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七年級語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教案

求七年級語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教學目標】

求七年級語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教案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讚美敬重之情。

3、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爲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鬥終生的優秀品質。

4、體會掌握過渡段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實質。

【教學準備】

學生:朗讀全文,預習生字詞,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設想】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則”,就是說爲人處事要有自己的主見、方法和準則。這個單元記載的都是名人,他們身上都有一些閃光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來學習臧克家的文章,瞭解一下聞一多先生的事蹟,並且思考一下,我們應學習他怎樣的精神。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介紹作者和聞一多

(讓學生先說,老師補充。不用講得過盡,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穿插進去。)

2、字詞(讀一讀、寫一寫生字詞,並積累詞語。)

衰微赫然迭起高標

鍥而不捨兀兀窮年嘔心瀝血

潛心貫注心凝神會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氣衝斗牛

無暇顧及目不窺園仰之彌高

三、聽課文錄音,整體瞭解全文大意

四、整體感悟(想一想)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

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3、由此來看,文章可分爲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7)記述聞先生作爲學者方面的"說"和“做”

第二部分(8~20)記述聞一多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五、作業

1、熟讀全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聽寫生字詞)

二、朗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麼作用?這兩句話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領起全文,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對比寫法。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2、聞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也不"說",爲了表現這一特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證明?

三件事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3、作者選取的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是什麼?詳略安排有什麼不同?

寫作《唐詩雜論》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它兩個事例是從

“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後兩件事略寫。

4、“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麼意思?

“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

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聞一多向古代典籍鑽探的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盡、消化盡......文化史”“他要給我們......文化藥方”

6、“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什麼意思?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指尋找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目的在於救國。

7、“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

“望聞問切”是擬人,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

意思是聞一多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怎樣的研究態度和精神?

專心致志的研究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

9、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這句是什麼意思?

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它”指深夜燈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

10、“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說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深,別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三、小結第一部分

四、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思考·研討

課文前後兩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這些話是怎樣起到過渡作用的?

兩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落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結,第八、九段開啓下文。這樣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兩個方面的情況簡明地並列提出,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二、朗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後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嗎?

不僅是寫再“說”。而是把“說”和“做”糅合起來寫。

正如課文所寫:他“說”了,跟着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

2、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作爲革命家這一方面的特點?

⑴搞政治傳單

⑵在羣衆大會上演說,大罵特務

⑶參加遊行示威

3、文中哪些內容分別說明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以及在追悼會上演講等內容說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遊行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等內容說明他是“行的高標”。

三、聞一多先生前期和後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前後期有什麼變化?又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前期:爲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取得累累碩果。

鍥而不捨,瀝盡心血

後期:投身民主運動,做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

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卓越的學者、言行一致的志士、偉大的愛國鬥士)

四、出示“說”和“做”表格

五、問題探究:聞一多先生的事蹟很多,作者爲什麼只選取這六件事?

聞先生一生經歷複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

對作爲“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

對作爲“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爲例證。

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六、找一找,圈點勾畫

這一部分對聞一多先生的敘述中,穿插了生動細緻的描寫,試用橫線畫出來並加以分析,說說體現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

1、分析下列描寫的作用

⑴“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於救國

⑵“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零亂”“睡得很少”

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

⑶“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

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

2、從中看出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戰士。

七、這篇文章在敘述中運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寫?並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還有細節描寫。

都能起到具體再現聞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八、請用簡練的語言說一說聞一多先生作爲學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爲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廢寢忘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治學嚴謹、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的卓越學者,言行一致的愛國者。

十、總結全文

1、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

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三件事作爲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爲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2、我們要學習他怎樣的精神?

我們要學習他始終如一、言行一致和用一顆赤誠的心愛國的崇高品質。

3、課文結構分析

4、中心思想: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與衆不同。作爲卓越學者的他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他謙虛美德和實幹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作爲革命家的他是說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現他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文章從說和做兩個方面,高度讚揚了聞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十一、作業

1、課外閱讀《最後一次演講》。

2、課外閱讀《死水》,再次體味作者的愛國情感。

【教學後記】

此份教案力圖體現新課改的新理念,注重引導學生對語言的品味,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體驗;力圖引導學生探究質疑,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發展。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重點、難點】

品讀重要語句,探究體會語言的內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標題導入

1、介紹臧克家及聞一多:

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發佈,一位20多歲的考生數學零分,作文也只寫了三句帶感慨的新詩:“人生永遠追逐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按說,這位考生鐵定無法錄取。不過,問題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識貨的主考官。這位主考官就是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聞先生從這三句雜感詩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伏的才氣,一錘定音破格錄取。果不其然,這位青年沒有辜負聞先生的期望,很快就發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詩,並於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他就是後來享譽詩壇的臧克家。

聞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赴美國留學。1925年留學回國後,曾先後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戰開始後,隨清華大學南遷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

,用鮮血和生命寫完了自己歷史上最壯麗的一頁,時年47歲。

知遇相惜亦師亦友──臧克家和聞一多

聞一多(1899~1946):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三重人格”於一身的一生。

詩人:新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後,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板書課題)

2、標題導入:從標題看,文章主要寫了聞一多的哪兩個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說和做”,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必修課,聞一多堪稱這方面的表率。下面,讓我們再次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整體感悟

1、學生朗讀課文,師生糾正字音;並思考: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什麼不同一般人之處?(“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

2、教師再讀課文,學生談談聽後感受:文章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麼精神?

(爲了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再讀課文,思考: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各自寫了哪幾件事?請概括回答。

(文章從作爲學者和作爲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寫了聞一多十多年來默默鑽研,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起草政治傳單、在羣衆大會上演說、參加遊行示威共六件事。)

2、四人一組討論:作爲學者,爲何要先做再說?作爲革命家又爲何要邊說邊做?從中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用“聞一多是一個______的人,我從______這裏可以看出。”的句式回答。

(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位言行一致、澎湃執著的救國熱情無私無畏的民主戰士。)

四、品味語言

1、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激

教師準備:

⑴“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鑽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並且句式也變成“向……鑽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讚了。

⑵“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讚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鑽;“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⑶“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⑷“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爲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⑸“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⑹“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⑺“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學生提問有不懂之處,全班交流解決。

五、拓展延伸

1、總結: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三件事作爲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爲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2、拓展延伸:

⑴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⑵聞一多先生的事蹟很多,試爲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並解釋。

2、熟讀課文,並完成《作業本》。

3、預習《孫權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