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積累生動形象的語句,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讀的
基礎上,整體感悟文意;學習本文結構嚴謹、選材精當的技法;
2 .方法與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採用自主、探究、師生合作的學習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從中受到啓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對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選材技巧和結構技巧。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敘述中的描寫的運用及作用。關鍵詞語。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蒐集與聞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人們常用說:說者容易做者難。在生活中,說活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多,能潛心貫注,持之以恆做事者少。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位近、現代史上傑出的人物——聞一多先生。感受他強烈的愛國熱情,他的敢說敢爲,言行一致。(板書課題作者)
二、資料交流,資源共享:
1.作者介紹:
臧克家,詩人。1905年生於山東諸城。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詞和民歌,並目睹農民的苦難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隨着《老馬》等詩的廣泛流傳,臧克家被譽爲“農民詩人”。2、臧克家和聞一多:
臧克家於1930年至1934年在青島大學學習期間,是聞一多先生的高足,經常出入於聞一多的辦公室和家中,向老師請教;聞一多也很賞識臧克家,相知甚深。聞一多先生遇難後,臧克家於1946年8月撰寫《我的先生聞一多》以示悼念。
3.聞一多:
聞一多,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着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在這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1943年後,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於是憤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5年爲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週刊》社社長。“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遺著由朱自清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三、 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鍥而不捨(qiè)  兀兀窮年(wù)
瀝盡心血(lì) 潛心貫注(qián) 迥乎不同(jióng) 慷慨淋漓(kǎi)
2 學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詞。 着重檢查黑體詞語。
(1) 衰微:(國家、民族)衰落,不興旺。
(2)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的事物突然呈現的樣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
(4)高標: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羣、出衆。
(5)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雕刻。
(6)兀兀窮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窮:盡。
(7)瀝盡心血:用盡自己的畢生精力。瀝:滴。
(8)潛心貫注:用心專注而深刻。
(9)心會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遠。迥:差得遠。
(11)一反既往:完全改變以往的作法。既:已經。既往:過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緒、語調十分激動,說法十分暢快。
(13)氣衝斗牛:形容怒氣很盛。鬥:北斗星。牛:牽牛星。鬥牛:泛指天空。
4.教師範讀課文:
要求: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從那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說和做的”?
(2)據此脈絡,文章可分爲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聞先生“說和做”的什麼特點?
(3) 把這兩方面綜合起來看,在說和做上,聞一多先生是怎樣的人?
學生聽讀後,默讀思考後發言。
教師引導明確板書:
(1)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 分兩部分,1——7自然段爲第一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爲學者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也不“說”的特點;8——20自然段爲第二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說”了就“做”的特點。
(3)“言論和 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研討課文: 我們通過朗讀、討論,認識到聞先生“說和做”是完全一致的,這種高貴的品格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聞先生這一高貴品格的?
5.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默讀,討論下列問題:
(1) 這部分列舉了那些事例?這些事例選材的角度是什麼?詳略安排怎樣?
(2) 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學術的目的是什麼?那些語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聞先生潛心研究學術的精神和態度?
(3) “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怎樣理解“羣蟻排衙”?這句話表現出聞先生怎樣的治學態度
(4)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聞先生學者形象?
學生默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
(1) 三個事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寫作《唐詩雜論》事例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他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詳寫第一件事,略寫後兩件事。
(2) 聞先生研究學術的目的是“要給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先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語句(略)
(3) “羣蟻排衙”,文中指聞先生寫字工工整整,十分認真,他的手稿都是蠅頭小楷,好象羣蟻排衙 。表現了聞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4) 先生是一位爲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治學嚴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的卓越學者,言行一致的愛國者。(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作爲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治學嚴謹,不畏艱辛,這種治學態度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6.研讀第二部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要讀出氣勢來,思考下列問題。
(1) 聞一多先生說了,是怎麼說的?說的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2) 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了,文中寫了他做了幾件事?反映了聞先生什麼精神
學生朗讀後,討論發言。
教師引導、明確:(略)
7、探究學習:
(1) 把學者聞一多和革命家聞一多綜合起來,概述聞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兩部分是怎樣銜接起來的?這樣銜接有什麼好處?
學生自讀課文,同桌研討、探究。
教師巡迴指導,集體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進行總結,並照應開頭;第八、九自然段開啓下文。
好處:承上啓下,前後呼應,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度自然,把聞先生作爲學者和作爲革命家方面的情況用極其簡明的語言並列地提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師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大家領略了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淺,讓我們沿着聞一多先生的足跡,讓理想在奮鬥中閃光!
齊讀全文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鄭文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