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1700字(通用14篇)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1700字(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1700字(通用14篇)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

閒暇之時,突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想法,感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達,而且非常同步的社會一定會是一個高度文明而富足的社會,到處定會是一片祥和,心裏不由地熱切期望這樣的社會早日實現,自己有機會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那將會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仔細思考,如果一個人擁有的物質和其擁有的精神一樣富足,這個人一定會是一個富貴之人。富和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爲生活之中,有許多人在物質上很是富有,而精神上卻是極度貧困,經常幹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是爲富不仁的事情;也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物質的富有使得他們狂傲不羈,靈魂很容易地被侵蝕,顯得污濁不堪,有時甚至會爲所欲爲,踐踏道德底線,目無他物,自以爲是,驕傲自大......

這樣的人做人做事很是任性,他們只能是富,根本與貴無緣,也就是富而不貴。社會上也會有這樣的一個羣體,物質或生活上顯得清貧,而精神卻是很是富有,人格是相當的高貴,其品格爲衆多人所折服、嚮往,這類人只能是貴而不富。真正的富貴之人,是社會生活中稀有的,他們既有豐富的物質支撐生活,又有高尚的品格或者人格魅力在周圍有着非凡的影響力。

人們經常目睹的是一種感覺奇異的現象,物質文明的發展通常都會伴隨着精神文明的衰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樣高度文明的時代鮮有。人的物質財富佔有量和精神財富的擁有量往往是不同步、不協調的,在精神相對富有的地方,或者精神富有的人,往往是缺乏物質保障,一種另類的集物質乞丐和精神富翁於一體的社會現象;還有一種,個人或地方擁有豐富的物質,精神卻是極度的貧困與空虛,繼而出現一批集物質富翁和精神乞丐於一體的現象。

事實上,無論是集精神富翁和物質乞丐於一體,還是集物質富翁和精神乞丐於一體,都可以說是一種極爲不正常的社會現象。一方面集精神富翁與物質乞丐於一身的人,他們的心靈絲毫也不覺得空虛,有着豐富的情感、人情味、歸屬感,雖然生活清貧,但在強大精神的支撐下,他們的行爲卻是超脫的,積善積德必有慶餘,詩書傳世必然久長,如此的傳承必有厚福,這樣羣體中的人,這樣的家、國,物質的貧困只能是暫時的,而傳世的精神卻是恆久的。

另一方面,集物質的富足和精神的乞丐於一身的人,這樣的家、國,其必然是脆弱、空虛的,沒有了精氣神的支撐,就會失去起碼的敬畏,無論幹什麼事情沒有底線,處於一種焦躁、狂妄狀態,經常會幹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放蕩不羈、爲所欲爲,其輝煌必然是短暫的,甚至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檣櫓灰飛煙滅,最多不過是曇花一現,迅即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任何時代、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發展物質與精神必須同步,相互匹配與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進步與精神文明的衰退共生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物質的富足與精神的空虛的反差,催生的必然是惡果,直接導致社會病態的滋生與蔓延、社會發展失衡與不協調,危及整個家庭、民族、國家與社會,必須予以扭轉,否則會導致世風日下,導致自然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自然與社會環境被嚴重污染、惡化,最終只能是危機四伏。

回顧歷史,借鑑經驗,物質的富有必須配以精神的飽滿、陽光,所有人的品質全方位的提高,如果只片面地追求物質的進步與豐富,最直接的是社會價值觀的混亂,人的心理、心靈的失衡,使得真、善、美開始遠離人羣。人活着需要強的的精神來支撐,國家同樣也需要核心精神、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等的支撐,沒有了精神支撐,人形如形屍走肉,國家、民族則是一盤散沙。

物質與精神的高度發達、富有,是人人嚮往的事情,也是每個國家、民族夢寐以求的事情,二者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是必須的,不能偏廢,更不可相互替代,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而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們應該是渾然一體的,社會發展進步明顯需要其整體內部之間結構和功能關係的優化,而不是相互制約、排擠、孤立,社會需要綜合發展、全面進步,在搞好物質生產時期日漸豐富的發達進步的同時,還要重視教育,人的品格、靈魂的塑造,給予其精神和力量,給力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物質的獲得顯然相比於精神的擁有容易得多,但財富的富有並不會意味着生命的尊貴,精神需要長期的積澱與學習,更需要良好的社會風尚與氛圍來引導,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要有尊嚴的活着,不可或缺的是仁愛和一顆善良的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品格,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粹,努力使每個人文而化之,富而貴氣。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2

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自身做起,努力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也將是一個永遠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搞懂一個問題,文明是什麼?也許,大家會想,這是一個多麼抽象的概念啊!其實不然,很簡單!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的親切,是見到師長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優良行爲。

日常生活中的談吐最能體現你的文明,與人交談應注意四要:態度要誠懇,表情要自然,用語要文明,表達要得體。態度若不誠懇,你是無法與人真誠的交流的;表情若不自然,別人就會以爲你不耐煩,令人尷尬;用語若不文明,別人就會認爲你俗不可耐,不想和你交談;表現若忸扭捏捏,別人就會不耐煩。這就是談吐的文明,相信同學們能輕易的做到,給人的感覺良好,體現中學生的文明。

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行爲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爲,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啓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

因此,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還我們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從現在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應該堅決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文明行爲永伴我行。

道德文明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許只是一句善意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着熱情、尊重、關愛和友誼。這就是講文明。我認爲,講文明不僅要思想文明,更重要的是還要語言和行爲文明。文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文明從心開始,想必每個人的父母和老師都曾經告訴過你們,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做人,而做人就是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要文明的人,首先就要思想文明。思想才能驅使行動,行動才能能傳播文明。如果一個人心裏想的都是不健康、骯髒的事,如怎樣去捉弄別人、怎樣損人利已,那麼這個人就是病態的、不正常的。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大道之行也》就闡述了這樣一個簡單而雙複雜的問題,描述了他們心中的“大同”社會:“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經;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謀閉”“興”和“盜竊”作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讓自己的思想文明起來,從而導致了自己不文明的行爲。所以我們要文明,首先就要讓思想文明起來。

文明在語言中體現,管住自己的心之後,還得管住自己的口。不說粗話、不罵人、使用文明用語。語言文字在作家筆下成了一段優美的語句,而在我們的口中可以成爲拉近人與人這間距離的工具。所以後我們要文明,還要讓語言也文明起來。讓文明在語言中體現。

文明在行動中傳遞,要實現真正的文明,最重要的是讓行爲也文明起來。動作形成習慣,習慣造就品格,品格決定成敗。就拿2008年汶川大地震來說吧有許多救援者、志願者不顧生命的危險,趕到災區發生地,這多麼令人敬偑啊!也許還有人有這樣的衝動,但他們還不是止步於危險之前嗎?所以我們要文明,最重要的是要讓行動文明起來。讓文明在行動中傳遞。

個人文明一步,國家文明一大步。文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這個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以勇氣和智慧戰勝困難我,用文明和文化戰勝野蠻和愚昧。讓我們帶着微笑出發,向着文明闊步前進,永不止步。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最近在網上被熱炒的“內地小孩地鐵內吃零食,引發港人與大陸游客口水戰”,就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鮮活教訓。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要去張村,可他不認識路,半途之中偶遇一位老者,年輕人喊道:“喂,老頭,這離張村有多遠?”老者脫口而出:“五里(無禮)!”年輕人聽了,真的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一直沒有見到張村。年輕人停下來仔細想了想,立刻恍然大悟!沒錯,文明禮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它就像陽光一樣受到歡迎,因爲它所到之處都帶來了光明與快樂,與之相反,則會與年輕人一樣得到應有的懲罰。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我認爲文明禮儀就是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記得那年我上幼兒園大班,學校組織我們到福利院愛心聯歡,那次獻愛心活動很成功。當我們在臺上表演時,大家表現得十分賣力,在臺下觀看福利院孩子表演時,使勁地鼓掌叫好,氣氛十分熱烈。就連院長阿姨都對我們連連稱讚。就在離開福利院排隊上車時,我看見院內花壇裏盛開的鮮花,十分惹人喜愛,就伸手摘了一朵。手還沒來得及收回來,“啪”的一聲,爸爸一巴掌把我的小手拍到一邊,望着被打紅的小手,我眼裏含着淚珠,不解地看着爸爸。爸爸低頭問我:“手疼嗎?”我點點頭。“就輕輕地拍一下,你就感覺疼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那你把他們的手腳都折斷了,誰更疼呢?”捧着被摘下的花朵,我連連說對不起。從此我不僅自己做到了不隨意踐踏草坪、不攀折樹木花草,而且還會勸阻其他的小孩。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3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唐堯虞舜一直到宋元明清,不愧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縱觀歷史長河,中華分分合合,而我們的文明卻安然無損的流傳下來,這一點說明了文明的韌性。

中華經歷過很多分裂,也有過少數民族的統治。典型的想分裂的南北朝和被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可是結局都是華夏文明繼續流傳,這並不是什麼巧合。

就歷史變遷來說,中國的文明是從堯舜時期發展,期間天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可華夏的禮節卻是永恆不變的,並沒有在一次次戰亂中遺失。

爲何北魏孝文帝極力推崇漢族文化,爲何滿清入關熟讀四書五經。這說明了我們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族文化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魅力。

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江湖評書都洋溢着對於國家安穩的期望。中國的文化始終是仁德爲先。

中國春秋百家爭鳴,儒家講究禮樂爲先,道家講究清靜無爲,法家注重守法尊法,墨家講究兼愛非攻……直到後來漢朝爲百家一統獨尊儒。中華的文化每一家都是一門學問。所以說中華文華博大精深。

而源遠流長則很容易就體現出來,從炎帝黃帝到宋元明清。輾轉了幾千年,依舊是令人神往。

若不是中華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那又怎會擁有堅韌的韌性?又怎會在戰亂中保留下來。可以說我們祖國的文化的文化具有十足的堅韌品質。

中華文化具有韌性這並不是巧合,在每一次的戰亂和寧世中,在每個人的生活穿梭中。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沒有文化的出現,而是在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是文化,而令我們司空見慣。

在我們的生活中,中華文化匯聚在我們的身邊,或許在路邊的一角中也能發現我們文化的`痕跡。中華文化所具有的韌性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幸運,能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也能發現我們中華的廣博。

可以說,中華文化的傳承依舊要靠我們這些青少年來繼續,這是我們的職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那麼就讓它在我們手中重現輝煌吧。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4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爲了探索它的內在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進而探索它的靈魂!今天,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中華魂的探索之路。

中華魂——縈繞文學之魂

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伴明清小說,書中華五千年;諸子百家伴炎黃五帝,創華夏盛世。《老子》《孟子》《論語》《詩經》和唐詩宋詞漢賦共談華夏文學之魂;“天下爲公”的理念;“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品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爲而無不爲”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這些品德共築中華文學之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潛怡然自得的文學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李白奮勉的文學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岑參萬物復甦的文學魂;“無可奈何花落,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晏殊無奈傷感的文學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是辛棄疾愛國的文學魂……酸甜苦辣,盈中華文學魂;萬種風情,述中華文學魂!

《竇娥冤》道盡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滿腹悲情;《梧桐雨》譜寫古代愛情的愛情悲劇,滿懷淒涼;《漢宮秋》訴透皇室宮廷落寞的悲慘,滿是悲情;《倩女離魂》唱盡鬼魂之事,滿是恐懼,元曲四大家之作盡展中華文學戲曲之魂。《紅樓夢》曹雪芹再述家道沒落之痛切;《西遊記》吳承恩再鋪玄幻之作;《水滸傳》施耐庵訴英雄好漢之事;《三國演義》羅貫中又傳三國亂世之爭。古代四大名著盡顯中華文學小說之魂。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深邃入江海,茲有華夏,有孔子老莊,恰似“江河萬古流”;唐朝宋代,騷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元明清時,戲曲小說,高如山川,豐富民族,有漢卿雪芹,已是“託體銅山阿”——中華魂縈繞文學之間!

中華魂——啓迪哲學之魂

“金木水火土爲生命的基本元素”五行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謝”範縝說;“氣着,理之依也”王夫之說。富有智慧的他們提出古代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出中華哲學魂;孟子“萬物皆備於我”,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心外無物”再創主觀唯心主義的中華哲學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朱熹雲也。又求客觀唯心主義之真理。

哲學的智慧產生於先人的實踐,來源於先人實踐中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偉大的中華哲學家用自身的智慧和實踐開啓了哲學的大門,使華夏民族能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中華魂啓迪哲學之門。

中華魂——豐盈藝術之魂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真書、楷書等階段,依次演進有大家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使漢字書寫成爲一種藝術,更滿載充盈着觀念、思想和精神的中華藝術魂。

用墨、使線,墨、色交相映輝,更加氣韻生動,亦有“意存筆先”之意,畫盡意在。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明代唐伯虎的《秋風執扇圖》到清代鄭板橋的《梅竹》;從民國吳昌碩的《花鳥》到現代張大千的《山水》。他們使得國畫也成爲了一種藝術,更蘊含了形神合一,情物交融的中華藝術魂。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中華魂豐盈藝術之地!

眷眷赤子心,浩浩中華魂!

打開文學之窗,翻閱古典書籍,縈繞的是自強不息,忠心愛國的中華魂;掀開哲學面紗,歷數哲人典句,啓迪的是充滿智慧和先進意識的中華魂;走進藝術走廊,品鑑書畫字帖,豐盈的是美麗、不朽、珍貴的中華魂!

當我們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民族精神時,我們便可以從文學之窗、哲學之門和藝術走廊開始去一點一滴拾起民族的節操,一字一句書寫民族的靈魂,也學會肩負起民族重任,找回民族之魂!

花開花落,留下的只有歷史,物是人非,留下的亦是歷史,而歷史中卻含着支撐華夏民族千年不衰的民族之魂——中華魂!同學們,讓我們肩負起中華重任,尋求歷史陳跡中最寶貴的中華魂,進而探索未來的方向,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絢麗多彩,長久的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讓中華魂縈繞於世界文化之林的每個角落!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5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裏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裏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着父母爲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爲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裏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爲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葯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爲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6

當人類需要語言去交流,需要文字去記錄,需要體系去維護時,文明便會出現。文明會漸漸紮根於血脈之中的,慢慢成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基因。所以時代在改變,文明也在亦步亦趨地跟隨。

三體中有這樣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文明所具有的無休止性,不可斷性,使得即使是科技爆炸,信息交流不斷更迭交替的21世紀,任何人也阻止不了它高昂着頭顱向前進發的腳步。

文明絕對不需要固步自封,否則它只會變成史料中的古巴比倫,古印度一般只封存於歲月之中,留給世人感嘆其曾經的輝煌。文明應是隨時不斷髮展與改變的,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繁衍至今,絕不是僅僅只靠着它的華夏兒女們的堅守,還是依賴於它的萬象變化。它能夠容納其他民族的文明精華,與自己相結合,從而成就更加繁榮的合體。古時有之,今朝亦然。中國文化早已在鴉片戰爭中的第一炮的響起就開始了與國外的文化交融,至此中華文化第一次有了實質上革命性的改變。並且這種融合與變化延續至今,也將一直持續下去。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關於傳統與現代兩種派別不斷的衝突與摩擦。

誠然如《烏合之衆》中所言:“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但後半句的“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同樣不可忽視。因此在我看來,傳統文化應是現代文化的基石,不宜擡捧過高,也不應嗤之以鼻。相反,應跟換其作爲地基的新材料,使它能夠更好適應不斷變化的現代文化。而那些過度擡高傳統文化價值或是貶低諷刺傳統文化的人,往往都是忽略了傳統文化與文化間的從屬關係,忘了其也本身早已“改頭換面”的事實。

傳統文化是脫離不了文化的軀殼獨立存在的,那麼作爲從屬關係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同樣具有淘汰性與變化性。在時代躍遷中,傳統文化作爲民族本身文化發展與衍生,也是在不斷推陳出新到今日。而現代文化呢,則是人類共同文明的一種發展,更具大衆性與科學性。正因如此,現代文化常常缺少了民族或是國家的獨特性,缺了點“人情味”。這時,只有傳統與現代的配合才能顯得相得益彰。所以沒有所謂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衝突。

要想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我們就必須意識到文明本質上的特性。不能過分強求於留住某種文化,而是應將文化變得能夠適應於當前的時代。做到“給歲月以文明”。傳統應該保留的部分是那些可以靈活機變的,比如,人們對於孝的理解,在普世價值觀中不斷衍生,先下的孝不在是愚孝於父母。從而達到在現代文化中富含傳統文化底蘊的目的。

“當一個文明穩定下來,儘管它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可能創造出了很多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但由於它太固定,也就失去了活力,最終會被其他動態文明取代。”墨守成規的文明,時代留不住它。歲月與文明只有一起動態發展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歲月因爲文明而輝煌,而文明因爲歲月而更加璀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也需做到如此,沒有衝突,才能在歲月創造中美好。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7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我認爲,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爲只是表面上談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我認爲,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認爲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

謙讓這個詞語對人們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着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裏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記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車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滿了人。到了宛平南路這一站時,上來了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還帶着一位年幼的小孫子,居然沒有人讓座。那位老奶奶領着孫子從車門口一直走到車尾,可滿車的人卻毫不在乎,視若無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連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看着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個站點,都會播放“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您……”我想,這是在浪費電。我聽了幾百遍了,想必經常做車的人聽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滿座的人,面對他們卻不加理睬。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公開招聘人員,一位前來應聘的女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相當不錯,就因爲她多次主動給別人讓座,被招聘單位說成是“缺乏競爭意識”而拒絕聘用。我認爲,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讓座只是我們應盡的一種義務。現在,人們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誰也不願意吃個虧——正如讓座這個簡單的動作。此刻的讓座已成了那變質的麪包,像個足球似的被人們踢來踢去。

我們大家在學校裏也會有一些事發生。但同學與同學之間,也是應該要互相謙讓的,我們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人與人之間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前進的路已經爲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爲,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8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誌,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它不僅在中國有深遠影響,而且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近漢字的歷史,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吧

傳說古時候,人類沒有字,人們都不會說話,只能用行動來表達語言,發生的任何大事都只是在繩子上繫個結。後來有個人覺得這樣記事不清楚,於是他便發明了漢字,這便是傳說中的倉頡造字,這也是歷史上最早的文字。

在中國幾千年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漢字對團結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全民族的經濟文化、鞏固國家政權的統一,對傳播中華文化等都起到了極大地作用。河南也對我國的漢字做出過不少貢獻,像近代著名的甲骨學家董作賓,他和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並稱爲“甲骨四堂”。古代的李斯、許慎等人也爲中華漢字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漢字的最大優點,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國是地域廣闊、方言複雜的國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語言規範化,就是現在推廣普通話,也還不能在短期內完成。但是漢字卻是全國通行的書面語言交際工具。語言不同,以筆代口寫出字來,卻完全一樣。漢字的另一優點,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種符號體系,它可分爲有理性文字和無理性文字兩大類。所謂無理性,是指純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等,這種文字純係一種符號,與要表達的事物沒有直接聯繫。所謂有理性文字如漢字,它除了表示詞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形類的標誌。如"水"字,是從象形文字水的形狀演變而來的。它有表形和表音兩個作用。再如"汪"、"洋"兩字,用"水"表示類屬,用"王"、"羊"表示讀音,叫做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便於識別和記憶。

我們寫的各種現代漢字都是從古代的漢字演變而來的,它們博大精深,甚至有不少外國朋友也在專心的練習毛筆字,有的比中國人寫得還好。而在中國,卻有許多學生把我們這最獨特的文明不當做一回事,他們把漢字寫的歪歪扭扭,老師反覆的強調,卻還是有人不以爲然。

外國朋友都這樣重視對漢字的學習,那我們中國人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就讓我們共同攜手,一起傳承並弘揚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吧!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9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爲經典,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爲經典,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亮,或素雅,因爲經典,它變得美麗······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經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名族的脊樑。請留心觀察,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經典的美麗容顏。

漢唐,中華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陽光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古代經典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字一頓地教我們“鵝鵝鵝,曲頸向天歌”,但當時也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她的美麗與哀愁。唐詩,它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悲與苦,蘊含了千年來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國千年來的寶貴文化。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嚐到的是苦,愉快時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隨着詩人的憂而憂,隨着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瞑,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靜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俯仰古今,寫出時間之綿長;登樓遠眺,寫出空間的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照應,分外動人。彷彿出現了一幅蒼茫廣闊的北方原野的圖景,圖景面前兀立着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悲傷的詩人。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感情也會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詩,也正因此而變得瑰麗多彩。

如果說唐詩是中華經典的根,那麼,宋詞就是中華經典的枝。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陶冶着人們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軟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以冷落秋景爲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後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蘇軾、辛棄疾的便氣魄如虹,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詞,無疑是古代經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寶石。

文學,當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後才發現,千百年來,她承載了人們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壯,或婉約的情感,使人們心中的話語得以傾訴,更是拉近了人們心靈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類文明的車軸不停地向前滾動。江水滔滔,盪滌了風花雪月的舊夢;滾滾黃沙,湮沒了悲歡離合的故事。然而,文學那其間的悲歡戀情,卻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猶餘音顫嫋;文學那之中的奇句妙語,卻如泉涌,如露凝,讀起仍口角噙香。於是,在繽紛的文學藝苑之中,我愛覓幾朵奇葩,去細細品味那亙古的芬芳。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0

談及中華文化,我嘆其博大精深,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剛強而有力量。說那是多個省市自治區組成一隻勃發向上的雄雞。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我會好好珍惜它。

十七年了,在這人生的五分之一的光景,我一直獨愛着它——筆、墨、紙、硯。

記不起是誰發明了這四種神奇的東西,從古至今,他已帶給了人們太多太多的感觸。一個書童擺放好硯臺,小心研磨着墨汁,主任乘興歸來,遂落筆成詩,寫下千古絕唱。從小時的“牀前明月光”背到現在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人們用心愛的筆書下萬人傳誦的名篇。我們也都能從字裏行間找尋到書香的氣息。

曾幾何時,羨慕者是人們的雅居。羨慕五柳先生安逸的內心,羨慕杜甫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卻更愛有着墨汁香氣的紙張。它傳遞着親人之間的思念,傳遞着愛人間的私語,傳遞着無數無數的東西。她讓世人的真跡永存,讓有報國願而五報國們的人們一抒自己的心聲。也讓畫家找到了靈感。散落民間的齊白石畫作不勝其數,人們獨愛那對蝦。即使只有墨汁也不乏一番韻味。筆蘸上墨汁,一幅對蝦躍然紙上,活靈活現,西方的油畫也不能與其相媲美。不再厭煩它色澤的單調,只追求神態的沒,作爲一個真正單位觀賞者,觀它的美自然能觀之。

記得王羲之嗎?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他用筆尖書寫着傳世佳話。留下的是美文,刻在人麼的心中,他爲練習書法洗黑了硯池內的水,用壞了無數根毛筆,最終成爲一代大家。有人說毛筆就是他的妻子。不錯,他愛毛筆,愛書法,喜愛一個人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喜歡用各種字體敘寫他的愛。

也許是受王羲之的影響,我開始學期了書法,握着重重的筆,思忖着該如何寫好每一橫每一豎,漸漸地我有了自己的小屋,充溢着墨香,令我每每陶醉其中。書法的精髓我尚未領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也不可能一時參悟,但每次練習都能從中受益。

時光的琴絃彈奏着一曲千古絕唱,文房四寶承載着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滄桑見證了一條巨龍的騰飛,它期待着在燦爛陽光下綻放。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1

絲綢之路浩浩湯湯,敦煌莫高窟翩翩起舞,銅奔馬駕雲飛騰,三皇五帝大諧統一,文人墨客在此舉杯,姜馬賈陰創此輝煌,馬張朱水出自此,玉門油田稱第一,從古至今,甘肅以它那片沃土曾培育出了多少的歷史英雄人物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曾是中國革命留下的一塊根據地,是西氣東輸的最長線路,是紅軍長征後會寧會師的主集地,有近一半的長城就坐臥在它的懷中。它總是以一位母親的身份,呵護着他的萬千子女,以它廣闊的胸襟,體現着中國的驕傲與輝煌。

古有“唐人”今有總理。曾有多少皇帝從這裏走出,曾有多少總書記總理和軍委副主席在此出發。古往,秦始皇隱坐遼山,統一全國,他源自此處;唐太宗李世明,著名詩人李白,威武大將李廣,春秋五霸之一秦襄公,他們都是在甘肅這片沃土裏長大,漸漸的走向了人生的巔峯,最後被注入史冊。衆人偕望。今來,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曾多少次再創輝煌,甘肅成爲生產全國一半玉米種子,三分之一啤酒大麥,馬鈴薯產量全國第一的農業強者,它曾多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不屈不撓,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精神,還爲中國做出了最好的宣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讚頌了甘肅武威這個葡萄酒的故鄉,吸引着中外衆多的遊客來此觀賞,爲甘肅華夏文明做出了最強勁的標語。

近年來,在甘肅發現了亞洲最大的金礦。這一發現,不但使中國資源變得更加強大,而且也使中國在其他國家眼中奠定了一定的雄厚的資金基礎,甘肅的有色金屬,天然氣等資源富足,也爲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甘肅草場面積廣大,養育着我國的四大牧區之一的馬丹山牧區,他憑藉着強有力的資源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甘肅境內還有着被稱作“東崗航天城”之稱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簡稱(jslc),至今曾有近40顆人造衛星在此發射,他擁有甘肅乃至全國的先進科技水平。它還成功發射了54顆衛星,10艘神舟飛船,一艘天宮空間實驗室,相繼將10位航天員安全順利送往太空;在這裏,奇蹟般的走出了34位將軍;在這裏是世界三大航天發射場之一。在這裏,還對外開放着衛星發射場,指揮控制中心,長征二號火箭,測試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場史展覽館,革命烈士陵園,東風水庫,實現了旅遊與科技的雙重發展。

甘肅是中國的寶庫,乃至世界的寶庫。它擁有着先進的科技技術和強有力的農業基礎,資源豐富,它是新世紀的明珠,是新世紀的美麗新世界。

古往今來,甘肅以它的乳汁哺育了多少英雄豪傑,傳承了多少華夏文明。它是革命的紅色搖籃,長征歷史的見證人,是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是它培育出了人才,使中國變得強大,變得更加富興。它是中國的驕傲和輝煌。

絢爛甘肅,傳承華夏文明之源。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2

翻開中國古老的傳說,丹青的史冊長卷鑄就了多少英雄豪傑。矗立着的豐碑銘刻了祖先文化智慧的結晶。驕傲偉大的思想者賦予中華文明的豐功偉績永世長存。古往今來,文人諸子百家給予我們爲人處事苦口的良藥,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家喻戶曉的美德讚歌。中國華夏上下五千年的傳承不可泯滅,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作爲一名中國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體操、成功人士的風範、增長文化修養、培育人才的言談舉止皆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當履行職責的義務。

在生活的每一處場所,學會樂於助人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值得實踐的基本準則。無論哪裏都有困難,我們應當伸出自己援助的手,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如果中國某個地區發生自然災害,總會有解放軍、消防戰士、醫護人員等一大批爲國奉獻的偉人,他們接到情報局一定會站在災區的一線,這些被派往的人大多數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險,風吹日曬下頂着無私奉獻的汗血。無論他們在哪裏,生命的希望就越大,每當我們發現獲救者感動的眼神,他們緊握着一雙泥濘破繭的雙手、倍感歡喜的淚水緩緩地流下。留下了的不光光是激動的熱淚,還有一串串讓人感人肺腑的故事流傳着世間。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晰的看見;在那裏,我們可以奇蹟地見證。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每一個環節,我們身邊不僅僅不缺乏着感動,還有一些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着的無名英雄。可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要善於發現弱勢羣體,在公交車上,你可以爲老人、孩子、殘疾軍人讓座。一般人會認爲你自作多情,無事生非。你不要被這些人地目光所懼怕,只要擁有無所畏懼的精神,在哪裏都不要謙虛勉強,自己想幹的好事,由不得別人虛張聲勢。放開自己吧,孩子,這世界因你助人爲樂而輝煌怒放。讓我們敞開自己的心扉,卓越追求完美的世界,相信希望的未來綻放出歡樂的笑臉,不懈的拼搏成就一番驚人的事業。

擁有不可磨滅的意志可以阻擋一切艱難困苦,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可以逐一體現。你是否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帶給你難忘的事物是否摧垮了你的鬥志?在面對困難的同時,你可能想到放棄,不過你不要害怕,因爲退步畏縮人人都必不可免。掌握核心的技術,展現非凡的自我,挑戰生命的極限,抓住成功的機遇。那些眼中釘、絆腳石、攔路虎統統爲你讓開一條走向人生之路,輝煌的人生展示多姿多彩的舞臺,刻骨銘心的事業打造一生完美的卓越,駭人聽聞的故事不會將是又一個不朽的傳說。功成名就在於我們堅強地去搏鬥,也許下一個神祕嘉賓就是你步入燈光閃閃的殿堂,載歌載舞歡慶你的驚人的成就。從你做的每一件小事看起,會發現許多微不足道的善舉。一杯茶遞給的溫暖、一本書賜予的智慧、一把傘撐開的呵護、一雙手給予的幫助。你究竟做了幾點?往往這些事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你得到永遠是別人的關愛。試圖想想別人對你給予的幫助,你爲別人奉獻了多少,別人得到的果實你未必得的到,因爲你付出的太少,對別人做的事尚有欠缺,最後違背了良心的譴責,你終究在人羣之中擡不起頭。多多給予別人一些關愛吧,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他們也會刮目相看,即使不說出來也會放在心上。別以爲你無足回報,只是你沒有用實際的動力去爲人們貢獻。化潛力爲動力、讓努力去拼搏,相信關愛他人的感受自己也覺得很自豪快樂。

堅持就是勝利,努力就有可能成功。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大的,百分之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奮鬥的日夜就會獲得成功的結果。生命在於堅持,堅持在於奮鬥,奮鬥把握機遇,機遇創造人才。華夏的文明不知改變了多少文人才子的仕途前程,中華兒女爲國奉獻的精神給予我們鬥志的鼓舞。芊芊學子的北大目標正一個個揚帆起航,尋求着人生未來的夢想,世界的美好絢麗而綻放。堅持自我,也許路途的艱辛沒你想象的那麼多,堅持自我,也許擁有再大的打擊也摧垮不了;堅持自我,也許下一站的旅途背蘘負擔沒有那麼的多;堅持自我,夢想的明天不會停留太久。堅持自我,你還在等什麼,抓緊時間,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今宵不罷休。

華夏的文明後人至今還在傳承,有多少人演繹着他們世代的傳奇。悠久的歷史長廊不會遺忘。祖國的河山會更加美好,不久的明天升出新一輪的太陽,五星紅旗閃閃發光,民族的驕傲不會失望。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3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首叫做大中國的歌曲曾風靡一時,其中第一句歌詞就是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一時間歌手高楓把這個聲音唱遍了大江南北。何以人們對它如此鍾情?因爲這首歌給了我們每個人祖國母親的溫馨,唱出了炎黃赤子的心聲。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國裏,她是唯一輝煌至今而沒有斷掉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混沌初開到萬物產生,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經歷了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制度的興衰,到新中國成立後今天的萬象更新,在翻雲覆雨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不堪回首的苦難與挫折。那麼,是什麼力量和元素支撐着這個苦難深厚的民族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後又巋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呢?

可以肯定的說,是千百年來在炎黃子孫不斷地探索、總結、繼承和發展下逐漸走向輝煌的華夏文明。

這種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着當代中國。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爲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着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

縱觀中國史,其實不難發現,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代起,各派思想家就指出了中華文明的精髓,那就是大道。

中國文化在本性上是講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這個大道,便與善有關。儒家說至善,道家說上善,很接近現在我們所說的大愛。孟子更是嚴格的論述了人與禽獸的區別,他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所謂惻隱之心,也就是同情之心。孟子認爲這是仁的開端。如果讓它擴充,讓它噴發,天下就能很好的保全。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大道,不難看出,這與西方以個人主義爲前提的不少原則有很大區別,卻與全人類的終極價值不謀而合的相通,在國人的歷史上會是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大難之後,人們忽然發現,從所謂的二零後到九零後,都在行動。

某些時候,中華文化的大道常常被模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被術所掩蓋。道是人們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術是在亂世或利益面前所採取的明哲保身的自私生存。當人們覺得術特別有用的時候就要大肆宣揚,變成在文化界所說的致勝謀略。馭人術、官場訣、厚黑學到處氾濫,好像真的是大道無形一樣,造成對華夏文化的誤讀。

餘秋雨曾說:如果中華文化真是以術爲核心,就不可能延續至今。因爲在互相鬥毆的叢林法則下,一種文明必然快速自滅,世界上那些與中華文明同時存世卻早就湮滅的古文明,就是這樣退出歷史舞臺的。由此看出,長久以來潛藏在中國人心靈最深處的,並不是術,而是道,天下大道。

這可能就像一位著名教授說的那樣:文明是民族之魂,它標誌着一個民族對自身自覺意識所達到的高度和深度,體現着它的心智發育和成熟的水準。一個社會和民族要站起來,經濟上的實力是必要的基礎,然而這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首先要從思想上站立起來,一個在思想上不能站立的民族,哪怕它黃金遍地,也不可能真正成爲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它內在地要求人們從理性的高度來判斷中國社會的歷史方位,澄明社會發展的價值前提,反思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也即是說,創建當代中國哲學理論和思想體系,乃是中國人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尋找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華夏文明因何延續?就在這裏!我們新一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也在這裏!

華夏文明高中議論文 篇14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無數的聖人在這段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爲了真正的經典!

這些經典的語句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縮影。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僅僅十四個字,卻告訴了我們極深刻的道理: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孟子說過:“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假定這裏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對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 “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麼可責難的呢?’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比如說這樣的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個纔是值得憂慮的事。憂慮又怎麼辦呢?像舜那樣做罷了。至於君子別的什麼憂患就沒有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禍患來到,那麼君子也不會感到尤患了。”

也許有人不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的意思,所以,會仗着自己的某個名聲去傷害別人。也許會對人大喊大叫,也許會侮辱、訓斥別人。也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或者說是不懂那句話,所以,他們那類人,同樣也受到了外界的鄙視,歧視。有人會爲他們痛心,更會爲社會痛心。爲他們痛心是因爲,他們竟不懂中華文明精神文明的縮影;而爲社會痛心是因爲社會上竟會有他們這樣的人。

爲了不讓那類不懂文明的人痛心,爲了不讓社會痛心,我認爲,我們應正確的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組千年的精神文明,讓更多的人更準確、具體的認識我們的中華文明。

現在,國外的很多人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作爲中國人,這一點,我真得很自豪,爲我是中國人而自豪,爲我們國家有那麼多的歷史文明而自豪。

當然,我們還要多讀中華民族經典著作,這樣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既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又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知識,還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雅言傳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