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優秀民情日記:書記帶頭大走訪

優秀民情日記:書記帶頭大走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導語:書記帶好頭,做好相關工作是發展好農村極其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優秀民情日記:書記帶頭大走訪,歡迎各位的閱讀和借鑑。

優秀民情日記:書記帶頭大走訪

架起黨與人民羣衆的連心橋

  ——孫xx基層走訪日記

我大走訪的聯繫點是xx縣xx鎮xx村,該村位於xx鎮北部,南北貫穿靈雙公路,共7個自然莊,耕地面積5000多畝,人口3796人。10月19日,我處理完手頭工作,就滿懷激情,帶着使命,輕車簡從,來到大陳村走訪調研。兩天來,我走進田間地頭、羣衆家中、生產車間,與當地農民拉家常、說變化、談發展,推心置腹,促膝交流,收穫很大。

 一、圓圓:我很想媽媽

晚上,我住進了農戶盧書言的家裏。老盧家有6口人,老盧夫婦、女兒女婿和外孫圓圓、樂樂。老盧質樸爽朗,舉步生風,知道家裏來了客人,就專程從外邊趕回來。晚飯,我們坐着條凳,圍着方桌,吃農家飯,聊農家事。老盧常年爲別人開大貨車,女兒女婿外出打工,老伴在家種地和照顧外孫,一年下來,全家收入在十多萬,這在大陳村算是中上等戶。正吃着飯,老盧手機響了,車主催他走車,老盧說聲抱歉,就腳不點地的走了。老盧外孫活潑可愛,不怕生人,我很快就與他們拉近了距離。我問圓圓和樂樂現在最想什麼,他們說最想媽媽,上次見到爸媽還是八月十五。父母外出打工,聚少離多,只有春節和中秋節纔回來,每年最多能見兩次,過完節就匆匆走了,平時都是奶奶接送他們上學。這在大陳村很普遍,有的父母長時間不能與孩子見面,孩子甚至忘記了父母相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本來應該得到的關愛與溫暖。監護人大多數是隔代的老年人,年紀大,文化層次低,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在學習上給孩子很好幫助和指導。

鄉村的夜晚安靜極了,偶爾只有遠處傳來一兩聲狗吠,但我卻心潮澎湃,輾轉難眠。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怎麼爲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近年來,我市鄉村工業園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潮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蓬勃發展。從試點情況看,鄉村工業園不僅承接了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還成爲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更成爲吸納勞動力在當地就業,爲農村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的治本之策。園區建在家門口,許多農民選擇就近務工,既能料理農活,又能照顧老人和教育孩子,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的留守生活。

 二、郭勇:租地要是都能連成片就最好了

晚飯後,我打着電筒,沿着靈雙公路去串門,路西側有一家燈火特別亮,門口停放一臺東方紅牌拖拉機,裝滿豆子的麻袋堆得像小山似的,一派豐收景象。我走了進去,說明來意,主人是一個四十左右的漢子,熱情接待了我。他叫郭勇,長得健壯結實,家有5口人,老父老當益壯,老婆勤勞能幹,女兒衛校畢業後在家幫忙,兒子正上小學四年級。他是遠近有名的種糧大戶,今年租種了300多畝地,種植高產小麥和玉米,年收入在10多萬元。幾年前,他購置了一臺拖拉機跑運輸,幫助當地村民運送建築材料,又在自家開百貨超市和小吃鋪,每年家庭總收入有20多萬元,成爲當地致富奔小康的典型。種糧大戶要靠機械,他又購置小型四輪機、大型深耕拖拉機、玉米秸稈粉碎機及播種機,農業機械總投資多達15萬。去年午季一臺收割機着火了,心痛得幾宿沒有睡好覺,租別人機械連收帶種一年下來花去一萬多,今年一咬牙貸款9萬多買了一臺東方紅牌拖拉機。我說黨和政府有惠農政策,鼓勵種田大戶,對大中型拖拉機、耕作機械、種植機械、收穫機械和糧食乾燥機械等都有補貼,有些農機可補一半,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進行申請。郭勇說做夢都想有一臺大聯合,越幹勁頭越足,對種田信心十足。

郭勇家是一個熱鬧的去處,左鄰右舍聽到來了客人,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聊了起來。他們都說郭勇能幹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拉石料,回來再去鎮上買菜進貨,吃完早飯又去地裏幹活,晚飯前還能再到山上拉一趟石料。我問他目前最希望辦的是什麼事,他靦腆得嘿嘿一笑,說當地租地的比較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田塊比較零散,不便機械耕作,租地要是都能連成片就最好了。主人家的大黃狗來了,溫順地躺在我的腳下,閉着眼睛,似乎也能聽懂我們在拉家常、算收成、話發展,農家的院落裏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氣氛。

回“家”後,張張黑紅的`臉膛,雙雙粗糙的大手,句句樸實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通過土地流轉,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但我這次走訪看到,目前,不少地方土地流轉要依靠村幹部的協調或血緣關係、鄰里關係達成,流轉範圍也只能侷限在個別村的零散地塊,無法跨界規模流轉,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要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必須鼓勵引導土地流轉,將有技術有經驗的種植大戶調動起來。

  三、陳一樓:幹啥都得有技術

豐收季節,再遇上好天氣,人的心情也格外舒暢。吃完早飯,我向老鄉借了一輛自行車就出發了。一連看了兩個養殖廠,特別是陳一樓的養豬廠,有規模,技術好,會經營,效益高。老陳今年59歲,人老實,話不多,家有5口人,妻子、兒子、兒媳及孫子,是當代中國農村典型的小康之家。老陳2001年花8萬元購置了原村服務大院,又在村委會的幫助下貸款10多萬元,建了30多間圈舍,開始從事養殖業。五年後,進一步擴大規模,一次購進仔豬120頭,良種二元母豬15頭,當年就盈利近7萬元。嚐到甜頭的老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今年年初,經產母豬增加到36頭,目前已出售育肥豬380頭,預計年底可出欄育肥豬500餘頭。

一說到養豬,木訥的老陳話也多了起來,他說3斤飼料可養1斤豬,豬要長到200多斤纔出欄,目前市場行情每斤生豬9塊半,刨去飼料和其他費用,每斤可淨掙5塊,一頭豬穩賺1000多塊。現在豬苗都要按個買,30多斤的仔豬要500多塊。按目前行市,老陳今年可獲利近60萬元。

我問養殖業的關鍵是什麼,老陳笑了,顯得自信而自豪,他算得上是這一帶的土專家。他說養豬要講科學,要學會算大帳,捨得在防疫上投入。養殖業最怕的是瘟疫,“家有百萬,帶毛的不算,”一場瘟疫就會讓你變成窮光蛋。上幾年禽流感,有些養雞大戶,幾萬只雞一夜就死光了。根據他的經驗,養殖業10年一個週期,3年賠錢,3年保本,3年賺錢,還有一年就要看運氣。賺錢相當一部分賺的是自己的勞力錢,把給別人打工變成給自己打工,真正一年賺幾十萬元的爲數很少,而且這部分人要有經營頭腦,有資金,懂技術,還得趕上好行情。老陳說他現在很知足,政策好,好多疫苗都是國家免費發放的。面對家庭蒸蒸日上的新變化,老陳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養殖業是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當前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養殖業風險大,週期長,防疫不及時,就很可能血本無歸。同時,養殖業常受飼料價格影響,飼料價格又受糧食收成影響,糧食生產又受天氣影響,行情變化無常,養殖業面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爲此,黨委、政府要引導農民走科學養殖之路,加強對養殖戶進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科學養殖技術水平和掌握各種實用的技術與信息的能力,使他們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幫助他們規避和抵禦風險,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

  四、吳宗培、沈衍富:我們也要過上更好的生活

農民在通往小康道路上的看病難問題,一直是政府高度關注、農民特別關心的社會熱點。午飯前,我來到xx村衛生室,室內和走廊上擠滿了打點針的病人。衛生室雖然簡陋,還算乾淨,建立了村民健康檔案,牆上貼滿了疾病預防常識和各種規章制度。通過與老鄉交談得知,在村裏看病享受不到新農合的好處,但他們情願在這裏看病,到鎮上看病既不方便,也不便宜,亂化驗、亂檢查,實際上也報不了多少錢。下午,我來到村民朱藍宇家,與左鄰右舍的樓房比,老朱家的房子顯得低矮。孫子是山東淄博理工大學國防生,說起來一家人都感到自豪。老朱說不要蓋屋了,孫子以後要在城裏找對象,不用在農村找了。在農村娶個媳婦,連蓋房子帶娶回家,怎麼也得30多萬,沒有那麼多錢。老伴患白內障,幾乎失明瞭,前年做了手術,沒掏一分錢,直誇黨的政策好。目前,大陳村已有10多人因“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受益。“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擡”,反映了過去農民無錢看病的無奈,隨着新農合的逐步推進,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看得起病、住得起院,但在廣大農村地區,除大病能得到救助外,自費醫療仍然占主導地位,不少農民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惠。

村民吳宗培雖然是四世同堂,但卻是空巢老人,未能享受天倫之樂。房屋土牆草頂,還是上世紀70年代前的房子。家裏養了幾頭羊,晚上怕小偷,人就和羊住在一起。老吳大兒媳婦重病在牀,小兒子40好幾仍然單身,在杭州打工每月僅能掙1200元,農村低保名額有限,老兩口全憑一畝薄地度日,最大的願望是農村也能有一定水平的養老保險,過上更好的生活。79歲的五保戶盧丙漢,把一畝半地租給別人種,一年能給300斤糧食,加上每年政府補助幾千元,生活沒有問題。民政部門花了1萬元,給他蓋了兩間新房,房子雖然低矮,但足以擋風避雨。怎麼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妥善解決廣大農村困難羣衆的最低生活保障,讓每一位老人都能衣食無憂、安享晚年,體驗着夕陽下的幸福人生,是各級黨委、政府要下大力氣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沈衍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實人,他原爲鎮上農技員,被辭退後,經營起種子、農藥和化肥,由於人本分、守信用,生意一直不錯,一年能賺3、5萬,他認爲在家比外出打工好,能照顧老人和孩子。老沈自訂兩份報紙,關注國內外時事成爲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對農村秸稈焚燒、垃圾亂堆、污水橫流,特別是一些養殖廠污水無序排放,蚊蠅叢生,臭味熏天,嚴重污染周邊環境,更是痛心疾首。我在走訪中也看到,由於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生產生活垃圾多樣化,加上處置垃圾意識不強,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和重污染的垃圾隨地亂倒、亂扔、亂堆積,溝渠河流和村道周邊都有垃圾涌現。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當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這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農村居民是農村垃圾的直接受害者,也是農村垃圾的主要製造者,我想在加強農村垃圾集中清運的同時,最主要的是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下午,針對兩天來的走訪情況,我召開了鎮、村兩級部分幹部和羣衆代表座談會,重點圍繞留守兒童、土地流轉、新型農合、養老保險和農村改水改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座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我認真做了筆記。座談會結束,已近8點,天上繁星閃爍,地上萬家燈火,鄉村的夜晚和諧而又寧靜。我深切體會到,大走訪不僅要把黨的聲音送到千家萬戶,更要讓我們老百姓感受到黨的溫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他們堅信,只要跟着黨走,一定會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五、張彥:多爭取項目就會有更大發展

不能帶頭富,不配當幹部;不顧羣衆富,不是好乾部。村兩委班子成員不僅要帶頭致富,更要帶領羣衆致富,想盡一切辦法爲羣衆找準致富門路,出好發展點子,走共同致富、共同發展之路。

大陳村兩委班子大都是致富能手,村支部書記張彥,兒子媳婦在縣城開一家精品商店,他與妻子從事養殖和經營肥料,家庭年收入近20萬元。村主任沈龍在鎮上做建築鋼材生意,年收入也在10多萬元。但兩天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又都是抓項目的能手,在帶頭致富的同時,不忘帶領民富,使羣衆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村支部書記張彥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爭取項目就會有更大發展”。近幾年,他們積極爭取政府相關支持的項目,利用廢舊汪塘先後蓋上40棟兩間兩層的商品住房,新修水泥路15公里,新打機井25眼,建大小橋涵20座,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增加了村級圖書閱覽室,安裝了無線廣播網點。今年又爲中國農科院繁殖轉基因種棉50畝,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明年要擴大到300—500畝。

我深深感受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經濟是中心,也是基礎和前提。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提高農民收入,才能更好地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抓住了項目建設,就抓住了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就能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大陳村兩委班子能夠結合本村實際,把精力集中到抓項目上來,抓項目成了他們的自覺行動。

兩天來,我把自己當作是xx村的一員,真心傾聽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真誠解決羣衆問題,感到非常充實。對在大走訪中發現的問題,我認真分類梳理,進行一一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再三向老百姓做好解釋說明。大走訪活動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變上訪爲下訪,變接訪爲走訪,努力把情況掌握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形象樹立在基層,不僅體現出我們黨的作風,還體現出領導幹部對羣衆的感情問題,真正架起黨委、政府同人民羣衆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