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近年來,由於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以及公共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偏差,導致地區、城鄉以及學校之間教育的發展差異顯著,差距日益凸顯出來。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201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1】

1994年,天津市提前6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歷史性目標後,全市基礎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奮鬥目標指引下,從學校佈局調整着手,從結構優化着力,從擴大優質資源着眼,走出了一條教育爲社會主義服務、爲人民服務的創新之路,打造天津基礎教育發展歷史上的“黃金十年”,全市義務教育跨入一個加快發展,促進均衡新的發展階段。

一、調整學校佈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學校之間、地區之間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並在一定範圍內有逐漸拉大的趨勢。其中,最爲基礎和重要的是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別所導致的學生教育機會的不公。解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不僅需要從戰略策略、政策層面,針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問題,制定有效方針政策,更爲重要的是,通過政府行爲對教育資源配置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努力縮小學校之間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異,實現教育機會的均衡。因爲,在影響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問題,直接影響教育機會的公平。其中,從政府角度來看,首先是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爲前提,爲社會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這是初步實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平等和公平的基本要求。

1993年10月,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響亮地提出了“教育興旺,天津興旺”,這一城市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1994年實現“普九”達標後,市委、市政府提出“普九達標不停步,提高標準上水平” 的工作要求,並把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新目標。

1994年12月,全市教育佈局結構調整首先從農村開始。這不僅是爲了從易到難、探索經驗,更主要的是因爲農村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廣大農村地區更加迫切需要改變教育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這個歷代農民的願望,目的就是實現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均衡發展。經過6年的努力,到2000年,共投資25億元,新建規範化學校974所,新建學校的建築面積達到404萬平方米,1300所薄弱學校被撤消。除部分村級小學外,農村地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基本完成,期間市財政從兩個方面對新建學校給予專項補助。一是基建補助:小學每校20萬元,初中每校30萬元;二是設備補助:小學每校4萬元,初中每校10萬元。這次調整校舍設施基本達到規範要求,教學裝備也有所改善,初步改變了農村中小學在辦學基本條件上落後的面貌。

在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1999年1月,市政府全面部署和啓動市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計劃結合全市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5至7年時間將原有的570所中小學調整爲390所規範化學校。市區佈局調整不僅是爲了解決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不規範的問題,還結合工業結構調整和老城區的大面積改造,結合城市建設規劃以及街道社區建設和居民小區建設,把中小學校作爲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進行安排,以教育發展帶動城市的文化建設,使教育成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到2003年,市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取得重要進展,60%以上的中小學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裝備、生活設施等方面達到規範化要求,有的區,像河西區規範化學校建設進度達到90%。經濟條件好的區,如塘沽區、大港區按市頒標準將所有學校改造一遍,全面完成了中小學佈局調整任務。隨着中小學佈局調整的推進,特別是一批薄弱學校的撤併,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基本辦學條件的差距明顯縮小,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學校的管理水平顯著改善,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小學佈局調整有力地推進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大力推進“雙高普九”,實現高標準的均衡發展

2001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占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在2010年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即“雙高普九”)。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要求,於2001年11月召開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會上頒佈《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若干意見》,把全面完成中小學佈局調整作爲深化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明確提出了到2005年義務教育要基本實現“雙高”的宏偉目標。

爲此“十五”期間要完成三項任務。一是在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基礎上,將農村地區現有的1280所村辦小學,調整建設成450所規範化小學,二是全面完成城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三是頒發“雙高普九”標準,制定分年度推進規劃,拿出逐步實現“雙高”的措施、紮實推進“雙高普九”。到2005年,讓全市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都能享受較高標準、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工作會後,天津義務教育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由於滿足了人民羣衆“上好學校、找好老師、受好教育”的需要,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高度評價,被譽爲“民心工程”。各區縣黨委和政府都把學校佈局調整列爲本區縣的“一號”工程。各有關部門主動支持、簡化程序、減免收費,減輕了學校負擔,保證了工程進度。到2003年底,農村撤併村小569個,新建規範化的村小191所,總投資7個億。爲促進村小建設,市財政提高了補助標準:基建補助每平米300元,設備補助每校1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這些學校的建設水平和裝備水平。與此同時,城區中小學佈局調整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3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轉《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意見》和《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及其六個附件。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進“雙高普九”,明確了2003年至2005年的三年實施計劃,以確保“十五”末實現“雙高普九”任務。

天津推進“雙高普九”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天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並明確了推進“雙高普九”的主要責任在區縣,調動了區縣政府進一步抓好義務教育的積極性;二是“雙高普九的標準”符合天津基礎教育的實際,是一個實事求是的, 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僅有辦學“硬件”的標準,更爲重要的是有辦學“軟件”比如隊伍建設、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教學管理、教育質量的具體標準,還有條件保證比如經費投入的明確規定。這個標準共四十條,其中量化指標達20個,並用六個附件將標準進行細化,使這個標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三是頒佈“標準”的同時還下達了驗收細則及獎勵辦法,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加快推進進度,市政府對全面完成任務、驗收合格小學每校20萬元,初中每校35萬元的獎勵;四是市政府對農村區縣給予政策性傾斜,籌措專項經費,幫助有困難的農村地區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完成“雙高普九”任務。

由於目標明確、政策清楚、措施有力、機制有效,極大地調動了區縣和學校去創造條件,實現“雙高”目標的積極性,截止2003年底,僅市中心六區就有160所中小學達到“雙高普九”規定的標準,通過了市級驗收,市政府撥款3000餘萬元對達標學校進行了獎勵。

爲進一步改變農村學校實驗裝備、音體美及電化教育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天津市教委於2004年初啓動了農村地區義務教育“教學裝備升級工程”,市財政投入1.1億元,加上區縣配套的1.1億元,共2.2億元的專項資金,確保農村學校的教學裝備達到“雙高普九”規定的標準,目前這項工作還在實施之上。

“雙高普九”提高了區縣政府對義務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理順並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投入得到保證,學校幹部、教師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天津義務教育的入學率一直保持在100%,鞏固率在99%以上,殘疾兒童入學率超過95%,流動兒童、少年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服務。我們認爲“雙高普九”目標的實現,將使天津義務教育達到一個高標準的均衡。

三、狠抓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大力提高所有學校的辦學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天津近幾年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加強學校管理,提高學校辦學水平。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幾年來,天津市以人事制度改革爲突破口,按照“按需設崗、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覈、科學管理”的原則,依法實施了教師資格制度和人員聘任制度。大批學歷合格,素質較高的教師走上了教學崗位。同時,一批不合格的教職工在聘任過程中也被辭退或轉崗,初步形成了公平競爭,有序流動,有效激勵的運行機制。此外,爲進一步拓寬優秀師資來源渠道,近5年在全國各類高校招聘1400餘名緊缺學科的優秀畢業生到中學任教,不僅補充了師資不足,也改善了師源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二是加強教師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學歷層次和教學能力。截至2003年,全市中小學教師第二週期繼續教育的全員培訓率達到99.6%,教師的師德和專業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繼續教育已納入依法治教的軌道。信息技術得到普及,30%以上的教師能夠自制軟件,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創造了條件。三是加強了骨幹教師隊伍建設,配合“跨世紀園丁工程”的實施,共培養市、區縣兩級學科帶頭人2000餘名。天津市還將中小學市級骨幹教師,送到國家級骨幹師培訓基地接受培訓。與此同時,我們還下大力量加強了中學校長的培養,選派名校長攻讀碩士學位,選派中、青年校長分批赴歐、美、日等國深造。還通過舉辦“校長辦學思想研討會”、“名校長論壇”等活動,使先進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辦學經驗在全市得到推廣,幫助校長轉變觀念,鼓勵他們成名成家。根據當前的實際需要,還制定相應計劃,培養研究生學歷和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中青年教師。通過特定特殊政策,鼓勵師範大學和其它高等學校創建各具特色的研究生班和教育學院,爲教師的進一步深造打開“綠色通道”。

第二,以信息技術爲紐帶,推動優質資源共享。遵照天津市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戰略要求,爲加快實施“校校通”工程。市政府從2002年起的3至4年中,每年由市財政拿出5000萬元,區縣財政配套7500萬元,投資總額達5億元,用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設備的購置。“十五”期間,重點裝備1500間高配置的多媒體網絡教室,在500所中小學建成規範化的校園網。發揮市教委高速寬帶網和信息資源中心的輻射作用,構建一個市、區縣、校相互聯通、服務於高質量教育教學的寬帶多媒體廣域網,建設一支掌握教育理論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隊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目前,這項投資巨大,影響深遠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了重要進展。2003年,全市初中信息技術課開課率達100%,小學信息技術課開課率達80%。另外,還通過統籌協調,使學校之間的優質的教學設備、教學設施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第三,以創建優質學校爲龍頭,帶動一般學校全面上水平。“雙高普九”的根本目的是爲全體學生提供更高標準、基本均衡的教育教學條件,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上好學校、找好老師、受好教育”的願望。根據這一精神,天津以建設規範化學校爲基礎,以創建優質學校爲龍頭,以“雙高普九”爲目標,以整體推進爲策略,全面推進“雙高普九”工程。以優質初中建設爲例,2002年,大力推進了區域性優質初中羣體創建活動。重點抓了兩方面工作:一是培養樹立了20多個先進典型。二是以現場會的形式,大力推進區域性優質初中創建活動,隆重召開了“天津市優質初中創建活動現場推動會”。引導各區縣開展區域性優質初中羣體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全市初中建設水平。

四、兩點啓示

啓示之一:要樹立發展才能實現均衡的理念。教育均衡發展與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應當是一致的,教育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羣衆對優質資源需求越來越高,在保障教育基本條件均衡的條件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教育,纔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因此,要樹立發展才能實現均衡的理念,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有條件的學校加快發展,創辦優質教育地區和特色學校,以優質學校帶動一般校共同發展。在當前教育資源還不是極大豐富、地區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存在差別前提下,以理想化的教育均衡發展模式指導教育實踐無疑會給教育改革與發展帶來損失。

啓示之二: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環節。在教育資源配置差距導致學生教育機會嚴重不均衡的條件下,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責任是政府,因爲沒有政府投入作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只會是無本之木。但另一方面來看,教師是教育的主體。無論條件如何,教師在教育發展中起着決定作用。同樣,教育均衡發展最終都是由教師完成的。教師隊伍均衡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在當前,經濟不太發達的條件下,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理想,更需要廣大人民教師艱苦奮鬥。但應當看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才流動性增大,對教師均衡配置帶來很大影響。城鄉差別、校際之間差別帶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差距。因此,必須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這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環節。

  【201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2】

爲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近期,區政協組織部分教育界政協委員,對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全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98所,其中,完全小學334所,初級中學和九年制學校6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農村374所,城區24所(含市直、廠礦、民辦學校)。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97035人,其中,小學63235人,初中33707人,特教學校93人。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8351人,其中,小學5115人,初中3236人。

二、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全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有關精神,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的發展差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合理配置資源,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一是認真落實全區教育佈局結構調整規劃,近三年共調整撤併農村中小學校40所。嚴格落實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劃片入學政策,在城區新建初中一所,有效緩解了“大班額”。二是積極改善辦學條件,2011年以來,先後爭取校安工程等教育基建項目97個,總投資15995萬元,新建、改擴建82所中小學校舍9萬多平方米,消除D級危房近17萬平方米。爲學校配置了5300多萬元的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信息化設備和圖書資料等,提高了教育裝備水平。三是切實加大義務教育經費投入,2013年,全區財政教育支出81341萬元(其中義務教育支出60386萬元),佔全區當年公共財政支出的17.9%,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4.35%,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0.4個百分點。

(二)加強隊伍建設,義務教育師資水平明顯提升。完善教師補充機制,2011年以來,先後通過引進人才、公開招錄等方式補充教師876名,退休教師422名,教師結構得到優化。加強教師培養培訓,近三年累計組織教師和校長11000多人次,參加國家、省、市、區級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校長的管理能力。制定《涼州區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教師對口交流辦法》、《關於實行教師交流工作制度的意見》等文件,促進了教師有序合理流動。落實農村教師津貼制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實施教師“安居工程”,修建教師公租房和週轉宿舍671套,改善了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三)促進教育公平,特殊羣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有效保障。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2013年秋季,城區公辦學校共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251人,基本保障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留守兒童工作目標責任制,使6770名留守兒童全部入學。堅持以特殊教育學校爲主、以隨班就讀爲輔,重視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工作,全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86.1%。對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了異地搬遷,改善了辦學條件。

(四)加強組織領導,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體責任得到強化。區委、區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切實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成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於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涼州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和《涼州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規劃》,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責任制,積極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切實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黨政重視、部門協作、社會支持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義務教育基礎依然薄弱。主要表現在學校硬件設施不足。全區危房校舍共56.7萬多平方米,佔校舍總面積的75.5%,其中需拆除的佔35.6%。計算機生機比達標的小學只有44所,佔 13.2%,初中均不達標。“班班通”多媒體終端設備達標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只有5所。生均擁有圖書達標的學校僅佔學校總數的61.2%。所有中小學音體美器材配備均達不到二類標準。部分初中、小學理化生和科學實驗儀器尚未配備。

(二)城鄉之間教育不均衡現象比較突出。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在校園環境、教育裝備、教師素質、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優質學校主要集中在城區,農村優質學校比較短缺,引發農村學生向城區優質學校流動,加劇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大校額”。同時,城區優質學校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區,不僅佔地面積過小,而且缺少拓展空間,學校發展普遍受到限制,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面不廣。

(三)校際之間教育不均衡現象明顯。在城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在辦學條件、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距,造成校際之間教育教學質量的明顯差異,大部分學生涌向教育教學質量好的優質學校,導致“擇校風”難以根治。如位於城區的新鮮實驗學校,由於管理跟不上,教學質量不高,目前學校僅有8個教學班430名學生,有14間教室和部分功能室閒置,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在農村,中心學校與村小學之間、中學與中學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大部分學生更願意選擇到中心學校、條件好的中學或城區學校就讀,造成農村中小學校學生源逐漸減少。據統計,在農村,學生規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學有155所,佔全區完全小學總數的46.4%;300人以下的初中14所,佔初中總數的25%。

(四)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一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平均年齡44歲,其中45歲-50歲教師1098人,50歲以上教師791人,分別佔農村教師總數的14.6%和10.5%。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盡合理,根據標準化學校辦學標準,目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音樂、美術和英語等學科專任教師缺編220人。三是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農村中職以上教師佔農村教師總數的36.8%,而城區中職以上教師則占城區教師總數的55.6%,長期在農村工作的教師職稱無法評聘,影響了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四是教師交流比例仍然較低,教師交流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五是部分學區、學校教師配置結構不合理,城郊學區和交通便利、基礎較好的學校有教師超編現象,偏遠學區和交通不便、基礎較差學校則有教師缺編現象。

(五)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偏低。一是區財政雖然落實了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兩個比例”的要求,但增幅依然較低,保障能力比較脆弱,遠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二是按照標準化學校建設的要求,經測算,實現學校硬件設施基本達標,2014年-2016年共需投入近10億元,資金缺口較大。三是根據國務院和省、市、區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實施意見精神,應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覈定公用經費。但目前僅對農村不足110人的學校按110人覈撥了冬季取暖費,公用費用仍按照實際學生人數覈定撥付,導致不足100人的學校經費異常緊張,學校正常運行難以保證。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感。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少年兒童“上好學”,對於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增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貫穿於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全過程,廣泛宣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形成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的共識,營造有利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統籌教育規劃,着力調整和優化學校佈局。加強與市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的彙報銜接,修訂和調整城區教育佈局規劃,把城區義務教育佈局規劃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生源變化和人民羣衆的現實需要,充分考慮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等因素,合理調整學校佈局,確定學校辦學規模,優先保障學校佈局調整用地。新建居民小區需要設置學校的,應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學校佈局和規模與學齡人口分佈相適應,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三)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提高義務教育保障水平。一是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全面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和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加大對辦學條件薄弱學校的財政支持力度,分年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義務教育補短補缺,努力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二是認真設計規劃教育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教育投入,力爭將全區硬件設施不達標的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列入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重點實施範圍。三是盤活教育佈局調整後的閒置校舍資產,將盤活收益全額用於義務教育,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助學,拓寬教育經費投入渠道。四是嚴格落實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實施意見精神,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覈定和撥付公用經費,保證其正常運轉。

(四)創新管理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一是加大城區校長、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對口支援薄弱學校力度,充分利用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帶動薄弱學校發展。二是充分考慮學生上學的利益,對農村保留的現有學校和教學點,合理高效配置教育資源,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便學生就學。三是學習借鑑民勤縣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以城鄉學校聯盟組團發展爲依託,實行“強弱聯盟、管理互通、捆綁考覈、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和管理模式,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區域內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差距。四是探索建立在學區範圍內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提高現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義務教育發展質量。一是完善教

師補充機制。根據專任教師缺編情況確定招考和引進計劃,減少長線學科教師招錄人數。新增教師優先補充到農村和薄弱學校任教。二是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崗、編、人、薪相對應的教師配置機制,提高教師配置效益。嚴格執行校長定期交流任職和骨幹教師、專任教師每年按一定比例在區域、城鄉、校際交流制度。制定學區內部教師合理配置和交流制度,實現區域內校際間師資配置的相對均衡和合理流動。三是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提高中高級崗位設置比例,將職稱評聘進一步向農村傾斜,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

(六)加強督導評估,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際,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制度,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考覈評估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標,對照《甘肅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辦法(試行)》中的評估內容和評估標準,定期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管理和教育質量進行動態監測。建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獎懲機制,調動各方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積極性。依法加強對學校辦學行爲的監管,規範辦學行爲,強化安全管理,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爲學校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2017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2.2017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3.2017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4.201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彙報

5.2017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6.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7.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8.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9.2017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10.201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