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2篇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一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2篇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共同進步。課文的寓意很深,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深奧,難以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通過觀察和朗讀體會小草的“綠”和小河的“清”;依據板書提出問題“小草為什麼這麼綠”和“小河為什麼這麼清”,通過朗讀對話、句式說話理解;小結小草和小河是一對互相幫助的好朋友,拓展還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練習仿說。

在執教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注重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比較多的讀的方式,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得輕鬆,讀得有趣。如在引導學生朗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這句話時,我讓學生進入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小河來誇一誇小草,既具體形象,又生動有趣,於細微處見匠心。對於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我都給予肯定,一些看似平常的評價,是學生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自然地體會了課文的深刻內涵。

其次,注重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融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享受美的樂趣。”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麼要感謝小草?”我採用師生同臺表演,再現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親眼觀察一杯清水如何被泥土攪渾濁的,利用手指來演示小草的根鬚如何“緊緊抱住”小河兩岸的泥土。瞭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係,懂得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課教學中,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誇獎的話,體會小草的“碧綠”和小河的“清澈”。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後,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麼要互相讚美對方呢?”體會小草為什麼這麼綠和小河為什麼這麼清。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後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第四,注重課外學習與課內學習的銜接。

在最後拓展部分,緊密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互相幫助的好朋友,比如設“蜜蜂”和“花朵”、“牛羊”和“草原”、“啄木鳥”和“大樹”,並設計了“啄木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樹能茁壯成長”是因為啄木鳥為他捉去害蟲,“小鳥的歌聲這麼動聽”是因為大樹給啄木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給了它一個溫暖的家。學生在仿照文中句式練習對話的過程中,再一次地體會自然界有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教學的任務沒有全部完成,最後的寫字環節匆匆結束,沒能在當堂訓練。再加上本人的準備也不是太充分,學生對於“小草如何保住泥土”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書本的運用也是少之又少等等。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二

《小河與青草》一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我們覺得自己在執教時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注重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複習時設計了認讀詞語到短語,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教多讀的方式,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得輕鬆,讀得有趣。逐段教學注重反覆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如: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強調“看到底”說明水清澈見底,強調“一眼”說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夠清的。讓學生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在教學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時,採用分角色朗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掀起了一個個朗讀的高潮。最後,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昇華,表演讀給家長看,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搭建了一個合適的平臺。正因為採取了這麼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

其次,注重了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融合。

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一的,因此,在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麼要感謝小草?”、“小草為什麼要感謝小河?”我採用觀察實物,讓學生親眼觀察“小草怎麼就能抱住泥土”,“渾濁的泥水是什麼樣子的”,“乾枯的小草是什麼樣子的”,瞭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係,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讀中,學生通過讀書,瞭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課中游戲的設計,讓全體學生“動”了起來,快樂起來了,在愉悅中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小草”,真心感謝起小河來,達到了實現情感目標並與認知目標相結合。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想象的空間和自由,多種激勵手段的運用,教師讚揚,肯定的話語,以及“小草”和“小河”頭飾的發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課教學中,我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誇獎的話,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後,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麼要互相讚美對方呢?”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後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在最後拓展部分,緊密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設計“大樹”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樹碧綠碧綠的”是因為小鳥為他捉去害蟲,“小鳥的歌聲這麼動聽”是因為大樹給了它一個溫暖的家。在試著讓學生續編對話的同時,再一次地體會自然界有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們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