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以下是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歡迎閱讀。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1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 第2張

義務教肓均衡發展手抄報 第3張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大體處於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

  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義

1986年公佈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提出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區、市)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我國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目前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解決適齡兒童“上好學”問題,對於堅持以人爲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強化以縣爲主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制。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

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消除“大班額”現象。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

  五、推進基本均衡的七個路徑

1、均衡配置辦學資源。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保障教育投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採取學校擴建改造和學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決縣鎮“大校額”、“大班額”問題。

2、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班班通”全覆蓋。

3、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改善教師資源的初次配置,向薄弱學校傾斜。合理配置各學科教師,優先配齊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提高教師補貼,建設農村艱苦邊遠地區教師週轉宿舍,新建教師週轉房。實行縣域內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制度。

4、保障特殊羣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服務體系。重視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關心扶助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

5、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爲導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6、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完善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範招生辦法,切實緩解“擇校熱”。規範財務管理,規範收費行爲,規範辦學行爲。

7、加強組織領導和督導評估。各級政府建立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覈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責任機制。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工作,對縣域內義務教育在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配置狀況和校際在相應方面的差距進行重點評估。對地方政府在入學機會保障、投入保障、教師隊伍保障以及緩解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將縣域公衆滿意度作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

  六、涇縣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

2012年初,教育部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根據《安徽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涇縣應於2016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級複評和省級評估,並報請教育部進行國家認定。

  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要求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對象和範圍:縣級政府及其教育、編制、發改、財政、人社等部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內容和標準:評估內容簡單地說,就是“1、2、1”四個方面;具體來說就是1個門檻、2個重要方面、1個重要參考。1個門檻爲縣域內義務教育所有公辦學校(不含教學點)達到省定辦學基本標準。2個重要方面分別爲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即小學、初中差異係數分別小於0.65、0.55)和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總分100分,評估得分須達85分以上)。1個重要參考是公衆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公衆滿意度須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