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範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的口語化,要求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點、難點,方法上讓老師放手教學,鼓勵學生獨立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把課文讀懂。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從詞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學生的認知難度。我以簡潔的語言引導追求啓發性和藝術性,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感染和薰陶。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合理裁剪,大膽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範文

本課作爲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在討論和讀書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昇華。

最後,依據教材特點,我指導學生採訪愛讀書的人並做好採訪提綱,付諸行動,也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鍛鍊和提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2: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薰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3: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的訪談錄,使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體。我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找出文章中兩位對話中的見解,根據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談體會和認識。

2、指導朗讀,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季老很有涵養且待人謙和,說話語氣溫和顯得循循善誘;而小苗很天真,顯得稚氣。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3、模仿課文的訪談錄形式,進行模擬採訪,提醒學生在採訪時應注意的事項。

4、拓展延伸時,我佈置了一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圍繞着讀書的有關問題,採訪學校的老師。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種文體,也是培養學生與師長(或學者)大膽交流的自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