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課文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纔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裏,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課文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教材簡說:

“說”是一種文體,本文題目的意思大多數教輔資料上都解釋爲“說說千里馬”,可是我今天要推翻這個觀點,把本文題目理解爲“千里馬的自述”,請大家跟着我這個思路去分析鑑賞。

作者韓愈所處的中唐正是朋黨紛爭,世人傾軋之時,他本人屢遭排擠和貶斥。他也是一個有才能的文人,可以算是一匹“千里馬”,。那時社會狀況卻是“世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所以他才發出了“士之處此世,而忘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矣!”的感嘆。在這種狀態之下,沒有人去賞識他,於是他便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錯,世上不會缺少人才,李白就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可當時統治者卻沒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於是作者就開始爲我們描述他的悲慘境遇。“祗辱”“駢死”二詞就抒發了作者憤懣的感情,同時也寫出了對“食馬者”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