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精選3則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精選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1】

x月xx日,我來到聯繫點xx鎮xx村村委會,進門碰上新當選的村委會盧主任,一個鄉風淳樸、富有朝氣的年輕漢子。簡單說明來意後,便在盧主任的陪同下開始了走訪工作。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精選3則

根據前期瞭解的情況,我把xx村農民王店明作爲自己走訪的第一家。因爲他是庭院經濟的帶頭人,在庭院裏種葡萄,在葡萄架下培植各種樹苗,養殖過火雞和孔雀,並培育花木盆景。走進王店明的柿子園,看到的是柿子一個個掛滿枝頭,個個又紅又大,沉沉的柿子把枝子都壓得彎彎的,王店明老人正在整理自己的柿子園,70多歲的老人,像一個年輕人一樣爬上柿子樹,摘下柿子請我們品嚐,並給我們介紹他新栽培的美國竹柳的特點、習性。隨後在王店明的家裏,我召集了周圍的幾戶村民進行了座談,大家圍坐一個圈,座談開始後,我首先告訴大家來意,就是要和大家見見面,聽聽大家在想什麼、盼什麼,有什麼意見、建議,有什麼困難、要求,並請大家一定要暢所欲言。“今年我僅賣果樹苗一項收入就在1萬元以上,但還有200多棵紫薇樹苗沒有賣掉,請領導幫我們想想辦法,另外農戶發展庭院經濟要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更需要政府長期的保障機制。”王店明率先提出建議。其他村民也提出了新農村建設中住房規劃、村中水泥斷頭路,農業生產中灌溉農田配套工程、澇天排水不暢等方面的疑問和意見。我一一作了解答,並與盧主任進行了交流,讓他們利用村上在外工作人員多、聯繫面廣、信息量大的優勢,反饋市場供求信息,及時提供給種養殖戶,以銷售促生產。在引導廣大羣衆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村兩委要利用農閒時節,發動村民自己動手、不等不靠,自己修溝挖渠。

在趕往下一個走訪點的路上,我遇到好多因墒情不好而在田地裏抗旱的農民朋友,聯想到剛纔座談會上村民談到的抗旱時灌溉澆地用的機井不夠用問題,想了很多。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來了要加快農村水利改革發展,灌溉問題,直接關係農民種糧的收成,關係到羣衆的切身利益,修建一眼機井約4500元,對於有些職能部門來說,也許是一件小事,但要把資金落實到村裏面,能夠修好一眼機井,卻是一件大事,它牽動許多村幹部和村民的心,從小的方面說,這是關係到每個農民羣衆種糧的收成和切身利益,從大的方面說這也關係到全鎮、全村的糧食穩定。修建灌溉農田的機井,對村內的主幹溝渠進行徹底治理,資金是重點,希望上級部門能夠下撥更多的資金,支持農村水利建設。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爲農業的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走訪的時間很短暫,但感受頗深,雖然我沒有跟羣衆交流很多,但心一直在交流。我想,有如此淳樸、善良勤勞的人民羣衆,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沉下身子,排除雜念,實實在在地爲他們做點什麼。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2】

x月xx日,按照局裏的統一部署,在局工會主席蔣小林的帶領下,我們到xx鄉xx村及xx村進行了走訪。

冒着小雨,聞着花香,懷着好奇,帶着牽掛,我們首先來到了聯盟村,村主任凡餘鳳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經瞭解,聯盟村共有17個組,2198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爲外出打工,地裏的農作物收入主要是保證家裏日常口糧。

隨後,在凡主任的引導下,我們踩着泥濘小路,來到鄧林玉、蔣付秀、劉洪敏、劉功利四戶生活困難村民家庭走訪座談,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家裏的情況,並代表局裏每戶送去200元慰問金。聯盟村9組的鄧林玉,今年58歲,丈夫、兒子都早已去世,獨自帶着3個孫子生活,日子過的十分艱難,大的才12歲,其中市婦聯負擔兩個孩子上學及生活用品。當我們走進她家,送去慰問金,她十分感動,握着我們的手連說現在黨的政策好,感謝政府的關心,要不然她一個老太太根本沒辦法撫養3個孫子。17組的蔣付秀,今年38歲,帶着兩個孩子,丈夫因肝腹水已去世3年,是典型的因病治窮,爲了給丈夫治病,負債累累。4組的劉洪敏,今年已83歲的高齡,老黨員,因患中風偏癱,已臥病在牀4年,妻子81歲,兒子去世,兒媳改嫁,獨自帶大12歲孫子,現住住在土胚房中,希望政府給予幫助建個房。21組的劉功利,今年65歲,患腦血栓,現在還在壇下醫院住院治療。

沿着新修的通村水泥路,望着一棟棟新砌的樓房,聞着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我們來到了“公雞鳴叫三縣知”的祿田村。經劉冬林主任介紹,祿田村與常寧、衡南交界,共有22個村組,2500人。通過與劉主任的交談了解,我們對祿田村劉功偉、劉德友、肖和平、徐三妹四戶困難戶進行了走訪,代表局裏每戶送去200元慰問金。首先,劉主任帶我們來到了祿田村6組的劉功偉家中,已有83歲的劉功偉老人還在田間勞作,兩個二子一聾一啞,其中一個兒子已去世,兒媳改嫁,住在一間半土房中,老人家生活雖然生活艱辛,但是精神煥發,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15組的劉德友,今年76歲,老伴72歲,年老多病,特別是關節炎病很嚴重,三女一兒長年在外打工。16組的肖和平,今年51歲,妻子患有精神病,治病已花8萬餘元,生有兩個小孩,但沒有分到耕地,家裏吃糧食都很困難,希望能分到耕地,吃上低保。11組的徐三妹,今年83歲,耳聾,丈夫去世多年,年老多病,孩子常年在外打工。

走在鄉間,一條條通村水泥路,一棟棟漂亮小洋樓,電視裏播放着幾十套衛視節目,村民臉上洋溢着熱情幸福的笑容,我們感覺到聯盟村和祿田村的鄉親們在祖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通過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關心,自己外出打工、自主創業,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大多有了明顯的改善。經過走訪,我們也感覺到,聯盟村和祿田村存在着“三多一後”現象,即老年人多、留守兒童多、因病治窮家庭多、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滯後。村裏進行農作物耕種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通過勤勞致富的村民大多買房遷居到城裏生活,思富求變是村民強烈的願望,但誰來紮根農村,引導村民共同致富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幹部大走訪民情日記【3】

x月x日,我走訪了市黨政領導班子大走訪活動聯繫點——x縣xx鄉xx村。通過一整天的“走看問談訪”,總體感覺該村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特別是村總支一班人思路清晰,帶領羣衆致富的幹勁大,村子的主導產業養殖、瓜蔬種植很有特色,有很強的發展後勁和空間。此次實地走訪讓我感覺收穫匪淺,很受啓發,深爲該村的發展生機勃勃感到高興。

瞭解到村子的基本情況後,我決定首先走訪該村養殖協會負責人朱其響。小朱只有20多歲,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在馬宅村等地辦起了養殖合作社,通過幾年努力,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與他籤合同的養殖戶一共有500多戶,泗縣本地有300多戶,蚌埠、固鎮有200多戶,而且在江蘇朱集他還辦了一個一年出欄10萬隻肉雞的廠子,加起來一年出欄600萬隻肉雞。當談到銷路如何時,小朱自豪地說,由於雞舍採用設備高檔,飼養出來的肉雞質量好,主要銷往肯德基、麥當勞、雙匯等幾家國內外大牌企業。現在養殖合作社每個月銷售總額超過上千萬元。小朱還說,現在通信設備很發達,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與養殖戶聯繫業務可以隨時隨地聯繫,非常方便。在問到他辦合作社有什麼困難時,他說在用地上鄉政府和村支部都給予了很大的方便,水電價格也不算貴,目前除了爲擴大規模投入的週轉資金稍微有點緊以外,其他各個方面都還是很不錯的。

xx村有20多戶糧油購銷大戶,我又來到從事糧食購銷的村民郭剛家中,通過攀談,瞭解到他們家作爲糧食購銷戶,一年收購糧食四五十萬斤,手裏週轉資金一般保持在一兩百萬元左右,經營狀況總體較好。在談到困難時,郭剛家屬提出了倉儲擴大規模等問題。對此,我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村子落地,解決土地問題;二是與縣儲備聯合,保證糧食週轉,確保儲備量,國家對此還有補貼;再就是要形成規模,但還要解決運輸成本較大的問題。

一天的走訪調研活動結束了,我感覺儘管時間很短,對於村子的情況也沒有面面俱到進行了解,但通過此次走訪,有幾點感受還是非常深的:一是省市組織的這次萬名幹部大走訪活動開展的非常及時,非常必要,讓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能夠從辦公室走出來,從文山會海中走出來,去“接地氣”,到最基層去了解情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面對面交流攀談,實打實幫扶解難,一方面加強了幹羣關係,增強了老百姓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更加堅定了黨政機關幹部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收到的實際效果比較明顯。二是一個村子要發展要致富,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團結的支部班子。俗話說,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馬宅村的村總支班子在書記的帶領下,拋除私心雜念,凝心聚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爲村子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是一個村子要發展致富,必須要注重發展支柱型產業、“拳頭”產業,形成特色產業,同時要培育和鼓勵先富帶後富。

對於走訪中村總支和村民提出的困難和要求,我決定回去後進一步進行分類梳理,對於政府辦公室能解決的,就積極解決;對於不能解決的,及時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反映,爭取儘快解決;對於需要縣政府或市直有關部門解決的,儘快拿出解決方案,督促其創造條件進行解決。確保走訪不走形式和過場,把省市兩級黨委的號召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