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優秀篇)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優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導語:掌握民情,通過走訪記錄是不可缺少的途徑,這樣更有有利於有關工作的展開。以下是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歡迎各位的閱讀與參考。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優秀篇)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一

爲大力宣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及雙聯行動,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10月27日,本報聯合省社保局對雙聯幹部在雙聯行動中所寫的民情日記、心得體會予以刊發,使雙聯幹部和幫扶對象以及幫扶進度、幫扶成效人人知曉,激發全社會投入精準扶貧和雙聯行動的主戰場。

據介紹,自全省開展雙聯行動以來,省人社廳及省社保局按照省委的統一部署,紮實開展雙聯行動,針對雙聯點舟曲縣大峪鄉得力村和老地村的實際情況,經過多次進村入戶走訪調研,制定了相應的幫扶措施,目前當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羣衆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今年,又將隴南市水泉村作爲省社保局新增加的雙聯幫扶點重點幫扶。在今年的雙聯行動中,省人社廳及省社保局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雙聯行動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幫扶有重點、幫扶有措施、幫扶見成效。在雙聯行動中,省社保局幹部把每次幫扶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針對每戶的不同需求提出相應的幫扶措施和計劃。爲了提高幫扶幹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體察當地村情民情,真正把貧困戶的困難和所需掌握清楚。省社保局聯合本報對每位雙聯幹部的“精準扶貧、雙聯行動民情日記”予以刊登,以激發幫扶幹部和幫扶村、聯繫戶共同出謀劃策,早日脫貧。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二

爲進一步開展扶貧對象精確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準確瞭解和掌握定點幫扶貧困村和困難羣衆的基本情況,增強幫扶工作的針對性。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桂林市全州縣檢察院選派羣衆工作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幹警深入到掛點幫扶的該縣鹹水鎮古流、黃沙兩村210餘戶羣衆家中,開展精準扶貧調研活動。

據瞭解,全州縣檢察院檢察幹警深入掛點幫扶村委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訪民情解民意。期間,該院駐村幹警通過民情日記等方式,事無鉅細全方位記錄駐村情況、羣衆需求,共記錄駐村日記兩萬餘字,詳細記下扶貧工作所見所聞,並根據記錄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扶貧資金,切實幫助貧困羣衆出點子、找路子,獲得了駐村羣衆的一致好評。

精準扶貧有助於將國家各種惠民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以幫助困難羣衆脫貧,爲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XX縣檢察院檢察長王唐飛介紹,該院今後將充分發揮駐村檢察幹警“民情日記”的作用,切實助推精準扶貧工作。

通過“民情日記”,幹警緊盯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和民生社會保障等工作難點,以釘釘子的勁頭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加快了聯繫村、聯繫農戶脫貧致富步伐。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三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幹部一起來到了州交通運輸局“三萬”活動及精準扶貧駐點村建始縣三裏鄉香樹灣村4組,與黨員及羣衆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羣衆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鬆、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基層的意見實實在在。有的反映村組溝渠堵塞了、魚塘關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爲村支兩委幹部履職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羣衆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該村住宿的日子以來,與村民們交往談心,瞭解到許多在單位所得不道到東西,深深地感動不開展“三萬”活動怎麼會有這樣的收穫。黨員幹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與村民朋友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幹羣關係。

走訪至老黨員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兒子智力殘疾,祖孫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棟較舊的平房內,由於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無錢修繕。家中只有1畝薄田,僅能作爲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爲兒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經70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爲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儘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儘量不要給政府和集體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願望時,老人說,孫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問題,要是有錢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香樹灣村無產業發展,主要經濟來源爲村民外出務工收入。一是農民自身投入不夠。隨着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部分農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傳統逐步缺失,自我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缺乏,嚴重阻礙了農村建設發展。二是因學因病返貧,貧困程度加深。部分農戶因子女入學、遭受自然災害、家庭成員生病入院、致殘等情況,原本脆弱的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醫療費而返貧,貧困程度進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單一,產業效益低下。農業生產受地形及水源影響,主要發展玉米、紅薯、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和雞、鴨、豬、羊等庭院式小規模禽畜養殖,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型,且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投入不足,形不成規模和經濟效益。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們對基層羣衆的瞭解,感受到了羣衆的疾苦冷暖,是我們“三萬”活動爲羣衆辦好實事的基礎和前提。下基層是幹部與羣衆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着基層情況和羣衆意願,同時也是基層幹部對羣衆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說着老百姓,更要心裏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着感情下基層,帶着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瞭解百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羣衆之想、急羣衆所急、解羣衆所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三萬活動”,多爲羣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三萬活動”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