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嫦娥》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嫦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5K 次

 《嫦娥》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下冊《嫦娥》教學反思

在備課的時候,看到教參上說這首詩在理解的時候會有些困難。但上下來,我感覺還不錯的。在上之前,我先讓學生回顧了一下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在故事結尾的時候,我有意地進行了滲透,“嫦娥離開了后羿,一個人住在月宮裏,雖然做了神仙,但她心裏快樂嗎?”學生這時候就說她是孤獨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詩歌教學,在大致瞭解詩歌內容之後,我又講了關於作者李商隱的一些相關資料,滲透之後,提問學生:作者一個人坐在房間裏很長時間,他爲什麼會想到嫦娥呢?爲什麼會覺得嫦娥應該後悔呢?這時候,就有出挑的學生舉手說:“因爲作者心裏也感到很孤單,就像嫦娥一樣。”這時候,我就順機問,“那麼,其實,作者在寫嫦娥其實就是在寫?”“他自己!”學生就馬上回答出來了。接着,我就讓學生再回過頭,自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當時的意境,像“燭影深”,再進行詩歌吟誦。我覺得,整個環節還滿順的,上得還滿舒服的。

《嫦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古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期內容,全詩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關於此詩,過去的注家也衆說紛紜,有人認爲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認爲是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認爲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認爲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而一般認爲是歌詠幽居孤寂,終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書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詩歌想象很豐富,內涵也很豐富,因此結合單元特點,我先從神話故事引入,讓學生在故事中感知嫦娥孤寂的緣由,而對於《嫦娥》多義的解釋並不多講,將教學目標定爲: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古詩;2在情景中瞭解詩意。圍繞這兩個目標,我帶領學生由以下幾步展開學習:

首先,初讀詩歌,採用多種方式激趣,如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組讀、齊讀等,力爭指導學生將詩讀正確,爲後段學習奠定基礎。其次,細讀詩歌,採用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詩歌,引導學生通過結合註釋、課前預習和查找工具書的學習方法瞭解詩句內容,提出心中的困惑。再次,品讀詩句,感悟詩中情,這一環節中,將後兩行詩作爲重點——“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抓住一個“悔”字,以教師的提問爲主,激發學生思考與想象,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吟誦這兩行詩,感悟詩中流露的孤寂以及對親人的濃濃思念。最後,走進詩人,通過介紹詩人的創作背景昇華主旨,讓學生體會到這首詩不僅是在歌詠嫦娥的幽居寂處,更是在寫詩人自己的傷懷內心,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整首詩有了較爲全面的把握,讀起來更是琅琅上口、聲情並茂。

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層次較爲清晰,體現了教學中的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己感覺有這樣幾處亮點:1.以讀爲主,以讀促悟。除了在初讀中有各種形式的朗讀,在理解詩句大意時也設計了教師範讀、指名讀與分男女生讀,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着朗讀的提高,詩意也就自然呈現在學生心裏,也所謂“好詩不厭百回讀”,我鼓勵學生將讀詩的情趣一直延伸到課外,將好詩珍藏;2.尊重學生的感悟,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再設計悽美的文字爲學生營造意境、美化想象,提升對詩中情的領會,各種引導語的創設爲整堂課增色不少。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開頭引入的神話故事與詩中的“悔”意並不是特別的貼切,儘管參見了教師用書,但是在選材的基礎上還要多加斟酌。再比如:設計學生想象說話時所引用的句式並不具備典型性,也顯得過於呆板,相對束縛了學生的表達也不利於充分想象,如果在教學中再多一份機智,我想就更好了。

總而言之,自己用心準備了這堂常規課,在反覆修改設計的過程中對於古詩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認識,我想,我還將繼續努力,爭取啃下古詩教學這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