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通用28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通用2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通用28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的重難點:

要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有關於作者的資料、寫有課文新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慈母情深(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釋詞:“慈”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慈母”呢?

學生動手查字典,然後指名回答。

3、閱讀課文的導讀部分,明確學習要求。

4、展示資料,簡介作者

學生先介紹各自蒐集的作者資料,然後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樑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樑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爲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並譯爲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二、檢查預習,交流感受: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出示小黑板;學習生字(先自由讀,再指名來讀,再全班齊讀)

3、重點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注意多音字“龜”在這裏的讀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動筆寫在課本上)

5、預習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總體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註。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據學生髮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教師適當補充,其主要爲: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爲“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爲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爲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爲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爲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爲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波浪線和橫線分別畫出)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麼?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的母親

(結合板書,將重要詞語填入括號內)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紙船一一寄母親》是冰心早年寫的一首詩,寫的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作者借紙船抒發了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或古詩

提示:以前學過的那首古詩也是描寫母愛的?(《遊子吟》)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哺、濾、肺、潛、矮、判、胎”9個字。掌握“寬敞、哺乳動物、又矮又粗、判斷、胎生”等詞語。

2、初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鯨的生活習性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隻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着極爲豐富的寶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板書:鯨)

2、課前同學們已經蒐集了不少關於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藉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後將資料進行彙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彙總資料,做好彙報準備。)

3、看來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一下:課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一噸 寬敞 哺乳動物 過濾 肺部 潛水 又矮又粗 判斷 胎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噸、哺”兩個字的讀音。

(在寫字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哺”字右邊上面的點不要丟掉。“濾”字筆畫多,左窄右寬。“肺”字右邊不要寫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寫反。)

2)交流:課文每都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板書: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爲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理解詞語:胎生 哺乳動物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你們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並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在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全班彙報,教師點撥引導

鯨的外形特點:

(1)(課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從這幾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學生練讀,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裏,舉起手來……還顯得很寬敞。

(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體會出鯨的大。再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

(3)試着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交流學習所得 。

(引導學生繼續按學習第1段的方法彙報並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彙報總結板書。如:可以把鯨的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等歸納到一起列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爲什麼把鯨的各方面特點寫的這麼清楚,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

2、學生小組學習。

3、引導學生彙報自己所學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以學生自學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以下過程是教學的預測,不是教學的程序,教學關鍵在於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演變(可以以鯨的角色來自述)

在遠古的時代,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爲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隨着生活環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

(師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遠的古代”、“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並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2)種類:鬚鯨 ——沒有牙齒

齒鯨 ——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①吃食 (吃什麼,怎麼吃,特點)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彙報)

鬚鯨 吃小魚小蝦 (“吸進”“閉上”“濾“吞進”等詞寫出了捕食經過。一頓可吃兩噸多,說明食量大。)

齒鯨 吃大魚海獸 (“撲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兇猛。)

②呼吸(用什麼怎麼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彙報)

共同點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鬚鯨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教師出示插圖 指導學生朗讀。(……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

③睡覺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

生把畫好的簡單圖畫展示出來,再用語言描述。體會出鯨的警覺和自我保護意識。

④生長

胎生 生長快 壽命長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穫。

2、爲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說詞;

六、佈置作業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請同學們繼續蒐集課外資料,並從以下幾項作業中任選一項,進行練筆。

1、以“鯨的自述”爲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2、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3、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小報。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着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課題“桂花雨”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麼瞭解?

3、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爲什麼用“桂花雨”做題目

4、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教案。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爲學生語文實踐的過程,讓學習變成一個讀書交流的多種形式的活動。每一課的學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

文本成爲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並且始終伴隨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策略,學生真正成爲學習者。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爲:“我愛閱讀”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板塊:

1.“讀書交流會”。(1課時)學生對於讀書有自己的認識,也瞭解一些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歡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讀書經驗……單元學習開始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安排一次交流活動。給學生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能夠看到學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學生在讀書方面的欠缺,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起點,有利於調整教學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順學而導。

這一部分就安排綜合性學習,提出活動話題,設計方案。讓綜合性學習貫穿整個學習單元。

2.“品讀書滋味,悟讀書樂趣”(1-2課),目的是通過兩課的學習,讓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獲得和作者大體相同的感受,對文本由基本的認同感,獲得閱讀感受;讓學生和文本對話,學習文本語言及基本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和自己對話,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有助於提高認識,獲得新感受新體驗。

3.“學讀書故事,習讀書方法”,(3-4課),目的是通過兩課的學習,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同時慢慢總結自己的讀書方法,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領悟。

4.“彙報與展示”。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展示臺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分爲“談體會”(讀書感受、讀書方法、讀書樂趣等)“講故事”(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辯論會”(開卷是否有益),這三個小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關鍵是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養成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習慣。同時,對學習方法、學習體會做必要的總結;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完成一篇習作;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班級圖書角、習作、訪談記錄、心得體會等。

讀書交流會

一、讀書交流

冰心說:“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會不會閱讀,決定着一個人的智力發展。”

新學期又開始了,一本本新書又在等着我們去讀了。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讀書經歷了,讓我們回顧一下各自的讀書生活,交流各自的讀書體會。(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學們讀了什麼書?

在幾年的讀書生活中有哪些讀書感受?

最喜歡看哪本書?

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知道哪些讀書人的故事?

……

在小組內交流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選擇一兩個話題,全班交流。

二、我的讀書生活

有人覺得讀書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卻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你是怎樣看待讀書的呢?談一談你的讀書生活,說出你的觀點。(交流讀書生活,從中掀起讀書熱潮。)

三、我讀過的書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一本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何況我們還讀了許多不同的書。我想,書中肯定有千百種滋味在我們心頭,就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讀過的書。

四、訪問愛書人

我們若能找到讀書樂趣,就會漸漸的變成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學,請你準備好一兩個問題,去採訪一下他們,並作簡單記錄。

開始採訪活動。

交流採訪結果:說出自己準備的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讀一讀被採訪人的回答。

談一談採訪後的收穫。

五、共商讀書節

1.教師宣佈開展讀書節活動。

分組討論:我們應該搞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參照出示的《感受讀書快樂》中的活動。)

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感受讀書快樂

蒐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

去圖書室或書店看書,瞭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

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

……

小組彙報各自的活動,說一說,如果我們開展其中一項活動,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開展。

2.制定方案。

小組交流,選出一項自己組想搞的活動。共同討論,寫出活動計劃。

3.全班交流。

各組讀出自己的計劃。聽取他組的優點,對自己組的計劃進行補充,也可以對別組的計劃提出好的建議。

4.修改方案。

通過交流,對自己組定下的計劃進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宣佈讀書節展示時間:本單元結束後進行一次;學期末進行一次;中間還會有靈活機動的時間。

希望同學們課下和閱讀課時間活動起來,爲讀書節展示活動做好準備。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5.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學習重點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學習準備

課前蒐集讀書名言;製作由重點詞句組成的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習過程

品讀書滋味(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讀書交流,從交流中我感覺到讀書真的很重要。在閱讀中,我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這節課,就讓我們去品讀書滋味,跟着《竊讀記》融入書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讀書的滋味吧。(板書課題)

二、一品讀書滋味,豐富閱讀體驗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2.談一談,通過第一遍讀文章,你讀懂了什麼味?

三、二品讀書滋味,體會音樂美

1.接讀課文。

2.接讀的學生來說說讀書的滋味;聽書的學生來說說聽書的滋味。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到書給我們帶來的聲音美、音樂美,這也是一種讀書的滋味。

3.根據自己對竊讀的理解,對接讀的同學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朗讀,評價後進一步練讀。

四、三品讀書滋味,感悟讀書樂趣

是啊,讀書有千百種滋味。讓我們回到林海音的時代,回到她竊讀書的書店,一起來感受一下竊讀的滋味。

1.自由讀課文。讀完後劃出說明竊讀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我們此時此刻無法親身體會到竊讀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寫得好,就能讓我們如臨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動。再去仔細的讀讀課文吧,這種竊讀的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畫下來,多讀一讀。

結合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急切地尋找”,“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心裏卻高興地喊”,“依依不捨”……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裏非常的高興,特別想讀書正好讀到了書的高興滋味。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我低着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說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爲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作者讀書,常常忍飢挨餓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從這些動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讀書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讀書滋味,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

現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竊讀的複雜滋味了嗎?看來,讀書還真得要細讀,遇到像這樣的好書(指課本)得細細地去品讀,才能讀出書中的更多味道。

小組內分段朗讀課文,各自說說自己讀後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穫

通過讀《竊讀記》,你有哪些收穫?

做閱讀記錄卡(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竊讀記》,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回顧一下竊讀的滋味。

二、讀懂作者

這篇文章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滋味產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竊讀又累又餓,可作者爲什麼要竊讀呢?“竊讀”算“偷”嗎?

(引導學生談出更深的認識:作者酷愛讀書。)

三、寫閱讀記錄卡

作者從小就酷愛讀書,只有愛讀書的人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國文老師所說的,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讀書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糧。有的同學說,這篇文章特別好,很真實,也很感人。那麼,你認爲哪裏寫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時默讀時朗讀。)邊讀邊畫出你認爲文章寫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寫在讀記錄卡上。

2.同位倆互相交流記錄的內容:你爲什麼覺得這裏寫得好?

3.全班彙報交流:讀一讀自己摘抄的記錄卡,談談摘抄它的理由。

(1)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對複雜心理活動的描寫。

如:剛進書店時回想、安心和擔憂幾種不同心情的轉換。

下雨時非常的高興,卻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在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興卻又裝着不高興的複雜表情。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一種懼怕。

激發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感受。

(2)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細緻的動作描寫。

如: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對書的酷愛。

4.練習朗讀。

師生共同來練讀,個人讀;把自己找出來的語段讀給大家聽;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和你一起讀。

四、補充材料,倡導個性閱讀

分發材料:《竊讀記》節選。

1.用心讀文章,品味文章。

動筆去劃一劃,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讀書的收穫與感受。(引導學生能夠簡單用上學習課文時的方法。談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談讀書經歷。把自己的讀書經歷與作者的讀書經歷進行比較,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2.如果沒有了書,世界將會是怎樣?

3.蒐集名人讀書故事,並做好記錄。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6

一、新課導入

師:這個學期,我們曾在“父母的愛“這一單元學過畢淑敏的一篇課文,同學們還記得嗎?

(點)生:《學會看病》

師:在這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親和一個勇敢堅強的兒子。而今天這個母親和她的兒子又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小故事呢?

請(點)讀一下課題。 出示課題:《剝豆》

二、學習生字詞

1、師: 這個“剝”字是一個多音字,它有哪兩種讀音? (點)生:bāo和bō。

師:請你告訴大家,當它表示。時念如;而當它時念如......

生:剝 bāo :去掉外皮或外殼。bō:專用於合成詞或成語。 師:所以題目中的這個字應該讀

生(女生、男生、一齊):bāo剝豆。(板書bāo)。

2、師:好,誰能來讀上面的詞語。

出示:利索(輕聲,兩遍) 順手 欣賞 節奏 虛假 隆起 執著 沮喪 清澈 磨難 憐愛 凸起

斂聲息語(第三聲,兩遍) 眼動手剝 瞻前顧後 小心翼翼

師:請這一組同學開火車(有讀錯的,請全班同學指正;難讀的,請全班同學一起讀兩遍)

3、斂聲息語

師:斂聲失語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來看句子。誰來讀一下? 出示:一時,原本很隨意的家務勞動有了節奏,只見手起豆落,母子都斂聲息語。 點讀

師:這裏的 “斂聲息語”是什麼意思呢?

(提示:師:手起豆落,母子都專注於剝豆,) (點)生:收斂聲音,不講話。

師:是的,結合具體的語境是理解詞義的一種重要方式。

4、瞻前顧後

師:例如這個詞。請你先來讀一下句子。

出示: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決果斷,不可以總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 點讀

師:哪位同學可以說說 “瞻前顧後”的意思? (提示:師:要堅決果斷,不要瞻前顧後,說明瞻前顧後的意思與堅決果斷相反) (點)生: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真棒。剝豆,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家務活,但在這篇課文中,卻有了不平常的含義。請同學自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中剝豆的不平常體現在哪裏?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剝豆僅僅還是一次家務活嗎? (點)生:不是,作者和她的兒子將這剝豆做爲一場比賽。

師:請你填空:這篇課文就是圍繞(母親)與(兒子)之間的一場(“剝豆”)比賽來寫的。

師:所以按照剝豆比賽的進行順序,課文可以分爲:比賽前、時、後(齊)(板書: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後)

師:請同學按照這個順序用一分鐘時間迅速分好段。 師:哪幾自然段在寫比賽前? (點)生:第1-6自然段(板書) 師:寫比賽時的哪幾自然段?

1(點)生:第7-11自然段。 ○ 師:有同學有疑義嗎?——沒有疑義,非常好,那我們繼續往下。(板書)

2)

——有疑義(參照○2(點)生:第7-12或15或其他自然段。 ○ 師:有同學有不同意見嗎?

(點)生:第7-11自然段。或7-其他自然段。

師:第11自然段是在寫比賽時的,這個大家都認同。那麼我們來看第12自然段。它在寫比賽時還是比賽後。

(點)生:比賽後。

師:你從哪裏看出?

生:因爲第12段第一句話說“一大袋豌豆很快剝完了”,說明此時豆已經剝完了,比賽結束了。

師:所以描寫比賽時的是哪幾自然段? (齊)生:第7-11自然段。(板書)

師:那麼剩下的第12-16自然段就是在描寫比賽後。(板書)

四、導讀重點——體會母親的瞻前顧後

師:對待同樣的剝豆比賽,媽媽和兒子的態度卻是迥然不同。同學們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概括母親在比賽中的態度的詞,用橫線劃出。 (提醒:同學們注意,要選擇能概括的詞語,也可以往後面找找) 師:哪位同學火眼金睛找到了? 生:瞻前顧後,小心翼翼

(板書:母親:瞻前顧後,小心翼翼)

1、小組合作,體會母親的瞻前顧後

師:這位同學找到很準,在比賽時,母親的瞻前顧後主要體現在她剝豆速度的變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母親的速度變化了幾次?

生(一起):四次。從剛開始的“慢”到“快”,由“緩”到“緊”(板書) 師:爲什麼母親剝豆的速度會產生這樣的變化,下面我們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具體要求,請同學們看屏幕。

1、請

1、2小組討論母親速度的第一次變化,

3、4小組討論第二次變化,出示:○

5、6小組討論第三次變化,

7、8小組討論第四次變化

2、請一號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變化所在的段落。 ○

3、請二號同學思考母親思考變化的原因。 ○

4、請三號同學思考在這變化中,所蘊含的母親的情感。 ○

5、請四號同學總結,填寫“母親剝豆時之所以————————,是因○爲——————————————。”,準備彙報。 師:計時4分鐘,請同學們抓緊時間。 小組發言,教師總結

1師:○絕大部分的小組都準備好了,我們來驗收成果。首先請第一二組的彙報員。請你彙報你們組的討論成果。

生:母親剝豆時之所以慢了下來,是因爲讓孩子多一點自信。

2師:母親剝豆速度的第二次變化,請這個同學填空。 ○生:母親剝豆時之所以快了起來,是因爲想讓孩子靠實力成功。 師:另一組有要補充嗎?

生:母親剝豆時之所以快了起來,是因爲想讓他知道,失敗、成功皆是常事。

3師:母親剝豆速度的第三次變化,誰來? ○生:母親剝豆時之所以緩了下來,是因爲見兒子如此投入,我心生憐愛。

4師:母親剝豆速度的第四次變化又是因爲什麼,有請這位同學。 ○生:母親剝豆時之所以緊了許多,是因爲不想給孩子虛假的勝利。

3、師:此處課文對母親的( )和( )進行了細緻的描寫。 生: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師:從母親的動作和心理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 )的母親。 生:關心兒子,愛兒子

師:同學們概括的非常不錯,其實母親剝豆速度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都是爲了 (齊)生:兒子 師:歸根到底也就是一個字,誰知道了。 (點)生:愛。(板書)

師:有哪些同學覺得我能夠朗誦出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請四位同學)

五、導讀重點,體會兒子的自信大氣

師:相比較母親的瞻前顧後,兒子對待比賽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 A比賽前

師:讓我們將視線轉到比賽之前。 師: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的比賽。 (點)生:不公平。 師:從哪裏看出? (點)生:從母親的話中。

師:好,下面我們來朗讀一下兒子與母親的對話,請女生讀母親的話,男生讀兒子的話,老師來讀提示語部分。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有感情,面對這場不公平的比賽, 兒子的表現怎樣? (點)生:自信、大氣(板書)

師:看着這樣自信大氣的兒子,母親很。 (點)生:喜悅、欣賞。(板書) B比賽時

師:那麼比賽時,兒子的表現又如何? (點)生:投入、手不停歇(板書)

師:從上面兒子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這場剝豆比賽,兒子想不想贏? (齊)生:想贏! C比賽後

師:可是比賽的最終結果是,請同學回答。

(點)生:兒子輸了,因爲剝豆的結果就是母親多,兒子自己也承認了。 師:你在哪一段找到的。

生:第12自然段。 師:請你響亮地讀一下這段話。

生個人朗讀。

師: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在判定比賽結果時,母親想要。 (點)生:淡化結果(板書) 師:而兒子卻(點)生:很認真(板書)

師:兒子認真測量的結果,他剝的豆子確實比媽媽的少。但是這樣就能判定兒子輸了嗎?

(點)生:平局,因爲母親的碗裏本來就有一些豆子了,而結果兒子也沒有和母親差太多,所以兒子與母親剝的豆應該是差不多的。

師:這是一個不錯的理由,連母親都指出來了。可是兒子卻始終認爲自己輸了。

我們來讀一下此處母親與兒子的對話。王老師來讀母親的話,誰來讀兒子的?——好,你來,剩下同學來讀提示語部分。 分角色朗讀對話第

13、14、15自然段。

師:聲音響亮、情感飽滿、吐字清晰,你讀得非常不錯,如果能配上一定的表情就更好了,誰願意再來嘗試一下。 分角色朗讀對話第

13、14、15自然段。

師:從這裏我們會發現,面對比賽結果時兒子的態度怎樣? (點)生:輕鬆(板書)

五、深化主旨,拓展練習

師:比賽前自信大氣的兒子,比賽時認真執着的兒子,在面對比賽結果時卻能如此輕鬆地認輸,其中的緣由就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同學一起朗讀第16自然段。

齊讀第16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體會第16自然段的深層內涵,試着描寫一下兒子輕鬆面對比賽結果時的心理活動。

評價:

1、從你的描寫中,我感受到了兒子輕鬆面對成敗的坦然。

2、從你的描寫中,我看到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兒子,老師相信你和他一樣,都正確地面對失敗,並從中汲取生活的道理。

3、老師相信,這樣有志氣的兒子,將來一定能夠真正地贏過母親,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4、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習的過程纔是最珍貴的。

5、人生總是有成有敗的,失敗也有它的價值,沒有失敗的淚水,哪來成功的歡笑。

六、結束語

師:王老師想,母親、兒子以及在座的同學,我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那麼這場比賽就沒有輸的一方。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非常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度過這歡樂的課,謝謝大家的配合,下課。同學們再見。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着有趣地對話。《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爲侶》則在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爲伴,以書爲侶,其樂無窮;提出善於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我的“長生果”是什麼?爲什麼把書叫做我的“長生果”?)

2.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看香菸人小畫片;看連環畫;

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

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嘗試背誦)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師: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它是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的寫作特點可以說是對整個單元的回顧和總結。

它的寫作特色1、大量的四字詞語、好詞佳句的運用,文辭優美,善用比喻,用詞準確。(板書)

1、出示本課的四字詞語

2、按課文內容填空

3、師:好的詞語組合成一個個優美的語句,老師從課文中選取了兩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例一:課文第2自然段:象蜂蝶飛過花叢,象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情。這裏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讀書的那種愉悅之情。

例2:象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這個比喻用的妙,“嵌”字用的好!一個嵌字,將月亮與天空融爲一體,給人一種寧靜恬美的感覺 。

(指導方法:劃一劃,寫一寫,讀一讀。)

3、那麼你們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詞句優美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爲優美的語句圈畫出來,並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生默讀課文,師巡視。

5、生彙報交流

生:我喜歡第9自然段。朗誦:(我把秋天比作一個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衫擋着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果實奉獻人間。你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這段採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秋天寫的非常美。

師:僅僅如此嗎?

生:作者還非常善於遣詞用句。如:這一系列動詞用的十分生動:拂 撒 擋 捧 等等 。作者還善於運用排比短句,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個我們展示了一個十分美麗的秋天。

師:你真會讀書。還有沒有 別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生:我喜歡第5自然段。朗讀 (後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連環畫。一位愛好美術的小學教師,他有幾套連環畫,我看得如醉如癡:《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聯翩,《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珠。後來,哥哥的朋友們送了我幾冊小書:《劉得蘭小傳》《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古麗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師:請你談談理由。

生:這段作者用了很多四個字的詞語,使得句子非常生動。如:如醉如癡 浮想聯翩 淚落如珠…..此外,本段採用了列舉法,使得句子變得翔實而生動。

師:說的真好。請同學們齊讀這段。

生:我還喜歡第7自然段。朗讀:(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閱讀如飢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對着一面花紋駁雜的石牆,我會呆上半天,構種種神話傳說;躍上遇到一個殘疾人,我會黯然神傷,編織他的悲慘身世。)我喜歡這段是因爲我覺得作者善於引用名言使自己的文章生輝。還善於舉例子讓文章增色不少。

師:真好。你真會讀書。課文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細細揣摩,一定會品出更醇香的滋味。

師:醉心閱讀使作者悟出了什麼?(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2、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師:本文除了在遣詞用句上 頗具特色外,在佈局謀篇上也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譬如本文多次使用過渡段和具有過渡意義的詞語,使得文章行文流暢,渾然一體。同學們找找,看看哪裏是過渡段?板書(寫作特色2:善於使用過渡詞,過渡段)

生:第7自然段。朗讀(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閱讀如飢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對着一面花紋駁雜的石牆,我會呆上半天,構種種神話傳說;躍上遇到一個殘疾人,我會黯然神傷,編織他的悲慘身世。)

生:還有第4,第12自然段。

師:第4自然段(開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長日久,就感到不過癮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個總結段,而不是一個過渡段。此外作者還用了一些明顯具有提示的詞:如最早 後來 漸漸地 這些詞語它和過渡段一樣也起着轉承的作用。

師:那麼從這些提示詞上看,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麼順序組織材料的?

生:按時間先後順序組織材料

師:說的很好。那麼哪些事情寫的詳細,哪些事情寫的簡單?

生:看“香菸人” ,看連環畫寫的簡略,到圖書館看書寫的詳細。

師:詳略得當也是我們要掌握的寫作技巧之一。(板書:寫作特色3:時間先後順序組材,詳略得當)除本課的寫作特色之外,我們在第一、三兩課還相應的學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這些我們都應該巧妙的用到我們今後的作文中。

四、佈置作業

1.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穫寫成一個小片段。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涌現、潮溼、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情,以及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1.教師配樂朗誦改編詩《故鄉》。

2.學生談談從詩中感受到的思鄉之情。

3.引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齊讀課題,問: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4.配樂欣賞江南小景圖片,跟隨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邊讀邊劃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檢查讀書情況:

a 讀生字新詞,發現兩組詞語的特點:

清澈見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楊柳

潺潺地環繞 隨風飄動

細細的流泉 柔軟的柳枝

粼粼的波紋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園 清洗衣物 採摘茶葉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談談讀了課文後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語句,讀一讀。

三、研讀課文,情感體驗: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麼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麼?

2.引導學生概括出:

溪中捉魚蝦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寫這些趣事的語句,品讀感受。

茶山摘茶葉

【重點感悟】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學生體會說話:流水把野花送到了遠方,也把( )送到了遠方。

指導朗讀:

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

結合板書:事----趣。

3.師:文中除了這些童年時代發生的趣事,還有哪些給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引導學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4.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家鄉的景的呢?請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重點品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着村莊。溪的兩邊,種着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着。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着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悅耳的聲音。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交流描寫課文中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以及這些語句的好處,發現描寫人物的方法.

2.熟讀並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準備自身的習作本或讀過的課外書.

2.瞭解“日積月累”中全詩的意思.

3.閱讀漫畫集《父與子》.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談話導人.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有不少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

體會範例.首先出示“交流平臺”中的例句,各自讀一讀,說說這些語句好在哪裏,然後全班交流.

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冊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好在什麼地方;然後全班交流.

拓展練習.在自身的習作或讀過的課外書中,找一找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積月累

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詩句的意思.

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詩句的意思.

運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背詩句.可以默讀、默背,可以是大聲讀背,可以是同桌互讀互背等.

拓展.你還能背誦哪些富有哲理的詩句.

課外書屋

看漫畫,說說漫畫的內容.

說漫畫,體會父子的形象.重點討論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畫.向大家介紹你從漫畫集《父與子》裏讀到的其他漫畫,一邊說,一邊向大家展示漫畫內容.或者向大家介紹其他你感興趣的漫畫內容.

課後延伸.利用課後的時間閱讀自身感興趣的漫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生活是一本書,是一本有着豐厚知識的書。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太過關注書本學習而忽視了對生活的觀照。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需要我們細緻地體會。凡是,善於閱讀生活這本書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滿懷的人。本組課文就是爲了吸引學生成爲一個具有生活智慧的人。

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啓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這四篇課文圍繞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生活中的啓示”,分別告訴我們: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於去讀它。

這四篇課文,雖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但含義深刻,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讀懂,這正是本單元課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好在每篇課文,特別是兩篇精讀課文,都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我們可以憑藉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僅讀懂課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啓示──這也是本單元重點要培養的語文能力和需要落實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除課文之外,本組教材還在“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中安排了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讀寫結合學習內容。“口語交際?習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件讓自己獲得啓發的事(或憑藉課文提供的漫畫故事),以及給自己留下印象特別深的名言警句,聯繫具體事例,寫清事情的經過和從中受到的啓示;“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和“成語故事”,既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了本組課文的重點語句,又補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義的名言佳句,爲學生積累感悟進一步打開了思路,豐富了材料。

教材文本解讀

《釣魚的啓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啓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課文回憶了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按發展過程記敘的: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課文最後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這些句子內涵豐富,承載着思想和人文內容,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在敘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爲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啓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敘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精讀課文《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爲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爲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爲過收穫節做了準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併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樸實無華。儘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圖一幅,畫的是在一個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後院茅亭裏過花生節的情景。桌上擺滿了花生做的各種食品,難得回來的父親正在和顏悅色地對孩子們說着什麼。從畫面上看,作者“我”還很小,只有七八歲,可父親關於花生的一番評議,卻深深印在了他們姐弟們的心裏。由此,再次印證了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積極的教育的重要。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珍珠鳥》本文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課文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 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第一件事,是爲剛來家的小鳥,安排了一個安全的住處。雖然朋友把珍珠鳥送來時,它們已經有了一個“舒適又溫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爲它們重新佈置了一個幽靜的居室,使小鳥能在溫馨和諧中開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鳥做爸爸媽媽了,作者決不去驚動它們,每天精心爲小鳥一家添食加水,讓讓鳥媽媽和小鳥們無憂無慮地生活。

課文後半部分,生動地記敘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部分的敘述過程中,文章三次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雛鳥的喜愛之情:第一次:出現在寫小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時;第二次:是在寫小珍珠鳥跑到稿紙上,圍着作者的筆尖蹦來蹦去的發出“嚓嚓”的響聲的時候,作者說他“不動聲色地寫,默默地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最後一次出現在小鳥在作者的肩頭睡覺時,作者驚喜地發現“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鳥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這種人鳥之間的真情,深深感動了作者,於是,作者於筆尖流瀉下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們從中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信賴,是創造美好境界的基礎。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與文章的意境融爲一體,應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對鳥的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從害怕到親近、到信賴的變化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學情分析

1.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朗讀、默讀,初步學習了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不斷豐富而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也逐步發展。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閱讀的樂趣。

2.學生已經有了十來年的人生閱歷,他們對生活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讓他們全盤接受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現實的。因爲,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時代與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許地山提出了一種樸素爲人的觀念,但是,學生卻認爲現代社會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個引子,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引導學生對他眼下的生活進行思考。

3.同時,因爲這四篇課文的意蘊比較深刻,要注意體會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所以,學生閱讀起來可能會感覺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文章所講述的一些道理因爲有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的存在,所以顯得更加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如果想完全理解這幾篇課文內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教師應該側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和生活來理解。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聽寫詞語,積累詞語。

3.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夠講清楚給自己帶來啓示的一件事情。

7.根據漫畫編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去體會漫畫的含義。

整體構思及設計

這四篇文章分別從道德實踐、成功方略、爲人處事、人與自然這四個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只有將課文納入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使每一篇課文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每篇課文組合成一個集中的影響力模塊。本組整體教學的步驟如下:

一、以話題爲引,將文本教學納入話題的討論的情境中。

通過這組課文的教學,我認爲本組課文主要帶給孩子的是一種“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種理念。因此,我覺得,本單元的教學可以以這樣一個話題串起來。在學習之初,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先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發現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們所談到的僅能是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出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最好是和課文內涵暗合起來,當然,也要超過課文所概括的幾個方面),接着,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話語來引導:同學們,我們究竟如何讓我們的道德在社會現實的種種考驗中立於不敗之地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精彩的故事,讓我們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親有沒有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將課文的學習置於這樣的大環境中,學生是很感興趣的。

二、以閱讀爲窗,幫學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臺。

其實,本組每篇課文爲學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個平臺。從《釣魚的啓示》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實踐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實踐成功的魅力,其實,這是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話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告訴我們“條條大道通羅馬”,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實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講究的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學生可以從中享受到許地山那淳樸爲人的思想。《珍珠鳥》給我們講述了鳥與人和諧相處的故事,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和諧,與人,與社會,與自然。

因此,學習本組課文就像在某個地方參觀。只不過,這是生活的參觀,是精神的遊歷。每篇課文就像一個展廳,有自己的主題,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教師將學生帶入每個展廳,引導學生在這個場景裏駐足、談論,最後栽着沉甸的收穫轉入下一個展廳。想必,學生肯定會沉醉在着如旅遊般的語文學習之中的。

因爲每篇課文都蘊涵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這些深刻的道理用書上的原話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記住。

三、走出書本爲旨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

生活是需要我們體驗的,學生所學到的這樣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夠用到他們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迴歸生活,到生活中去學習,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課文中時刻注意書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如《釣魚的啓示》一文課後作業第三題:“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識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編者在這裏強調了生活實際。又如《落花生》一課的小練筆:“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麼?試看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編者在這裏強調的也是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什麼。本組的口語交際也是要求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選一件事情講講事情的經過,講講事情給自己帶來的啓發。本組的習作雖然是漫畫的形式,但是,漫畫的內容卻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見,教材的編寫始終在圍繞着生活這樣一個主題。

下面,我將《釣魚的啓示》一文的兩課時完整的教學設計呈現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討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整體教學的理念。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上堂課我們一起討論了“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個話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蘭費蒂斯講述的故事,故事原來的題目叫做《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2.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1、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梳理課文。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啓示?爲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啓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讀課文後的理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1.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這是爲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真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 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 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爲什麼?

3.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4.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爲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爲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啓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教學資源

只有善於向生活學習的人才會有所收穫。因此,教師要在本組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漸漸把生活的美麗與豐饒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的好奇,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組課文只是給學生採擷了生活的幾片葉子讓學生欣賞,這些還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總總。所以,教師應該努力開發關於本組的教學資源。現建議如下:

一、編撰生活美文的輔助讀本。

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每人找一篇描寫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後經過篩選,選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這些生活美文編撰成一冊子讓學生閱讀、收藏。

當然,當學生在進行本組口語交際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編撰在生活美文裏面,讓學生一起分享。

二、開展傳遞格言小揹簍活動。

教師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設一個格言小揹簍,每天由一個同學介紹一條自己收穫的生活小格言,由這位同學帶領大家一起理解、背誦。這就是傳遞格言小揹簍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肯定能夠收穫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後,教師可以把大家曾經記誦的格言打印發給大家留做紀念。

上面兩點是我就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開發關於本組教材教學資源的建議,其實,我們能夠實踐得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目標:

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徵;

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學會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細緻的描寫練習。

重點

通過閱讀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瞭解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美好感情。(難點)

第一教時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看過《人與自然》節目嗎?你喜歡其中介紹的動物們嗎?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它呢?(用“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寫出許多如:(溫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2、引出新課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用多媒體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後,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多媒體:作者簡介)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遊戲—— 二、課前遊戲(多媒體演示)

1、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 ) 矯健( ) 帽纓( ) 榛子( ) 橡慄( ) 蟄伏( ) 苔蘚( ) 櫸實( )

2、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通過叫學號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帶着問題分段閱讀課文: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小松鼠的?

(3)瞭解說明對象的特徵;

明確:第一段在全文中總寫。(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第二個問題以小組 合作解決

1、A組:(1)你認爲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B組:你在剛纔的閱讀中發現了哪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後,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a)爲什麼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 (b)爲什麼說松鼠不是肉食類的動物?

(c)第6自然段起什麼作用?

四、才藝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隻最漂亮的松鼠,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動人的外貌、馴良的性格、乖巧的動作吧!(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導思路:順序、語言)(寫作—交流—點評) 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 體態吃相 清秀 閃閃有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坐着,用前爪送吃 (剛纔同學的發言,不僅注意了語言的準確,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儘量做到了生動,這也正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較閱讀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爲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

(讓學生了解平實的說明與用文學筆調描述這兩種說明方法的不同。)

六、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第二教時

一、閱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勾畫一些準確、形象的詞語,然後再讓學生說一說文中其他類似的句子,特別是運用擬人寫法來說明小松鼠的句子,討論這樣寫的好處。(準確、生動、形象)

2、作者爲什麼能準確、生動寫出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這些寫對我們有何啓示?學生很自然得出結論:這離不開認真細緻的觀察。點撥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認真、細緻、長時間、多方面多角度。我們寫作文也應如此。

二、遷移訓練:

以小白兔或小花貓等動物爲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它的特徵,快速練習口頭作文,找幾個同學代表發言即可。

三、梳理鞏固

學生談收穫,教師總結:本文用細緻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的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動物。

四、寫作練習

以“我最喜愛的一種動物”爲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紹動物的特性、習性,字數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總說、後分說的邏輯順序安排的。善於把握說明的順序,大有益於思維的條理性。

②觀察和表達有着密切關係。只有對事物做了細緻的觀察,才能用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反過來說,生動準確的表達,要依靠認真、細緻的觀察。

課外活動:利用假日組織學生到動物園參觀,或就在自己家裏,細心觀察某一種動物,把觀察到的某種動物的特點或可愛之處,在小組裏給同學們說一說,相互交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教材內容

《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第10課(需一個課時)

教材分析

這課文是一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聰明活潑,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標:學習,細緻觀察特徵,抓住事物特徵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理念:

(1)運用多媒體作爲直觀教具;

(2)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關注動物。

教學難點

對事物特徵的觀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它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又有千姿百態的花鳥蟲魚,還有形形色色的飛禽走獸。其中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熱愛動物是兒童的天性,上課伊始,就讓我們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圖片)

欣賞了這麼的動物圖片,接下來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體課件展示松鼠圖片)

二、講授新課

(一)作者簡介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改寫而成的。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註生字詞,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注意加線字讀音(板書:馴良纓蟄伏)

2、用圈點批註法,做閱讀提要,教師巡迴釋疑。

3、把學生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讀,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擂臺賽(多媒體課件展示擂臺賽圖表)

1、學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點,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說的(漂亮是美觀,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來說的;馴良是和順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習性來說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討人喜歡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來說的)。

2、展開課堂活動“看誰得第一”的擂臺賽

學生自願分爲“漂亮”“馴良”“乖巧”三組,精讀各段課文,按屏幕顯示填寫圖表,看哪一組填得既快又準確。

擂臺賽結束,各組填寫圖表,並根據屏幕展示的松鼠圖片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在回答填寫圖表時,有時是選取了課文中的一句話教師可引導學生做適當的刪減)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松鼠是一種漂亮、馴良、乖巧討人喜歡的小動物。最後教師要對各組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鼓勵。(板書:討人喜歡)

三、拓展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17幅松鼠圖片)

請學生在這17幅松鼠圖片中任選一組(4張)設計郵票小型張,要求給設計的這一組郵票定個名並談談設計理念。

四、課堂昇華(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世界圖片)

1、請學生聯繫社會實踐,關注動物的生存危機。爲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你想說點什麼?

2、請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各種方式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然後用二三百字生動準確地寫出它討人喜歡的體態和動作以及生活習慣等。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位華僑老人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學習課文的敘述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華僑老人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三、教學準備:

余光中《鄉愁》、馬思聰《思鄉曲》《我的中國心》

四、教學時數: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1.聯繫生活:(板書:的聖誕包裹)孩子們,聖誕節快到了,如果讓你選擇,你想要一份什麼樣的聖誕禮物?

2.你們可真會選禮物,而有人卻選擇了一份奇怪的聖誕包裹,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播放《思鄉曲》)現在,就讓我們隨着這優美的旋律,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奇怪的聖誕包裹》,(板:奇怪)去解開他神祕的面紗。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品讀交流

1.再讀課文,思考:爲什麼說聖誕包裹是奇怪的?

2.小組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聖誕包裹之所以奇怪,是因爲包裹中是一袋故鄉的泥土和一些菊花種子。(板:泥土、菊花種子)

4.師:難怪家明和妹妹會哈哈大笑,聖誕節叔公什麼都不要,就要泥土,還千里迢迢寄到美國去,泥土能值幾個錢呀?孩子們,請問這泥土值錢嗎?

5.交流“泥土”的意義:

A.在旁人的眼裏,這泥土或許不值錢,可文章卻說:這泥土能用金錢來衡量嗎?(出示句子)這句話什麼意思?請你把它改爲陳述句。

B.在誰的眼裏泥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是無價的?是啊,在叔公眼裏這泥土比什麼都珍貴,請畫出文中叔公珍愛泥土的句子讀一讀。

C.指讀句子,體會感情。孩子們,有人說,一句話一顆心,你從這句話中能感受到的是一顆怎樣的心呢?(板書:濃濃的思鄉情)

D.指導朗讀:“雖然外面是火樹銀花……還有那濃郁芬芳的鄉土情!”

E.是啊,故鄉的土地是遊子魂牽夢繞的地方,故鄉的泥土是遊子行禳裏的珍藏,無數的遊子道出了共同的心聲。請看――

F.出示幻燈,拓展閱讀。

G.導讀上句。正是對家鄉故土愛得深沉,叔公在來信中說:――

6.繼續交流。讀到這裏,我們終於明白了叔公來信要家鄉泥土的情愫了,而叔公要泥土幹什麼?(種中國菊花)美國的花種也很多,他爲什麼偏要種中國菊花呢?請找出文中寫菊花的句子讀一讀,細細品味。

A.學生讀畫句子。“我得小心栽種……那傲霜枝的中國菊花呀!”

B.你喜歡菊花嗎?爲什麼?文中哪個詞語寫出了菊花的品格。再看看人們是怎麼評價菊花的。(幻燈出示菊花資料)一起讀讀。

D.正是菊花有着"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受到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的青睞。(出示詠菊句)

E.而叔公對菊花更是情有獨鍾,不僅是因爲菊花的品格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中國菊花是的象徵。

F.請再讀讀這句話,此時此刻,你又感受到了一顆怎樣的心?

G.指導朗讀上句。

H.配樂朗讀叔公的信。是的,對一個思鄉情深的海外華僑來說,泥土是他的根,菊花是他的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朗讀叔公的信,去感悟他那份濃濃的鄉情,去觸摸他那顆拳拳的愛國心吧。

三、聯繫閱讀,深切感悟

還有人說,一件事一片情。課文還有哪些事情也體現了叔公的這份思鄉情結?

1.學生自讀課文。

2.交流體會。

A.教家明說北京話。

B.站在落馬洲山頭北望祖國。

3.這兩件事是通過家明的回憶來敘述的,這種寫作方法叫插敘。

4.教師講述舅舅故事。

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情結,不僅僅是叔公心頭永遠的痛,也是所有海外遊子的抹不掉,揮不去,刻骨銘心的烙印。許多遊子爲此魂牽夢繞,創作了許多的詩詞歌賦來表達心聲。臺灣的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四、拓展閱讀,體會感情

1.播放《鄉愁》,欣賞閱讀,體會遊子思鄉愛國之情。

2.而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遊子的心聲,讓我們在張明敏的歌聲中根據叔公的信,想象第二年,叔公一家將會是怎樣過聖誕的?叔公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

3.學生練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聖誕節又到了,叔公

板書設計:

泥土濃濃的故鄉情

奇怪的聖誕包裹

菊花種子拳拳的愛國心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後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爲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爲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後考取功名,開始四處遊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着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夥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纔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蒐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爲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師小結:剛纔我們瞭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麼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複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後拿出課堂筆記本試着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後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裏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着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麼樣的美景?想好後跟大夥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後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瞭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鑑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纔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後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讚頌農村生活恬靜閒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爲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爲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爲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讚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於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閒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麼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遊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並默寫所學的詩歌。

2.藉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並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學習課文的語言。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點題,引出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藉助一連串的比喻,渲染由回憶帶來的愉悅之感。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記述少年時代的讀書作文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憶往昔轉到抒發今天的感慨。添上這兩段,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與讀書,作文、讀書與體驗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給人以更多的啓迪。

課文的第二部分很長,是全篇的主體內容。這一部分的層次大致如下。

第一層,第3自然段:交代有關的背景情況,講自己因讀書而歡悅的心情。

第二層,第4~12自然段:記述看小畫片和上小學時讀書作文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四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4、5自然段:看小畫片;

第二小層,第6自然段:讀真正的連環畫;

第三小層,第7自然段:讀文化站的圖書;

第四小層,第8~12自然段:因讀書而提高作文水平,獲得榮光,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三層,第13~17自然段:記述上初中讀書、作文和創作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兩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13~15自然段:讀大部頭小說,作文受到好評,又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二小層,第16~17自然段:學着“創造”,寫出小小說並發表,這是因大量讀書而得到的果實。

2.本文是以什麼爲線索的?

分析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有的以人物爲線索,有的以物品爲線索,有的以感情變化爲線索,本篇充當線索的是書籍(長生果),這條線索非常鮮明,貫穿始終。

3.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分析:本篇作爲記事散文,主體部分基本上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作敘述的。下面把有關的語句依次摘出來,從中可見其清晰易辨的特點:

最早的讀物……

後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

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

上初中後……

我終於開始學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級時……

4.本文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分析:本篇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事情、頭緒也比較多,但無不圍繞着一箇中心——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闡明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就是平常所講的“形散神不散”。

集中並不完全等於突出。要想讓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詳細記述了兩次作文的情況以及從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讀與寫的內在聯繫;學寫小說一事,記述得雖然簡略(或許這是由於搞文學創作不是中學生必做的事),但作者敘事之後馬上附以議論,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讀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個字”。除了選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時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揭示中心,比如:

—-“那時,就是因爲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我纔對文學發生了越來越濃的興趣。”

—“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

—“做筆記鍛鍊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我的理解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寫苦悶心境的詞全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這樣,圍繞中心選材,所選的材料有“面”也有“點”,又注意不斷地顯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是怎樣過渡和照應的?其作用是什麼?分析:先看過渡。第5自然段,是過渡段。從“看得津津有味”到“不過癮”,去閱讀“真正的連環畫”,這是兒時閱讀生活的變化。前後兩個階段的內容,藉助這個過渡段,自然地連接起來。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開頭,都安排了過渡性的語句,用以連接前後的內容,使結構層次和敘事的條理更爲清晰,上下文的聯繫更爲緊密。

再看照應。第一部分裏,有“憶及……”的說法標明轉入回憶,第三部分則以“至今……”諸語加以照應,如第3自然段中的“歡悅”,第6自然段聽“癡迷”“迷醉”“酷愛”,以及後面的“榮光”“如癡如醉”“說不出地高興”等,前後連成一氣。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後念念不忘的詞句”之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結尾與第16自然段的開頭,前邊提到“創造”,後邊緊承此意,兩段之間語意和文氣連接得十分緊湊,“我終於開始學着‘創造’了”一句既是照應,又是過渡。

作者注重過渡和照應,使文章內容的整體感增強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6.“在記憶的心屏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閡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而來。兩個比喻,一個從“視”的角度形容(畫頁),一個從“聽”的角度形容。“心屏”,這是新出現的詞,把心說成是電視屏幕,其上可以傳出畫面和樂章,這就與後面的兩個比喻聯繫起來。“幅”讀fú(統讀),是量詞,“一幅”猶言“一張”。“閡”讀“quù,也是量詞,一首歌或詞叫“一闋”;這裏中心詞是“樂章”,其量詞用“個”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閡”猶言“一個”。附註;樂章,指成套的樂曲中具有一定主題的獨立組成部分,一部交響樂一般分爲四個樂章。

7.“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味道。”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囫圇”讀hú lún。“囫圇吞棗”比喻讀書不作細緻的分析,籠統地接受。“好讀書不求甚解”,一般斷句成“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在短文《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況之語,文中,其後還有一句:“每有會意(領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讀書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徹;一種是“不鑽牛角尖”的意思。陶淵明的本意恐怕是後一種,不然他怎麼會“每有會意”,就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語,所表達的意思,與陶語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後文“牽腸掛肚”一詞可證。但小學生畢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爲之,因讀不懂而放過去。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大概一提起寫作文,不少人就會叫苦,不願寫也不會寫。怎樣擺脫這種困境呢?只要認真閱讀葉文玲的文章《我的“長生果”》,一定會受到很大啓發。如果你按照作者說的辦法去做,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學生查工具書,掃清詞語障礙。

(三)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並列表概括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提示:

(四)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樣通過敘述讀書作文的情況,揭示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歸納中心,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五)指導學生分析過渡和照應方面的特點。

(六)指導學習品味語言。

1.“我的‘長生果”’/“書,人們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把這幾句話放在一起來理解。思考:“長生果”與“營養品”含義完全一樣嗎?爲什麼標題不說是“我的書”或“我的精神營養品”?

提示:“長生果”與“營養品”都是比喻的說法,含義有重合之處,但並不完全一樣。“營養品”主要指出對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實、強健、發展。“長生”也含有這層意思,但不止於此。這個比喻還指書本身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創造出來的最好的精神產品(果實),此其一;其二,人類文明凝結於書,書又是促進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種雙向的活動是“長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遠不會衰敗完結的。本篇雖然重點講的是個人的經歷和體會,但作者把立足點放在很高的層次上,所以標題裏用了“長生果”而不取“精神營養品”等,含義顯得更深,給人的啓發和聯想餘地更大。

2.改寫第2自然段,刪去所有的比喻,然後與原文比較,體會其語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爲——“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感。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豐富多彩,令人高興歡快。”原文一共有四個比喻。前兩個是一組,對仗比較工整,所描繪的景色與天籟富有詩情畫意,語言也很美,這些都渲染了“歡愉之情”,使它成爲可見可聞可感的東西,讀者心裏好像也出現了那種美妙的感覺。後兩個比喻是一組,又是從畫面與聲響(樂音)兩個方面加以點染,與前一組比喻暗暗溝通(彷彿蜂蝶飛進了畫頁,天籟小巧玲現入了樂章),二者之間用“視”“聽”二字聯絡,用“愉悅”一詞總領。

3.畫出課文中讀書使“我”入迷的詞句,前後聯繫起來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關的詞句有——

……幾套連環畫,叫我看得癡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書,就忘吃忘睡……

……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

……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如飢似渴地閱讀…醉心閱讀……

圖書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癡如醉……我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

看了巴金的《家》後念念不忘……

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

仍盼天天能扎進頭去醉心讀書……

把這些詞句聯繫起來,可以看出“我”讀書的特點是“入迷”。最能體現這種“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癡”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還有多種類似的說法。如果讀的是好書,那麼“入迷”是一種很好的讀書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得到最多的收穫。當然,不能止於“入迷”,還要繼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評析、鑑賞等);讀書要有所選擇,格調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書,壞書,也可能會讓少年人一時“入迷”,這對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4.熟讀第10自然段,選出幾個自己認爲用得最好的詞加以評點。

提示:“拂”“撤”“擋”“捧起”“奉獻”這一組動詞可以放在一起品評;三個“愛她的……”,這一組排比句可作評點:“燦爛”這個形容詞用得大膽、新穎,有特殊的表現力。

5.熟讀第12自然段,思考:“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互相換一換好不好?使用“鮮味”這個口語化的詞好在哪裏?

提示:“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是同義詞,有時是可以互換的,但課文裏的這一句,前面講的是“構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設計籌劃,所以“別出心裁”用在這兒恰到好處,不宜換成“與衆不同”。“鮮味”含有新鮮感強、不落俗套的意思,這樣的寫法和語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這個口語化的詞,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表述習慣。

6.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經讀過的書,與她所說的“社會人生這部深奧綿長而無頁碼的大書”,有什麼不同?

提示:書一旦成爲書,它就定型了,凝固了,雖然來源於社會人生的土壤,但已經屬於過去的事物、代表着過去的認識。“社會人生”則不然,它時時刻刻在變化、發展,隨時有新的事物新的情況出現,隨時有新的矛盾新的問題等待人們去認識去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寫的書再多,也只是“社會人生”這棵大樹的一個果實。此外,筆寫的書是從“社會人生”中來的,不聯繫書的母體,就不能真正把書讀懂;讀了書不去實踐,懂了道理學了知識不去運用和驗證乃至發展,讀書的意義也就喪失了。總之,一本書容易讀懂,而“社會人生”之書,要想讀通,絕非易事。作者因此頗有感慨,這也啓發讀者——應該把醉心讀書與深入實踐結合起來。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始於“博學”而終於“篤行”。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6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處在語文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識字能力都比較強,但學生對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不夠了解,因此,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爲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瞭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教學重點: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教學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導語:我們平常愛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板書:漢字),你們對漢字瞭解多少?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導入課本內容)

2、指明讀關於漢字的介紹。

3、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通過課文的介紹及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瞭解,你們想更多地理解漢字嗎?讓我們一起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併爲純潔祖國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遨遊漢字王國。

二、瀏覽閱讀材料,初步感受漢字的有趣。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裏?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沒,爲什麼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後同桌交流。

4、彙報交流。

(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三、合作學習,制定學習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自由組成小組,討論活動內容,指定活動計劃,活動結束展示成果。)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計劃有哪些內容?

(活動計劃包括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2)默讀活動建議,明確活動內容。

①、自瀆活動建議。

②、彙報交流。

(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折地開展活動。)

(3)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4。展示各組指定的活動計劃。

5。評議,完善活動計劃。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後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蒐集查找,整

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工作優化設計

蒐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上兩節課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動計劃認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定體驗到了漢字的有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展示一下活動成果。

板書:有趣的漢字。

展示成果,體會漢字的神奇。

(一)字謎競猜。

1、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爲四個活動大組,每組各選派3—5名隊員參加競賽。

(2)各組隊員應認真聽清楚要求後作答。

2、活動開始

(1)必答題(字謎)(各小組把答案寫在答題板上)

字謎舉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來征戰。( )

②三匹馬。( )

(2)搶答題:

要求:主持人說完謎面後各小組方可搶答,提前搶答失去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倒扣十分

(3)附加題:

各組按順序展示自編字謎,編得合理的謎語每條加十分。

3、統計成績,宣佈比賽結果。

4、暢談感受,體驗樂趣。

(1)說說蒐集字謎過程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字謎的過程及感受。

5。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猜字謎有三種方法:組合法,形象法和意會法)

(二)諧音示圖

1、出示課文中的歇後語,笑話

(1)讀一讀。

(2)說一說諧音的有趣。

(3)說說在蒐集諧音資料時除了歇後語,笑話,還從哪裏蒐集到相關資料。(古詩,對聯)

2、暢遊諧音園。

(1)歇後語。

一學生說歇後語前半句,其他學生說後半句,並指出其中的諧音字。

(2)笑話。

①指名說笑話。

②說說笑點在何處?

(3)古詩。

①指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蒐集的古詩,並用有色筆在諧音字下做記號。

②齊讀故事,體會諧音在古詩中的妙用。

(4)對聯

①指名出示蒐集到的對聯上聯。

②小組合作對下聯,並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三、小結。

同學們,在活動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課後,讓我門一起行動起來,把自己蒐集到

的資料整理歸類,以"有趣的漢字"爲主題做一張手抄報。

四、作業超市

自學《倉頡》等第三課時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倉頡造字》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綜合性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這些有趣的漢字是誰

創造的?你們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倉頡造字

3、自學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沒有漢字之前,人們怎樣進行交流?

(2)倉頡怎樣造字?

4、討論交流。

5、拓展課外。

同學們,倉頡造字知識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有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活動。關於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誰能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講一講。(指名介紹)

二、閱讀《"冊","典","刪"的來歷》

1、師導入: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讀讀課文,說說"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2、自瀆材料。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懂。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的來歷。

4、你還知道哪些字的來歷?

(學生彙報蒐集的資料)

三、認識課後生字。

四、總結。

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還通過蒐集各種大量的資料,感受

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我們的收穫可真大啊。我們還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

步瞭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

五、課外實踐:蒐集查找,整理資料。

1、形式:

(1)書面彙報。

(2)合作彙報。

(3)製成演示文稿彙報。

(4)出示實踐活動展版或編小報彙報。

2、以組爲單位進行成果彙報展示。

六、作業超市。

針對三節課的學習,寫一份心得體會。

《我愛你,漢字》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第5單元(需五課時)

教材分析:

"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在的危害,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表格,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爲例,顯示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過程。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18萬的塑料袋成爲一堆廢品,警示

我們要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贊漢字》和《書法作品賞析》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漢字之美,可以互爲參照印證。

學情分析:

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以及學生們的作業本中文字錯別字相當多。我們要以此我例,引導學生

調查社會用字,以便警示同學們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目標:

1、開展"我愛你,漢字"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瞭解。加深對漢字的熱愛,併爲純潔祖國語言

文字做實事。

2、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3、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感受漢字神奇,有趣,古老,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漢字的感情,努力學好漢字,繼承和發揚漢字文化的優秀傳統。

教學重點。1、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習慣。

2、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並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激發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熱愛。

2、制定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自瀆《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1、自讀,理解內容。

2、談談讀後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喜歡的一段話,讀出對漢字的熱愛。

4、抄一抄你最喜歡的語句。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師導入:同學們,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着悠久的歷史,蘊涵着豐富的文化,我們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瞭解。想想我們要怎樣進行學習呢?

(先制定計劃,再蒐集資料,最後展示成果)

2、回顧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

(3)制定活動計劃。

(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5)活動結束後展開活動成果。

3、明確活動建議

(1)自由讀活動建議。

(2)指名讀活動建議,說說活動建議告訴我們什麼?

4、學生自由分組

(師適時關注學生分組情況,並建議作適當調整)

5、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6、討論交流,形成活動計劃。

(1)各小組彙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及活動形式多樣。)

(3)各小組根據評議,修改活動計劃。

(4)各小組展示修改好的活動計劃。

三、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分小組擬訂了活動計劃,課外大家可以根據計劃查找相關資料。

四、作業超市:各小組根據活動計劃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以及資料的查找,蒐集,整理工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漢字走過了一條有趣的發展道路。

二、出示閱讀材料。

1、漢字的演變

2、認真閱讀和研究表格,思考:

(1)從古到今漢字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2)從漢字的演變中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形象走想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便捷。

三、閱讀《甲骨文的發現》

1、自瀆課文,思考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

2、指名說說甲骨文是怎麼被發現的。

3、談談讀完這個故事後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和善於思考,也學有新的發現。)

四、展示相關資料(被要求展示資料的小組,要作相關資料介紹,還可說說蒐集資料中的見聞。)

五、小結。

這節課通過也課內資料,交流展示同學們課外蒐集的資料,我們對漢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也加深了對漢字的感情。課後一定要注意漢字的正確使用。

六、作業超市:從街頭找出一些錯別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一組有錯別字的詞語

茶葉旦仃車象章照像圓宵湯元八鴿傢俱另售像棋

1、同學們在街頭小巷,商店門口是否看過以上招牌?看到這些有何想法?

2、動筆改正以上錯別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訓

1、師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漢字,規範漢字到底有何重要?請閱讀《一點值萬金》,讀完後與同學交流一下讀後感受。

2、生默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並談談感受。

4、從身邊事例體會錯別字的危害。

(1)師導;同學們,"一字值萬金"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啊!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像這樣的教訓還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時間活動中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跟同學們嗎?

(2)生暢談故事。

(3)交流聽後感受。

三、展示社會調查成果。

1、小組長會標活動開展情況

2、各小組展示成果並作介紹。

師引導學生按類型展示。

(1)實物類:書記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2)照片類:大型商品的商標,各類事物菜譜,各種商品廣告......  (3)記錄類:電視字幕,公文,信函,傳真......

四、學寫調查報告

1、出示譯本調查報告範本,學生自行研究如何寫調查報告。

2、生彙報,師相繼引導點撥:

(1)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的目的——發現會上的錯別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2)對調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統計和分類。

(3)提出改進建議。

3、以小組爲單位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4、交流調查報告,評議。

5、根據評議修正調查報告。

五、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錯別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錯別字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防止和糾正錯別字應從我們做起,不寫錯別字,正確糾正錯別字。

六、作業超市:

1、糾正錯別字,找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別字,並糾正。

2、提出兩三條糾正錯別字的好方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漢字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爲一門藝術,爲衆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書法作品。

二、欣賞閱讀材料

1、出爾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2、欣賞這兩幅作品並做出評價。

3、讀讀《贊漢字》。

4、用《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讚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三、小小書法展

1、在綜合性學習中,漢字書法欣賞小組爲我們蒐集了優秀的書法作品,舉辦了一次小型書法展、讓我們盡情參觀欣賞吧!

2、小結書法展活動情況。

四、作業超市:

"我是一個小小的書法家",動比寫一張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總結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

1、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在這一次綜合性學習中,認真擬訂計劃,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一定

有許多感受和收穫吧。

2、學生小組內互說感受。

二、總結綜合性學習情況

1、小組長作總結匯報。

2、評價綜合性學習成果。

3、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這一輪綜合性學習中,大家團結合作,勇於探究,敢於創新,不僅增長了見識,培養了能力,還受到了情感的薰陶。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並沒有結束。希望同學們參考材料中的提示,利用課餘時間繼續學習,探究漢字的有關問題。

三、作業超市:

鞏固本單元學到的漢字知識,準備參加漢字知識競賽。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爲什麼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教學過程: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裏: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並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峯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並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穀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誌,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着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爲什麼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__升旗儀式。

3.閱讀並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範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範行爲。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容,歌唱國歌。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3、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感受常香玉的愛國情懷,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個體思考,全班交流中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2、在讀中感受常香玉的愛國情懷,並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潛心品讀中感受常香玉的愛國情懷,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經過,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

教學突破:

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可分爲兩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明晰爲了捐獻飛機常香玉怎樣克服重重困難的;第二步,抓住文中相關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潛心品讀探究,感受藝人的愛國情懷,並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遊戲導入:猜猜她是誰

(課件出示黃道婆、南丁格爾、常香玉的圖片)

2、複習上節課內容,導入新課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板書“捐”)

(2)常香玉捐飛機的動力是什麼?(板書“愛國”)

二、自讀課文,感受常香玉所爲

1、教師談話導入:是的,愛國情懷猶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指引着我們前進。常香玉就是在這種愛國情懷的感召下,做出了捐獻飛機的壯舉。那麼常香玉是怎樣克服困難捐獻飛機的?

2、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自讀課文6—8自然段想一想常香玉是怎樣帶領劇社克服困難捐獻飛機的?試着給每件事擬個小標題。

3、學生自讀課文,按要求自主學習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拿積蓄、賣車房、送孩子、不特殊、勸別人)

三、精讀課文,感受常香玉精神

1、導語:常香玉爲了捐飛機做了這樣五件事情,那麼捐飛機困難大嗎?課文第幾自然段寫了捐飛機所遇到的困難?(第五自然段)

2、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導學法

(1)教師講述:我們讀書時,會對文章中的一些字、詞、句、段,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把這些體會用簡短的語言記錄下來,就叫寫批註。

(2)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中老師寫的一些批註,引導學生給這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寫批註。

(3)用寫批註的方法,完成下面學習任務

導語:寫批註是特別好的讀書方法,學會寫批註就走進了讀書的殿堂,我們現在就用寫批註的讀書方法開始下面的學習。

課件出示:在這些困難的克服中,最打動你心靈的是哪件事?默讀相關語段,圈圈畫畫,寫下自己的感受。

(4)學生按要求學習,練習寫批註

(5)全班交流,抓住文中相關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潛心品讀探究,感受藝人的愛國情懷。

教師相機指導以下兩句:

爲了節省開支,常香玉與大家一起吃大鍋飯、睡地鋪,從不因爲自己是社長和名角搞半點兒特殊。每場演出,常香玉都一絲不苟,扮相、表演都十分精彩傳神。

母子連心哪!臨走時,她看到幾個年幼的孩子戀戀不捨的目光,眼圈不禁紅了起來。但一想到就要進行的義演,她硬起心腸,頭也不回地走了。

配樂情境引讀:

導語1:常香玉爲了不影響演出,把三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全部送到保育院。此時常香玉的孩子纔剛剛七歲,七歲的孩子並不知道媽媽爲什麼要捐飛機,但她知道媽媽爲了捐飛機,要離開他們,她問媽媽:“爲什麼你要捐飛機?爲什麼你要丟下我們?”看着孩子責備的目光,常香玉心如刀絞——(點名讓一個學生讀)

導語2常香玉第二個孩子只有五歲多,五歲的孩子不懂什麼事,但她知道媽媽要走,她急了,一把抓住媽媽的衣襟,大聲地哭了起來,邊哭邊喊:“媽媽,媽媽,不要走,我要媽媽!”看着孩子哭紅的小臉,哭腫的雙眼,常香玉心如刀絞——(男生讀)

導語3:常香玉第三個孩子只有三歲,他看着兩個姐姐一個勁地哭,一個勁地喊,嚇壞了,也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抱,媽媽抱!”常香玉一把抱起孩子,心如刀絞——(女生讀)

導語4:分別的時候到了,常香玉依依不捨地走出了保育院,三個孩子在後面追着、喊着,“媽媽、媽媽”的叫聲傳到常香玉的耳邊,常香玉心如刀絞——(全班同學讀)

導語5: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常香玉爲了捐飛機,她毅然離開了孩子,因爲她知道沒有國哪有家!——(全班同學再讀)

四、速讀課文,瞭解觀衆反應

導語:常香玉的所作所爲不僅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各地觀衆,那麼觀衆有哪些感人的舉動呢?請快速閱讀文章的第九自然段,用簡短的話概括觀衆的舉動。

1、學生快速讀文,彙報交流。

2、課件出示補充資料,認識捐飛機的重要意義。

五、撰寫頒獎詞

導語: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同學們學到這裏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那麼就把你最想說的話獻給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吧!

1、學生朗讀最想說的話。

2、課件出示老師寫的頒獎詞,與同學交流。

您視藝術爲生命,實踐了“戲比天大”的諾言;您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詮釋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內涵。您德藝雙馨、高風亮節,無愧於“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六、師生討論,學習寫法

導語:故事如此感人,感動了你,感動我,我們知道常香玉還做過許許多多愛國的事情,比如:在捐飛機之前她爲祖國的農業事業捐過一輛拖拉機;捐飛機之後她有帶領着劇社到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慰問演出長達半年之久;1998年我國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已七十五歲高齡的常香玉毅然加入到賑災義演的行列;2003年非典肆虐,此時常香玉已身患癌症,可是她拿出一萬元錢,捐獻給戰鬥在非典一線的醫務人員;2004年6月1日,常香玉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可她在遺囑中還把自己僅有的幾萬元錢全部捐給了她的故鄉鞏縣。常香玉一生做過太多愛國的事蹟了,爲什麼作者選擇捐飛機這件事?是怎樣寫的?爲什麼寫觀衆的表現?(師生討論,總結寫法)

七、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1、導語:從常香玉捐獻飛機的事蹟中,我們感受到那一片濃濃的愛國之情,那麼我們怎樣做纔是愛國呢?

2、課件出示圖片,告訴學生愛國其實很簡單,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3、結束語:同學們,常香玉這位豫劇表演藝術家藝術家以她特有的方式,表現了對祖國、對人民那誠摯的愛。(課件出示常香玉照片)

示:愛國恆久遠精神永流傳(學生誦讀)

讓我們記住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接過這面愛國大旗,勇往直前。板書

通過遊戲的方式,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複習已學過的三個巾幗英傑的主要事蹟,進入新一環節的學習。

圍繞自學要求展開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自學更加有效,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練習擬小標題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學法指導是課堂教學的內容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在指導寫批註這一讀書方法時,採用了講解與示範相結合的方式,具有直觀性,易於學生理解,從而更好地將方法用於實踐。

通過析詞析句體會情感

創設情境朗讀可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連續五次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感情,激起了內心情感的共鳴,走進了常香玉的心田,領悟到其內心的情感,更深刻地認識到常香玉的愛國情懷。

觀衆反應在文章中是次要內容,要略講,以學生自我學習爲主。

資料的補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寫頒獎詞既弘揚了精神,又練習了寫作,釋放了文采。

師生同寫頒獎詞,一起交流,既起了一個示範作用,又深化了學生情感。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重視寫法指導,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愛國的人。

板書設計:

香玉劇社號

拿積蓄勸別人

賣車房不特殊

送孩子

愛國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瞭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爲于謙平反昭雪,並賜諡號爲“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範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蹟)瞭解于謙生平事蹟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爲重,君爲輕”,反對南遷,並擁立景帝,率京師羣衆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塗炭,局勢轉危爲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衊被定爲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後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後,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裏什麼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雲密佈,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爲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麼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並試着默寫。

五、總結拓展,佈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勇於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裏,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鉅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麼。因爲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爲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於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後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爲牢固;房子修建好後,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牆壁,讓牆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0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爲題,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二十年後的家鄉會發生什麼鉅變。如,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麼變化。首先要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的巨大變化;然後進行梳理,列習作提綱;再根據提綱分段敘述,把重點寫具體;最後互換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習作。

教學目標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環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2、梳理想象到的場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習作提綱。(重點)

3、按照提綱,分段敘述,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重點)

4、互相提出修改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範文。

學生準備: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舊對比,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照片,請看——(課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鄉照片。)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就是老師二十年前的家鄉。那時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爛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簡單。(課件出示現在的家鄉照片。)這是現在的我的家鄉,看,變化多大啊!

2、過渡:你的家鄉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採訪活動談談自己家鄉的變化。

3、導入:二十年的時光,景在變,人也在變,瞧,我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漂亮了,現在的樓房也越來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機、電腦還未普及呢,而現在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二十年的變化可真大啊!(課件出示問題。)再過二十年呢?我們的家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爲題,寫一篇習作。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將二十年來家鄉的變化資料展示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時逐步、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啓心路,大膽想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引導學生審題,從題目中的“二十年後”,知道這次要寫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過渡:同學們,《二十年後的家鄉》究竟應該寫些什麼呢?(板書:寫什麼)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一讀習作要求。

3、學生自讀,梳理這篇習作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家鄉的變化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

設計意圖:小學生寫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麼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無內容可寫,無話可說,要麼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實際。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選材,並且使學生明白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編亂造。

三、舉例指導,啓發想象

1、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說一說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街道公園、住宅廣場、科技交通……

2、教師以“街道”的變化爲例,指導學生展開想象。

(1)現在的街道給你什麼感覺?怎麼形容?

(2)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通過街道的樣子、街道的欄杆、街道邊的植物、街道邊的建築、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說。

3、繼續啓發,拓寬學生思維:還有哪些變化呢?

(1)小組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變化。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通過“追問”“補充”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情節說具體,使自己的想象更豐滿。(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具體”的想象。)

設計意圖: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環節着重從此入手,通過舉例引導,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爲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四、列出提綱,理清思路

1、課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綱,引導學生讀一讀,並仔細觀察,交流思考:列習作提綱有什麼好處?

2、討論交流:如何列好提綱。

3、交流總結,確定大致的寫作思路,仿照編寫提綱。

4、集體交流,適當修改,教師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寫作之前列提綱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提綱,就好比蓋房子有了一個框架,牆怎麼砌都不會歪倒了。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寫作提綱,以便能寫出好的文章。

五、動筆寫作,完成初稿

1、根據編寫的提綱,自主寫作,獨立完成作文。

2、教師巡視,並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做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教師的巡視就是要對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啓發指導,幫助他們遣詞用句,把作文寫得生動具體。

六、展示作文,交流評點

1、自查自改:文章寫完後,朗讀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初稿寫得更完美。

2、鄰座交流:與同桌或鄰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議。

3、小組評議: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誰的習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誰的習作富有個性,推薦優秀習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點評:小組評議,每組都評出優秀習作。展示佳作,共同評析,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聆聽,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分享。通過交流,提修改建議,思考如何寫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寫作能力。

範文引路

二十年後的家鄉

有一天,我開着太陽能時空車,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後的家鄉。

①我的太陽能時空車非常先進,因爲它只需吸收陽光就有動能,輸入目的地後就能自動駕駛,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還以爲只有我擁有這樣神奇的汽車,結果發現,在未來的家鄉,這種智能汽車已經遍佈大街小巷,人們都在使用它。

②我開車來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過去這裏又窄又髒,可是現在,這裏的街道卻變寬了,寬度足足是過去的三倍。

③路兩旁的綠化帶綠草如茵,鮮花盛開。一棵棵茂密的大樹,像撐開的陽傘一樣挺立在那裏。打開車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④街道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規則,井然有序。啊!街道的變化可真大呀!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條環城河。過去的環城河,廢水染髒了她的臉龐,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膚,垃圾薰臭了她的身軀,簡直是“死氣沉沉”的世界。我驅車來到環城河,下車一看,呀!小河變了,變得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條晶瑩透亮的水晶腰帶。河堤上,也是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小鳥、蝴蝶、蜻蜓來來往往,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散步,有說有笑,這裏不再死氣沉沉。

⑤未來的家鄉變美了!我愛我的家鄉!

行文寫法賞析

1、開頭直接交代來到二十年後的家鄉,自然引出下文。

2、內容設置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從側面說明了未來家鄉的發展。

3、對比寫法的運用,突顯未來家鄉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4、描寫“切身感受”,增添了習作內容的真實感。

5、細節描寫讓人充分感受到未來家鄉環境的美好。

總評:

1、習作語言描述生動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將想象中家鄉的景物寫得很美。

2、通過將二十年後的家鄉與過去進行對比,充分、有力地展現出家鄉變化的巨大,構思巧妙。

3、想象大膽合理,既引人閱讀,又巧妙地突出了家鄉的變化。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習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時間跨度大——二十年後。對於學生來說,入境想象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課堂導入不僅要直奔課堂的主題,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設計了課前準備活動——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對寫好作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想象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並非易事,尤其是歲月滄桑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設計着重從此入手,運用多媒體、各種資料,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爲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不足之處:

學生賞評的方法較爲單一,而我沒能及時地洞察到這一點,及時地教給學生多角度賞評的方法,學生只是主觀地評賞,需要反思和改進。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1

【教材簡析】

“交流平臺”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問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實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實際上是對學生讀書的一個引導。“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名言和詩句,通過朗讀積累,體會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的是高爾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體會情感。

【設計理念】

本塊“回顧?拓展二”,重積累,重閱讀,重拓展。因此,引導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適當地拓展閱讀視野,以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

【教學建議】

“交流平臺”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問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選擇本組感興趣的課文進行朗讀訓練,儘可能的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學“日積月累”時,則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名人名言、詩句外,再引導學生互相推薦其他名人名言等,讓學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體會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從而更好地學習。在“課外書屋”教學中,則要做好推薦工作,讓高爾基的《童年》走進學生的心田,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樂,也有苦難,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適時地引導學生做些讀書筆記,有助於語言的積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1、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回顧與整理,並能就自己喜歡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誦讀,積累名言警句,初步瞭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發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名言和詩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導行。

【教學準備】

1、高爾基的《童年》。

2、收集有關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1、交流感受:

⑴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描寫童年的課文,這些課文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小林和小東也被哪些事感染了,並留下了深刻印象。請大家自由閱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看看他們交談的內容。你對哪些話有同感呢?

⑵學生閱讀。

⑶全班交流彙報,說說自己的獨特發現與體會。

⑷你讀本單元課文,還有哪些發現,哪些獨特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⑸教師小結:

作者寫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們讀課文時,就要入情入景,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值得我們有感情的再讀一讀,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2、交流讀書方法:

⑴說說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⑵全班交流。

⑶歸納讀書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二、日積月累

1、讀“日積月累”,讀準確,通順。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

3、指名讀,注意朗讀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

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

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後悔也無濟於事。

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

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

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彙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6、從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麼啓示,你會在怎樣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話語,爲什麼?

7、練習背誦。

8、外收集有關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着重指導學生練習多層次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對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過多的要求,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簡要給予解釋。)

三、課外書屋

1、引入:

給學生介紹高爾基和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請學生談談對《童年》這本書你都瞭解了些什麼?你還知道什麼?

(介紹《童年》的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瞭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並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於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學生討論如何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5、教師小結。

【補充資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代中國人認爲天地,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爲陽,地爲陰;天爲金,地爲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爲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爲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後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2

教材內容

《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第10課(需一個課時)

教材分析

這課文是一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聰明活潑,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標:學習,細緻觀察特徵,抓住事物特徵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理念:

(1)運用多媒體作爲直觀教具;

(2)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關注動物。

教學難點:對事物特徵的觀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它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又有千姿百態的花鳥蟲魚,還有形形色色的飛禽走獸。其中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熱愛動物是兒童的天性,上課伊始,就讓我們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圖片)

欣賞了這麼的動物圖片,接下來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體課件展示松鼠圖片)

二、講授新課

(一)作者簡介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改寫而成的。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註生字詞,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注意加線字讀音(板書:馴良纓蟄伏)

2、用圈點批註法,做閱讀提要,教師巡迴釋疑。

3、把學生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讀,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擂臺賽(多媒體課件展示擂臺賽圖表)

1、學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點,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說的(漂亮是美觀,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來說的;馴良是和順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習性來說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討人喜歡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來說的)。

2、展開課堂活動“看誰得第一”的擂臺賽

學生自願分爲“漂亮”“馴良”“乖巧”三組,精讀各段課文,按屏幕顯示填寫圖表,看哪一組填得既快又準確。

擂臺賽結束,各組填寫圖表,並根據屏幕展示的松鼠圖片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在回答填寫圖表時,有時是選取了課文中的一句話教師可引導學生做適當的刪減)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松鼠是一種漂亮、馴良、乖巧討人喜歡的小動物。最後教師要對各組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鼓勵。(板書:討人喜歡)

三、拓展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17幅松鼠圖片)

請學生在這17幅松鼠圖片中任選一組(4張)設計郵票小型張,要求給設計的這一組郵票定個名並談談設計理念。

四、課堂昇華(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世界圖片)

1、請學生聯繫社會實踐,關注動物的生存危機。爲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你想說點什麼?

2、請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各種方式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然後用二三百字生動準確地寫出它討人喜歡的體態和動作以及生活習慣等。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後都從自己角度出發,一個認爲趁天冷之前賣牛可以從中獲利,另一個認爲天冷前買牛節省金錢。買賣成交後,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2、理解課文的內容,積累本課中的佳詞佳句。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不同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揭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

教學策略:

放手讓學生自學本課,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哪裏有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相機的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開討論:買牛者和賣牛者還應該想到什麼?用個農夫提建議的方法寫一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誦古詩兩首。

2、默寫兩首古詩。

3、說一說

從前面的課文中你懂得了什麼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課文《兩個農夫》,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又會有哪些收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遇到重要的詞句勾一勾畫一畫,在小組裏討論交流。

2、說說你初讀後有哪些收穫和疑惑?

三、理解課文

1、畫出兩個農夫買牛、賣牛的原因。

(1)你認爲他們的想法合理嗎?爲什麼?

(2)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你從中受到什麼啓發?從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感情讀讀,將自己的感悟可以寫在旁邊。

(3)這兩個農夫最後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爲什麼?他們還應該想到什麼?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2、圍繞着文章的中心: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抓住關鍵的詞語,人物的語言來理解體會。

四、發散思維

賣牛者和買牛者還應該想到什麼?(提示:從雙方都能得到的利益提建議)

小組討論交流

五、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作業設計:

將你的建議寫下來。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賣牛者

買牛者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2、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後再作出決定。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瞭解故事內容,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全面、長遠地看待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兩個農夫”。

二、自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1、教師指導:將課文讀通、讀順,明確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及時瞭解學生讀得情況。

3、小組內彙報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全班交流。

5、評價總結: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後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個認爲趁天冷之前賣牛可以從中獲利,另一個認爲天冷前買牛節省金錢。買賣成交後,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後果。

三、再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1、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講故事。

4、師生評價。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談話:這兩個農夫最後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爲什麼?他們還應該想到什麼?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教師引導:可以提示從文中的中心出發來提出建議,提出的建議應該是雙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結果。)

4、全班交流。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思考結果,可以作適當引導。)

五、寫出你的建議。

1、根據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後寫下來。

2、學生練習。

3、教師巡視指導。

六、學習“閱讀小提示”

1、指名讀“閱讀小提示”內容。

2、師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物價上漲)遭竊送命要全面考慮

另一個老農賣牛和飼料(牛半價)遭瘟疫殺牛長遠打算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5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學,去領會任務性格。讓學生們在讀中學,在讀中理清課文脈絡。引導學生領會人物形象。作爲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學生們有重新的認識,深入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裏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爲什麼。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彙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裏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爲什麼。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彙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學習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後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爲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3)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從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的特點。)

① “那隻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爲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4)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來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羣的性格特點的。)

(5)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三、學習第二部分(上岡)

1、指讀提問: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什麼聯繫?

2、默讀第二部分,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部分並不是重點,它有什麼作用呢?

(這一部分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爲下文作了鋪墊,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四、學習第四部分(下岡部分)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鬥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裏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羣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後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後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無畏,武藝超羣。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卻提不動那隻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已經將力氣用完了。

六、再讀課文,總結分析武松的性格特點

1、豪放性格特點:豪放倔強、勇敢的性格。

2、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讀自悟,然後組織交流,通過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武松的性格。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捕獲、傾斜、哺乳動物”等詞。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並用打比方、舉數字等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一些鯨的圖片。

②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①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麼瞭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②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入的瞭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①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0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右半邊的筆順是。

②認識生字後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說說。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③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瞭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①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重。

②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是太大了,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加以說明的好處。

③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④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小描寫得非常具體。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①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一說出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魚,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彙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②快速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你是從哪瞭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③鯨生活在海洋裏,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麼特點呢?默讀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④鯨分爲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麼不同嗎?自由讀第

四、五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讀一讀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麼,怎麼吃,特點) 呼吸(用什麼怎麼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鬚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⑤鯨在睡覺時是什麼樣呢?自習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鯨睡覺的樣子,並把它畫下來。 ⑥輕聲讀一讀第七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麼?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那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①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②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佈置同學蒐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爲題,圍繞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教學反思:

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除了讓學生感知鯨的形體特點:大、重、長之外,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並通過課文中的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對稍顯枯燥的說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課後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把這些寫作方法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課後我感到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導學生讀課文上不夠到位,範讀一下效果會更好,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運用的應再準確恰當些,這樣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設計的教學情景中去。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7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羣衆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衆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羣衆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即戰鬥。將抗洪搶險比成戰鬥,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鬥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繫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爲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爲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讚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戰

讀題,解題,質疑:

戰,即戰鬥。

課文什麼比成戰鬥?(把抗洪搶險比成戰鬥。)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鬥,說明什麼?(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羣衆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衆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麼?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在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後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穫。(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爲“什麼戰——怎樣戰——戰鬥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並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蹟。

第三段(6):讚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麼?

(交流,並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爲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爲了保衛國家和羣衆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動人事蹟,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蹟?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羣衆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戰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爲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3)“狂風爲我們吶喊!暴雨爲我們助威!巨浪爲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羣體形象,體現了全體官兵爲了保衛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爲了保衛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麼?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着,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像黃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蹟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羣衆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後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蹟,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士們的衝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杆。”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羣衆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

抓住四個“哪裏”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於“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羣衆,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羣衆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戰》

三、導讀課文最後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指導學生寫好場景要注意仔細觀察,點面結合;注意場面描寫時的主次。在描寫時要突出主角,詳寫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初步具備進行場面描寫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上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得出場面描寫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多思考,通過【教學重、難點】

掌握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的方法,並能在【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探究式,穿插講授式及啓發式教學。

手段:採用"擊鼓傳花遊戲"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遊戲中,老師不經意的"隻言片語",暗含着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的導向作用。遊戲分"選鼓手"和"擊鼓傳花"兩次進行,意在由"扶"到"放".第一次以及調動所有感官觀察遊戲,巧妙引導口頭作文,從中巧妙提煉出方法;第二次則放手讓學生實踐,以檢驗所學。

【使用教材構想】

"小片段成就好作文",練寫作的動力。因此,本課教學以紙花傳到在誰身邊,誰就"表演節目"爲契機,讓學生"動"起來,或"緊張"或"興奮",營造出特點鮮明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從中獲得場景描寫的方法,產生自主創作的興趣與願望。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

成語填空練 交( )接( )車( )馬( )莊嚴( )人( )人( )歡呼( )燈火輝( )

1.指名填空。

2.指名說說你從成語能想到生活中那些場景。

3.出示畫面,說說你可以用那些成語來形容畫面。

4.教師總結:剛纔我們看到的那些畫面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場景,人無時無刻都處在不同的場景中,今天我們的課上我們就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創設情境

今天的課上我們要來玩一個遊戲,分別出示:鼓、絹花。

2.猜猜我們要玩什麼遊戲?

3.教師相機板書。

4.要玩這個遊戲,還缺些什麼?(鼓手)

5.教師渲染氣氛:鼓手很重要,全班才選一個;鼓手很威風,全班都聽他指揮;鼓手很幸運,因爲——有獎品。誰想當?誰最想當?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

6.呦!這麼多同學都想當,該選誰呢?乾脆做一個公平競爭吧!把剛纔看到的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誰說的最生動,誰來當鼓手!

7.指名學生口頭作文。

8.選出鼓手。

9.範文引路:(出示範文)這是我們班的孩子選鼓手時的情景,對比讀一讀,你又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出出場景描寫時的要點:要寫到整體和局部,寫到個別和特殊。)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入手,巧妙利用"選鼓手"這一契機,創設一個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去體驗、去感受,之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口頭作文訓練,讓學生"說"起來,通過範文對比,引導同學們總結歸納出場景描寫時應注意的要點。}

二、快樂遊戲,引導學生"動"起來

1.請鼓手登場。

2.宣佈遊戲的規則:擊鼓手擊鼓,鼓聲響起,絹花按順序傳開;鼓聲停時,花傳到誰手上,這位同學就要來表演一個節目。

3.遊戲前演練,讓擊鼓手擊鼓,隨機採訪學生,聽到鼓聲時心裏想到了什麼。

4.遊戲正式開始。開始遊戲,及時引導學生捕捉遊戲過程中的典型。

5.有請第一位"幸運者"登臺。

6.引導學生從這位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去觀察並描述。

7.隨機採訪鼓手、遊戲時表現突出者。

8.巧下任務,剛纔遊戲時哪個環節或哪些環節,讓你最難忘?寫下來吧!

9.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10.寫作的興趣與信心。

11.互評互改

{設計意圖:孩子們寫作最大的難題是缺乏體驗,充分利用"擊鼓傳花"這一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充分的體驗,感受,不着痕跡地引導他們邊遊戲邊觀察,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動筆"寫"起來,自然水到渠成。}

三、連段成篇,試擬題目

1.學生嘗試擬題,自由發言。

2.師及時發現精彩,請其板書。

【板書設計】

場景描寫

寫大家寫全部

寫個別寫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