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大綱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學習託物言志的構思方法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知識

2、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教學難點

《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通讀課文,翻譯課文,

第2、課時:理解課文大意,明確“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人才實現自身價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古代封建社會,埋沒 人材現象非常嚴重,很多人才常哀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人材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呢? 今天我就來一起學習這篇《馬說》。相信同學們會從中會找到答案。

  一、解題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 體寫法靈活自由。可敘述,可描寫,可說明,也可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這篇文章以馬爲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二、介紹作者及背景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作實踐也體現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聽讀課文

(一)、注意讀準字音

(二)、注意劃分節奏

(三)、注意語氣語調

  四、學生朗讀,要求:

(一)、讀準字 音(先正音釋詞,再自由朗讀)

(二)、讀懂句意(先逐節翻譯,再抽讀評議)

(三)、讀出語氣(找出相關語句,學生齊讀)

1、千里馬的命運(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 也。)——痛惜之情

2、千里馬的遭遇(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慨詰問

3、食馬者的言行(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諷刺嘲笑

  五、作業

(一)、翻 譯全文

(二)、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及翻譯

  二、合作討論:

(一)、概括每節大意並思考:

(二)、文章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四)、 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人才。

伯樂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識人才的人。

(五)、、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

(六)、反映怎樣的社 會現實?抒發作者怎樣的思考感情?

  三、鏈接拓展

(一)、如今,假如你是“千里馬”你打算怎樣施展你的“日行千里”才能呢?

(二)、寫出幾個含有“馬”字的成語或諺語歇後語

(三)寫出幾句含有“馬”字的的詩句

  四、教學小結

(一)歸納課文。

中心思想:本文圍繞着有馬還是沒有馬的問題反覆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於 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二)歸納寫作特點

本文以物作爲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託物言志,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着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於沒有千里馬。再以餵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後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 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纔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覆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五、課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