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彙報大綱

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彙報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爲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的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彙報,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彙報

  【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彙報】

目 前,我省義務教育已經全面普及,進入了鞏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新階段。爲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羣衆要求接受更加公平 和更高質量教育的新期待,省政府研究室組織相關人員,就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掌握基本情況、分析困難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我省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及對策建議

  一、雲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情況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指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際之間在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師資素質、教育質量等方面大致平衡和相當,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特別是2006年以來,我省切實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夯實義務教育發展基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和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有效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從 2006年開始,按照國務院要求,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按規劃穩步推進。到2008年秋季學期,全省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學生100%實現“兩 免”。到2009年秋季學期,有203.63萬名學生享受小學500元、初中750元的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藏區學生全部享受標準爲1000元的生活補 貼,全省享受生活補貼的學生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32%。從2009年春季學期起,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分別提高到了小學300元、初中 500元。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由各級政府財政承擔。除昆明、曲靖、玉溪、紅河4個州市承擔了不到總量的5%當地保障經費外,其餘地方配套資金全部由省級 財政承擔。2009年,全省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總量達到41.4億元,是2006年的4.5倍。學費的減免和經費保障機制的建立,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 了物質保證和經費保障。

(二)推進基礎教育建設項目,縮小地區和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異。 近幾年,我省先後實施了兩期“貧義”工程、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邊境學校建設工程、中英基礎教育發展項目、世行貸款貧困地區義務 教育發展項目、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基礎教育建設項目,重點改善了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一線農村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2009年 又啓動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部排除現有中小學低級危房。目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佔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生師比、生均固定 資產值等指標已經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強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穩步推進。通過開展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校長培訓等師資培訓項目,極大地提高了全省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2006 年以來,又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特崗教師計劃,該計劃從2006年到2009年共招聘特崗教師20696名,優先滿足“普九”攻堅縣、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 的需要。這些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到農村基層學校,有效緩解了農村教師數量不足、學歷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2009年,第一批“特崗計劃”教師服務期 滿,有97%的教師志願繼續在農村學校教書育人。從2009年1月開始,全省中小學教師全部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改革,教師工資水平大幅提高。

(四)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統一制定城鄉一體的課程標準。 從2001年起,按照國家總體部署,雲南與全國同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到2008年秋季學期,新課程覆蓋全省義務教育七至九年級所有學生。2010年 秋季學期,新課程將在全省所有縣(市、區)義務教育年級實施。積極開展多層次教師培訓,按照“先培訓、後上崗、未培訓、不上崗”的要求,通過國家、省、 州、縣4級全員培訓教師。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主動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並把新課程培訓作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任務。義務教育課程改 革的穩步推進,有力促進了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工作,教師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網絡資源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五)以“減負提質”爲突破口,規範學校辦學行爲。 爲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減負”工作的要求,從2008年秋季學期起,在全省普通中小學統一實行嚴格的工作制度,規範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和辦學行爲。制定了 《雲南省減輕中小學負擔增強青少年體質的規定》,對中小學規範辦學提出了區域統一、內外結合、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心理負擔 和經濟負擔。在全省範圍內統一思想,轉變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樹立科學的現代教育觀、學生主體觀和質量效益觀。省、州(市)、縣三級成立“減負體質”特派 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特派監察員隊伍,承擔督導、檢查和日常監察工作,切實提高各地及中小學執行政策規定的能力。

(六)改革評價考試製度,引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01年以來,全省各地按照中小學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的要求,對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學、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等進行了積極探 索。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我省全面實施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製度,進一步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高中招生考試製度。從2010年開始,取 消全省統一組織的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取消不利於素質教育實施、不利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違背教育規律和影響教育公平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加分政策及項 目。同時,實行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學校的制度,並逐年擴大比例,昆明市四城區比例不少於30%,市屬其他縣、市、區不少於 20%;其餘15個州市的比例不少於20%。義務教育階段非劃片入學的學生,不得享受本校的定向擇優招生政策。昆明市等升學競爭壓力集中的地區,實行了優 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學生不享受相關政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招收特長生等普通高中招生的辦法,積極探索高中階 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引導義務教育科學發展。

(七)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取得長足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的政策和措施。如:開辦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學;在全國率先對少數民族地區 實施“三免費”義務教育;在沒有民族中學的33個貧困縣一中設立民族班等。通過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改革和完善經費保障機制,試點並實施“雙語教 學”,提高教師素質,建立“希望小學”,實施東西部及省內教育對口幫扶、“春蕾計劃”、“逸夫項目”等措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 2009年,全省少數民族學生佔學生總數的比例,普通初中爲33.63%,職業初中爲55.09%,普通小學爲33.79%,均達到或超過了少數民族人口 的比例。

  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儘管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但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義務教育基本“硬件”條件還不能滿足均衡發展的基本需要。我 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長期投入不足,尤其農村中小學裝備發展緩慢,一些學校原有儀器設備使用消耗後得不到補充,學校實驗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按照新頒發的 《雲南省初級中學理科教學儀器配備目錄》和《小學數學科學儀器配備目錄》配齊實驗儀器,全省初中實驗儀器資金缺口2.5億元,小學資金缺口5.9億元。由 於許多農村中小學受基本辦學條件的限制,教學實驗開出率不足,教學效果不佳,很多農村學校無法開設實驗課,或者在黑板上講實驗。另外,圖書館(室)建設滯 後,全省只有52%的小學擁有圖書館(室),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中小學生均圖書分別爲12.6冊和9.4冊,在西部地區也居於後位。大多數農村學校現有 圖書資料陳舊、種類單一。同時,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流動人口的增加,對現有教育資源的配置機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義務教育基本“軟件”水平也不能適應均衡發展的客觀需求。由於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的差異,具 有較高學歷的年輕教師極少到條件相對艱苦的農村學校任教,師範院校畢業的優秀農村學生也很少回鄉任教,大多數進入縣城以上的單位和學校。這使得優秀教師高 度集中在縣城以上的學校,高度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區域、城鄉和學校之間教師隊伍(包括校長隊伍)的數量、質量、結構、能力等方 面存在較大差距,不能適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客觀需求,導致農村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和提高。

(三)教育教學質量不高且極不平衡成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隨 着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和教育資源逐漸豐富,學校之間的本質差異日益凸顯出來。突出表現在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精神面貌、學校領導的`管理水平和領導方 式、學校制度的更新與完善、學校文化生態的形成與優化等差異。這些差異最終表現爲義務教育質量的差距,這種本質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三、促進雲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思路、工作目標和任務

(一)基本思路

以 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把義務教育作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發展作爲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以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爲目標, 以提高教育質量爲核心,通過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整體提高教育水平,促進義務教育的內涵發展和均衡發展。以大力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 區、邊疆地區和薄弱學校義務教育水平爲中心,以縣級行政區域內率先實現均衡爲工作重點,大力推進區域內學校與學校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鼓勵有條件的 地方努力推進區域與區域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經 過努力,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改善,義務教育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機制更加健全,素質教育取得積極成果,努力 滿足人民羣衆對較高質量義務教育的需求。力爭在2015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辦學條件均等化。學校數量、規模滿足生源變化的需求,教學設施設備配置水平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師資配備均衡化。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進行教師編制配備,確保教師補充渠道暢通、科學。進一步完善縣域內教師定期交流機制和培養培訓制度,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育質量均勻化。建立健全學校、學生、教師、教學四位一體的評價機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生源得到均衡分佈,辦學質量差距逐步縮小,整體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學生擇校就讀現象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