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山高人爲峯語文教學反思

山高人爲峯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聽張老師《天遊峯的掃路人》有感

山高人爲峯語文教學反思

今天,張洪春老師每週一聽上了《天遊峯的掃路人》,不由讓我記起了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候,我曾聽過周芳梅老師和運河蔣榮俊老師《天遊峯的掃路人》公開課。他們三位老師的課都有其個人的特點,他們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的課改精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體會老人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張老師今天這節課,開課伊始就抓住了重點,從人物語言入手,讓學生走進文本,自讀課文,畫出老人的語言,並要求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寫上批註。整堂課的教學,張老師重點圍繞“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老人爲什麼捨不得走?”、“老人能不能活到100歲?”展開學習討論,在引導學生找到課文的重點語句後組織學生朗讀、交流,讓學生髮表對課文內容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爲學生創造了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讀懂了老人,讀懂了作者,深刻體會到老人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課堂始終是有遺憾的,本課的教學中,儘管張老師作了精心地設計,引導有方,教學清晰,但在某些環節上,還可進一步推敲。

1、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琅琅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稱誦讀爲“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這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個人認爲學生還沒能讀進去,更沒有讀出來,這主要是因爲課文中“情感”的因素還沒有充分引發出來,老師過分專注於語言本身,而忽視了言語時的神情、動作,老人說話時的神態、說話時的心境沒有讓學生很好地體驗、表達,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沒能樹立起來。

2、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受“山”的“美”與“險”,體會“人”的“樂”與“愛”——對山水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愛。無限風光在險處,老人融情于山水,以苦爲樂,是那麼樂觀,自信,豁達,開朗,他這種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健康心態,給我們以感染和啓示。如何處理好教材的這兩個塊面及有機的融合,還要我們再作思考。

3、教學中學生不能回答到位,老師要作出正確的引導。比如:老人捨不得離開,是因爲山裏面無污染吃得好,喝得好?是因爲老人要報恩?這樣說恐怕不行。老人是喜愛這山山水水,對山水有感情;老人是熱愛這簡樸的生活,對勞動生活有感情;是對這美麗險峻的天遊峯有了感情,才依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