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

關於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導語: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歡迎過來閱讀和參考。

關於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

【篇一:精準扶貧任重道遠——縣林業局餘仁和】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我帶領全體局務會成員去扶貧點村巖汪湖鎮爛泥湖村,今天的任務主要是看望瞭解自己的聯繫戶、走訪慰問其他貧困戶,並和村幹部就本村扶貧工作和經濟發展進行座談。

根據前幾年的扶貧經驗,農村貧困戶之所以貧困,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病返貧,有的農戶日子本來過的還滋潤,但由於家庭成員之一生重病,高昂的醫藥費一夜導致返貧;有的是因老致貧,農民因年歲大了,勞動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導致收入下降,生活境況窘迫;有的是因學致貧,孩子考上大學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對個別家庭是天文數字,靠幾分責任田,根本無法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也有的是因殘致貧,有些農民由於智力殘、精神殘、肢體殘等原因,無力耕作或外去打工經商而導致貧困。

和村支兩委幹部座談後,走訪的第一家是工作組和村委會給我安排的聯繫戶張光升家。張光升,現年62歲,患有老年癡呆病,和妻子彭海燕相依爲命。望着癡癡傻傻的張光升,頓時思緒萬千:一個農民家庭,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其主要勞力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對這個家庭來說,那就是致命的打擊、無法承受的天大的災難,生活將被徹底打亂,這樣的家庭隨即就會陷入困頓、陷入無奈、陷入絕望。這樣的家庭無法發展產業,唯有享受低保才能保證其生活所需。

陸續慰問幾家後,繼續往下走來到彭洋清家,簡陋的三間平房,家裏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只有彭洋清一人在家,他們家屬於低保戶,老兩口身體都不好,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子由於高中畢業考大學時精神受了刺激,常年在外遊蕩,很少回家,今年32歲了依然還沒有成家。

老人說現在黨的政策好啊,我兩口子身體都不好,田裏的活做不了,要不是政府幫我家解決低保,我們早就餓死了。兒子去年出去後一直也還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音訊,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人世。

看着眼前滿臉皺紋、白髮蒼蒼、一臉迷茫的老人,心裏涌現出一股心酸:本應頤養天年享享清福了,這般年紀卻還要爲子女操心。當老人接過慰問金時,他流下了眼淚,這讓我心裏很不好受,離開時,我對老人再三表示,一定會想辦法幫扶他。

就在離開彭洋清老人家的時候,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得連眼睛都看不清前方5米的地方,可一走出村子範圍,依然是晴空萬里。隨行的同事們都說,是這次的看望和慰問感動了上蒼,上蒼都爲我們的善心落淚了。我知道,哪裏會有什麼上蒼,只是感覺扶貧工作還任堅道遠。

說實在話,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年都會安排我局聯繫一個貧困村,每次到點村那些貧困戶家裏走訪,都會受到一番心靈的洗禮。今天,我受到了一次特別的洗禮。

  【篇二:扶貧路上 你我同行】

2015年8月,我被縣委組織部委派到擂鼓鎮碾盤村任第一書記。自受命以來,晝夜寢室難安。碾盤村是擂鼓鎮一個偏僻窮村,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390戶,1444人,精準識別出貧困戶159戶,佔全村戶數的40%。由於地處邊遠,交通不便,外出務工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村集體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屬全省重點貧困村。在摸準貧困戶後,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訪,期望在走訪中拿出切實可行的脫貧方案。在此,整理走訪民情日記三則,分享與所有扶貧工作隊員,期待以此與君共勉。

傻傻的愛

幾堵坍塌的牆,凌亂堆積的瓦,令我的心一沉。“這樣的戶能扶起來嗎?”我心底在納悶兒。聽附近的村民說,李文虎現在沒住在這裏,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見到了李文虎本人——一箇中年漢子,1米7左右,憨厚朴實,衣着雖不是很新但很整潔。我說明來意,他笑而不語。他姑父林先勝隨即丟下手中碗筷迎了出來。“他今年48歲了,是聾啞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氣管炎,你要了解他什麼,我告訴你。”林先勝說。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貧原因和脫貧規劃。”

“呵呵,說來話長……”林先勝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彷彿有說不完的故事。“他的父親1998年因爲氣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親生活到2002年,終因母親體弱多病無法照顧他飲食起居,整戶外遷到遠嫁福建的妹妹家。”

講到這兒,林叔眼裏掠過一絲酸楚,頓了會兒,繼續說:“住了3年,母親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體有所好轉,可是他不習慣天天吃麪食,死活不在那裏住了,整天吵着鬧着要回碾盤老家。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卻犟不過這個聾啞人。當他們回家時,他們的僅有財產——兩間土坯房垮了,根本沒法住,我就讓他住到了我家。當時,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說是也不能做重活,還要醫藥費、零花錢,他的母親和妹妹也不能在經濟上支援他,還養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神色,“我當時就是一股犟勁兒。我想呀,身爲共產黨員,還曾擔任過村幹部,這孩子的事我必須得管。說來容易做來難,這一住就是11年。11年來,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導下做些輕鬆農活,身體也沒有再犯什麼大病,總是樂呵呵的。”

“哈哈,這孩子還就認定您了,認定要在故鄉生活了。”我插了句。旁邊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說着什麼,右手的大拇指豎了起來,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樣才能脫貧呢?”

“前段時間開會,我去聽了你們講的精準脫貧政策,我回來跟他比劃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現在有8分田,我和他繼續種着,吃就有保障了;兩畝多地可以種苞谷,養50只雞,政府可以補助500元,加上賣的錢,平時零花錢就夠他花了。還有1畝地的茶園和2畝地的金銀花管好了,再新建兩畝茶園,以後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了。條件好了,要是能給他找個伴我就放心了哦!”說到這裏,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聽了您的話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幫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脫貧”。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鄉人對故土、對親人傻傻的愛是脫貧攻堅最堅實的支撐,只要我們願意返鄉創業,幫貧扶困,沒有什麼困難不可以戰勝。

感恩的心

走過蜿蜒崎嶇的田坎兒,來到高瑞芳家時,已近正午時分。幾位工作隊員和村幹部的到來,讓兩間近乎危房的土坯房顯得有些擁擠。據村幹部介紹,高瑞芳常年只有兩老在家,一個女兒,遠嫁江蘇。女兒家庭也不寬裕,兩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勞作,勉強維持生活。近年來,因爲兩老年歲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嚴重的鼻炎,一年僅醫療費用就需要兩千多,這令原本經濟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羣不速之客、兩老人和回家省親的女兒圍坐在一起攀談起來。“你家現在常年兩老在家,經濟又不是很寬裕,你們對這樣的現狀有什麼看法”我問。

“我們聽黨的話,黨的政策好呀!雖然我們家女兒遠嫁他鄉,身邊沒有孩子,但還有黨委政府,當地幹部照顧我們呀!”

“那你現在怎麼擺脫貧困現狀呢?”

“呵呵,現在這麼好的政策,我們合計了一下,準備先把房子維修一下。那樣,我們就不愁熱天‘外邊大下,屋裏小下’了。我們會釀酒,手頭的零花錢夠花”。

說到釀酒,他可起勁了,“我給你們舀點嚐嚐,我釀的酒味道可正了。”說着就到裏屋去打酒了。隨行的一個隊員品嚐了一口,連連稱讚,“嗯,好酒,好酒”。高瑞芳聽到隊員的誇讚,臉上笑開了花。

“上次開會,你們說引進糯高粱,我今年想種點。等高粱熟了釀點高粱酒,賣個好價錢,那可比種苞谷划得來呀。高粱杆兒粉碎了可以餵豬,我還可以扎掃帚賣,一種作物,多種用途,是寶呀!多虧你們給我們帶來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們想辦法爭取能調運優質的糯高粱種子給您,到時候還可以讓我們局農技人員來田間指導您生產,圓你致富夢。”

“那太好了,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呀,我們要好好的響應黨的號召,保管好自己的身體,多活幾年。”

臨走時,高瑞芳還交代,“等明年高粱豐收了,你們可要來再嚐嚐我釀的高粱酒呀!”

多麼樸實的心願。時刻感恩於黨的恩澤,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讓百姓的生活似陳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夢

漫山遍野的茶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着濃濃的春的氣息。此時的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碾盤村大塘金銀花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社章。因爲他家是科技示範戶,建有茶葉加工廠,所以百姓稱他李廠長。

信步來到他房前,正好在廠長在家。他熱情的前來握手,“張書記好呀,今天怎麼有時間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脫貧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來取經呢。”

“那倒說不上呀,我倒是準備找您說點事呢。”

“好呀,我願洗耳恭聽。”

一陣寒暄過後,李廠長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我流轉了100畝茶園,有一個加工廠,附近的茶農每年都在我這裏炒茶。我就想呀,現在精準脫貧政策這麼好,我想包保幾家貧困戶,帶動他們規範化管理茶園,爲他們提供一定的生產資料,這樣他們茶園效益也起來了,附近農戶的示範效應也起來了,我的加工廠的加工產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贏呀!張書記看我這點要求可以嗎?”

“當然可以,如果您帶動5戶以上貧困戶脫貧,還有1萬元的獎勵呢。您就好好想想怎麼帶動他們吧。”

“那太好了,獎勵倒是其次,關鍵是能看到父老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我也可以發揮我的帶動作用就好了呀。不瞞您說,你們局讓我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我還想組建一個家庭農場。農場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綠源家庭農場’,我還想流轉200畝茶園,500畝土地種高粱。我有一個夢呀,就是要讓碾盤的土特產走出山村,讓城裏人喝上綠色天然的金銀花、綠茶、高粱酒,讓外出務工的老鄉們記住家鄉的味道。”

“好呀,我們可以協調土地流轉、農場組建的事情,您就大膽的發揮您的特長,圓你的美夢吧!”。臨走前,他特意把我隨身帶的口杯換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葉。

走訪回來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經典臺詞:“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夢,我們所有貧困戶就一定能夠全社會的關照下,從貧困中走出來,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貧路,你我同攜手。在我任擂鼓鎮碾盤村“第一書記”的兩百多天裏,我不斷在農村走訪、思索、追尋,我也在不斷交流、學習、實踐中成長。一路走來,我被淳樸的百姓感動着……我相信有全社會的特別關注、有貧困戶的十足幹勁、有幫扶單位的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來不再是夢。(縣農業局駐擂鼓鎮碾盤村第一書記張鵬)

1.關於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

2.關於扶貧攻堅的優秀民情日記

3.精選扶貧民情日記:我們在扶貧村的兩天

4.2016扶貧記事民情日記:失落的鄉村

5.2016下鄉扶貧民情日記範文:走訪

6.關於關愛農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記

7.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精選6篇

8.與農村有關的民情日記範文精選

9.2016年駐村連續民情日記精選

10.2016結對幫扶民情日記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