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過程:一、實驗激趣,提出探究問題,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教師出示兩個同樣大小、顏色相同的塑料球,讓學生猜測:把這兩個塑料球同時放入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學生猜測:“一個浮,一個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師:“到底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請大家認真觀察。”(教師演示實驗:把兩個小球放入水中,結果一個沉,一個浮。)“同樣的塑料球爲什麼會一個上浮,一個下沉?能不能讓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麼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上浮,什麼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下沉?”探究的問題自然而然地隨着實驗現象產生了。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趨動力,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這個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發現和提出了問題。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這一環節設計兩個探究活動:1、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2、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動(一)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預測——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三個探究過程進行。1、預測物體的沉浮。每組學生介紹蒐集到的實驗材料,預測其在水中是上浮,還是下沉,並說出預測的根據,然後,讓學生把實驗材料按預測結果分類。2、分組實驗,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溫馨提示: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種材料;③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做好實驗現象記錄。④小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組實驗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① 組織者:爲學生創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強的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③ 發現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並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現學生實驗中的問題;④指導者:當學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3、表達與交流①分組彙報實驗現象:在彙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後觀察,會發現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總結: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現這些物體的特點: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爲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爲每個孩子開闢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構,能在探究中體現學生的獨創性,教案《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探究活動(二)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選擇問題——制定探究計劃——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四個過程進行。1、選擇問題教師出示探究問題: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麼辦法讓它浮上來?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2、制定探究計劃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然後小組彙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於實驗方案更趨於科學可行。3、分組探究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4、表達與交流彙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⑴要讓學生邊演示邊彙報;⑵讓學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⑶在學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意的方法。我預設的交流情景: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後沉)——捏成碗狀或船形(浮)——放入曲別針(仍然上浮)師:通過捏你們發現橡皮泥有什麼變化?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麼道理呢?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裏面是空心的。師:還有什麼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師:藉助比橡皮泥輕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髮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生,教師不應該滿足於“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1、揭祕:通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祕密。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祕密,並說明道理。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繫,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爲生活服務,讓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四、實驗設疑,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爲什麼呢?是小瓶有什麼祕密,還是水有什麼特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象,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下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遊戲規則,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瞭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瞭解遊戲規則,探索遊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遊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遊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遊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遊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裏跑?

三、集體遊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遊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內容,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2、 學習詩歌,感受秋天的意境的詩歌的優美。

3、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難點: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秋葉》課件。

2、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掛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1、 觀察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秋天美麗的景色。

2、 談話

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了景色,誰願意來說說?

師小結:秋天到了,天氣變得很涼爽,大家都穿上了長袖的衣服;稻穀成熟了,變成了金黃色;水果成熟了,掛滿了整棵樹;許多美麗的花也開了,樹木的葉子變成了紅色、黃色,秋風的時候,地上都是落葉。

二、 學習詩歌《秋葉》

1、 利用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引導幼兒教育進行大膽想象。

師:秋風起,落葉飄,就像蝴蝶在起舞,美極了!森林裏的小動物都跑到樹下看落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來了什麼小動物。

(1)出示小螞蟻、渡船的圖片

師:誰來了?小螞蟻看到這麼美麗的落葉,它會說些什麼呢?

(2)出示小老鼠、雨傘的圖片

師:誰又來了,小老鼠看到了落葉,是怎麼想的呢?

(3)出示小刺蝟、扇子的圖片

師:接下來誰會來呢?小刺蝟看到了落葉會說些什麼呢?看看你們的小刺蝟想的是不是一樣?

(4)出示梅花鹿和餅乾的圖片

師:呀!這是誰啊?看看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5)出示小朋友的圖片

師:小朋友看到落葉會想到什麼?

2、 欣賞詩歌

教師有感情地配東朗讀詩歌,要求幼兒安靜傾聽。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誰來看落葉了,他們都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用詩歌裏面的句子回答)

3、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圖片,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朗讀。

三、 詩歌表演

請幼兒扮演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並模仿小動物,學說小動物的對話。

教學反思

對於我上的這節課,我作了以下反思:

幼兒在欣賞秋天的景色時,興趣非常高,也觀察的十分仔細,在觀賞之後,也很踊躍說出自己的報見到的秋天美景。幼兒在我出示幻燈片之後,大膽想象,大家都說出了小螞蟻看到樹葉之後,它會把樹葉當成了什麼。當然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幼兒學習詩歌這一環節,我沒有讓幼兒充分的學習詩歌,所以沒有達到學習詩歌這一活動目標,以至於在進行詩歌表演的時候,幼兒尚未熟悉詩歌,所以不能更好地進行表演。今後再有語言活動時,會讓幼兒充分學習詩歌的時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爲以及產生的危險。

2、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則。

3、通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則。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常見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鉛筆等)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知道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

(2)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自由閱讀和講述畫面的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內容。

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麼。

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內容。這個男孩在做什麼?咬鉛筆會有什麼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裏,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③討論其他內容。

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最後一幅小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爲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應該注意什麼?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內容。

4、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則的參考範例:

(1)、使用文具時,保持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乾淨。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說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對着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除了用自己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踊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初步學習根據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判斷推理出某一位置上的圖形。

學習用正確的語言表述物體的方位。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

配套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出示雪人和兔子圖片,排列如下:

提問:(1)兔子和雪人一起玩,誰在動?誰沒有動?

(2)兔子是怎樣轉動的'?

(3)根據兔子的轉動規律,應該怎樣擺動兔子的圖片?爲什麼?

出示數和小熊的圖片,指導幼兒觀察、分析。

請幼兒完成《幼兒畫冊》中相關的內容,並說明理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日常玩“五官像什麼”的遊戲。

2、環境準備:在活動室裏提供空白臉譜及各種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玩具等)讓幼兒運用小物品隨意擺弄臉譜造型。

3、材料準備:

①多媒體教具:水粉顏料、水彩筆、彩色紙等

②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初步欣賞與感知

1、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

老師教我們畫畫,畫紅紅的蘋果、金燦燦的太陽,還有翹起兩隻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給老師畫像,紅蘋果,是圓圓的臉蛋,金燦燦的太陽,是大大的眼睛,翹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師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說,老師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暖暖的,甜甜的,噴香噴香。

師:聽了這篇好聽的散文,誰願意按照散文裏的描述來給老師畫像?要畫得和散文裏的一樣美。(請一名幼兒在白板上演示老師的畫像)師:這張老師畫像和徐老師一樣嗎?哪裏不一樣?爲什麼這樣畫?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師:這裏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筆,它在畫什麼?(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枝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橢圓形,暫停)太陽、橄欖球、娃娃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到底誰猜對了?

小魔筆繼續畫……原來是一張娃娃臉,臉上還缺什麼(根據幼兒的描述,陸續點擊出來)這支神奇的魔筆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瓢蟲變成了娃娃的什麼?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還沒變呢?小魔筆想請小朋友幫助它完成。大屏幕選項上有冒熱氣的茶壺,葫蘆、帆船,你準備用什麼替換鼻子、嘴、頭髮,爲什麼?(請幼兒點擊選項和五官進行替換,並說明理由)瞧,這張娃娃臉,變得多有趣,多漂亮,這就是運用我們剛纔所說的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3、操作與討論。

顯示屏上出現另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替換想象的方法拖動選項完成五官、頭髮(選項:門、窗、花、草、屋頂等)引導幼兒發現五官之間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如房屋娃娃、綠化娃娃等)討論:

小魔筆畫的娃娃臉與房屋娃娃臉等有主題的娃娃臉,你喜歡哪一張,爲什麼?

4、表現與創造。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來變一變,想一個最有趣的娃娃臉畫下來。

指導要點:

瞭解幼兒意圖,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獨特表現。

5、展示與體驗。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不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操作的活動,而是打破以往依樣畫葫蘆的教育模式,活動中我沒按以往的作法,去示範畫,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去創作,實際上我爲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一個活動,滲透多種教育,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併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氛圍。

偉大科學家愛恩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確是創造性思維的翅膀。活動中我爲他們更好地提供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和大膽的想象。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遊戲。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繪畫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我們應把幼兒作爲美術活動的主體,作品創作的主人。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使他們處於主動活動中,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花,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花”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應鬆開雙手,就象放飛鳥兒,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遨遊在繪畫的世界裏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西遊記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文學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徵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我們就想讓孩子們來創編美猴王的故事,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美猴王,自己有什麼願望,希望願望怎麼實現,都可以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後再用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講出來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1.家長指導幼兒創編美猴王故事 ,並鼓勵幼兒講故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徵,爲參加故事會做好準備。

2.根據講故事強弱事先把幼兒分成3--4組。

3.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衆

4.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自編的美猴王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衆。(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1)孩子們我們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2)爲小朋友喝彩。

2.引導幼兒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衆。

5.公佈比賽結果,對講的好的.幼兒進行獎勵。

6.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講的故事很精彩,老師都聽得入迷了,我們爲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的過渡階段(進餐前後,午睡前)等時間,組織幼兒繼續進行講故事活動。

2.在美工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故事畫成連環畫。

3.表演區中,老師可以準備道具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自編的故事。

小百科: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羣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爲衆猴之王,尊爲 “美猴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並列算式,學習7的加減運算。

2. 探索發現互換、互補規律,靈活進行加減運算。

3. 能主動參與,養成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組成、加減算式,圖片或課件(內容:7只鳥:1只先來,6只後來;2只黑色,5只黃色;3只在樹上,4只在天上)。

2.7的組成、加減式中所需的數字和符號幼兒人手一套。

活動建議

1. 組織幼兒玩拍手和填數遊戲,複習7的組成。

(1) 拍手遊戲。幼兒邊拍手邊說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就是7。

(2) 填數遊戲。請幼兒又快又對地給缺失的7的組成式填上合適的數。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中發現數的關係,學習7的加減法。

(1)從鳥兒先後飛來的順序,引導幼兒描述並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如: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後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幼兒列出算式1+6=7,並說出各數字、符號代表的意義。

教師提問:如果先飛來了6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小鳥,怎麼列算式?幼兒可列出:6+1=7。引導幼兒發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後,總數不變。

引導幼兒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如:因爲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所以7-1=6、7-6=1。

(2)啓發幼兒根據圖片上小鳥的黑、黃(不同顏色)或在樹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減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請幼兒說出算式中的數字和符號各代表什麼意思。

3.根據7的加減算式,鼓勵幼兒以自己的興趣和經驗編出新的應用題。

如:根據7-2=5,可編出:我們班有7個小球,借給小班2個球,我們班還剩下多少個小球?

引導幼兒創編主題新穎的應用題,發展幼兒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幫助幼兒反覆練習7的加減運算,提高幼兒快速準確的反應能力。

如:教師說出3+4,幼兒快速答出3+4=7。也可變成幼兒出題,教師或全體幼兒回答等形式。

活動反思

記得在教一年級數學的時候,7的分解組合和加減運算是作爲教學內容,重點學習的,但從幼兒園改編教材以後,10以內的分解和加減運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學內容了,上學期是5以內的加減運算,孩子們學習起來,還算輕鬆,但下學期6,7的加減運算就有些困難。如果單純的進行算式計算,大家就習慣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來算,個人認爲這是一個陋習,不利於孩子們思維的發現和動腦的積極性,學前孩子的運算應該是藉助於一些學具,實物和圖例來完成,在熟練的基礎上,慢慢的學會運算,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對陋習的依賴,居然極致到對學具和圖片視而不見的地步,真是悲哀!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於家長對孩子早起的錯誤引導,家長們總過早的讓孩子們學算數,而且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極不科學,甚至是典型的錯誤,再就是作爲老師,我們是否真正讀懂《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發展目標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標的因素,可憐的是孩子們,要立即改變以前的陋習,又要重新適應視物思考的過程,孩子們的勞心費力,談何興趣啊!

綜合以上思考,計劃近期召開家長會,合理指導家長形成有利於幼兒的適合幼兒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強對《指南》的學習和研討,讓我們的教學更高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