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下冊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一

課文主要介紹了黃河的變化過程、變化的原因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課文先寫了黃河兩岸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着,從黃河的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的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治理方案。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裏行間包含着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二是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示,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教學的重難點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啓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年級下冊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在講解這節課時,原本計算用一個課時解決3個主要問題,可能是選擇的回答問題的同學有點多,將時間延後了一點。

在書寫課題時,由於本課的課題有點長,所以寫了2行。這是板書沒有設計好,如果課題較長的話,就要寫的小一點,儘量將數字與課題放到一行上,不要分兩行寫。

在講課中運用了左右對抗賽的競爭方式,在鼓勵學生踊躍的發言,積極回答問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到後來,對抗競賽變成了管紀律的一張方法,並且由於兩邊回答問題的同學數量不一,會造成同學對分數斤斤計較。

在讀本課的生詞時,數量較多,沒有想到請多名學生來讀,只是找了2個學生,讀了一遍,開了一次火車。以後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那就多找幾個同學,分行讀,或者是男女生比賽讀。

在講解課文第五段時,學生指出了作比較的寫作手法,沒有加以引導,在哪個地方體現出來的,只是略帶的提了一下!並沒有進行深入的講解,既然有的學生提出來的,那就說明他已經知道這種寫作手法了,應該加以引導,進行深入的學習,幫助他們在作文中使用這種寫作方法。

在講解這節課中,黃河圖片引入的方法比較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後邊黃河的現狀的圖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對於重點語句的解析朗讀處理的比較好,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語句,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句子,在進行糾正。過渡語使用的比較好,能把3個主要問題連接起來,使得課文的學習比較順利,問題轉化不是特別的突兀。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老師只起到一個引導、輔助作用。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的表揚性評價比較好,對學生能夠起到一定的鼓勵和讚揚得作用。在解決左後一個問題時,先假設:“如果你是科學家,根據黃河變化的原因,你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學會從原因找方法,學會思考。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比較積極,而且想法各異。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節課講的還是比較順利的。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二

這是一篇說明文體裁的獨立閱讀課文,也是中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的寫作體裁。從敘寫的內容上看,文字淺顯,易懂,但是黃河對於我們學校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從沒有親眼看見過黃河那雄偉的氣勢,也從沒有親耳聽到過那波濤澎湃的浪濤聲,只有從電視或課本中瞭解一點點有關黃河的史料。基於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學生願學、樂學的素材,而且要讓學生了解它的歷史和現狀,喚起他們保護大自然、保護母親河的愛心

一、 播放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我讓學生查找有關黃河的資料。課初,我先播放一段黃河的簡介,讓學生初步感知黃河。再讓學生閱讀閱讀提示的內容,看看對我們的學習有哪些幫助。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幾個問題:說說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治理黃河。然後我引導學生每個學習小組選擇一個你們感興趣的.問題,先細細品讀相關的段落,再結合各自收集的有關黃河的資料和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共同學習。給學生充分地閱讀時間後學生馬上找到變化前被稱作是“搖籃”,變化後是禍河、憂患,引起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大量流失。

二、利用電腦,突破難點

在這篇閱讀課文中,黃河的變化是重點也是難點。怎樣使學生準確認識、正確理解呢?化繁爲簡,化難爲易,將抽象變爲形象,是最有效的方法。於是設計了懸河的示意圖,由於泥沙的沉積,水平線在地下線之下還是之上,就一目瞭然?“懸河”一詞也就不用再講解了。懸河形成的原因,爲什麼說是憂患,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輕鬆一點,就準確、明瞭地解決了難點。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真實再現,具體可感的特點,讓學生能見其所未見,聞其所未聞,準確認識與課本內容相關的事物,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與理解。

三、 聯繫實際,保護敖江

然後鏈接資料袋的內容。通過以上的教學,學生了解了黃河的現狀,知道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參與到“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獻計獻策,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最後我讓學生談談你在“保護母親河行動”中準備做些什麼?另外,我還結合我們所在地區的情況,提出“如何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敖江”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由暢談如何保護敖江、保護環境,讓學生認識到環保就在自己身邊,要從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環保意識。

四、滲透寫法,領悟作用

課堂上滲透寫作方法,培養寫作能力“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是說明文常用的幾種表達方法,由於學生說明文載體的文章是剛剛接觸,所以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強調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這種寫作方法的優點,以使今後學生在寫說明文時也能夠會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這樣教師才能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大語觀。

本課的遺憾:

因黃河離學生太遠了,學生的感知還不到位。所以學習的時候還不能做到完全走入文本,走到黃河的岸邊去理解感悟,這就造成了學習積極性的欠熱情。所以課前備學生是完全有必要的任務,千萬不能忽視了。教師本身課堂教育機智還有待於提高。雖然在教學中力求用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於本人對信息技術掌握不好,在課件應用上有些遺憾,這也是今後在教學中儘快提高的。這也正是前輩所說的,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三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是一篇說明文體裁的略讀課文,也是中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的寫作體裁。課文先寫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着,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是 孟老師第二次授課,非常受學生的歡迎,親和力強,教態大方,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效果良好。聽了實習生孟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感受頗多:

1.從題目入手學習文本。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從題目入手能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種閱讀的期待。上課伊始,孟老師在揭示課題之後,問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同學思維活躍,一讀完課題,便提出了許多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黃河原來是什麼樣的?”,“黃河後來怎麼樣了?”“黃河爲什麼發生變化?”“黃河變化後,我們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爲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石,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難點。

2.多媒體教學助於理解文本。在教學中,孟老師引導學生了解了黃河的過去和現在之後,便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河原先溫柔美麗的圖片以及黃河後來決口、水土流失、受污染的一些圖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意境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然後讓學生自由抒發看圖後的感想,讓學生意識到保護黃河,改變黃河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3.學習寫作方法,培養寫作能力。“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是說明文常用的幾種表達方法,由於學生說明文載體的文章是接觸較少,所以孟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強調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這種寫作方法的優點,讓學生在今後寫說明文時也能夠會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實現了教是爲了不教的大語文觀。

不足:

1.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如:河牀、懸河等專業詞語,還應該讓學生通過圖片去認識一下,加深印象。

2. 應重視指導讀書。雖然也進行了指導,但學生讀得不夠到位,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讀書的練習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