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10、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3則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10、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1

教學本課,我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10、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3則

1、課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學生透過文本的語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結論:雙腿癱瘓、說話功能被剝奪、身體徹底變形。這文字背後包含的豐富的震撼人心的內容被省去了。由於學生受到年齡、生活經歷的限制,他們難以與文本情感產生共鳴。很難體會出“殘酷”的內涵,從而也就不能較好地體會霍金作爲生活強者的一面。爲了豐富學生的體驗,教學本課,我設計思想想從複習入手,讓學生再次體會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且與霍金的成就和樂觀的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讓學生對人生中遇到的坎坷持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克服困難。通過學生的表演,直觀,提高學生興趣,在表演中真正體會霍金的痛苦,與霍金40年呆在輪椅上又一次形成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下一步的學習。

2、設計抓住霍金是物理天才和是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這一主線展開教學,層次感比較清晰,層層展開教學,循序漸進。

3、教學重視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同時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簡單告訴學生在讀書時把那個詞讀書的時候體現出來,讀得輕重緩急,帶着體會讀書,學生真正學會朗讀。簡簡單單學習語文,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先生所說,符合當前教學思想。霍金的話語,我反覆讓學生朗讀,目的就是讓學生的心靈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運對霍金如此的殘酷,而霍金卻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學生較好地體會到了這段話語背後所包含的滿足、樂觀、頑強、執著……

4、少講精講,重點內容充分讓學生朗讀,感悟,重點句子重點分析,次要內容,簡單一讀,甚至不提,主次分明。

5、重感悟,少講解,很多內容都是讓學生朗讀感悟出來,學生把自己讀書體會充分展示,體現師爲主導,生爲主體,老師講解內容很少。教學中我一直讓學生說,你讀明白什麼,體會到什麼。

6、重視學法指導,輕知識講解,解釋不無悲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解釋單個字,連起來理解詞語,不同方法理解詞語。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7、重視積累拓展,讓學生把想對霍金說的話寫出來,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同時讓學生練筆。霍金的話語,讓學生拓展,積累,鼓勵學生讀課外書。

8、課堂注重評價,適時對學生回答做出評價,及時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並且及時糾正學生不當的發音,語言,切實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評價語言儘量做到幽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鼓勵學生敢於回答問題。

9、藉助多媒體,音樂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感染,昇華主題。

不足:

1、設計內容多,容量大,40分鐘沒有完成。

2、問題設計,學生很難回答,對生了解還不透徹,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

3、語言沒有充分組織好,至於有些地方,語言不夠精確。話語還不夠精煉。

4、多媒體沒有充分用好,音樂沒有起到作用。

5、講得還多,應該在精,讀書還不夠,學生還要訓練。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2

課上完了,看着孩子們一張張因激動而興奮的小臉,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這麼難讀、難懂的一篇課文,孩子們卻讀得那麼入情入境。雖然霍金離我們的生活是那麼遙遠,但是現在,孩子們一個個被霍金樂觀、堅強的精神深深感動着。回顧教學過程,我覺得以下三點做得比較好。

1.利用資料、錄象等拉近學生與霍金的距離

孩子們對霍金瞭解不多,對盧伽雷氏症更是聞所未聞。只讀文字,對孩子的心靈沒有什麼衝擊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文章後半部分記者的採訪入手,利用記者採訪錄象,讓學生親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連說話都是異常艱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盧伽雷氏症給霍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從而感受霍金是多麼堅強、樂觀。另外,利用資料結合文本讓學生了解盧伽雷氏症是多麼可怕的一種疾病。

2.結合實際,將心比心,感受強者魅力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生活在蜜罐裏,他們沒有吃過苦,更體會不到殘疾人的生活有多麼艱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兩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將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堅強和樂觀。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爲了幫助學生讀懂這段話,讓學生想想,“如果讓你說說你擁有什麼,你會說什麼?”孩子們從霍金身上學到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懂得了雖然生活給予霍金的是那麼少,但他卻有一顆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運對霍金如此殘酷時,看着霍金的圖片,啓發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這樣的厄運,你會怎麼樣?”此時,孩子們對霍金的不幸和堅強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學家”,引入文章,整體感知

霍金不僅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還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是揉在一起介紹的。因此,我抓住課後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組織教學,從整體入手,對霍金有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認識。而這樣的教學也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3

《輪椅上的霍金》是一篇極其感人的人物介紹,也是一篇勵志課文。懷着對霍金的崇敬,也非常想讓學生從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改變部分同學懶散的學習態度,我一直是謹慎的教着的。可現在課文教完了,離我想象中的效果卻相差甚遠:學生木然,課堂沉悶,節奏鬆散。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有很多反思,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1、課前充分準備非常重要。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對第三自然段的教學設計較爲細緻,並將學習要求用小黑板出示,學生自讀後都能談出自己的理解,條理清晰。而對第四自然段的教學要求不太明確,部分學生思考缺少方向,如要求學生通過對比,體會文中語句的寫法,未能指名通過每句話去比較。

2、對重點問題的指導缺少必要坡度和適合學生思考的指導途徑。在理解霍金說的那一段話,由於對第八自然段缺乏深入地理解,因此當出示霍金的這一段話時,學生都是很木然,不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者對課文未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學時,我自己對一些理解性的題目都未能獨立思考,而是藉助教參,所以缺少思考的過程,那麼在指導學生時也未能找出適合的方法。因此,以後在教學時,凡是讓學生思考的,自己必須要獨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問題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