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課文主旨,瞭解作者的人生觀,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培養自己的演講能力。

3、理清文章論證結構,瞭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幹勁工作並懂得什麼是汗水和疲勞的'人,纔會理解歡樂的感情”,他告訴我們工作要有一種執着的敬業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爲人類創造財富爲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關的文章《敬業與樂業》(板書)。

二、文題背景及解析

文章題目點明瞭演講的論題。其中“業”並不是侷限於狹義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爲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限於正式的課主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敬業與樂業》是梁啓超八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以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啓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字詞)。

2、理解課文層次:

⑴鞏固複習議論文三要素、基本結構:

板書: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⑵概括內容:

本文分爲三個部分,總體結構是“總──分──總”:開頭總起全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先論述“有業”,再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最後總結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釋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2~8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3、課文內容研讀: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⑴爲什麼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論題的來源?有必要嗎?

在文首進行說明,可避免聽者把論題和古籍中的語句原意混淆,又顯示了演講的趣味性。同時提出論題來由,也便於揭示全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演講的內容有大致的瞭解。

⑵講演的目的是“敬業與樂業”,爲什麼梁啓超在論證論點之前先說“有業”的問題?他是怎樣介紹“有業”的必要的?

“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前提基礎,對“待業”的態度,決定能否“敬業”、“樂業”。

先引用孔子的話,再用事例證明,然後用自己的話從反面論證了“有業”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業”:

對“業”的理解,不應侷限於職業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等,可以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術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四、歸納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1、結構條理清晰:

課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必要性,末尾總結全篇,提出希望。

2、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道理論證使演講富有說服力。舉例論證使演講詞具體生動,吸引聽衆。

3、語言淺顯通俗。

五、課堂訓練

1、精讀6、7段,思考下列問題:

⑴文段中引用了誰得名言?說說表達了什麼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思是專注於某一項工作就是敬業。名言有權威性。語言簡潔而深刻,指導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⑵文中舉了什麼事例?說明什麼問題?有什麼作用?

把當總統和拉黃包車這兩項職業進行對比,指出職業無高下貴賤之分,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論據能充實議論內容,有力地證明觀點。

2、文中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啓示?

點撥:本題考查我們讀後的感悟,應結合文中主要觀點,討論我們應以何種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板書】

中心論點: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要敬業

敬業與樂業有業之必要

要樂業

結論:敬樂人類合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