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第一冊《小河與青草》說課稿2篇

小學語文第一冊《小河與青草》說課稿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小河與青草》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學語文第一冊《小河與青草》說課稿2篇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二、說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有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9個生字,認識6個漢字。理解生詞。

  三、說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小河與小草謙虛謹慎,甘於奉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四、說教學流程

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個維度”。

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給生字找朋友的遊戲,既能鞏固漢語拼音,又能複習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學,玩中鞏固,寓教於樂。

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與吸收不單靠理性的分析來解決問題,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還處於起步階段的低年級兒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漢字的形、聲、義配合的方式,通過反覆的誦讀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時十分便捷的瞭解課文的意思,並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內在美。

讀有層次。初讀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並在小組討論中讀一讀,講一講自己最想讀的句子。然後,通過學生看圖,逐段反覆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最後,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昇華。

讀有目標。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我都以對話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讀有所依。如:我在初讀時,向學生提出了:把你們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並向小組的同學講一講。讓學生在讀中有一個情感體驗過程,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讀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較多讀的方式。比如,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鬆,讀得有趣。

正因為採取了這麼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

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融合。

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一的,因此,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讀、演、看、說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以達到實現情感目標並與認知目標相結合。

我注重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激發。

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的自由,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是以對話的形式或商量的語氣表達,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樂於思考。

多種激勵手段的運用,教師讚揚,肯定的話語,以及小青草的發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定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學生共同探討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為什麼會這麼幸福快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

總之,在本次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與突破重難點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小河與青草》說課稿2

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

今天能有機會和我們班孩子在大家面前上了一節課,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獻醜了,表現不當之處,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導與幫助

《小河與青草》是一年級上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則寓言,在小河與青草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它們相互進行著欣賞,又相互進行著感謝,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簡單的話語間傳遞著和諧、美好的情感,可以讓孩子們受到很好的薰陶。下面我就說說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及關於體驗教學的淺薄思考。

體驗式閱讀教學是從語文閱讀教學自身的特點出發,強調學生在閱讀下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認為閱讀活動的本質就是引導學生的主體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創造,在體驗中提高語文索養,進而達到建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目的。結合我校的省陶研課題,我從體驗式教學策略研究的角度出發,設計了課堂教學流程,帶領學生走進小河與青草的世界,時而成為小河,時而成為青草,通過設定情景、實驗再現,喚起學生的經驗、體驗,而種種體驗又轉化為學生的情感,在一遍遍朗讀中不斷昇華、內化。

  一、強化誦讀,讓體驗在“生--本”對話中生成。

為了讓朗讀更有層級性,我引導學生先達意,後表情,先讀出語言的意思,再讀出對話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之初,我就告訴學生一個小祕訣:讀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人物,讀小草說的話時,你就把自己當成--小草,讀小河說的話時,你可以把自己當成--小河。這樣讀故事,會感覺特別有趣,還容易把故事讀懂。這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角色置換來走進文字,不僅要理解語言意思,更要體會內心情感,實現“生-本”對話。比如,在第一次對話中,小草說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這裡首先要讓孩子理解河水清的程度,讓學生做做小草,想想能看到些什麼,調動學生的經驗儲備,知道河水確確實實清啊,清到一眼能看到底。接著我又問,河水這麼清,這是小河的優點。小草在說小河的優點,這就叫做……學生會說“誇獎”,我就順水推舟請小草來誇誇小河吧。運用角色置換,孩子不知不覺已經走進課文,把自己當做小草,體驗了河水的清澈,懂得了字面意思,加之誇獎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歷,要朗讀出誇獎的感覺,讀好這句話要表達的情感,也不是很困難。

作為對話的讀書,不應該將文字純粹看成是一種定格的甚至是僵化的東西,而應該將它們看成動態的、有靈性的東西;閱讀它們時,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驗其中動態的、有靈性的東西,與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會、情感交流,讓書真正“活”起來。

  二、創設情境--讓體驗在“生--境”對話中生成。

在語文教育看來,文字形式的教科書固然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但僅僅侷限於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因為文字是符合性的、比較理性化的,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感性生活、認知水平或人生經驗的“短缺”,造成溝通的困難。由此可見,創設情境是讓學生體驗真切的基本手段。特別是針對我們一年級的孩子,他們還處在感性思維占主導地位的階段,想象能力豐富,只要有吸引他們的情景設定,他們是很容易走進情景,並迸發出學習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裝置,呈現給學生圖片和音訊,創造了一個多元而貼切的情景。課文插圖的反覆利用,認識了彎彎的小河、河岸的泥土、青青的小草、柔嫩的草芽,盡力把課堂裝點成課文中的童話世界。但我也不侷限學生的想象力。在試課的時候,我曾把一張河水的照片呈現在PPT上,河底的石頭清晰可見,可讓學生想象河底會有什麼的時候,學生除了石頭就什麼也回答不出了。看來體驗性課堂還應該培養學生調動過往經歷的能力。在引導朗讀中,我也不忘創設情景,“哪株小草來誇誇小河呢?”“小草,你長得碧綠碧綠是誰的功勞啊?你有什麼話要對小河說?哪株小草想來謝謝小河的`?”每每朗讀,學生的情緒總是比較高,參與意識也比較強,彷彿積累的經驗和情感不得不外露。學生在朗讀它們時,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感受人物的心情,進而走進作品。

精心創設的情景,總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啟用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學生的想象,從而得到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自己與自己的生活積累間的對話交流,激起了心中的共鳴,情景更為交流提供了平臺。

  三、引入互動,讓體驗在“生--生”對話中生成。

互動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裡獲得資訊和啟示,使同伴之間的知識和經驗共享,進而豐富學生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互動體驗的內容是特別針對課文內容而設定的,可能是之前學生沒有體驗過的,或不曾注意過的。

教參上有一個內容,需要理解小草為小河的清澈而付出的努力,由此來更加深刻地體驗小河對青草的感謝,但學生並不能理解小草長期堅持“緊緊抱住”所花費的力氣。為此,課前我帶領學生來到一棵大樹邊進行體驗,請一位學生緊緊抱住一棵大樹,學生細細的胳膊和大樹粗壯的樹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反覆強調要抱得緊緊的,手臂、身體和大樹間不能有空隙,體驗的學生累得直叫喚,傍邊的同學更是看在眼中。之後,我讓全班的同學都體驗一次“緊緊抱住”,學生間邊討論起要“緊緊抱住”一樣東西可不是件容易事。這為課堂上理解“小草就是用這樣細小的像頭髮絲這樣的根鬚緊緊地抱住泥土,那它該花多大的力氣呀!”而做好準備,更為表達出小河對小草的真誠感謝做好鋪墊。

在教學第5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化身為小草,體驗一次青草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的過程,其間,多媒體播放的流水的聲音就像小河在自己腳邊流淌,這種感受真切而新奇,而我則用“小草要發芽了,趕快喝水吧!(作咕咚、咕咚喝水狀)。小草,你想得高些嗎?趕快喝水吧!小草,水裡有很多營養,趕快喝水!你想比別的小草長得綠嗎?趕快喝水!小草快長吧!”來一次一次地讓學生體驗小草在喝水。有了這樣真實的體驗,學生一下就明白,小草的生長離不開水分,而小河就在小草旁邊,你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小河給的水分夠用而且用不完,這就叫做充足的水分。

為了讓孩子明白課文中的故事其實也時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更本著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的想法,課堂教學最後我還加入了一個聯絡學習生活實際實踐體驗的環節,讓學生學著小河與青草對話的樣子,來誇誇同學的優點,或就同學的幫助進行感謝。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嘗試著將新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我想體驗式課堂的魅力,它來源於生活實踐,目的是指導大家更好地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我看來,教學生能夠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人人都參與表演,人人是演員。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強調與現實生活相聯絡”這一基本理念。學生在體驗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這既符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增加了學習的情趣,營造了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是一種享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