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年市長大走訪民情日記:小康路上一起走

2017年市長大走訪民情日記:小康路上一起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導語:市長通過大走訪,可以瞭解城市發展,知道市民所需,從而可以更好看展相關工作,加快小康的步伐。下面是2017年市長大走訪民情日記:小康路上一起走,歡迎大家的閱讀與參考。

2017年市長大走訪民情日記:小康路上一起走

  市長大走訪民情日記:小康路上一起走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近年來,揚州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市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明顯提升,但在推進城市改造和全面小康進程中,城市特困人羣的生活狀態怎樣?他們有哪些訴求?政府和社會又能更好地爲他們做些什麼?

帶着這些問題,6月13日,我和民政局的王振祥同志來到了一個特殊地域——城市東南片區的文峯街道。這裏曾聚集了亞星、揚柴等一批老國企,見證了計劃經濟年代揚州工業經濟的輝煌,但隨着城市工業的轉型發展和退城進園,這裏已成爲一個典型的城中村,“三多”現象突出:一是貧困人口多,困難戶有1780戶,佔總戶數的6%;二是老年人口多,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接近20%;三是外來流動人口多,成員複雜、環境髒亂差、管理難度較大。

在社區同志的引領下,我先後走訪了該區域的東花園、聯誼路、鼎園、連運、三裏橋等五個社區的六戶困難家庭。每進一戶,心裏都爲之一沉。有的家庭生活環境陰暗潮溼、十分簡陋;有的家庭只有破舊不堪的幾張桌凳和一兩張舊牀;有的家庭成員長期臥病在牀、生活艱難;有的家庭老人、孩子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在逐戶走訪、話敘中,我瞭解到了這些家庭的詳細情況:有一戶祖孫三代三口人,老太太71歲,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和嚴重慢性病,孫子在外上大學,家庭收入難以支撐日常開銷;有一對夫婦都是殘疾人,孩子讀小學,家裏沒有什麼像樣家當,給我們喝水的茶杯都是從社區“借”來的;有一戶老兩口都已70歲開外,唯一的兒子重度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老兩口對兒子的未來有很多擔憂;有一戶老太太70多歲,女兒智力殘疾,女婿在外打零工,一個外孫在上海上大學;有一戶是孤身一人的殘疾人,靠微薄的養老金和親戚資助,僱了一名保姆照顧日常起居;再有一戶家庭,孩子因尿毒症剛剛完成換腎手術,揹負鉅額醫療費,丈夫在家裏照顧孩子,妻子在外打工。

以上這些家庭,是困難人羣中情況更爲特殊的羣體,他們的情形既有共性因素,又有個性問題。分析6戶樣本家庭的致貧原因,主要是“老、病、殘”——平均每戶連一個青壯年勞力都達不到;6戶家庭中有5戶家庭成員有殘疾人,而且均屬於二級以上的重殘;每戶家庭在看病就醫方面的支出都遠高於其他支出。這些特殊境遇的家庭,雖然政府和街道、社區均已按現行政策給予了重點支持,各級民政、殘聯部門和慈善等機構也作了很大努力,但入不敷出、勉強度日的情形並未得到明顯改觀。對於他們而言,脫貧尚未完成,小康之路更加遙遠。

走訪途中,我還碰到了許多社區居民,與他們進行了攀談交流,得知他們主要有“三點希望”:

希望政府能夠幫助居民特別是貧困人員減輕醫療負擔。這些年,各級政府通過實施藥品零差價、按病種收費等惠民政策,通過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通過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急難救助、慈善救助等救助制度,有效緩解了羣衆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問題。但也要看到,制度設計和政策落實上仍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比如,貧困家庭成員生病,不少用藥檢查不在省定醫保目錄報銷範圍內;又比如,有關政策規定對醫療救助對象有限制、對救助總額上要封頂。有關醫療救助資金對於患有重大惡性疾病的特殊羣體來說,杯水車薪,由此導致部分貧困家庭的獲得感不強。

希望政府更多關注養老問題。我走訪的幾個小區,年輕人口搬離、住戶以老年人爲主的現象愈發明顯。爲緩解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近年來,我們在全市街道、社區新建了一批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和配餐助餐點,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歡迎。廣大老年人希望能夠在硬件上對社區養老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在服務上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需求服務上要更加註重多元化、特色化與個性化,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人不離家、服務到家”的居家養老服務。

希望政府加強居住環境的整治。走訪中,我瞭解到文峯街道不少老百姓通過入住安置房、解困房改善了居住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但目前有一些小區的後續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缺乏社區配套用房,有的綠化帶變成了“私人菜地”,有的公共設施已經破損不堪,居民們要求改善小區環境的呼聲日漸強烈。正如一位居民所說:“不但希望住進樓房,還希望住進花園。”他們希望政府抓好小區環境整治,改進小區的物業管理,增進鄰里之間的溝通了解,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區域的髒亂差局面。

這次走訪,時間雖短,但場景歷歷在目,收穫很多。我深切感受到了老百姓過日子圖的是順順當當、平平安安,講究個踏踏實實、本本分分。一場大病、一次變故都很有可能將一個家庭從小康拖到貧窮。對他們而言,未必會多留心外界的變化,但更關心的是衣食住行、看病上學,更留意的是菜市場裏雞毛菜什麼價、最便宜的菜是什麼,更關心的是樓道燈亮不亮、活動場地有沒有。在走訪中,我同樣也深切感受到了即使是最困難的家庭也蘊藏着很多讓人十分感動的正能量。比如,有的困難家庭雖然條件有限,卻含辛茹苦供子女讀大學、念研究生,力求用知識改變家庭命運;有的`人人窮志不窮、身殘志不殘,不自暴自棄,而是積極向上、樂觀陽光。我還感動於全社會關心關愛睏難羣體的很多動人事蹟,許多普通羣衆、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都十分熱心公益、扶危濟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揚州好人”的精神。我更感動於老百姓對政府工作的讚揚之聲和期許目光,特別是一些有實際困難的家庭,儘管條件艱苦,但都能理解政府、配合政府、支持政府,提的一些意見和建議雖然“帶刺兒”,但更多的是對我們工作的鼓勵和期待。

走訪歸來,我與部分同志進行了討論,大家都認爲:城市特困人羣的脫貧是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小康社會建設繞不過去的坎。就拿即將啓動的東南片區改造工作而言,片區改造是重點,貧困家庭的扶貧解困也是重點。在切實解決一戶戶困難家庭矛盾問題的同時,對如有重殘家庭成員那樣的特別困難家庭,關心、支持十分重要。東南片各區政府、街道、社區要抓住該片區改造、整治的有利機遇,用好用足各級各類扶貧政策,拓展新的扶貧政策覆蓋面和政策空間,力爭用較短的時間使特困家庭的貧困問題得以明顯改變。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扶貧解困工作還要從機制體制上多動腦筋、多謀創新。不僅要在扶貧解困的輸血功能上下功夫,在政策上、資金上繼續加大幫扶力度,還要在造血功能上想辦法,讓有勞動能力的人自食其力,讓下一代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要關心貧困家庭的衣食住行,還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況、心理狀況,促使他們更陽光地面對生活。不僅要發揮好政府的兜底作用,還要把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動員起來,讓全社會擰成一股繩,共同爲扶貧解困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

近階段,各級政府要重點圍繞因病因殘致貧返貧問題,通過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機制,更有效的整合制度和抓好扶貧工作環節,尤其針對重殘人員家庭,民政、殘聯部門和慈善等機構要進一步深入基層,逐一登記造冊,一戶一策提出扶持解困方案。同時,各級政府要着力提高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水平,用足調優政策空間,把資金用到最需要的羣衆身上。圍繞改善社區養老問題,需要進一步立足社區這一陣地和居家養老服務這一基礎持續發力,着力打造一批宜居頤養社區。在載體提檔升級上,着力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在提升服務質量上,根據老年人不同需求,進一步擴大服務項目種類;在創新服務模式上,加快構建“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加快引入專業化的養老機構和社工組織。圍繞片區環境改造和提升問題,市、區政府要以東南片區改造爲契機,從路、水、綠三網改造入手,以有關企業、市場搬遷爲突破,綜合實施片區建設改造,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方案、量化目標,把環境建設與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緊密結合起來,把區域改造與生態、宜居、頤養之城建設結合起來,把政府的所作所爲與人民羣衆的所期所盼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