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大綱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三件事作爲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歡迎閱讀。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鍥而不捨、兀兀窮年”等成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臧克家、聞一多。深層體會聞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3、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文中艱深語句的含義。

  【教學輔助】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內容和過程】

  課時1

  一、以《七子之歌——澳門》導入新課。

聞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着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在這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抗戰不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1943年後,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於是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

詩人:新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學者: 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後,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二、感知課文內容。

  (一)生字詞。

地殼(qiào ) 仰之彌(mí )高 兀兀(wù)窮年 校(jiào )補

鍥(qiè )而不捨 瀝(lì )盡心血 赫(hè )然 炯炯(iǒng )目光

羣蟻排衙(yá ) 函(hán )寄 目不窺(kuī )園 迥(jiǒng )乎不同

漂(piǎo )白 警報迭(dié )起 氣衝鬥(dǒu )牛

  (二)解詞。

目不窺園:窺,從小孔或縫隙裏偷偷地看。眼睛從不暗中看一看家裏的園圃,即專心致志。

詩興不作:“作”,起的意思。詩興不作,不是不做詩,而是寫詩的興致不起、不發。

一反既往:既,已經。既往,過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

衰微:(國家、民族等)衰落,不興旺。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的事物突然呈現的樣子。

潛心貫注:用心專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緒、語調十分激動,說法十分暢快。

  (三)討論交流。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3、由此來看,文章可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起來的?有何作用?

(1、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3、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7)記述聞先生作爲學者方面的“說”和“做”。第二部分(8-20)記述聞一多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兩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落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結,第八、九段開啓下文。這樣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兩個方面的情況簡明地並列提出,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學者聞一多:

◎1作爲學者的聞一多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2作爲學者的聞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古典新義》)

※戰士聞一多:

◎1作爲民主戰士的聞一多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說了就做,言行一致。)

◎2課文記敘了作爲革命者的聞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

板書表格:

結構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

內容作爲學者的聞一多的說和做作爲革命家的聞一多的說和做

特徵“做”了再“說”, “做”了不“說”“說”了就“做”,既“說”又“做”

具體表現從唐詩入手,幾年辛苦,凝結成《唐詩雜 論》的碩果;十年艱辛撰寫了楚詞“補校”;又向“古典新義”邁進。起草政治傳單;在李公僕先生的追悼會上作《最後一次講演》,壯烈獻身。

目的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 化藥方。獻身民主事業。

  三、朗讀·思考·研討:

◎課文前後兩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這些話是怎樣起到過渡作用的?

(7、8、9段爲過渡段。它着眼局部,放眼全篇。總承上文,總起下文

相提並論,對比鮮明。)

◎默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 聞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做”了再“說” 、“做”了也不 “說”,爲了表現這一特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證明?(三個事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2、作者選取的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是什麼?詳略安排有什麼不同?(寫作《唐詩雜論》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它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後兩件事略寫。)

◎整體把握:

1、聞一多先生前期和後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前後期有什麼變化?又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聞一多先生經歷複雜,著作等身,可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表現聞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並說說這

樣選材的好處。

3、本文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聞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質與精神?

前期: 爲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取得累累碩果。

鍥而不捨,瀝盡心血

對社會認識的變化

後期: 投身民主運動,做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

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是卓越的學者、言行一致的志士、偉大的愛國鬥士。)

三本書(學者):《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三件事(革命家):起稿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示威遊行。

(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

4、聞一多先生的事蹟很多,作者爲什麼只選取這六件事?

(聞先生一生經歷複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作爲“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爲“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爲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5、從中看出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戰士。)

  四、新課小結。(略)

  五、佈置作業:課後練習二、三。

  課時2

  一、品讀賞析 。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

(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鑽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並且句式也變成“向……鑽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讚了)

②“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

(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讚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鑽;“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③“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④“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爲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⑤“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

⑦“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小結: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於感情和詩意:

◎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運用成語或四字短語:使結構整齊,有節奏感。

◎運用對句: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富於音樂美。

※分析下列描寫的作用

1、“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於救國。)

2、“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零亂”“睡得很少”( 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 (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

  總結全文:

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衆大會演說、參加遊行示威三件事作爲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爲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與衆不同。作爲卓越學者的他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他謙虛美德和實幹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作爲革命家的他是說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現他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文章從說和做兩個方面,高度讚揚了聞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