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江南的冬景》精品導學案(附答案)

《江南的冬景》精品導學案(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學習目標:

《江南的冬景》精品導學案(附答案)

1.欣賞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品位,並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學習對比修辭、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學習重、難點:

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知識鏈接:

郁達夫,名文,字達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於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發憤讀書,成績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被公認是震世駭俗的作品,他的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響。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8年底,郁達夫應邀赴新加坡辦報並從事宣傳抗日救亡,星洲淪陷後流亡至蘇門答臘,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憲兵殘酷殺害,終年四十九歲。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爲革命烈士。

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捲自如;胸懷磊落,誠摯坦白,抒情性強。《江南的冬景》比較明顯地體現了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徵。該文創作於1935年,是郁達夫南遷杭州之後寫下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6年1月1日《文學》第6卷第1號,收於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閒書》。

 學習過程: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羊肉( )花生米( )居( ) 背( )閩粵( )

色( ) 遠( ) 湖( ) 槎椏( )意( )

( ) 給予( )船( ) 湖( ) 月( )

  2.解釋下列詞語。

(1)蟄居:

(2)野人的籬落:

(3)豐腴:

(4)碧落:

(5)遠阜:

(6)冬霖:

(7)直截了當:

(8)恣意:

  3.整體感知:

(1)作者筆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體的實例嗎?

(2)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

(3)郁達夫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明朗的情調的?寫了幾幅畫面?

  4、文本研習:

(1)爲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較。請在橫線上用最概括的語言分別填寫出比較的內容。通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徵?

a、北國冬天與江南冬天的比較:

北國冬天:

江南冬天:

b、江南秋天與江南冬天的比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c、北方夏夜與江南冬天的比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d、閩粵地區與江南地區冬天的比較

閩粵冬天:

江南冬天:

e、德國寒郊散步與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較:

德國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f、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徵:

(2)比較閱讀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節選自老舍《濟南的冬天》)

a.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b.這些詩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前後左右互相討論。

  學習心得:

從郁達夫的散文中學到了哪些寫法?

  達標練習:

  5、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白馬湖之冬

_夏丐尊

在我過去四十餘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十年以來,白馬湖已成了一個小村落,當我移居的時候,還是一片荒野。春暉中學的新建築巍然矗立於湖的那一面,湖的這一面的山腳下是小小的幾間新平屋,住着我和劉君心如兩家。此外兩三裏內沒有人煙。一gL-T-陰曆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那裏的風,差不多E1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系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面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縫中卻仍有透入。風颳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裏,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後軒,算是我的書齋,是全屋子中風最小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夜深。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飢鼠吱吱在積塵上奔竄。我於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拔划着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現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時尚的樹木一株都未種。月亮與太陽都是整個兒的,從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爲止。太陽好的時候,只要不颳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於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哪裏,就把椅凳移到哪裏,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平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於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深藍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競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裏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裏環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唯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到過那裏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佔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

現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於夜深人靜時聽到風聲,大家就要提起白馬湖來,說“白馬湖不知今夜又颳得怎樣厲害哩”!

(1)這篇文章寫自己所嘗的冬天的() ,着重在寫白馬湖的() 。

(2)《江南的冬景》中描寫冬日的畫意,頗有詩趣;這篇文章寫冬日也頗有“詩趣”,不同存於江南冬天的景物給作者感覺是 ,白馬湖的冬天給人感覺是( )。

在寫法上,兩者又各側重於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從( )角度來寫的,後者主要是從()上寫的。

(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這是作者要表現的主要方面嗎?這幾句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4)用自己的話來概括“白馬湖之冬”的特點。

  附答案:

1. xuān bāo zhé pù mǐn yuè zhě fù zhǎo chá yā

zì jiù jǐ yǔ bó pō yùn

2.(1)像動物冬眠一樣隱居起來。 (2)鄉村的籬笆。 (3)豐滿。 (4)天空。 (5)遠處的土山。 (6)冬天下不停的雨。 (7)形容做事、說話不繞彎子 。(8)放縱,不受拘束。3.(1)作者筆下的江南當是指長江以南、閩粵以北地區,以江浙一帶爲主。文中有這樣一些具體語句:①冬至過後,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於脫盡。②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裏過冬天,……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並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③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④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裏時含水分。(2) 提示: 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3)提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後冬郊圖、農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閒步圖

4、(1)a、北國冬天最有勁;門外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屋內溫暖如春,閒食與節期更讓人懷戀;江南冬天溫暖可愛,可以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b、江南秋天與江南冬天的比較:江南秋天是讀書寫字的人的最惠節季:江南冬天則有明朗的情調。 c、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調,大致可抵得過。 d、閩粵的冬天過於和暖,以至像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獨特的冬天特徵。 e、德國南部地區四季變遷與江南差別不多,冬天均適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種享受清福的機會。f、江南冬天的特徵:晴和—潤澤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調;不肅殺,有生氣;有畫意,有迷人的美景。(2)a、《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b、沒有寫景,可是優美的詩句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日暮時候見到老朋友了是“能飲一杯無”,更深人靜後,也許雪已經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時地遠處還會飄來酒香,偶爾會傳來幾聲犬吠,到得早晨,雪地裏狗和孩子都在興奮的嬉戲着,忽有一孩童驚喜地跑來:“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好一幅清麗雪中梅花圖!這幅圖景裏有色有聲還有味!雖沒有直接寫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裏沒有說盡的餘意,沒有抒發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5、(1)情味 風 (2)晴和,清朗,富有生氣,詩情畫意。天寒地凍,寒風怒號,湖水澎湃 視覺 感覺 (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並非作者要表現的主要方面,而是爲了襯托“忽然寒風來了”天地變色的情形,兩相對照,更能突出白馬湖冬天的風的“隋味”。 (4)白馬湖究竟是南方,冬天下雪較少,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太陽好而無風,則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談天;有風的時候,則荒涼蕭瑟,天寒地凍,松濤如籲,山湖變色,有聲有色而極盡“冬寒”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