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窗》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窗》

1、剖析人物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真善美

2、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窗”雙關含義

教學設想

1.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輔以多媒體教學

2.安排一教時

3.佈置課前預習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房間因爲有了窗口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爲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們

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窗口。讓我們打開課文《窗》。

二 初讀課文

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說情節。

討論、明確: 開端 病重靜養

發展 談天繪景

高潮 電鈴事件

結局 只見禿牆

三.再讀課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內心世界

(一) 分析情節發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討論:

1.他們的主要話題是什麼?

明確: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讀第4段)

2.窗外景色怎麼樣?

明確:景物多多、色彩斑斕、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

3.病人乙對此有什麼樣的感受?(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着這一切。”

“這個時候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嗎?病人甲爲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虛構的,這從課文結尾可以看出。

這美麗的慌言,讓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增強與病魔抗爭的信心。

小結 病人甲,面對病魔,不僅沒有屈服,還不斷用自己微薄力量和僅有條件,

創造生活, 給他人帶來生活的情趣,給病人乙以力量、溫暖。 病人甲,

爲他人着想,以生命爲代價,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節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討論:

1.對於佔據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麼想法? (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爲什麼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窗外一切?”

“爲什麼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

“緊挨窗口的爲什麼不該是我呢?”

“他憑什麼要佔據窗口那張牀位呢?”

2.在電鈴事件中,病人乙有什麼表現?

明確:雙眼盯着天花板、紋絲不動、見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課文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角度擬

1.兩個病人的故事

2.一個……的病人 (病人甲)

討論、明確:樂觀、善良 熱愛生命、心靈美好、品德高尚、

一個 ……的病人 (病人乙)

討論、明確:自私、冷酷、漠視生命、狡猾、虛僞、殘忍

從情節角度擬 (略)

(二)分析標題“窗”含義

“窗”是貫穿於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三)分析結尾

“光禿禿的一堵牆”的結局,卒章顯志,“於無深處聽驚雷”,使小說產

生了藝術魅力,耐人尋味,令讀者掩卷長思,也使小說的主題得到深化。

(四)歸納主題

就課文主題寫一副對聯

提示: 1、頌揚美德,鞭撻私慾

2、頌揚高尚品格,鞭撻醜惡靈魂

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五、遷移訓練

(一) 給課文續寫結尾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讓小說故事情節再向前發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出院後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3、病人乙後悔,學習病人甲,爲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

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願,又符合小說

的情節。

(二) 比較閱讀

閱讀歐亨利的《最後的一片葉子》,並與本文比較在人物、主題方面的異同

附 板書設計

附件一 教學反思

《窗》是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名篇。小說故事情節簡中有繁,起伏變化,

文章結構平穩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鮮活有力,表述方式靈活特別。教學對

象初二學生,年齡偏小,社會閱歷少。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爲低?即努力降低課文難度。這篇小說情節多變,主題深邃,語言含蓄。教學部學時不生硬說教,不過分深掘主題,少用學生不易理解的術語,以降低教學難度。

何爲高?即設法提高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既要防止浮而不實、追求表層熱鬧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傾向,又要反對說教式的教師獨角戲。就本文而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寓教於樂,調動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這符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又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嘗試以活動貫穿其中,講解與討論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1、關於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查工具書掌握相關字詞,瞭解課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說情節,爲初讀課文作準備。

2、關於導入課文

從生活中有形、無形的窗口切入,既貼近生活,又爲教學難點:理解標題“窗口”的雙關含義,奠定基礎。

3、關於分組討論,閱讀課本劇

分組討論,閱讀課本劇,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不僅能培養實用語文能力,也能培養參與意識、協作精神,在活躍的氣氛中,獲取知識,接受教育。

4、關於經緯教學

這篇敘事體課文,經緯式教學,即以分析故事情節爲經線、揭示人物形象爲緯

線,交織有序,綱舉目張,便於教學,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關於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情節等角度給課文擬副標題,便於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分析。通過比較,體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題;突破難點,理解“窗”的雙關含義。

6、關於撰寫對聯,續寫結尾,比較閱讀

這些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實用語文能力和遷移訓練能力,舉一反三,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學修養,激發求異思維,滲透思想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

7、關於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成“窗”型,文字簡潔,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學生易於理解,便於 記憶。

8、關於教學重、難點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課教學重點,從整體感知課文至給課文擬副標題,貫穿整個 教學之中;導入課文,擬副標題,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標題“窗”的雙關含義。

附件二 《窗》課本劇

(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得兩人。病房設有一扇門和一扇窗戶,門通向走

廊,通過窗戶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經醫生允許,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個小時,他的病牀靠近

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臥在病牀上。)

病人乙 這倒黴的病,太可惡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纏身,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連聽收音機、看電視都不行 ,這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病人甲 想過去,我擁有一份好工作,戰爭中也曾立過功。

病人乙 可不是嗎?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現在……唉!

(護士進,病人甲被扶起,開始一小時仰坐)

病人甲 啊!窗外是一座美麗的公園……

病人乙 (急切的)快說說,公園裏有什麼?

病人甲 公園裏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遊着一羣羣水禽,野鴨啦,天

鵝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麪包餵它們,也有的在擺弄遊艇模

型。一對對情侶,手挽着手在樹蔭下散步。

病人乙 (羨慕地嘆氣)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該多好啊!

病人甲 再看那邊,鮮花盛開,色彩斑斕……

病人乙 都有些什麼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還有牡丹、金盞草……一朵朵爭相鬥妍。

病人乙 (聽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來,我是沒這眼福了,不過

聽聽也是一種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園那端有個球場,正在進行一場板球賽……哎呀,那

個小孩差一點跌入湖裏。還有這邊,身着夏裝的姑娘美麗動

人……板球賽還在進行,一名隊員正在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爲什麼偏偏是他有幸能觀賞到這一切?爲什麼我

不該得到這個機會?

病人甲 球賽結束了,黃隊終於取勝。

病人乙 緊挨窗口的爲什麼不該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徹夜難眠。病人甲突然醒來,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他正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趕來)

病人乙 (紋絲不動地盯着天花板)他憑什麼老佔據窗口那張牀位呢?

我爲什麼要幫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醫護人員靜悄悄地把他的屍體擡了出去)

病人乙 終於捱了三天。護士小姐,是否能讓我挪到那張牀上?

(護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頓在那張牀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頭向窗口

望去)

病人乙 (驚歎)怎麼回事?窗口怎麼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

附件三 《最後一片藤葉》(故事梗概)

華盛頓廣場西邊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橫七豎八,便於躲債,這裏住着貧窮的人們。一幢樓的底層住着一位老畫家貝爾曼,他窮愁潦倒,性格孤傲,藝術上失意。三樓住着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畫家——蘇艾和瓊珊。秋天裏,瓊珊患了肺炎,貧病交加,醫治無望。她躺在牀上,透過窗口,看到空蕩、陰沉的院子裏,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風中,藤上的葉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幾根藤枝依附在破牆上。瓊珊一片片地數着藤葉,看着它飄落,沮喪極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樹的葉片也正往下落,她認定最後一片葉子落地之時,便是她生命的終結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貝爾曼從蘇艾那裏知道此情況後,在一個風雨交加、淒冷的夜晚,艱難爬上牆,畫了一片永不會墜落的藤葉。瓊珊在這不落的藤葉的感召下,重獲生的信念,病癒活了下來,但是老貝爾曼卻因受涼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繪出了畢生的傑作——最後的一片葉子。

[歐 亨利(1865---1910)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創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說,與莫泊桑、契訶夫並稱世界短篇小說的三位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