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民情日記優秀範文一篇

民情日記優秀範文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一、記民情日記好處

民情日記優秀範文一篇

我鎮從2003年6月以來,圍繞“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辦百家事、致百家富”這個主題,開展民情日記活動。通過近三年來的民情日記活動,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是幹部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得到了提高。開展民情日記活動,既要把平時瞭解到的民情記在本子上,又要及時處理好民情,並要定期集中彙報,爲此,要求我們每一位幹部必須加強學習,熟悉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學會和掌握體察民情、瞭解民情的工作方法,爲民辦事、爲民服務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是幹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得到改進。民情日記是我們幹部與廣大羣衆溝通的有效載體。開展民情日記活動以來,我們鎮幹部下村的次數多了,與羣衆聯繫溝通時間也多了,駐村的各種情況和問題也掌握瞭解。通過記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辦民事,由“羣衆上訪”變爲“幹部下訪”,改變了幹部的工作作風,使廣大幹部樹立了親民、愛民、爲民的執政理念,從而得到了廣大羣衆的擁護、支持和信任。

三是幹部素質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開展民情日記活動,鍛鍊了幹部才幹。我們下到農村瞭解民情後,要將民情以書面形式按要求格式記錄到民情日記本上,在整理民情、記錄民情的同時,鍛鍊了我們的寫作能力;在民情日記彙報會上,又鍛鍊了幹部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跟蹤解決民情日記反映的問題時,又提高了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民情日記選錄

廣水市農辦副主任 吳祥華


4月1日 星期五 天氣 晴


春天的大地一片蔥籠,到處孕育着希望。今天,我們與全市其他“三萬”工作隊員一樣,奔走在田間地頭,進到農戶的家裏。


訪貧問困總關情

上午,我與工作組的黃衛平、劉秀榮、楊甫漢一起,攜廣水市紅星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蔣遠輝,一起來到楊寨鎮高山村。

我們首先來到五組村民李世民的家裏。進去後,我們詢問了他家的生產生活、子女就業及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情況:今年73歲的李世民,共有5個兒女,均長年在外打工,經濟條件較差。他雙眼失明十幾年,現在與老伴獨居,經常靠幫人剝剝花生補貼家用。因兒女極少盡孝,加之生活不便,經濟窘迫,常常有輕生的念頭。當聽到我們到他家時,老人緊緊拉着我的手不願鬆開,悲情地說:“有時想吃點肉都難上加難,真不如一走了好,免得增加他們的負擔!”聽到這句話,我們大家的心都很沉很沉,勸說他一定要克服當前的困難,新農保的政策馬上就要實施。臨走時,工作組拿出300元錢塞給老人,並找村支部書記了解他兒女的情況,讓村裏做好他們的工作。畢竟,百善孝爲先!

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沙子路,我們又來到了二組69歲困難戶嚴祥文老人的家中。嚴祥文老人是村裏的老支書,共產黨員,爲該村工作22年。他個頭不高,一臉黝黑,從他的語氣中就能分辨出他的精明與能幹。看到我們,一家人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搬凳子、倒開水非常客氣。當我們問到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是否落實時,他急忙拿出家中的一卡通給我們看,並感慨萬千:“真是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種田不交稅、孩子上學不要費,還有這補那補,政策實在是太好了,咱這困難只是一時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最後,在他堅決不要的情況下,我們還是硬塞給老書記300元錢。在我的心裏,他象一團火,可以照亮身邊的人,給別人以希望。


  牽掛生產壟上行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們看到一位老漢正在田裏散農家肥。這位汪老漢今年71歲,爲了增加收入,老兩口共種地7.5畝。得知這一情況,我們立即向當地農戶借了幾個釘耙幫助老人,因爲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所以這種勞動對我們來說很熟悉,就象是又回到了童年。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過去了,我們汗流夾背,幫助他散了近半畝的農家肥,但我們沒有感到累,因爲勞動是光榮而快樂的!

走出農田,嘩嘩的流水聲將我們吸引過去。這是高山村在抽下秧水!我們立即奔過去,清澈的流水從高山水庫順着近千米的隧道汩汩涌出,爲全村五個小組解決了下秧水的燃眉之急。通過實地察看、仔細詢問,我們瞭解到:原來的渠道因年久失修,從中間塌陷了,根本不能使用,所以高山村的村民爲了生產自救,克服重重困難自發挖掘出了這條隧道用來引水。感謝他們,這些可愛的農民老大哥!沒有他們的辛勤勞作,就沒有我們的豐衣足食!

中午,我們一行六人到農民張國濤的家中吃飯,並按照標準付了生活費。


 共謀發展拳拳心

下午,按照我們的要求,村裏找了12個黨員及羣衆代表進行座談。

我代表市“三萬”活動辦公室、市農辦宣講了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強農惠農政策,尤其是對農民負擔政策、良種補貼、退耕還林政策、農機具補貼及家電下鄉等政策進行了詳細講解。最後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原村委會主任代艮安說,黨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但政策落實力度不大。一是水利設施損毀嚴重。原來的大塘變成了小塘,深塘變成了淺塘,導致農民只能靠天吃飯。水利渠道更是年久失修,有時想提點水,在路上也損失了一大半,所以現在灌1畝田需要提3畝田的水,實現可惜。二是“灣灣通”還未實現。他們村人口比較集中的共有四自然灣,已經通了兩個,剩下的兩條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平時一路坑,村裏多次請示、屢屢維修都沒有徹底解決。希望我們能夠幫忙想想辦法。

大塘角村的黨員代表嚴家寶也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他們近7畝水面的當家塘長期漏水,所以既沒地方蓄水,又沒地方提水,這個灣完全靠天吃飯;二是楊寨鎮醫院收費較貴,同樣的檢查在鄰近的孝昌縣及廣水二醫院只要5塊錢,但楊寨鎮醫院卻收了16.5元,他很是不解。

還有羣衆提到農村拋荒問題嚴重,家電、農機具下鄉補貼不如鄰近縣市優惠等等問題,我們都一一記錄下來。

回家時路過楊寨鎮鎮府,我們對涉及到鎮管的有關問題找了分管的負責人,並詢問了情況,希望能給農民滿意的答覆。對於需要職能部門配合解決的問題,我們會積極協調,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解決。

真正要讓黨和政府的陽光照在每個農戶的窗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