結婚了,我們也來玩擡花轎的遊戲。

遊戲開始:選一個女孩子來當新娘,新娘拋繡球選新郎!請2個男生來擡花轎,迎親隊伍出發了!

推薦理由:我推薦此活動的理由是:

1、有效提問,讓孩子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能力和客觀困難。

自信是確立自己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敢於追求目標的情感體驗。《老鼠娶新娘》,原本是一個帶有濃濃氣息的繪本故事,經過編者對教材的挖掘和設計,巧妙的尋找到了切入點,抓住繪本的中心思想及其精髓,通過幾個有效提問,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的人性特點,通過這次教學活動讓幼兒理解,讓幼兒自豪的找出自己的強項。

2、積極合作,真誠欣賞他人的強項。

自信心強的孩子能在新的活動任務前不膽怯,能主動參加;討論時能大膽發表意見,不輕易改變主意。活動中通過“擡花轎”這個遊戲,讓幼兒嘗試與同伴積極合作,共同組隊、討論遊戲的形式,提供了讓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教育平臺。

3、讓孩子動起來,成爲活動的主角。

自主性即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擾與支配,自己思考、自我判斷、自我行動。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徵,也是人素質的基本核心,它體現在自身特性與社會特性兩個方面:主體性、主動性、上進心、判斷力、獨創性以及自我控制、自律性、責任感等。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成了故事的主角,大家說說自己的強項,說說同伴的優點,老師得心應手地建立起了師幼心靈互動的平臺,師生互動之間的對話關係,呈現出相互作用、相互依託、平等交往、相映成趣的美好景象,揭示出“沒有最強,只有更強;每個人都有強項,有了朋友的幫助,你會變得更強的”人生哲理。活動讓我感覺教師真正是孩子的夥伴,或者說是教師真正將孩子放在了平等地位。沒有板起面孔訓人,沒有高高在上的指令,只有“小夥子,你真行!”的讚賞、“試試看,行嗎”的鼓勵。這都源與教師心裏有愛,有對孩子的愛,有對這份工作的愛,這樣才能克服很多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才能從教育中體會到快樂,也才能把快樂和愛播灑給孩子。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釣魚的一天

活動

《釣魚的一天》是《東方娃娃》20 l O.11繪本版,這本書沒有一個字,但裏面有許多有趣、幽默的情節,我們把它投放到了圖書區後,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常常拿着書一邊翻一邊說着故事的人物,因爲故事中的情節零散,有趣的事情很多,幼兒往往不能抓住主線完整講述,爲了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我就圍繞該繪本設計了這節活動。以釣魚大叔爲主線,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從而掌握閱讀的技能。

活動目標:

1、通過細節觀察,瞭解繪本內容。

2、積極主動地參與尋找和發現,感受情節的趣味性並能大膽表述,體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繪本相關的圖片。

2、每人一本繪本《釣魚的一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封面上有什麼?(一位大叔和一隻烏)猜猜這位大叔要去幹什麼?(釣魚)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車上有魚竿和小桶)好的,那我們就稱這位大叔爲釣魚大叔吧。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釣魚的一天》,我們j起來讀一讀。(幼兒齊讀書名)

二、觀察細節,逐步瞭解故事情節

1、瞭解釣魚大叔。

師: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釣魚大叔騎着自行車,帶上他心愛的魚竿和小桶,去釣魚了。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請小朋友們從書中仔細找一找,告訴我是在哪一頁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書時要從前往後一頁一頁輕輕翻。

2、幼兒自由閱讀。

師:小朋友看完了嗎?現在請你們說說釣魚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請回答的小朋友告訴大家“請大家翻到第幾頁”。

師:請你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2—3頁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二頁。釣魚大叔騎着自行車,他的前面是誰?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車?她能追上嗎?釣魚大叔會怎麼做呢?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樂於助人)

(2)4—5頁

請大家一起翻到第五頁,釣魚大叔車子後面怎麼坐了一位阿姨,這是怎麼回事呢?好,你來說說看,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這位阿姨在追公交車,沒趕上,釣魚大叔看到了,熱心地幫助了她。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樂於助人)

(3)6—7頁

請大家翻到第七頁。釣魚大叔在和誰揮揮手?阿姨怎麼不坐大叔的車了,她要去哪裏呢?你從哪裏看出來這是火車站的?釣魚大叔又去了哪裏?(他進了一家咖啡館)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原來釣魚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4)8—9頁

從咖啡館出來,釣魚大叔繼續往前趕路。他穿過街道。

(5)1 0—1 1頁

現在釣魚大叔到了哪裏?(街心公園)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6)1 2—1 5頁

釣魚大叔來到碼頭,他停了下來,他在看什麼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鵝叼了一條魚,他在想自己也能釣到這麼一條大魚,也可能是被小企鵝主人的訓斥聲所嚇到)

(7)1 6—1 7頁

這次釣魚大叔到了哪裏?(漁具店)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會進去幹什麼呢?(買魚餌)買了魚餌,釣魚大叔高高興興地和漁具店老闆再見。

(8)1 9—2 1頁

釣魚大叔一路前行,他來到了鐵路邊,剛好一列火車經過,他看到了誰?你覺得他心裏會怎麼想?是的,剛纔他幫助過的那位阿姨在開心地和他打招呼。小朋友,釣魚大叔和這位阿姨認識嗎?(不認識)是的,原本並不認識的兩個人,因爲釣魚大叔的熱心相助,當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朋友。所以小朋友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去幫助別人,這樣你就會有更多的朋友。

(9)22—23頁

釣魚大叔來到了海灘上,他看到了誰?(紅嘴鳥)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10) 24—25

終於來到了海邊,釣魚大叔開始釣魚了,紅嘴鳥在幹什麼?(靜靜地等待)你覺得他會釣到魚嗎?

(11)26—27

釣魚大叔終於釣上了一條魚,他現在是什麼心情? (高興、開心)

你是什麼心情?(爲釣魚大叔感到高興,終於釣到了一條魚)其實我還有點擔心呢,紅嘴鳥正飛了過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大班語言活動三句半《拜年》

活動目標:

1、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韻律美。

2、能圍繞“拜年”這個主題,嘗試仿編三句半並進行大膽表達。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拜年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恭喜》的動畫,鑼鼓一副,三句半的圖標、祝福的話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播放《恭喜》動畫,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看嗎?

師:好看嗎?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恭喜誰?恭喜什麼?(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新年快樂、眉開眼笑、中頭彩、樂開懷。)

2、採用平行示範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祝福語

(1)教師:我也喜歡歌曲裏“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恭喜恭喜”的祝福,(出示字卡)。

(2)你喜歡過年嗎?你是怎樣給人們祝福的?(學一學福娃祝福恭喜的樣子,並出示相應的字卡),引導幼兒分別說說什麼樣的祝福話可以對誰說?

3、出示三句半的圖標,初步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韻律美。

(1)師:今天我帶來了一首《拜年》的三句半,你們想聽嗎?

如: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我們大家上臺來,拜年啦!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爺爺拜個年,祝爺爺福如東海,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奶奶拜個年,祝奶奶壽比南山,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爸爸拜個年,祝爸爸工作順利!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媽媽拜個年,祝媽媽心想事成!恭喜恭喜!你敲鑼呀我打鼓,來給小朋友們拜個年,祝你們學習進步,恭喜恭喜!

(2)老師剛剛唸的是什麼?給誰拜年的,祝福什麼?你最喜歡老師唸的哪一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帶領幼兒念兩遍)

(3)你有什麼地方聽不懂的話?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他。

(4)看圖完整地朗誦二遍三句半。

4、看圖標創編三句半。

(1)你們喜歡過年嗎?那麼你在過年的時候會給誰拜年、祝福什麼呢?請你來編一段拜年的三句半。

(2)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原來的圖標上粘上祝福的話。並讓幼兒集體來念一念。(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創編的三句半。)

5、給老師拜年。

師:剛剛有的小朋友很主動,能大膽地告訴大家自己編的三句半。今天我們班來許多老師,你想給她們拜年嗎?祝福老師什麼?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編的三句半念給她們聽一聽。

6、延伸活動:三句半表演《拜年》。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車

活動

在“你變我變的”主題中,幼兒從身邊的事物中找變化的東西,圓圈可以變化成鍾、花朵、烏龜、小動物的頭等,一些廢舊的物品經過手的加工,可以變成許多有趣、新奇的東西,他們對自然界神奇的變化萌發了興趣。《神奇的小火車》充滿神奇、變化、詼諧的情節,讓孩子讀來有趣、有能引起他們的探究,因此本活動納入了這個主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自制背景圖及若干小圖片

2、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1、發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什麼是神奇?

——教師結合故事將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後相比會有那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麼。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麼變化?爲什麼小桃核下車後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接着誰又上了車?它發生了什麼變化?下車的雞蛋爲什麼會變成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麼?(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鬍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鬍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麼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後發生變化。往前開能長大,往後開就還原。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嗚。。。。。嗚!藍色的神奇的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麼?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芽等。

4、延伸活動:鼓勵幼兒今後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

大班語言教案:貪吃的小貓(下)

一、活動背景:

分享閱讀作爲專門爲孩子設計的圖書,能引起幼兒較大的閱讀、編故事的興趣,當分享閱讀的幼兒將自己所編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如繪畫、粘貼等製作成自己的圖書的時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二、設計思路:

瑞吉歐提出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皮亞傑有“知識的產生有賴於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和擺弄”。這觀點自制圖書活動中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強調幼兒主動參與,自己動手製作自己的圖書。在孩子已經有了創編故事的基礎上,都會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把它變成圖書。《綱要》中也指出應:“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開展了這次活動。

三、活動目標:

(一)能理解和初步運用自制圖書的基本要素,能與其他人進行分工合作。

(二)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三)能進行自我評價,並能較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

四、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學具:自制圖書自評表、圖書內容表、水彩筆、繪畫紙

2、教具:自制圖書評價表

(二)前期經驗:根據讀本已創編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切入主題

1、教師用一本書直接切入:“今天我們要製作圖書。”

2、教師:“一本好的圖書應當具備那些要素?

3、觀察自評表,討論圖書要素的條件

(二)教師出示自制圖書自評表,請幼兒說出想要製作一本好的圖書,這些圖書的要素應該達到什麼條件?

(三)分組商量,將故事融入圖書,填寫圖書內容表。

1、組織幼兒按編故事的小組分組,討論上一次根據《貪吃的小貓》所編的故事該怎樣編成小書,將故事內容融入圖書,成爲圖書的一部分,填寫圖書內容表,商量圖書每一頁的內容是什麼?

2、小組共同協商分工合作。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分工,將封面、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具體分工,防止出現搶着繪製封面、第一頁的情況,並將商量結果顯示在圖書內容表上,分工後接下來的頁數按照繪製的速度來分配。

(四)分工合作,繪製小書,並進行自評。

每一組按照自己的分工開始繪製圖書,教師將自評表發下,讓幼兒在繪製的過程中進行對照,並在結束後進行自評。

(五)共同分享,閱讀自制圖書

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合作繪製的圖書,分享孩子的閱讀樂趣。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組的故事。教師出示自制圖書互評表,小組之間互相評價。

六、活動延伸

1、活動後,教師和幼兒將圖書裝訂好,並將文字進行補充。

2、在圖書後面附一張紅花表格,放在閱讀角,幼兒閱讀後,喜歡就畫上一朵紅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的紙在水中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現由於紙質的不同產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象,並能知道大概時間。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並運用此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皺紋紙、錫箔紙、卡紙、吹塑紙、牛皮紙、白板紙、宣紙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請幼兒猜想:把這些紙放到水裏,會有什麼結果?

2、幼兒操作實驗。

幼兒可以選擇在水盆裏做實驗、也可以自己找容器來做實驗。

教師指導:

①指導幼兒將紙放在水裏,耐心的觀察一會數一數幾秒鐘後,紙會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較一下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

③紙吸水後和沒有吸水的紙有什麼不同?

④觀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還有哪些現象。

3、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需要製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乾糖果等該用哪種紙?擦桌子用哪種紙?並說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活動反思: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它廣泛應用於我們的生活。如:寫字、畫畫、環境佈置、包裹東西等等。平時孩子對白紙、皺紋紙、蠟光紙瞭解的比較多,但紙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異。爲了豐富幼兒對紙的名稱、用途、特點、以及特殊紙的用途等方面知識,我分別從感知不同紙的質地、紙的特性、用途,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紙》科學活動。《綱要》指出:以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爲主,淡化教師的“教”,強化幼兒的“學”,使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強調幼兒的主動參與、操作、體驗和感受,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動情,突出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活動中求發展的思想。爲此,我確立了我的研究問題: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讓幼兒瞭解紙的特性過程中,我以幼兒爲主體,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

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分別準備了蠟光紙、報紙、牛皮紙、皺紋紙、吹塑紙、卡紙,包裝紙等等。在這幾種紙中,我發現幼兒對蠟光紙、皺紋紙、報紙都比較熟悉,對吹塑紙、牛皮紙、不是很熟悉,在分組活動中,讓幼兒感知這幾種紙的質地,比較不同,其實在平時的玩紙活動中,孩子們積累了一定的有關紙的知識,因此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紙很光滑,有的紙很軟,有的紙皺皺的,我也特地把牛皮紙和卡紙讓幼兒做了比較,讓他們從厚度、軟硬方面進行比較,知道卡紙比牛皮紙要厚,牛皮紙比卡紙要軟,從而來加深他們對這兩種紙的印象。

在讓幼兒瞭解紙的特性的環節上,我精心設計了三個有趣的遊戲《天空中少了誰》《給老爺爺貼鬍子》《花手絹》。通過在幼兒自主操作中,讓幼兒感知紙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實驗操作這一環節我發現大多數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對水火都很感興趣,我投放幾種材料製成的花手絹,使幼兒能在操作中感知紙的吸水性,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認識特殊紙的環節中,我運用幼兒的`已知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並故意留下課程延伸——複寫紙的祕密,使幼兒有探索的慾望。

在讓幼兒瞭解紙的用途這一環節中,幼兒發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用處,幼兒也說了很多的紙做的製品,我也爲幼兒準備了很多紙製品,這些都是經常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他們覺得非常的新奇,大家都仔細的觀察着,交流着,從而寬闊了幼兒的眼界,知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紙製品。幼兒在和紙的各種親密接觸中瞭解了紙的特性;瞭解了紙與人類的親密關係,人的生活、學習離不了它;節約用紙就是節約資源;紙可以反覆利用,廢紙入簍,不亂扔紙屑;書是我們的朋友,喜歡看書,愛護圖書。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是今後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範要準確嚴謹,如:點燃紙張時要用酒精燈與鑷子。要給幼兒以正確的感官認知。

在今後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及時調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於幼兒發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現問題並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將要成爲小學生,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2、認識書包,學會整理書包,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3、積極嚮往小學生活,同時不忘幼兒園的老師和同伴。

4、增強理解智力、分析能力、愛心智力等。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過小學。

2、自帶書包、學習用品。

3、小學的環境、小學生學習的圖片,相應的字卡。

4、音樂《玩具兵進行曲》;課件;禮物若干。

活動過程:

1、回憶參觀情景,比較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師:上次我們小朋友去參觀了小學,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兒自由講述,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評析:活動一開始讓幼兒回憶參觀小學的情景,然後再比較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有利於幼兒記憶智力與分析比較智力的發展。

2、翻圖講述,知道怎樣做個小學生。

(1)老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小學和幼兒園有這麼多不同。你們喜歡上小學嗎?要想成爲一名小學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到很多的事情,那應該做到哪些事呢?請和好朋友說一說。

(2)個別提問。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話。

(3)除了剛纔小朋友講到的這些,還需要做到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補充沒講到的)

(4)老師完整的小結一次。(出示字卡:小學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遲到;愛學習、勤動腦;愛勞動、講禮貌;團結友愛不忘掉;小書包、整理好,高高興興上學校。)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先讓幼兒說說怎樣做個小學生,再結合圖片老師把他們的回答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有利於

幼兒的理解智力的發展。對於一個人的知識,是以理解爲準,理解了的`纔算認識,才成爲有用的知識,纔是開發智力的基礎知識。不同的幼兒對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作爲學生的理解,主要是提高知識水平,提高思維能力。

3、認識書包,瞭解書包的結構。

(1)相互介紹書包,認識書包的結構。

師:書包可是小學生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也即將成爲小學生了,你們的爸爸媽媽已經爲你們準備了一個書包,那你們的書包是怎樣的呢?請你拿出來向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

(2)請1-2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書包。認識書包的各個部分、顏色、圖案。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通過讓幼兒自由、大膽地講述自己書包的特點,給幼兒開創了一定的思維與語言空間,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智力。

4、操作探索,學會整理書包。

(1)師:書包有什麼用?(放書和本子、一些學習用品)那你們會自己整理書包嗎?我們去試一試。

幼兒自由整理書包,老師巡迴觀察,注意幼兒整理書包的不同方法。

(2)請兩位用不同方法整理書包的幼兒示範一遍大家看,要求邊整理邊講述並解釋這樣整理的原因。

(3)然後討論:你覺得誰整理書包的方法好?爲什麼?

(4)老師小結:把鉛筆、橡皮、尺都放在文具盒裏,再放到書包裏,拉好拉練,這樣不會弄斷鉛筆、弄丟橡皮和尺了,用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把練習本疊整齊後再放入書包的外層,而書疊整齊了放在書包的裏層,大小分開來放找起來就更方便了,而且也不會把書本弄破、弄皺了,最後別忘了拉好拉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