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意圖及切入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1、通過朗讀,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激情。

3、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準備

讓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字詞;反覆誦讀本文,領會文意。

  整體實施

  一、導入

請學生們看屏幕,他是誰?(臧克家)

1、作者簡介

2004年2月5日,我國文壇再失巨擘,99歲的著名詩人、作家臧克家與世長辭,一輪明月、萬家燈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對我國新詩做出了卓越貢獻的著名詩人,創作生涯長達80年之久。成果之豐,影響之大,被人爲是“一部足以現身說法的活生生的中國新詩史”。

人們比較熟悉的是他爲紀念魯迅先生而寫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如今,這句詩已經成爲送給詩人自己最好的輓歌。

朱自清曾說:“從臧克家開始,我們纔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爲題材的詩。”

茅盾曾說:臧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起來緬懷聞一多這位偉大的民主戰士。

2、簡介聞一多

指名學生介紹自己查閱的材料。

聞一多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於一身;

⑴、詩人:新詩集《鴻祝》(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⑵、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談》《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⑶、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後,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3、臧克家和聞一多:知遇相惜,亦師亦友。

4、所以這篇文章展現給我們的詩: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

  二、初讀課文

教師邀請一位學生同讀課文,一人一段,其他學生思考:

1、疏通字詞,把生字詞劃下來。

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文先生恪守着怎樣的“說”和“做”的原則?從中看出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

1、解決基礎字詞(略)。

2、文章從作爲學者和作爲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聞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說,做了再說”和“說了就做”的原則。從中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以爲言行一致的民主戰士。

  三、研讀課文

1、研讀表現聞一多先生潛心學術,成就卓越的段落。

教師:提起聞一多先生,我們頭腦當中首先顯現出來的是他怒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手槍,拍案而起的鏡頭。但事實上,聞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學者、詩人。他治學嚴謹、才華橫溢、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現他的這一特點?(第一部分)

默讀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現聞一多先生潛心學術、成就卓越的語句劃下來,並進行圈點批註。(不懂的可以標註出來。)

教師巡視。

學生質疑。

師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知道(要注意朗讀和藝術手法的指導)。

2、研讀表現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的段落。

教師:一個如此“血性”的男兒,很長一段時間竟能“沉寂”下來做學問,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種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實則不然。

1925年,聞一多先生在給梁實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這樣說:“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文化之徵服甚於其他方面之徵服千百倍之。杜漸防危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可見,聞一多先生是想從探索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淵源中,尋找出醫治我們民族病症的藥方。聞一多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民族。”在他的眼裏,做一箇中國人比作一個文學家更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終生實踐着這句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聞一多先生那種大義凜然,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氣概。

⑴、指導朗讀

學生齊讀(如果朗讀不到位,可以請各別同學範讀)。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聞一多的幾句話: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

⑵、造句:

按以下形式說說對作爲革命家的聞一多形象的理解。前一個空填寫對人物的評價(用以個詞語),後一個空要舉例證明。

聞一多先生,他,你看。

師生交流。

  四、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

1、生動形象

不僅描寫的語言是形象的,敘述和議論的語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鑽探”,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義也更豐富了。並且句式也變成“向……鑽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是熱情的稱讚了。此外“吃盡”“消化盡”“炯炯目光……遠射……”“赫然而出”“向……邁進了”“起先,小聲說”“向……呼喊”“警報迭起”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敘述語言和議論語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動,富於感染力。

2、精煉含蓄

比如一格“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飲用的聞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幹什麼或告白自己幹了什麼的意思;與第5段“他並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裏的“沒有‘說’”,主要是讚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幹精神和謙虛地美德:“做爲革命家”,聞一多的“說”,是對於革命的宣傳和動員,使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際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一個“說”字,竟然表達了這麼多的意思!這種結合一定語言環境靈活地賦予同一個詞以不同含義的表現手法,是耐人尋味的。

3、富於感情

這篇文章的敘述、描寫抒情化,令人無法分清哪些是記敘,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捨,”說它是記敘未嘗不可,但洋溢着讚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顯然是描寫,但頌揚、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飯,幾乎忘了吃”,本來是極平常的一句讚語,卻與上一句“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形成了對比,意蘊就豐富多了。同樣,“夜間睡得很少”這種句子原也並不怎麼精妙,但跟着一個情由未盡的“他惜寸陰、分陰”,給人的感覺就不一般了。由於作者帶着強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語句便的不平常了。

4、富於音樂美

⑴、作者善於使用成語或仿成語結構。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潛心貫注,心會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報迭起,形勢緊張”等等。這些詞語的結構整齊,有節奏感。

⑵、作者慣於使用對句的形式。如一開頭的“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就是對句,又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動不想,無聲無息”“動人心,鼓壯志,氣衝斗牛,聲震天地”,還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些成對的句子,有些具有對比的性質,有些則是並列的性質,有的是更爲整齊的對偶句。這些句子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富於音樂美。

  五、拓展延伸

從古至今我國有很多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實踐着自己的理想。請說出一兩句表達他們理想追求的詩,並簡要說說他們的事蹟。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陶淵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六、小結

在世界近代史上,聞一多先生是唯一一個被數顆子彈從背後卑鄙地射殺的詩人。儘管時代已相隔久遠,但一想到這殘酷的事情,我們還是會進步助一陣陣心疼!正如聞一多先生是那樣地心疼李公樸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樸”們那樣地心疼萬千底層百姓的掙扎着的生存。面對死亡,聞一多先生沒有絲毫的懼怕,他曾說過:“生命的量至多不過百年,他的質卻可以無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發展,生命的藝化便是生命達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讓我們永遠稱頌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七、佈置作業

1、掌握字詞。

2、在聞一多先生去世之後,許多文人、學者、革命家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請在課後查閱相關資料,體會人們對這位偉大的詩人的深刻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