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及反思

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一、設計思路

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愛閱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以小女孩和學者季羨林對話的形式,提出讀書的有益見解。教學目標是1、指導學生認識 3 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重難點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設計成(1、導入並簡介作者2、初讀課文,梳理內容3、細讀課文,深入探究4、品味題目,深化理解5、寫作手法,學習探訪技巧6、作業設計)六個方面。讓學生在自學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暢談讀書、多讀閒書、學會甄別有益的書的能力,進而促進其對讀書的熱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激發興趣

由第一課林海音的《竊讀記引入到此文:你們想知道怎樣讀書、讀什麼樣的書纔會有更好的效果嗎?讓我們開始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此中進行課題板書,並要求學生跟寫課題,齊讀課題,以較好的狀態進入到課堂的學習。還可以要求學生交流預習中對作者的瞭解,並結合生活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

1、課文寫了誰和誰的對話?他們談了些什麼內容?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

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鈁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採訪記錄,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重點引導“閒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是什麼,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爲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可以談談自己蒐集的關於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閒書”不閒,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可適當引導他們在適時看些適宜的課外書,而不是引導他們拋掉正課不顧,即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4、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麼感受?(體會人物形象)

苗苗:熱愛讀書,謙虛好問。季爺爺:學識淵博,平易近人,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着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四)、品味題目,深化理解

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着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纔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纔會成才的內容。

 (五)、學習探訪技巧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麼新的認識?

a、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b、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你認爲應該怎樣朗讀?

交流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3、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作業設計

1、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2、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填寫閱讀記錄卡。

3、蒐集整理好讀書名言。

 三、課後反思

在授此課過程中,出現了幾大詬病:

1、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本應完全交給學生,而在課堂,我把此閱讀課文當成精講課文細細剖析,結果是牽引過度,學生引而未發,沒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在較好引入課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沒能更深層次的拓展延伸,整個課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蠟。

3、朗讀對話單一枯燥,沒給學生自如的學習機會。

4、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

情景再設:

在引導學生重點學習“閱讀”部分時,在課堂設計一個因看閒書而走神的情景,讓學生來判別其好壞,那樣一來,很多語言都成多餘的了。對人物的評價交給學生,也許,並不需要教師多費口舌了。

其實,一堂課,並不需要教師去折騰,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給學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