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下基層大走訪2017年民情日記

下基層大走訪2017年民情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導語:爲進一步促進基層黨員幹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創先爭優,更好地推進發展、化解矛盾、服務羣衆、促進和諧,切實把創先爭優活動辦成羣衆滿意工程,在機關和村、社區的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了以“下基層、轉作風、問民計、暖民心、促和諧、謀發展”爲主要內容的“下基層大走訪”活動。以下是下基層大走訪民情日記,歡迎閱讀與參考。

下基層大走訪2017年民情日記

  下基層大走訪民情日記一

 X月X日 星期四 晴

 爲自己定下“四不”原則

今天,是我到XX鎮XX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

下午,我在大街上和幾位老人閒聊。開始,村民們不知道我的身份,毫不避諱地說了村裏的很多事。當得知我是任職的“第一書記”時,64歲的村民侯清坡驚訝地說:“原來你是縣裏派來的官呀,什麼架兒也沒有。就衝這一點兒,肯定能給村裏辦些實事!”初來乍到,聽到羣衆這樣的評價,我心裏感到熱乎乎的,激發起更大的工作動力。同時,也更增加了自己一定要爲羣衆辦些實事兒的壓力。

爲儘快掌握村裏情況,增進了解、建立感情,我拒絕了鎮黨委在鄉鎮駐地爲我安排住宿的好意,抱着被卷兒,帶上餐具住進了村辦公室。

吃過晚飯,夜色甚濃,村裏十分寂靜。我獨自躺在牀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白天村民說的話迴響在耳邊,語言雖樸實,卻是對我的鞭策和期待。我意識到,只有真正走近村民,辦他們想辦的事,才能贏得民心,取得成功。爲儘快融入羣衆,和他們建立感情,我給自己制定了“四不”工作原則:一是不找鎮、村幹部陪同走訪;二是不講普通話、不拿腔作勢;三是不穿西裝、皮鞋;四是不帶筆記本作隨時記錄。也許,開始不習慣,但我相信,這樣能拉近與羣衆的距離,傾聽他們的心聲,真正把實事辦到村民心裏。

X月X日 星期一 多雲

一瓶二鍋頭辦成一件大事

今天下午,鎮政府的幹部向我訴了一大堆“苦水”,說村裏幾位老人對“兩區同建”工作不理解,拒絕工作人員入戶丈量房屋和庭院面積。我想起,前幾天和那幾位羣衆聊得很融洽,他們也很通情達理,出現這樣的事情,原因主要是幹部們的工作沒做到位,羣衆不理解“兩區同建”政策。

藉着晚上沒事可做,我把這幾位農民邀到了我的宿舍,親切地稱他們爲“大叔”,也不讓他們稱我爲“書記”,直接叫“小褚”,並親自下廚做了幾個小菜,買來一瓶二鍋頭,和他們邊喝邊聊。在輕鬆的氣氛中,我給他們分析了今後農村的發展趨勢以及縣“兩區同建”的一些政策,很多事情是他們沒聽說過,在電視上也沒見過的,很感興趣,也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最後,他們對我說:“掏心窩子說,我們知道黨的惠農政策都很好。俺們也不是刁民,就是想讓黨委政府給個明白理兒。現在,你把政策說透了,俺們啥意見也沒有了。明天,就叫他們去家裏丈量房屋面積。”

幾位農民還對我說,現在村民有“三盼”:一盼能找到一條快速致富的路子,讓錢包鼓起來;二盼上級政策更加完善,農民不再爲生病、養老憂愁;三盼“兩區同建”順利推進,大家早日住上樓房。

與羣衆“交心”後,我的工作思路開始變得明晰起來。

 X月X日 星期日 多雲

爲村民賣紅薯出主意

XX村地處XX河西岸,耕地多爲沙質土,適宜紅薯生長,當地羣衆也有多年的種植經驗。經過與村幹部和羣衆深入交流,我決定把紅薯種植的規模化、高效化作爲努力方向,幫助村民開闢致富路。

上午,我第四次找鎮黨委政府領導溝通交流,計劃從註冊商標、規模種植、改良品種、拉長產業鏈條等環節入手,叫響XX紅薯品牌,促進農民增收。鎮領導對我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表示會大力支持。但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由於羣衆土地分散,不能形成規模種植;二是沒有專業的合作社,紅薯出售只能靠羣衆外出零售;三是由於品種單一、種植模式老化、收種季節集中,紅薯上市後沒有明顯價格優勢。

針對問題,我理清思路,打算下一步有序開展各項工作。首先,抓緊時間註冊“XX紅薯”商標,打造紅薯品牌;其次,與縣華豐食品公司等企業洽談合作協議,簽定紅薯種植、收購、加工合同,保障村民種植利益;再次,優選引進紅薯新品種,動員村民進行規模種植,建立土地流轉機制,併爲種植示範區鋪平道路、挖通溝渠。形成一定規模後,建設大型冷庫,儲存紅薯,打好“季節差”,爭取賣出高價錢。

  下基層大走訪民情日記二

 X月X日 星期五 晴

 拜訪老“朋友”

今天,是我到XX鎮水務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

我從縣城專門買了一箱牛奶,一大早就提着牛奶進了村,村裏人看見我,都問我去誰家走親戚。

其實,1994年以前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曾經在這個片裏當過片長,近20年過去了,我與這個村失去了聯繫,今年到這個村擔任“第一書記”。

提着牛奶,我先去了老村主任牟世傑的家,59歲的他看到我幾乎認不出來了,我握着他的手走進屋裏,老哥倆從過去到現在拉了一上午,牟世傑說:“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俺放心不下村裏的事,你來了這個村就交給你了。”

走出牟世傑的家,我感覺身上的責任更大了。我爲自己定下目標:兩年時間,一定要讓這個村擺脫落後。

 X月X日 星期六 晴

  想把企業引進村

今天,我到XX瓷業和XX工藝品廠聯繫,打算在村裏建加工點。

水務村是縣裏的偏遠村莊,離縣城有50多裏地。村裏40歲以下的青壯年男子都外出打工,村裏只剩下留守婦女和老人。村裏人均土地2.1畝,以種糧食爲主,村裏貧富不均,土地零散,有種植西瓜、韭菜和菜花的,但都形不成規模。

通過這段時間的走訪,我理清了思路,在村裏首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爲村裏找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配齊配強班子;三是培養致富帶頭人,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我有我的優勢,工商聯與企業有着密切的聯繫,我跟鎮上和村裏幹部商量了三次,我打算把會員企業引到村裏去,把加工點下設,我先聯繫XX瓷業和絹花工藝品,通過村集體辦加工點。

我是這樣想的,村裏沒有錢,爲羣衆辦事就沒有底氣,羣衆就對村幹部有牴觸心理。我把項目引到村裏,壯大集體收入,幹部幹起事情來就能甩開膀子,幹羣關係就融洽;另一方面也爲留守婦女和老人找到致富之道;第三方面,也可以通過引項目培植致富帶頭人,爲村裏培養後備幹部,配全配強班子。任俊莉 馬格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