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年優秀個人“走幫服”民情日記

2017年優秀個人“走幫服”民情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導語:真心的“走幫服”活動,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思考和決策更接地氣,更有底氣,更聚人氣,縮短與民衆心的距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7年優秀個人“走幫服”民情日記,供各位參考。

2017年優秀個人“走幫服”民情日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急需關愛的城市社區空巢老人

2017年4月11日-13日,根據街道統一安排,我到分配到的居民家中進行初次走訪,皋南新村114號樓到117號樓,並沒有想像中的諸多白眼和不屑,大部分家裏有人的居民戶都很熱情,當我說明來意,更是禮遇有加,紛紛說這個活動真是好,早該這麼做了。我跟他們拉着家常,填着基本情況表,發放聯繫服務卡,親切感不斷攀升。

3天時間,共走訪39戶,回到單位我將他們的基本信息進行了電腦彙總、統計分析。39戶中,房屋面積從78平方米到90平方米不等,均爲九十年代建設,經過前兩年的老小區改造,小區的綠化、停車位基本能滿足現在的需求,美中不足的是小區外立面改造沒有落實,偶爾會有外牆塗料剝落,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通過對居住人口基本情況的分析,我發現,小區居民明顯趨老齡化,更爲突出的問題是窩巢老人較多。39戶中有12戶爲單獨居住的老年人,老夫妻倆的有9戶,1人單獨居住的有3戶,這些老人子女大都已經搬離或長期在外地工作,甚或無子女。走訪中,老人們無不表露出對現狀的無奈和傷感,拿着我發給他們的聯繫卡,很是珍視的有的放進錢包,有的壓進玻璃臺板下。因爲曾有兩年社區工作的`經歷,我記得幾年前,市鎮兩級就將爲空巢老人服務的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當時,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一項如何重要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的填了一堆的表格,整理髮放了一堆服務業從業人員電話,切實的服務、點對點的聯繫並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這次走訪,我才真正發現,這是一個多麼迫切的現實問題。

《參考消息》上曾說“空巢老人”的出現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新問題。如何找到應對之道,纔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在目前這個困局之下我想我們能做的:

一是認真落實好走幫服活動,定期走訪空巢老人家庭,給老人晚年生活一點支撐;雖然這是一項工作任務,雖然我有126戶的走訪任務,但我覺得工作重點應該放到老、困、貧上來,應當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統美德積極傳承下去。

二是藉助社會公益力量,關注空巢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孤獨老人的訴求,及時聯繫一些義診、義工到小區爲空巢老人服務。

三是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意見,真正將“呼救通”等網絡建立健全起來。從根本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我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健全的社會服務網絡的建設,我將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其中。

  用路的距離縮短心的距離

  ——走幫服案例與心得體會

前幾日再到我“走幫服”的小區看到,小區的醒目處已做了好幾處提示語——“外來車輛禁止入內”,我不由會心一笑。事實證明,道路雖近,不走就不可能到達;事情雖小,不做就不會改善。只有帶着感情、帶着責任、帶着問題,真走真幫真服務,我們的工作纔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是如城街道社會事業局工作人員,我所走訪的是城南社區的一個老小區,小區裏沒有物業管理,沒有電梯,我第一次有如推銷人員,一個樓道一個樓道的挨家敲門,遇到一個個不解的冷麪孔、善意的熱面孔,冷板凳熱板凳都座得如坐鍼氈,因爲所遇到問題,所知曉的狀況,憑我一已之力是無法改變和解決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帶着責任做好黨和政府紐帶和喉舌的角色,認真填好《城鄉家庭基本情況信息表》,不厭其煩的“六問六送”,真摯遞上聯繫卡,用心的記下居民所反映的問題。我在有限的時間內走訪了42戶人家,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生活都比較安康幸福,當然也遇到普遍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困難。

我走訪的第一戶是紫竹園的冒靜平,六十多歲,他聽說我們是政府下來走訪的,竟然大發其火,說他多次反映小區情況,都無人過問,他不接受走訪,等問題解決了再來。後來,在耐心告知他我們的來意後,他才平心靜氣的告訴我具體情況,小區隔壁保險公司的上班人員佔用小區車位和垃圾筒,導致他的子女下班回來沒地方停車,保險公司大量的垃圾污染了小區環境。我告知他我一定幫他把問題帶到,他也愉快地和我再見結束走訪。居委會了解情況後,目前已儘快解決了此問題。

後來,我相繼遇到了一戶貧困家庭,兒子媳婦都沒正式工作,生活窘迫,老夫妻身體不好,靠做手工勉強度日,這種情況回來後交流反映,這種情況不屬政策照顧對象,我想也只能等後續的走訪服務中,從社會工作者的角度,進一步瞭解幫扶。

還有一個共存的問題,好多居民建議老小區改造,要求裝電梯,因爲好幾戶家庭四代同堂,家有九十多歲老人,下樓活動困難。這個問題隨着老年社會、空巢老人到來的現實狀況,相信總有一天會從不同的渠道來解決的。

一路走訪下來,感受頗多,我覺得這是一次腳踏實地的羣衆路線,我覺得羣衆說了什麼逆耳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聽進去多少,記在心上多少,反映和解決問題多少。我們的走訪,不是吊高羣衆的胃口,讓他們提無理的要求,而是通過我們權威的政策傳遞,合理的說服解釋,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切實解決能解決的問題。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的思考和決策更接地氣,更有底氣,更聚人氣。真心用“走幫服”路的距離來縮短與民衆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