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當前,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現象大量存在,其存在的原因在於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結構失衡、師資以及教學質量差距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地涌現,盡而嚴重地影響了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1】

前段時間,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先後到柏城鎮、朝陽街道、夏莊鎮以及城區的東關小學、一實小、古城中學、崇實小學、立新中學等有關學校進行了察看,聽取了市政府的情況彙報,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有關部門分管負責人、部分鎮街分管負責人、教管辦主任、中小學校長召開了座談會,瞭解了有關情況,徵求了建議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9所,其中初中35所,在校生32331人;小學113所,在校生5604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52人。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高”戰略,建立了市委常委會或黨政聯席會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完善“以縣爲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爲教育可持續發展、均衡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和條件。

(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2010 年全市地方財政支出206385萬元,其中教育支出67860萬元,佔32.9%,同比增長24.9%,爲義務教育發展提供了保障。一是着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近年來,在農村中小學大力實施了“一通二熱三改”和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其中,20**年,按照校舍安全改造工程造價40%的獎勵補助標準,對主體已完工項目兌現獎補資金1200萬元,同時,對校舍改造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經營服務性收費全部予以免收,有力地調動了各鎮街區加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如夏莊鎮超前謀劃、多方籌資,投資5600萬元高標準建設兩處初中。二是積極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20**年,全市按照農村小學460元、初中680元,城市小學280元、初中450元的生均標準,共撥付義務教育保障經費4255.55萬元,8.85萬名孩子得到了免費教育;對農村中小學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全年爲5.5萬名學生減免726.03萬元。三是建立完善貧困生救助機制。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進行生活費補助,全年共救助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1602人,補助資金 57.6 萬元;對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城市低保家庭學生實施“一免一補”救助政策,全年落實低保家庭“一免一補”政策資金24.5萬元。四是城鄉教師實現同工同酬。從20**年10月份,我市農村教師工資全額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實現城鄉教師同工同酬,五年來共計爲教師每人月均提高工資1900多元。

(二)着力整合教育資源,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一是推動優秀師資城鄉共享。構建起推進城鄉教師交流、幹部掛職的長效運行機制,有44所城鄉中小學的幹部、教師近600人(次)參與交流(掛職),有效提升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通過週六研究課、遠程網絡研修、校本培訓等措施,加強業務培訓,促進了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建立教育共同體幫扶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關於建立完善中小學教育共同體開展幫扶活動的實施意見》,本着就近聯合、以強帶弱的原則,組建了城區小學、城鄉中小學、農村中小學等57個教育共同體,涵蓋所有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和80%以上的農村中小學,逐步建立起“教學業務一體化”機制,做到在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評估、教學常規檢查、教學進度落實等方面協調一致,優勢互補。三是建立優質資源示範輻射機制。建立以普通高中爲龍頭的教學管理區,發揮高中學校在管理、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的示範和拉動作用,加強對管理區內初中、小學全方位支持和幫扶,促進農村學校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構建了教育藝術團,通過對城區學校藝術師資進行整合,以團隊形式定期定點爲農村學校開展示範、培訓、指導等服務。藝術團成立以來,先後爲農村學校進行藝術指導和授課400多節,受益師生 8000多人次,提高了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水平。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人力支撐。全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6929人,其中,初中大專以上學歷教師2863人,學歷達標率96.75%;小學中專以上學歷教師3912人,學歷達標率 98.54%。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創建文化管理模式,樹立“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學研富腦修身”理念,大力推進書香文化、教研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建設,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加強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教育,涌現出以楊小平、郭秀娟、王香蘭等爲代表的一大批名師,樹起了教師隊伍的良好形象。同時,以班主任和教研組兩支隊伍建設爲主線,開展十佳、百優、千名班主任評選表彰活動,設立班主任工作論壇,不斷完善校長職級制管理,定期舉辦教育幹部培訓活動。另外,各鎮街區教管部門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多種形式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如姜莊構建了“聯片教研和一體化建設”教學研究新機制、柏城組織了“柏城名師”送課活動、闞家率先進行了“鎮域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等,有效提升了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的義務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與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羣衆日益高漲的社會需求相比,現階段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問題是:

(一)校舍改造任務艱鉅。由於各鎮街區發展穩定壓力較大,投入校舍建設的資金相對不足,個別鎮街區存在着經濟發展快而學校改造、擴建投入嚴重滯後的現象。同時,計劃改造、新建的校舍,受土地指標制約,項目無法開工,影響了工程進度。截至4月底,全市已開工建設的學校48處,僅佔需改造學校的37.8%。今年,各鎮街區擬遷建新學校 26處,擬佔用一般農田 685 畝、規劃建設用地 667.8 畝,目前,只能爲夏莊鎮官莊中學解決9畝土地指標,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從目前總的進展情況看,與今年年底前完成校舍改造的任務目標差距很大,任務十分繁重。

(二)農村中小學內部設施配備不足。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教學裝備不足的問題,隨着形勢的發展和課程的改革,原有的圖書、實驗儀器、音美器材或陳舊落後,或破損嚴重,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如教學用的微機大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產品,配置很低,很多已不能正常使用,生機比和師機比嚴重不達標,導致有的職級管理學校都不能開設微機課程。尤其是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更差,教學儀器和設施既簡陋又缺乏。

(三)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較爲突出。一是年齡結構不均衡。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以夏莊鎮爲例,全鎮共有專任教師582人,其中41—60年齡段的345人,佔59.3%。夏莊鎮的東流口子小學,教師平均年齡爲48.9歲。二是學科結構不均衡。農村小學學科教師不配套,在村小學往往1師1班,有的教師一個人上了6門課。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音體美、微機等專職教師嚴重短缺現象。三是教師素質仍有待提高。尤其是村小學的教師,多爲當初的民辦教師,多年來基本上是靠一支筆、一本書進行課堂教學,他們自身知識結構不完善,加上長期生活、工作在鄉村,年齡又偏大,不少教師對教學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已經明顯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城區學校發展也存在不均衡問題。一方面,城區學校生源負擔越來越重。由於近幾年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城區周邊學校辦學水平較低,不少農村學生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到城區的學校就讀,導致城區生源壓力日益增大。如一實小生均佔地面積僅爲3.43平方米,學生做操都伸不開手,與“生均19.97平方米”的省定標準差距很大。按省定標準,小學每班班額不超過45人,但一實小的班額平均70人,最多的達80人,老師不得不用擴音設備授課。另一方面,城區學校基礎建設還有待於加強。如立新中學作爲我市初中教育示範校,至今沒有標準操場,田徑場地仍是泥土地面。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校師生期盼的集中供熱問題也始終未能得到解決。古城中學地處城區腹地,居民集中,環境優美,具備了成爲一所優質初中的基本條件。但總體來看與附近的立新中學還有很大差距,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的階梯教室。基礎建設的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校的知名度,也就不能有效地分擔立新中學的招生壓力。

三、今後工作的建議

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確定了未來五到十年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的奮鬥目標,體現了高密教育要在濰坊、全省乃至全國率先發展的目標定位,確立了高密要建設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的新標杆、新追求。實現這一目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根本保證。爲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一是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教育責任。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證教育財政性投入增長比例高於財政支出增長。二是要進一步明確市、鎮、村的投資責任,建立健全分級負擔的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三是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出資辦學、捐資助學。探索建立規模以上企業以及部門包靠學校制度,發揮鎮街教管辦主任、中小學校長的主觀能動性,爭取家長、校友、羣衆參與辦學等,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與此同時,各鎮街區要高度重視解決中小學校舍改造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集中力量打好校舍改造攻堅戰,確保年內全面完成28.1萬平方米的校舍改造任務。同時,要加快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力爭在20**年前,全市鎮街區兩中心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加快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工程,儘快建成功能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網絡,實現多媒體教學“班班通”、光纖接入“校校通”。

(二)進一步注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教師補充提高機制。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要高度重視並解決好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和“結構性缺編”問題。一是要“能進來”。要建立新教師錄用配備新機制,從我市教師隊伍實際出發,科學確定教師編制,加大教師招聘力度,配齊補足教師崗位。通過完善新教師補充機制和退出機制,新招錄的大學生先安排到農村任教,實施農村中小學特崗教師計劃等,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不斷優化。二是要 “能提高”。要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構建行之有效的繼續教育網絡,着力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大力推進“十百千萬”工程,通過名校長、名師、骨幹教師,帶動全市教師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整體提升。三是要“能留住”。要在教師職稱設置、評聘中重點向農村傾斜,探索建立農村急需學科教師崗位津貼制度以及爲在農村工作的優秀教師設立特別獎等,吸引和鼓勵優秀教師在農村長期從教。要完善學校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通過競爭上崗、擇優聘任、民主考覈、多元激勵等辦法,激發內在活力,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機制。一是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鎮街區要牢固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切實把教育改革和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更多的精力發展教育事業。要想方設法妥善解決學校新建、遷建、擴建所需土地指標這個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快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的'步伐。二是要科學編制規劃。按照“小學向農村社區集中、初中向小城鎮集中”的原則,科學編制中小學佈局規劃,加快農村學校佈局調整和城區學校配套建設。嚴格落實規劃、國土、建設、教育等部門在城市住宅小區開發中配套建設中小學的責任,確保每一處房地產開發項目開工建設之前首先落實好住戶子女的就學學位。要充分發揮已有名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採取建設分校、合作辦學等方式,建設新的城區學校,力爭使城區學校班額、生均面積等儘快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要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三是要完善督導制度。要不斷完善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建立督導評估結果通報、限期整改和依據督導結果進行獎懲的制度,並結合開展教育現代化示範鎮街區創建活動,督促各鎮街區和有關部門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整改。要把學校的改造和發展作爲當地經濟社會點評考覈重要指標,納入鎮街區和部門的年度考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全市教育均衡發展。

  【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2】

義務教育均衡問題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是當前黨和政府的實事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但由於種種因素,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爲深入瞭解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於2015年8月和9月先後以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開展微調查、聽取情況彙報、實地查看等形式,對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健全保障機制,改善辦學條件,規範辦學行爲,提升教師素質,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持續推進。近年來,市政府以創建“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爲抓手,努力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後印發了《新鄉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新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確定了各縣(市)、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輝縣市、獲嘉縣、衛濱區、紅旗區先後創建爲“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 積極推進城區“班班通”和農村中小學薄弱學校多媒體設備項目、農村教學點教育教學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了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功能室建設。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件建設差距不斷縮小,基本實現了標準化。

(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我市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機遇,多措並舉,有力地改善了我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通過實施校安工程“五年規劃”、農村初中改造工程,籌措11億元集中改造校舍135.7萬平方米並全部消除了D級危房,校舍整體綜合抗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舍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支持市縣加強縣鎮學校擴容改造和寄宿制學校設施建設,並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完善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規範化學校建設,購置圖書儀器設備,完善功能教室,我市農村小學70%已建成標準化科學實驗室,農村初中90%已建成標準化實驗室。

(三)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基本健全。一是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實行城鄉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逐年提高到了630元、830元,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採取有效措施,拓寬財政性教育籌資渠道,全額徵收教育費附加,開徵地方教育附加,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比例計提教育資金,提高教育資金投入能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公共財政教育支出比例,2014年公共財政教育支出達到62.56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23%,有力保障了我市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加強教育經費預算編制與執行情況的監督。對財政資金做到“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面監督。人大提前介入預算編制工作,監督預算編制、審覈和批准,確保預算編制的規範性、科學性和透明性;財政、審計和教育主管部門全程監督教育經費預算執行情況,保證預算目標的順利實現;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積極開展教育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探索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支出效益。

(四)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高。我市建立了教師補充長效機制,2013年起市屬學校已經實現了退一補一,保證了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通過公開招聘、輪崗交流、業務培訓等措施,不斷改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教師素質。2009年以來,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特崗教師,全部分配到鄉鎮以下學校任教。做好城鎮教師和優質學校校長、中層管理人員到農村或薄弱學校支教、交流任職,2010年以來先後選派市屬學校2217名優秀教師赴農村支教。今年8月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校長輪崗交流工作,全市共輪崗交流校長182人、教師1026人。開展多層次的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實施了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組織農村骨幹教師到市區名校學習;組織名師工作站名師深入農村學校送課、聽課、評課,年均送教下鄉130餘人次,每年受益農村教師3000餘人;積極落實中小學教師“國培”、“省培”和“市培”計劃,2009年以來全市共培訓教師近10萬餘人次;實施名師工程,共培養省級名師126人,名師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師德素養,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