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人教版(通用25篇)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人教版(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人教版(通用25篇)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故宮博物院的大致佈局和結構特點,可以運用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的寫作思路,體會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形成描寫複雜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學生獲得對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說出故宮的佈局特點和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掌握事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寫作特點,並體會故宮的建築美。

三、教學方法

遊覽參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繫學生平時在影視作品中對故宮的印象,增強本課的帶入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是首先寫了故宮哪些宮殿呢?

2.這幾座宮殿的順序是怎樣的?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寫宮殿的.句子,從中發現文章的書寫順序:“中軸線”“南向北”。

(三)深入研讀

在大致瞭解故宮的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爲三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導遊”帶我們去看看故宮爲大家講解課文中提到的這些宮殿,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故宮結構,同時很好的鍛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教師繼續引導發問:“如果你去故宮你會選擇那些宮殿去參觀呢?”

明確:太和殿。

2.大家爲什麼想去這個地方參觀呢?

明確:發現文中主要寫的事物。引出詳略得當的寫法。在描寫這樣一個複雜事物的時候,如果面面俱到那麼肯定是無法寫出亮點來抓住讀者眼球的。體現了作者在寫作時的重點突出。板書:詳略得當。

3.範讀:

(1)“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2)“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

3.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此時是站在什麼角度去寫故宮的呢?

明確:作者是在遠處和近處去描寫的。

教師總結概括:作者是站在遠處整體的總寫,從近處上詳細的分寫,將事物的整體和局部充分的展示於讀者的面前。板書:總分結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築羣佈局的和諧統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會看到哪些景象並談談你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以“我與故宮”爲主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利用學到的“總分結合”的手法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字數不限。例如: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1987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看註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3.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朗讀和勾畫圈點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

教學難點:

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5分鐘

學生拿着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入,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二、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15分鐘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20分鐘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爲‘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四、課堂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五、佈置作業;

A組(學優生): 完成練習冊基礎部分。

B組(中等生):完成書後習題。

C組(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課前複習: 10分鐘

1.陳從周:

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2.作者對“屏”的感情:

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3.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二、授課過程: 20分鐘

1.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2.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3. 研讀賞析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三、課內外比較閱讀練習。10分鐘

將《說“屏”》與《文房四寶》比較閱讀。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A組(學優生):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B組(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組(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揭露官吏的橫暴

3、同情人民的苦難

教學重、難點:

體會老婦的話對錶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

1、介紹背景。

2、簡介作者。

二、出示教學目標:

《石壕吏》簡案第1頁共2頁

三、整體感知:

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爲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五、說一說:

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複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賞音樂《家和萬事興》。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科幻小說的及作者的有關常識。

2.擴大詞語的掌握範圍。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4.鍛鍊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學討論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的道理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預習作業及課前準備:

1.收集科幻小說及作者的相關知識。

2.字詞積累與運用。

3.喜歡繪畫的同學用漫畫的形式來表達課文內容。

4.解釋下列詞語

哂笑:譏笑。

牟取:謀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難辦,象荊棘刺手。

衆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任勞任怨:做事不知勞苦,不怕別人埋怨。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質疑:不允許有什麼懷疑,指真實可信。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二、導入新課

讓學生根據課堂準備展示漫畫,解說故事內容。

(教師提議:看漫畫的內容是否與課文內容相符,看誰畫的最好,看誰表達的最精彩。)

學生交流科幻小說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說說文章的標題“喂──出來”是什麼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實?

明確:不會有這樣的一個無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實性在裏面。

2.你認爲故事圍繞的話題是什麼?

明確:環境保護問題。

3.洞真的是無底的麼?

明確:表面上是,正象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已經不堪重負

4.題目用“喂──出來”有什麼作用?

明確:首尾呼應,同時有表現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環境污染中將危及人類生存。

5.洞比喻什麼?

明確: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寫了幾種人?這幾種人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們的影子?

明確:爲了自己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種人。

7.作者要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明確:一切破壞環境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到頭來危害的的是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探討文章的'主題

提示:這篇小說寫的比較通俗,但內涵深刻,有關它的主題,有以下幾種說法,你同意哪一種?說說理由。

學生看研討聯繫二,小組交流討論。

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學生多角度理解,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

2.想一想,在小說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天上掉下來那塊石頭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這是一個循環式結構,體現了作者“誰製造的禍害,誰去承受”的想法。)

五、佈置作業

1.展開合理想象,續寫小說結尾,進一步想象生動具體的情節,可以借鑑課文的寫法。

(適合表達能力稍弱者)

2.自擬題目,寫一篇形式新穎,保護環境的科幻小說。

(適合表達能力較強者)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5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的主旨和想像的寫作手法。

2.鍛鍊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感悟文章主旨。

通過學習本篇科幻小說想像手法的運用,來理解是怎樣利用想像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意識到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問題並明白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這一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環境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課文,瞭解人性的多面性。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活中,人類把大量的垃圾倒進了河流中,於是自己的'身邊環境清潔了;大量砍伐樹木,於是生活條件改善了;大量捕殺野生動物,於是獵奇、虛榮的心理得到滿足,……但是在我們把大自然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來盡情索取時,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那會是什麼呢?希望這些問題伴隨着對課文的探討得到解決。

二、整體感知

1、簡介文體和作者

2、指名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⑴畫出情節鏈

廟塌——洞現——洞深——叫聲——小石頭——柵欄——記者——科學家——看客——警察——用繩量——用強音測——商人買下——填洞……叫聲——小石頭……

⑵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通過找關鍵詞,畫情節鏈的方式教會學生篩選課文的主要信息,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颱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露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於是,各色人物圍着它紛紛表演,它成了衆丟棄廢物的垃圾桶……城市變得清潔了。在人們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蔚藍的天空時,最先丟進洞裏的那聲“喂—出來”從天而降,不,它是從洞而出!原來丟到洞裏的東西被一一返送回來了!。

三、探究課文

1、題目“喂——出來”是什麼意思?

2、那奇怪的叫聲和那一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接下來可能還會是什麼呢

3、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人對大自然的破壞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4、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爲科幻小說具有哪些特點?

A、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物質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

B、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

C、科幻小說的三要素:科學、幻想、小說。

四、作業:爲續寫一個結尾。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6

知識與能力:

能夠積累並運用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能夠抓住線索概括本文的情節;能夠從科幻小說的文體特點入手,分析和理解本文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能夠從情節入手,迅速理清本文的結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能夠根據文章中人物的活動,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能夠結合社會現實,說出文章的社會價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能夠對文中人物的所作所爲進行譴責;能夠結合社會現實,對人類社會中的一些愚昧、短視行爲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學重點:

能夠對文中的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

教學難點:

能夠對結合社會現實理解作品的主題。

教學過程:

導入語:“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蘋果,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然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思想,那我們將同時擁有兩種思想。”——蕭伯納

一、熟悉課文

1、在本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四篇文章,它們的文體分別是議論性散文、報告文學、科學小品文、散文。那麼,你認爲本文的屬於什麼文體?

明確:微型小說、科幻小說

2、說一說,你的依據。

明確:

①微型小說——本文篇幅短小,字數較少(微型);

②科幻小說——內容圍繞着一個幻想出來的深不可測的洞展開(幻想),題材與環境保護有關(科學);

③註釋:星新一(1926—1977),日本現代科幻小說作家,以微型小說著名,作品最大特點是構思巧妙。

教師補充:人們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爲科幻小說的三要素;星新一衝破了微型小說的篇幅限制,小則兩三千字,多則四五千字。

二、梳理情節

1、想一想,以前學過的哪些內容對學習本課有幫助?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舊知:以前學過的知識——文章的線索、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篇文章。

2、你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識,對本文的情節加以梳理,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的內容?

明確:現洞(開端)——探洞(發展)——填洞(高潮)——?(結局)

3、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學生談看法。

4、你覺得本文的.情節是否符合註釋①“作品最大特點是構思巧妙”這一評價?

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對其好處略加討論。

三、探究主題

1、本文寫到了很多人物,你認爲誰應該爲這一結果負責?請結合具體情節加以分析。

現洞:村裏人

探洞:村民及村長、看熱鬧的人、新聞記者、學者、投機商人

填洞:商人及其夥伴、政府官員、職位較低的工作人員、城市裏的居民們、訂了婚的姑娘們、警察、罪犯、工人

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是什麼讓這些人集體犯錯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從文中人物的身份出發,分析其共性。

3、討論:

(1)通過以上分析,你覺得這篇小說的是主題什麼?

(2)說說本文給你的啓示。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7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現實與想象思維的關係。

3、增強環保意識,激發探索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重點】

1、理解現實與想象思維的關係。

2、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1、通讀課文,把握文意。

2、理解現實與想象思維的關係。

3、展開合理想象,作續寫練習。

【教學步驟】

一、漫畫導入

學生上講臺展示所畫漫畫,解說故事內容。

第一幅,畫上無底洞,圍着許多人。

第二幅,畫上許多垃圾車開來。

第三幅,畫上工人頭頂上飛來一塊小石頭。

二、自讀課文,思考

這個虛構的故事說明怎樣的道理?

明確:不從根本上處理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終將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

三、探究文本

1、在我們生活中,你所知道的人們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和廢氣、廢水、廢渣的?人們爲什麼這樣處理?

2、探究這篇科幻小說的深意。結合練習二,討論交流。

四、展開想象

在小說結尾,那奇怪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作者用意是要告訴人們什麼?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明確:

1、從那個無底洞中來的。

2、意味着原先人們扔進洞裏的垃圾污物將接踵而來,大自然對人類進行的一次次懲罰的行動即將開始。

3、展開想象,先口頭作文,再書面作文。

五、拓展延伸

課後調查一下,自己生活的環境中人們是怎樣進行環保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8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詞語,擴大詞語掌握範圍。

2.瞭解這篇小說的深意,多角度、多側面的探究小說主題。

3.瞭解科幻小說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生預習,師引導,採用問答、討論、表演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破壞大自然必將遭到報復,破壞自然就是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懂得珍愛我們的環境,就是珍愛我們自己。

【教學重點】:

1.瞭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明確想象與現實的關係。

2.體會小說風趣的語言風格。

3.探究作品的寓意與主題。

【教學難點】:

1.瞭解構想由基本點到整個故事情節。

2.多角度、多側面的探究小說主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影片導入

1.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科幻影片,後讓學生談談這段影片的真實性、並說說它的體裁。(科幻作品)

師:同學們平時閱讀過不少課外書籍,那麼科幻小說同學們都喜歡看吧!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科幻小說?根據學生在讀書中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思考來談談對科幻作品的認識與理解。(有理則行)

2.請兩位同學介紹自己所看過的科幻小說,並對故事情節作簡要概述。

例《星球大戰》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歸納: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

學生可記下筆記。

二、自主學習

由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幅簡筆畫,畫中內容是在一個離城市不遠的村莊,出現直徑大約1米左右的黑呼呼的大洞。以“洞”爲基本點,讓學生構想一個故事。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以及平時觀察。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再現文中故事情節。體會科幻小說的特點。

讓學生分角色、分組準備並表演,表演時應與課文內容大體一致。(讓學生分別扮演村長、村民、新聞記者、科學家、商人、警察、市民)

三、合作探究

1.讓學生探究課文內容。體驗科幻小說想象的奇妙、生動、合情合理等特點。

師:這個洞怎樣形成的?小說中人們對這個洞有哪些反應?這個洞被用來做什麼?後來城市發生了什麼?現實中有這樣的洞嗎?會出現以上類似的情況嗎?

學生分組討論,後請組代表回答。

(1)一場颱風過後,小廟被颱風捲走,留下來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

(2)人們探頭張望,有人猜疑狐狸洞,有人對洞裏喊,有人丟小石子以探深淺,有人主張埋洞,有人擔心、害怕。

(3)後來洞被一個商人買下,用作處理城市垃圾的中心。

(4)後來城市的天空中先是一聲叫喊聲,後來小石子又飛回來了。

(5)有可能,但丟進洞中的小石子不可能再從天上飛下來。

由以上問題的回答,讓學生明白:想象的世界多虛幻,虛幻的情節又是根據生活(現實)加以想象的,所以故事的情節發展又合乎情理。

2.作者簡介: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被稱爲“日本微型小說鼻祖”他的微型小說很注重構思新穎、奇特、情節相對完整,結尾出乎意料,他尤其擅長寫科幻小說,本文便是他的一篇科幻小說。

四、小結

請同學討論後歸納:本節課我們瞭解了什麼是科幻小說,觀看了同學們的表演,認識了新星一這位作家,對課文內容有了大體瞭解,小說留下的啓示,我們將在下節課中繼續探討。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9

【學習目的】

1、簡要了解微型小說和科幻小說的有關文學常識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況。

2、結合人們處理垃圾的現實情況,理解文章的主題,探討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相統一的方法。

3、養成聯想和想象的習慣,培養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4、瞭解環境科學的基本常識,樹立環保意識,做環保小衛士。

【學習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現實與想象的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2、難點:

⑴ 想象奇特的藝術美。

⑵ 文章中兩處照應題目的“喂──出來”的作用。

【學習方法】

複述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作業】

1、收集有關微型小說、科幻小說的文學常識和著名作品名稱,以及有關環境科學的基本常識。

2、簡要複述小說的故事情節,並試給各部分擬個小標題。

3、字詞積累與運用:

⑴ 辨析下面的形近字注音、組詞:

A、婪、焚

B、棘、刺

C、狐、弧、孤

D、博、搏、縛

E、骯、炕、吭

F、哂、曬、灑、棲

G、柵、珊、姍、跚

⑵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並選用其中三個(或以上)的詞語寫一段話:

A、哂笑

B、貪婪

C、納悶

D、棘手

E、衆目睽睽

F、心安理得

G、莫衷一是

H、逍遙法外

I、深不可測

J、不容質疑

K、胸有成竹

L、一視同仁

M、任勞任怨

N、慷慨大方

【教學過程】

一、研讀全文

分學習小組研讀全文,共同解決問題:

1、教師的問題:

⑴ 這個故事真實嗎?這樣的洞真的存在嗎?

明確:是虛構──幻想。

(追問:這個故事有沒有一定的真實性?明確:有。)

⑵ 這篇小說圍繞什麼話題來寫?有何意義?

(明確:環保話題。意義略,言之有理即可。)

⑶ 這個洞真的是無底的嗎?

明確:表面無底,其實未必。

(師補充:正如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

⑷ 小說爲什麼以“喂──出來”爲題?

明確:表明“無底洞”已經溢滿,地球已經十分擁擠。希望引起人們的警覺和重視。

⑸ 小說中的.“洞”比喻什麼?

明確:人類生存的地球。

⑹ 小說中兩處寫“喂──出來”,分別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處照應文題,同時爲下文鋪墊,引發下文的`情節。

第二處照應文題和前文,同時啓發讀者領悟其中蘊涵的哲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時候一到,結果就出來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的。

⑺ 小說中寫了幾類人?這些人有何共同點?你覺得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明確:爲了名利而忙碌的各類人。

⑻ 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明確:人類一切破壞環境的舉動,到頭來都將危害人類自己。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總有一天人們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2、學生的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先由學生解答,教師再補充。)

二、拓展延伸

1、以前你對垃圾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小說後,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邊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的嗎?

3、除了垃圾以外,還有什麼會污染我們的環境?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三、佈置作業

1、課後鞏固性作業;

2、課外練筆:

續寫《小石頭飛出之後……》

提示: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的叫聲和小石頭從哪裏來?掉下那塊石頭之後,還可能會發生什麼?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2、明白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題;正視環境污染問題,樹立環保意識。

3、學習科幻小說的寫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題。

2、難點:學習創作科幻小說的要素。

教學準備:

收集學生喜歡的科幻人物圖片,製作成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把疑問列出來,以備課上解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學生很喜歡科幻故事,通過讓學生介紹所讀過的科幻故事,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2、從學生的介紹中,教師適時引出學生熟知的科幻人物,如哈利.波特等,讓學生說說喜歡他們的理由。

3、讓學生說說什麼是科幻小說。

4、教師引出課題:大家一定很好奇,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說是如何寫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借日本作家星新一的這篇文章來探究一下科幻小說的創作經驗。或許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能寫出一部偉大的科幻著作呢?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先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然後問學生有什麼疑問,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問題,小組解決不了,拿出來共同解決,教師把有探討意義的問題列在黑板上。

2、讓學生試着複述故事,理清故事情節。

3、通過理清情節鏈,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不顧環境,苟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報應。

三、研讀課文,探究想象

1、洞是怎麼來的,他被人們用來做什麼,那個“洞”真是無底的嗎?最後怎麼樣?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我們在創作中應該注意什麼?

2、圍繞“洞”這個基本點,作者還寫了哪些內容?

3、除了環保的話題,你從本文中還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啓示?這對同學們的創作有什麼啓發呢?

4、你認爲課文中還有哪些方面能夠爲我們創作科幻小說提供借鑑?

5、總結:你會寫科幻小說了嗎?

四、拓展延伸,欣賞漫畫

1、出示幾幅漫畫,讓學生說說想到些什麼?

2、讓學生試着在課後寫一篇科幻小說,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展示學生的作品。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微型科幻小說,文章關於環境污染的話題,學會很熟悉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學之初,感到僅停留在保護環境的.問題上,一節課將無法深入下去,所以,就把討論分析文章的寫法作爲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希望學生能由這篇課文而聯繫到他們喜愛的科幻小說以及科幻小說的創作,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爲他們在課餘提供一個更爲廣闊的寫作空間。

另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方面,也想通過這節課讓學生明白想象力的重要性。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哂笑”“牟取”的讀音詞義,理解運用文中30多個成語。瞭解作家及科幻小說的文體特徵。瞭解小說的情節,理解作品的主旨。

2、能力目標:

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養學生閱讀科幻小說的興趣。揣摩作者的想象活動,探究想象與現實的關係,學習作者的想象思維。

3、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自然,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培養他們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的情節,探究想象與現實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結尾的含意,領會小說的主旨。

【教學方法】

1、漫畫激趣法。

2、複述法。

3、品讀鑑賞法。

4、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颱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於是,各色人物圍聚洞旁,紛紛猜測,讓我們隨着星新一去看看究竟。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多媒體顯示)

1、星新一,1926年生於日本東京,父親是製藥公司經理,曾赴美留學,還創辦了藥科大學,擔任過參議院議員。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鷗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詩人)”,外祖父小金井良博士是日本解剖學和人類學的草創者。星新一幼年時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們的影響很深。星新一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敏銳的洞察力,寫出了許多異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反映社會現實的微型小說。他被尊爲“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達18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星新一發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稱世界紀錄的創造者。他衝破了微型小說的篇幅限制,拓寬了微型小說的題材,特別擅長於科幻小說,給人一種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2、科學幻想小說,簡稱“科幻小說”,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爲其三要素。科幻小說是隨着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爲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爲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

3、預習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衆目睽(kuí)睽

棘(jí)手 鉚(mǎo)釘 貪婪(lán) 履行(lǚ)

(2)解釋下列詞語。

哂笑:譏笑。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牟取:謀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

衆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任勞任怨:做事不辭勞苦,不怕別人埋怨。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舊自由自在。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裏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指真實可信。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三幅漫畫:

第一幅:畫上無底洞,圍着許多人。第二幅:有許多垃圾車開來。第三幅:工人頭頂上飛來一塊石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漫畫,推測漫畫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饒有興趣地觀察,踊躍發言。讓我們聽聽星新一的介紹吧。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並畫出文中的生詞和成語。教師強調一些詞語:

哂笑(shěn):譏笑。牟取(móu):非法謀取利益。

3、學生熟讀課文,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

4、學生複述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學生複述故事,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微型小說也不例外。複述時,宜抓住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思路要清晰。

(多媒體顯示)

教師總結:小說先渲染新發現的一個洞深不可測,後來成了處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場所,各種各樣的垃圾都扔進洞裏,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對着洞口的一聲叫喊傳來了,扔進洞裏的一塊小石頭飛來了。

四、研讀課文,探究小說的結尾,理解文章的深意

1、提問:在小說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小石頭掉下來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意見、看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提示:可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的含意。

明確:叫聲和小石頭都從那個深不可測的黑洞裏來。最初“一個年輕人對着洞使勁地大叫了一聲:‘喂──出來!’”後來,他撿了一塊小石頭扔進洞裏,叫聲就是他當初叫的,小石頭就是他當初扔的。

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傾瀉進洞裏的原子能反應堆廢料就要傾瀉到人們頭上,原先扔進去的機密文件就要扔到人們頭上,還有動物屍體和流浪者屍體,還有廢物和污水,還有日記本、照片、假鈔票、犯罪證據,都將接二連三地傾瀉到人們頭上。

2、再看課文,小組討論:文章存在哪些疑點。

如:

(1)洞是怎麼來的呢?真的有這樣的“洞”嗎?比喻什麼?

(2)文章真正要說明的是什麼問題?(環境保護問題)

(3)那個“洞”真的是無底的嗎?“洞”的認識有沒有把問題解決了呢?

3、組長把問題列舉出來,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4、教師補充關鍵遺漏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如:(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有什麼現實的意義?

明確:既表現和諷刺了人們的幻想,又用來警醒世人: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人類終將遭到滅頂之災。

伴隨着工業化、現代化、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造成了社會公害。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學生各抒己見:

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是來自人類本身。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3)、文章結尾,天上傳來“喂——出來”及掉下來塊石頭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5、提問:想一想,這個虛構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

生1: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能飽嘗自己釀成的苦果。

生2:誰製造禍害,禍害就會加在誰身上。

生3:我想起一句古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生4:破壞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懲罰。

生5: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與自身生存環境的問題。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苟且偷安,終究要自食苦果。

生6:這個故事揭示了人類本性的多面性、複雜性,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得過且過、草率從事、盲目衝動……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見解都很獨特,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即要保護環境,善待自然。

五、佈置作業

1、從課文中選五個成語組成一段話,要合情合理,通順自然。

2、展開合理想象,從小說結尾續寫一二百字。

(注意:用心揣摩課文寫法,課文語言,儘量使續寫如同出自作者之手。)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2

教學目標:

1.瞭解微型小說和科幻小說的有關常識

2.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3.養成聯想和想象的習慣,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提問討論法、質疑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美景圖片——破壞環境圖片——自然災害圖片)

二、標題設疑

1、誰在喊?對誰喊?喊什麼出來?出來的會是什麼?(作者想象思維的展開)

三、作者簡介

星新一(1926——1997)

堪稱日本科幻界的一個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別緻、富於哲思的超短篇小說享譽世界,被尊爲“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

星新一生於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他進入東京大學攻讀農業化學,畢業後在該大學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學。1956年爲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飛碟研究會。

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惡魔天國》(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聲網》(長篇)和《夢魔的.標靶》(長篇)。

星新一的寫作特點:

坎坷多艱的經歷使星新一具備了一種對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敏銳的洞察力,寫出了許多異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反映社會現實的微型小說。

星新一擅長於用白描的手法對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畫,讓人物在對話和行動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他的微型小說之所以能給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覺,不僅在於語言上簡潔洗煉,詳略得當,而且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壓在作品結尾是分不開的。

四、科幻小說知多少?

什麼是科幻小說?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

第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科幻小說之父是誰?法國作家凡爾納(代表作《海底兩萬裏》)

你知道哪些科幻小說作家?高士其(中國)

五、積累詞語

哂笑:譏笑。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考慮。

衆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裏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許有什麼懷疑,指真實可信。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六、整體感知

1、複述故事:

複述提示:廟塌-洞現-洞深-叫聲-小石頭-柵欄-各色人的反應-商人買下-倒入各種廢品-叫聲-小石頭(教師提示:這些情節都是作者豐富奇特的想象體現。想像世界是虛幻的,虛幻的多數情節卻又是根據現實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聯翩而至的情節顯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

2、小說的情節:

起因:颱風卷跑了村裏的小廟,留下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洞。

發展:圍繞洞,各色人物的表演,洞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3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2、鍛鍊想象力。

3、擴大詞語掌握範圍。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加粗字注音:

牟取衆目暌暌哂笑棘手履行

2、解釋詞語:

哂笑:

牟取:

棘手:

雨後春筍:

心安理得:

二、導入

颱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身不可測的黑洞,於是,各色人物圍着它紛紛表演,它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這篇科幻小說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更使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期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說說標題的意思?

四、學習課文

(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故事真否?

2、圍繞的話題是什麼?

3、洞真的是無底嗎?

4、洞是比喻什麼?

5、文章寫了幾種人?各有什麼表現?和生活中的這些人是不是相象?

6、這幾種人你最贊同的哪個?最想否定的是哪個?

7、作者要說的道理是什麼?

五、探究活動

1、討論文章主題。

2、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六、教師小結

七、課堂練習

寫一篇小作文。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較強,在不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經歷,學生也經常會遇到。教學中應抓住複述故事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並能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再創新情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生活哲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複述的方法,能再創新的故事情節。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重點語句含義。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再創故事情節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文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文章,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充滿期待。

富有好奇心,第一課又是指導學生如何戰勝困難最好的教材。因此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着眼於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於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課的關鍵所在。

課前準備:

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

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條惡狗突然追來;你正興高采烈地爬山,一塊石頭突然落了下來﹍﹍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什麼樣的考驗?你當時是怎樣解決困難的?(同學發言)同學們,生活中的突發考驗隨時都有,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它,相信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先生是怎樣面對那突如其來的考驗的。

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熟悉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名言警句、成語格言、精彩片段。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及思路。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本文講了什麼故事,你受那些啓發?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要求學生劃出記敘的六要素。

(師板書並講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2)生交流六要素:

(師明確: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

人物:我,小夥伴們起因:玩其它遊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

經過:我爬上後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啓發,終於戰勝困難。

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結合六要素再看課文,複述故事(生複述)

2、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

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我說。

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後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知識轉化、延伸。)

2、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討論:文章蘊含着什麼生活哲理?(用原文回答)

(師明確: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齊讀中心句。

五、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六、佈置作業。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5

學習目標: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確地面對困難和運用恰當的方式去戰勝困難。

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學習難點:

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解釋下列詞語。

迂迴:灰心喪氣:

應付:告誡:

瘦骨嶙峋:納罕:

2、讀課文2—3遍,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學習研討

1、默讀課文,根據提示(複述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複述。交流複述得失,記錄經驗。

2、教師指導,進行朗讀訓練。(要求:用普通話有感情地大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恰當、語氣語調合適、情感把握準確)

3、合作探究:(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麼意思?

(3)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4)讀了這篇課文,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4、指導多角度閱讀。可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討論:

(1)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2)評論傑利

(3)評論四個孩子

三、拓展延伸

面對考試失利,面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裏是怎樣想的?舉例說明。“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的方式,對我們的學習有哪些積極意義?

四、鞏固提高

臨窗看柳

今年春天,雖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綠,一夜之間,新綠滿枝,煞是可愛。但我因爲競選課代表失敗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風乍起,柳枝歡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間洋溢着無限歡樂。我似乎聽到一曲柳哨的歌,歌聲中片片柳絮隨風飛舞。

一會兒,雖是這樣,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徵活力的綠色,希望能再把綠色寫在天空。

就這樣,柳枝周而復始地飄起,落下;年復一年地返青,枯黃,永恆不變如一條真理。我看了許久,也明白了許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樹,用心去體會,你也會明白許多的。

1、從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點是:_______________。

2、首段的.“窗外”和結尾一段的“窗外”含義是否相同?說說理由。

3、從寫作意圖上看,第三段中“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憂傷”一句看似寫柳,實際上寫出了__________。由此可見,本文明寫的是______,實際上寫的是__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___的寫作手法。

4、文章結尾說“我”明白了許多,據你看,作者明白了什麼?

五、日積月累

1、困難到來的時候,有的人因之一飛沖天,有的人因之倒地不起。——列夫托爾斯泰

2、我過了一些艱難的日子,在回憶的時候唯一能安慰我的,乃是不管怎樣困難,我都誠實地應付過來了。——居里夫人

3、誰能用勇氣迎接厄運,用笑臉來應付不幸,誰就能跨越一切艱難險阻。

4、困難就像一隻砂輪,它能砥礪出勇進者奮鬥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

5、困難是懦夫回頭的便橋,衛士前進的階梯。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6

【教學目標】

1、通過簡述瞭解課文內容。

2、能運用賞析法閱讀課文。

3、通過學習暢談人生感悟。

【教學重點】

賞析我的脫險部分。

【教學難點】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教學過程】

課前聽《真心英雄》。

一、引入新課

剛纔同學們所欣賞的這首歌,就是著名影星成龍所唱的《真心英雄》,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這首歌中有兩句歌詞寫得很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得經歷種種的磨難。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那麼該如何面對它戰勝它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如何面對並且戰勝困難的。

二、簡述課文,瞭解大意

1、檢查預習情況:

時間、地點、天氣、人物、起因。

(七月的費城特別悶熱,我和幾位小夥伴玩彈子游戲玩厭了,決定去爬懸崖)

2、簡述課文:

師:接下去發生什麼事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學生簡述)

師:通過剛纔幾位同學的介紹,我們已經瞭解了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這個故事中的.我遇到了什麼困難?(被困懸崖。)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懸崖?我又在懸崖的什麼地方呢?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一下。

三、直奔重點,賞析脫險

(請一位學生畫簡筆畫,並畫上我)

1、學生畫簡筆畫,老師引導我的正確位置。三分之一處。

2、讓學生了解我的特點。膽小體弱。

師:其他小朋友都爬到山頂從一條小路下去了,而他爲什麼上不去呢?

提示:體弱多病、瘦骨嶙峋、母親的勸誡。

師:小夥伴拋棄了他,他上不去又不敢下來,只能孤零零地坐在那兒,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請同學們閉上眼)現在你就坐在這個懸崖上,孤零零一個,天越來越黑,周圍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這時晚風吹過嗚嗚作響,冷颼颼、陰森森,這時你感覺怎麼樣,心理怎麼想的?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做)

3、學生賞析脫險部分:

我們這麼勇敢,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感到害怕,那體弱多病膽子又小的我怎麼能不害怕呢?那麼作者又是如何把當時害怕的心理和爬下懸崖時的情景描寫出來呢?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14~22小節,我們來共同賞析這一精彩部分。如何賞析呢?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14~22,努力做到:

①自問。

②賞析。

結構:敘述順序、詳略安排等。

語言:修辭方法、描寫方法、遣詞造句等。

③領悟。

⑵老師在討論時,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思維:

①問題:

A、環境描寫暮色蒼茫昏暗的作用:襯托我當時恐懼的心理。

B、傑利回家告訴父親的.經過爲什麼不寫?

(可事先讓學生讀一讀單元提示)

C、你的朋友是誰?他就在這裏了,這時你該怎麼辦?

D、父親是如何幫他脫險的?他爲什麼不直接把他抱下來。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

E、爲什麼說我有了巨大的成就感?

(戰勝了自己本以爲無法戰勝的困難)

板書:

巨大成就感,親歷艱險,戰勝自己

F、我爲什麼不知道自己在哭泣?兩次哭有什麼不同嗎?

G、這四個人物當中你喜歡哪一個?

讓學生談談對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學生可以自問自答,也可以自問他答。教師也可以參進問一兩個重要問題。

②賞析:害怕心理的描寫、環境的襯托、心理的變化、戰勝困難的經過。

教師適時指導朗讀。讀出我的三次對話的不同語氣。讀出爸爸的鼓勵語氣。

教師在賞析戰勝困難時,可以分角色朗讀,體會父親的引導之法。讓另外一個學生說當時我的心理變化。

板書:

恐懼萬分、毫無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這部分的板書可以在上個步驟中進行)

③感悟:

學生暢談。

從四個角度:我──如何面對戰勝困難。

父親──如何教育子女。

傑利──如何對待朋友。

寫作──詳略、描寫、觀察。

教師適時補充:其實任何一個困難都不需要害怕,因爲任何一個困難都可以化成一個小困難,我們只要把這些小困難一個個地克服了,就能積小勝爲大勝了,成功了。

那麼這次經歷給作者哪些啓示呢?

(配樂齊讀最後一段)

同學們,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在困難面前不失去信心,牢記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我們克服。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告訴你的朋友們。

四、作業

1、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把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寫在的日記本上。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潛力:

1、理解積累生字、生詞。

2、把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3、學習文中的環境描述、心理描述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

多角度解讀課文和品味語言;

情感與價值:

1、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2、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把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的環境描述、心理描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默讀、複述、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空軍基地。一個飛行員理解了一項特殊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此刻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此刻所要作的,只要飛行20分鐘,就能夠到達荷蘭,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就這樣,這個飛行員最後完成了任務。當他接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啓示。

這個孤膽英雄是誰呢他就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那他小時候過一段怎樣的經歷呢他的經歷會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尋找答案。(板書作者)

二、作者簡介(由學生聯繫課文註釋講述)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時間:57年七月

地點: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男孩

起因:悶熱玩厭了找些新花樣

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2、複述“我”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提示覆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合作探究

1、課文第15、16兩段中的“暮色四合”、“一片寂靜”、“大地越來越暗”這些屬於什麼描述有什麼作用

【景物描述。作用:渲染出一種暗淡、沉寂、恐怖的氣氛;烘托出我的緊張、恐懼、和無助的心理。】

2、從從課文中找出描述“我”的心理活動的詞句,並說說這些詞句寫出了“我”當時怎樣的情緒

3、從這件事上學到了什麼經驗

五、小結:從“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它告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和危險,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關鍵在於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8

【教學目的】

1.瞭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過程】

一、課堂積累,開拓視野

1.師出示名言,生齊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啓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教師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從這一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在哪個段落上?

五、研讀課文,培養能力

1.生默讀講述脫險經歷這一部分,準備複述。

2.師引導學生如何複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複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C.儘量用自己的話。

3.複述課文,師生點評。

4.師找出一些語句:嗨,慢着,;我沒法──;再見!;如果你想待在那裏,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氣。;我下不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看見了。然後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出示朗讀要求:

A.用普通話,做到字正腔圓;

B.明曉詞語和詞組,做到停頓恰當;

C.揣摩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5.生朗讀;師點評。

六、延伸拓展,開發思維

1.師提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但作者卻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試用文中的話表明這一哲理。

2.怎樣理解這一哲理?

師點撥,啓發學生聯想:以爬山爲例,將爬上山頂的大目標化爲爬山途中一個個不小目標;以學習爲例,樹立短期目標,進而連綴成爲長遠目標

3.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啓發?

生分組討論2、3問。

七、課後小結,提出希望

1.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2.佈置作業:按六(3)題寫成書面小文章或一篇讀後感。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19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2、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3、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4、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5、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探究文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2)仔細閱讀,複述故事情節

2、難點: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之後,從友情、親情等多角度引導,讓學生得到新的`啓示

三、教法、學法:

1、教法:研討式、啓發式、情感式教學

2、學法:多角度探究、創造性閱讀

四、教具:

電腦、電視、課件

五、教學步驟: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求4~6分鐘看完。默讀後要請同學複述故事情節,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3、複述故事情節:

(1)複述前的準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五十七年前的一個夏天)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六個;內德、傑利)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約二十米高;二十的三分之一米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3)根據複述,檢查默讀的效果。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註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P10)。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一步一步從山下走下來;面對困難,敢於跨出第一步。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循序漸進;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化整爲零,把大困難化爲一個一個的小困難。

(4)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那樣只會增加你的恐懼喪失信心使你不敢跨出戰勝困難的第一步。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0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的朗讀課文

2、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並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學難點:

掌握複述的方法,學會具體地複述故事情節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課文後,能從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啓迪。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準備複述故事情節

默讀要求:

(1)不出聲,不回讀,不指讀

(2)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看完。

(3)瞭解課文內容大意,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數字

2、教師提問,學生搶答

(1)課文主要記敘了什麼事情?

(2)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3)“我”爲什麼一時拿不定主義?後來又爲什麼跟着小夥伴們爬山了呢?

(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5)後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6)“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具體指什麼?

(三)結合以上問題的.要點,複述故事情節

1、邊討論邊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投影出來,

2、複述要求:

a、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b、其餘部分,把握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來組織

c、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複述步驟:

a、把課文分成“爬上懸崖”和“爬下懸崖”兩部分,然後分組複述

b、給學生3分鐘時間準備

c、在四人小組內複述

d、請兩名學生在全班複述

e、請其他同學點評

(四)感悟道理,體驗人生

問題設計:

1、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去解決,終將戰勝巨大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2、你能用一些名言來表達這個哲理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1

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

②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③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④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課前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爲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歷中尋求啓示吧;

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投影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①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教師可以投影出示以下問題組)

其他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課文主要記敘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爲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爲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②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敘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可以找兩位學生複述,其他同學聽後評析複述情節。以上環節主要爲了幫助學生熟悉本文故事情節,尤其是細節描寫,爲下一步探究性閱讀、多角度閱讀打基礎。

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探究性品味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組。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爲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啓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爲什麼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啓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這個環節是爲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爲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爲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啓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後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佈置作業

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2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與價值目標: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這並不困難。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啓示。

同學們,知道這位英勇的飛行員是誰嗎?(莫頓亨特)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什麼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們從中也能獲得啓發。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要求:

1)默讀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鐘看完;

2)劃出不會讀,不會認的字詞

3)要注意邊讀邊劃出一些關鍵的信息

2、提問,檢查默讀效果:

1)提出不懂的字詞,其他同學幫忙解決

2)快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①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文中記述了幾個人去攀爬懸崖?其中兩個有名字的分別叫什麼?

③文中提到,孩子們所攀爬山的懸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3.複述課文

1)要求:注意四個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2)複述指導: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

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要注意突出重點:事件可分爲冒險和脫險兩部分,要着重抓住“脫險”部分)

3)請同學們先小聲地複述課文

4)抽生複述

4.分組朗讀課文

三、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改編“團結力量大”的故事)

2.我們從中悟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化整爲零)

3.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也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麼,我們該如何把今天學習到的解決困難的方法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解決困難的方法,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

而我們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我們不用畏懼,因爲只要吧困難分解開來,最終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正像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讓我們面對困難,鼓起勇氣,大聲地對自己說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條理清楚地複述故事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3、激勵學生樹立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條理清楚地複述故事。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瞭解課文大意。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交流。

教師:

1、備課時,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藉助幻燈片、小卡片等輔助工具。

設計思路

課文敘事性較強,足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時,可以從事與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學生“複述故事情節,說說從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

這篇課文,內容上很有咀嚼的餘地,特別是“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這一句,喻意更值得體味。教學時應致力於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課文,從而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過程

導入

A.故事導入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大屏幕顯示實驗內容,老師講述):

一隻飢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簇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着它又向小魚發動了第二次更猛的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重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後,它不再攻擊。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着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閒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有什麼感慨?能簡要談談嗎?(學生各抒己見)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許你能從中有更多人生的啓示。

B.溫故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啓迪。

C.談話式導入

談談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並說說爲什麼印象最深刻?

老師講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先講述後總結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幻燈顯示“多一份經歷,多一份明智”。生暢談看法。師明確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善於總結經驗。

過渡:我們的經歷畢竟有限,還可通過聽別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板書課題、作者

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要求:看清讀準、邊讀邊思、圈點勾畫、記住內容。

2、複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複述要求:A.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

B.突出重點,尤其是脫險部分。

C.口齒清楚,態度大方,條理清晰,能正確表達感情。

參考答案:身體瘦弱、膽小怯弱的'“我”,在父親的幫助下終於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經歷和收穫。

3、課堂交流。

組織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後的感想。

研讀與賞析

1、有感情地朗讀(16)—(23)節。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A.讀音準確,語速適中,停頓合理,語調抑揚。

B.把握好人物的心態和情態,語氣恰當,感情真摯。

2、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1)找出“我”爬下懸崖的具體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2)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緻生動,有什麼目的?

(3)父親對“我”的指點,哪一處讓你感觸最深?對你有什麼啓示?

(4)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學生朗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教師點撥。學生在體會動作、心理描寫時,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總結。

3、讀最後一段,體會文章的主旨。

體驗與反思(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1、質疑交流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問題,師生間可互相質疑,討論交流。

大屏幕展示思考題:

(1)父親爲什麼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

(2)如何評價傑利及其他四個孩子?

2、拓展延伸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3)讀了這篇文章,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何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實現理想?

閱讀指導:

從“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種成功的教育理念。

從“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適宜的教子方略。

從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導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

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7~22段,背誦最後一段。

2、美詞妙語積累。

3、練筆:請把你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困難的經驗教訓用100——300字寫下來。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4

教學目的:

1、瞭解本文結構特點,體會本文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2、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

3、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寫,又有哲理性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比較適合朗讀。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朗讀,結合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積累:

1、不積跬步,無以行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

2、學生課前一分鐘口語表達練習。

一、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於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經歷讓你至今依然不忘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帶給我們的寶貴的啓示。

二、教學目標,檢查預習。找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三、朗讀課文,先自由讀,再找學生範讀,邊讀邊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讀完後,你最想說得是什麼?

2、你覺得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打動你?爲什麼?

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說明了什麼?(或者說“走一步,再走一步”對我們有什麼啓示?)

4、家長怎麼樣來教育學生?請小組討論完成。

四、質疑問難:討論明確以後,集體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做適當指導點拔。

五、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1、師引導學生如何複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複述要求。

2、研討與練習二。

3、研討與練習三。以上由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課後小結,提出希望。

1、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

2、佈置作業:

A類:抄寫“讀一讀,寫一寫”,理解詞語含義。

B類:根據“研討與練習三”的要求,寫一段話。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 25

教學內容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生活哲理。與《在山的那邊》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感知內容

①導人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纔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繫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麼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爲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爲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啓示的。

②默讀文章

(過渡)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還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默讀完課文,請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複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可小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合作探究

(過渡)以上覆述故事情節,同學們瞭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麼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啓示?

學生朗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啓示,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後,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大屏幕投影問題:

聯繫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戰勝困難,實現理想的?

學生拿出準備的練筆,可小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聯繫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鼓勵)。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麼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再次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