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2017年新編」

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2017年新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導語:通過三進三幫大走訪,可以使黨員幹部離羣衆越近,可以使黨員幹部取長補短、凝聚民心、匯聚合力。以下是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2017年新編】,供大家參考。

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2017年新編」

  【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孩子考上教師了,你一定來我家吃魚啊!”】

5月24日上午,我再次來到季橋鎮潘柳村走訪。也想再次找徐殿科聊聊。

老徐在當地是一名上訪戶,今年66歲,單身,抱養的一個女兒在河南省一所師範院校讀書,近期將畢業找工作了。這幾年,他以“建國前,父親曾擔任過地方幹部”等爲由頭,提出自己應該享受相關待遇的訴求。

村幹部曾陪他到區裏的相關部門查閱他父親的信息,但沒有查閱到任何信息。鎮、村幹部沒少做他的思想工作,但因訴求沒有得到解決,老徐還是到區、進市、赴省上訪。

5月10日中午,我去過他家,他女兒剛好回來,一大碗噴香的草魚已端到桌上。我與他聊了一些生活情況,婉言謝絕了品嚐魚兒的美味。今天,我到村部接訪,村幹部對我想見見老徐的想法有疑慮,但我還是想再與他聊聊。

“老徐,你還認識我嗎?”老徐一進門,我趕忙起身,將自己的座椅挪給他坐,同時給他遞了一瓶礦泉水。

“認識,認識”,老徐連連說。我與他聊了聊麥子的長勢,聊了潘柳村的變化,還特意聊到了他的女兒。提到女兒,老徐的眼睛亮了,腰板也隨之挺直了許多。他將女兒學習生活情況向我娓娓道來,幸福感、自豪感溢於言表。

基於老徐的女兒已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我將國家關於生源地助學貸款還款的相關政策、我省關於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補償辦法,以及我區每年教師招聘的相關政策向他一一作了宣傳,同時向他承諾:如果他女兒需要,我隨時可以推薦區內優秀教師給她做考前輔導。

“謝謝你,謝謝你!”老徐忽地站起身,主動向我伸出了手。

“不用謝,你‘小棉襖’出息了,幸福就跑到你家裏啦!”

“呵呵。”老徐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憨厚地笑了:“孩子考上教師了,你一定要來我家吃魚啊!”

“行,一言爲定,到時我帶酒!”我再一次將留有我姓名與電話號碼的《淮安區“三進三幫”連心卡》遞給了老徐。

5月27日,我第一時間將淮安區教師招錄簡章已公開的信息電話告訴了老徐,也再次聽到他熟悉而稍有些急切的聲音:“孩子考上教師了,你一定要來我家吃魚啊!”

  【三進三幫大走訪民情日記:腳上多沾點泥土 心中多沉澱點真情】

  2017年*月*日 星期* 天氣:*

近期,按照“三進三幫”大走訪活動安排,我花了半天時走訪了河下社區的羣衆。雖然以往也經常下基層走訪,但花半天時間專門走入普通羣衆家裏,面對面瞭解他們的心聲,心貼心交流還是偏少。這次走訪回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愈發覺得,大走訪就是“尋根之旅”,就是黨員幹部的“修煉之道”。

未到老汪家之前,街道幹部告訴我,老汪患有精神疾病已有10年,現在還住在醫院裏,肝也有問題,做過切除手術。我心頭一顫: “屋漏偏遭連夜雨,老汪真夠苦的,家裏人肯定整日愁容滿面,哪還有心思謀生活”。

走進老汪家門,出乎我的意料,屋裏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條,老汪的老伴看到有人過來,又是拿板凳又是倒茶。知道了我們的來意,立馬打開了話匣子:“多謝黨和政府,我也不知說什麼,反正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今個還特地過來看我們,對我們真是關心啊。”

交談中我瞭解到,老汪家是低保戶,家裏還有個女兒,正在安徽安慶師大讀書。提到女兒,她的臉上洋溢着開心和感恩:“要不是黨和政府關心,我家哪有條件供女兒讀書。女兒也懂得感恩,孝順倍至,現在就期盼早日畢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問及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她總說:“夠過日子的,平常心、平常人家、平常日子,就滿足了。”

離開時,老汪的老伴一直把我們送到巷子口,就像送別久違相見的'孃家親人,依依不捨。

在接下來的走訪中,老劉家、老高家都有類似的情況,老劉去年得了腦梗,現在不能說話,智力只有三歲水平。老高有肺癌,一直保守治療,每天掛水吃藥。這些家庭因爲有病人,生活都暫時陷入了困境。但他們對黨和政府充滿感恩,對生活充滿希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羣衆愈加感受到民生保障的政策春風。“公道自在人心”,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羣衆從心裏會爲你點贊。這是對幹部幹事創業的最好鼓勵,同時也是鞭笞,只有加快發展,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能力,讓那些遭遇生活困難的羣衆重拾希望,度過難關,纔算是真正提升羣衆的幸福感。

估衣街因漕運興旺,民國末期又因淮關關閉,跟着敗落。如今隨着河下古鎮、蕭湖景區的開發,老風景重煥生機,估衣街也改頭換面了。面對城市的發展,空間的拓展,拆遷改造在所難免,有的羣衆持反對態度,涉及自身利益時獅子大開口,但大多數羣衆是支持城市發展的。

住在估衣街上的老楊就是後者。老楊夫妻倆住在街上,開發河下古鎮時十分非常配合估衣街改造。見到我時,主動聊起了政策,聊到了河下古鎮的發展。他對河下古鎮和蕭湖未來充滿希望,對於營造舊時文化氛圍、引河入鎮連接周邊的蕭湖,說得頭頭是道。

老王住在估衣街144號,開了家小百貨店,自己也有箍桶手藝。老王想着趁古鎮開發,發揚一下老手藝,平日也留意觀察發展中的新估衣街,總覺整個街道和祖輩們口中川流不息的老估衣街有差距,商業氛圍也不濃,遊人留不住。老王建議政府在整體經營上多考慮店面的設置比例,以吸引人氣。

此外還有老卜,他也是大力支持估衣街改造,自己還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志願者,熱心參與社會管理,對於古鎮對外宣傳以及文明城市創建也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議。

一下午的走訪,不僅看到了美景,也聽到了心裏話。你離羣衆越近,羣衆離你也越近。近了,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到羣衆心裏;近了,才能看到羣衆的疾苦,聽到羣衆的呼聲;近了,才能用腳板丈量出發展的短板,才能在“兩聚一高”新實踐中取長補短、凝聚民心、匯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