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這課堂的教學中,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這篇課文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單元的配套閱讀課文,所以我希望學生能瞭解一些民間故事的特點。因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導語: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傳着一些動人的故事,我們稱爲民間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精彩的一個民間故事——除三害。(板書課題)

然後,我引導學生由“害”展開生聯想,學生肯定會說到“害人、禍害”等一些不好的東西,教師小結,所以“害”是不好的,我們要堅決——除三害。古人云:學貴有疑。所以,我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我進行引導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怎麼除這三害的?並進行板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問題激活思維,以問題爲載體,對學生後面的自主學習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

問題是從學生中來的,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感悟。所以,我們還是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把問題回拋給學生。請大家帶着這三個問題默讀課文,找到相應的詞句畫下來。當學生默讀完畢之後,很快能回答其中的兩個比較容易的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周處 除掉  山間的猛虎  河裏的惡龍   地上的周處)

接着,我讓學生讀讀板書,說說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很快能提出“周處除掉地上的周處”,自己除掉自己嗎?我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和最後一自然段,學生就能從句子中發現,周處其實除掉的是自己的惡習。於是,我就改寫板書,把“地上的周處”改成“自己的惡習”。學生通過自學,三個問題解決了兩個,會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課一個重點,所以,這裏,我向學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書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同桌互說指名說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時間和機會。有了板書這個基礎,相信學生概括會比較容易:課文描述了周處除掉了山間的猛虎,河裏的惡龍,並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既能體現教師的“扶”,又能體現學生自主地“學”,學生就比較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

(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

學生提的問題,只剩最後一個:怎麼除三害的?因爲是略讀課文,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請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周處是怎麼除三害的?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並可以在邊上試着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完之後,四人小組先交流。學生邊讀邊感悟,並書寫感受體會,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這就是周處除三害。課文學完了,你能說說周處是一個怎樣的人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例如,勇猛、知錯能改等。這時,我進行提問:你知道周處後來成爲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學生有知道的,就讓學生自己說。

略讀課文就是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去自主學習課文,那麼課後的拓展延伸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持續地鍛鍊,同時也激發對名民間故事的熱愛之情。所以學完課文,除了這篇課文,你還讀過我國的哪些民間故事?學生可能會說許多,我進行小結:民間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認真地閱讀這些民間故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四個民間故事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大家可以課後去這些民間故事的海洋中遨遊。

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用“質疑引入,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學習的能力,最後的拓展延伸還把學生引入大語文的學習中去,幫助他們去感受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

 【教學反思二】

《除三害》是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周處幫人們除掉猛虎和惡龍後,痛改前非,成了受人尊敬的人。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在對話中突出學生自主、有效合作、嘗試探究的特點。爲了讓學生明白百姓們個個抱怨的原因是周處橫行霸道、欺侮百姓的結果。我在教學中設計空白:“周處大搖大擺地走在大街上,他看見有人在賣香噴噴的包子,就——,賣包子的人——;他看見那邊的水果非常新鮮,就——,賣水果的人——;他看見——,就——。”來體會當時的周處仗着力氣大橫行霸道,學生的記憶瞬間打開,課堂上非常活躍,藉助以往的記憶,來想象,來悟,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同時,我抓住重點詞語來幫助理解課文,如:“驚濤拍岸”、“濁浪衝天”、“三天三夜”讓學生深讀,再用圖片,讓學生觀察惡龍和周處搏鬥的場面,提醒學生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還有惡龍的爪子等等,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反覆的朗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逐漸感受周處的改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具體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是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夠到位,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爲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