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5篇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5篇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童謠,讓學生感知童謠的特點:篇幅短小,富有韻律,充滿童趣。

2.通過學習童謠,欣賞童謠,歌唱童謠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童謠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教學課件

2.學生:一本童謠書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曲:

課間播放:《春天在哪裏》

聽出來了嗎?歌裏唱得是什麼呀?(春天)

2.是啊,美麗的春姑娘已經悄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瞧,鳥兒們在枝頭歡快地歌唱,柳枝抽出了嫩芽隨風飄動,小花小草爭先恐後地裝扮着大地媽媽,滿樹盛開的花兒散發出迷人的芬芳……這一切都向我們預示着春天來了。

3.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春天美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就是描寫春天的`,出示:

春天到,小鳥叫,草地青青穿綠襖,

楊柳枝條隨風飄,桃花李花開得好,

小蜜蜂,嗡嗡叫,採集花粉把蜜造。

想讀嗎?自己看着拼音試着讀一讀。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讀得不錯。看一看這段話,一共只有六行,每行大約六七個字,十分短小。誰再來讀一讀?這次能不能一邊讀一邊打節拍呢?(師評:哎喲,這麼一讀,還真有節奏呢!)

多美的春天呀,再讀一讀,邊讀邊想,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2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了這個小姑娘竊讀的各種滋味。這節課,我們將通過文中有表現力的語句,進一步品讀竊讀的小姑娘的複雜心情,和她一起去感受閱讀的快樂。

二、自學指導

(一)語言品析

1.請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並加以品析。

【交流點撥】

(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櫃的夾縫,從大人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到底擠到裏邊來了。”“跨、踮、挨蹭、鑽、擠”這幾個動詞很有表現力,通過這一細節動作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我”“竊讀”的辛苦,表現了“我”對書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過於急忙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急忙”一詞寫出了“我”找不到那本書時內心的焦急心情。

(3)“我的腿真夠酸了,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持另一條,有時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賴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真是像個小偷似的。有時我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與他同來的小妹妹或者女兒。”“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持另一條”“撅着屁股依賴在書櫃旁”“貼”等細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竊讀”的辛苦。

(4)“一頁,兩頁,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樣“貪婪地吞讀下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對書的酷愛。

(5)“我合上最後一頁——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嚥了一口唾沫”這一細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我”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2.“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點撥】

“吃飯長大”指的是成長所需的物質條件,“讀書長大”則是指成長所需的精神食糧。糧食哺育的是身體,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身體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成長的人。“在愛中長大的”是指作者得到了店員的關心與幫助,讓自己明白這世界還是充滿愛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

(二)技法賞析

文中插入自己竊讀的方法以及竊讀時的飢餓難耐的回憶片段,這是什麼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

這是插敘;豐富了文章內容,極力渲染了自己竊讀之辛苦,強調了自己對書的酷愛。

(三)課堂小結

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爲她日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板書設計

有表現力的動詞

有表現力的語言

比喻的修辭手法

插敘的記敘順序

四、拓展延伸

林海音忍受腿痠腰麻、飢腸轆轆,經歷擔憂和懼怕,在酸甜苦辣的交織中,卻仍舊說“我很快樂”。閱讀下面這段文字,你有什麼感悟呢?

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爲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髮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

【交流點撥】

“讀圖時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認真閱讀了,不閱讀的中國人,令人憂慮。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例文,領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把人物描寫得細膩感人的。

2、通過討論交流學會選擇典型事例,能自擬題目。

3、學習寫好人物動作、神態的要領,做到細膩感人。

【教學重點】

學習借鑑例文的寫法,選取典型事例,抓住細節刻畫人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回憶事情經過,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文,借鑑方法

1、組織學生重讀《師恩難忘》的第二段內容,再次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並通過討論得出作者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具體,是因爲他選取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

(1)初讀片段,整體感知。知道文章選的典型事例是馮老師幫我糾正寫字姿勢一事。因爲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讀片段,要求學生圈畫出文中描寫馮老師幫我糾正寫字姿勢的語句,然後討論:作者主要是從哪些方面刻畫馮老師的。

(3)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小作者是從動作、眼神等方面刻畫馮老師的。老師強調:“正因爲作者抓住了馮老師的動作、眼神這些細節描寫,所以才能寫得如此的細膩、生動。”

(4)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將主要人物刻畫得十分細緻了,那麼與這件事有關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寫呢?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現、感受也要寫,只是不做重點描寫。

3、小結寫法

(1)師生聯繫兩篇例文討論:怎樣才能寫好一個人

(2)師相機板書:選取典型事例

抓住細節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

相關人物的感受、反應

(3)教師強調,凡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動的事情,不論事情是大還是小,都可以稱之爲典型的事情。

這部分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借鑑例文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解決學生“言之無物”的問題。

1、出示習作要求,請學生自讀,自己審題。

2、指導選材

(1)確定寫作對象:

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刻畫的人物是一位教過自己的老師。

(2)組織學生討論,使其明確這件事可以是有關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師的一次鼓勵,也可以是老師的一次批評;可以是有形的幫助,也可以是無形的幫助(如:教師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質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要選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兩件事。通過這次討論,儘可能地打開了學生選材的思路,避免了選材雷同,千人一面的問題。

3、小組互說

(1)要求學生確定一位老師,選取他(她)關心幫助自己的一兩件典型事例,可以結合《師恩難忘》一課的作業,互相說一說。說清楚老師爲什麼幫助自己,是怎樣幫助自己的,要用上今天所學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將事情說具體。

(2)指名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指導

三、學習寫作

學生練習寫作,完成初稿,教師巡視,點評指導。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4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着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裏,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牀,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着熊熊大火,田野裏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裏掙(zhēng)扎。

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xī)滅。又造了船,好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爲這種石頭很多,用不着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裏面,用神火進行冶(yě)煉(liàn)。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裏,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學習目標】

1、認識“塌、掙”等5個生字,會寫“隆、塌”等13個字,正確讀寫“創造、轟隆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

4、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語句,能有條理地講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收集中國的神話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神話傳說,激閱讀興趣

1、同學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說給大家聽聽。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它語言優美,故事生動,感情豐富,寄託人民美好的願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優美動人的《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

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趕快讀讀吧!

2、同桌互讀:

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如果對方有讀得不準確的地方,請你幫他指出來。

3、默讀:

⑴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脣,不出聲,養成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用幾句話說一說嗎?

三、用心品讀,細緻感悟

1、邊讀書邊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師巡視指導)

2、選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並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交流釋疑,賞析朗讀。

3、小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

⑵喜歡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釋疑解難,感情朗讀:

⑴“掙扎、冶煉”等詞語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寫女媧着急、難過心情的語句,練習有感情朗讀,體會女媧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牀,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

⑶抓住女媧補天曆盡千難萬險的語句,練習有感情朗讀,體會女媧冒着生命危險,拯救人類的偉大精神:

如“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練讀、評讀、再讀,在讀中體會情感、積累語言。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有感情朗讀課文,鞏固認讀生詞。

二、互相合作,練習講故事

1、自主練習講故事。

2、小組合作講故事,可以獨立完整地講給同學聽;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些情節,連成一個完整故事;也可以講自己最感興趣或最精彩的情節;還可以創造性地改編、續編故事。

3、自願講故事,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組織評議:

評議要點:儀態是否端莊大方,故事情節是否完整生動,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有感染力。

三、識記生字,書寫生字

1、自主識記生字,同桌交流識記小竅門:

例如:聯繫字意法,“燃、熄、煉”和火有關係;換偏旁法,“擡”字換偏旁變成“冶”字;“睜”字換偏旁變成“掙”字等。

2、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這一課有10個左右結構的字,有9個左窄右寬的字,有1個左右均衡的字,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左窄右寬的字如何佔格,教師範寫“隆、噴”等字。

四、課外拓展

1、抄寫喜歡的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或鄰居小夥伴聽。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5

一、初中語文閱讀課文本解讀能力

1 在理解中建構

文本的合理解讀就是要準確的理解,對文本構建的世界進行感知和探尋,讓自己走入文本中,體會文本世界的意義和情感。對文本的理解要對作者的思維和立意重新揭示和分析,應該尊重作者的本意,避免將自己的理解力超越和凌駕於文本之上。解讀者應該實現與文本的近距離貼近,在建構文本的同時激活與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養和感悟力。

2 在整體中關注局部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是靜態的文本,語文教師不僅是教材的解讀和傳授者,更應該是課程的開發和創建者。教師要按照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標準規定,結合本文的特點,在一定的高度上對文本進行整體的感知和解讀,從專題和板塊中解讀文本的體例、內涵、人文精神等。語文教師要正確解讀本文蘊含的深意,提高自己的解讀能力,處理好本文詮釋的整體和局部的關係。語文閱讀文本有許多空白點和爭議點,教師要在解讀整體的同時,對這些局部和細節進行關注。教師要對文本中特定的局部展開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想象並加以拓展,實現本文的個性化和創新性解讀。

3 在確定後關注模糊

語文閱讀文本的寫作大意基本能夠確定,閱讀者一般掌握了文章的脈絡、思想、情感就可以明確,不能隨意改變或者曲解,更不能將主觀想法強加在文本之上。但是文學性文本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人們可以大概接近作者的本意,卻很難與作者的想象完全一致。

4 在多元中重視一元

文本豐富的人文內涵孕育了文本解讀的多樣性,文本的終極價值具有多層取向,文本解讀應是多元的。文本解讀的多元化也是文化進步和繁榮的結果與標誌。文本的意義是無限的,因爲它永遠處於與解讀者對話的意義生成過程之中,解讀者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從多個角度解讀文本。文本解讀也要重視一元,也就是在解讀過程中選準一個角度把文本讀深、讀透,讀出文本的本來面目和文本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藉助“歷史學解讀法”,以作者的生活經歷、世界觀、藝術風格、創作意圖和動機爲解讀出發點,以恢復作者的原意爲解讀目的。

二、初中語文閱讀課文本解讀的有效教學設計策略

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直接決定閱讀課堂教學效果,因爲教學活動和過程要依據教學設計開展,因此必須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將對語文文本的良好解讀融入教學設計中,提升其對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

1 教學設計展示出文本的審美性

語文教學承擔着初中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使命,因此,閱讀教學設計應該凸顯審美性,預設出美的教學環節和過程,培養學生審美的意識和熱情,通過審美性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審美感知,形成良好的審美認知和表達能力,加強審美修養和態度,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在生活中傳播美和實踐美。

2 充分預設,突出閱讀教學的生成性

語文閱讀教學要體現文化的建構和生成,因爲教學過程是個動態的過程,師生都有鮮活的思維和情感,因此教學活動不是僵化固定的,教學設計必須體現這種生成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師要掌握課堂教學的現場生成性規律,能進行充分的教學預設,爲課堂變化與意外問題預留彈性空間,實現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應變方案。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情,對文本進行科學整合,使其更好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同時在文本內容上選好切入點,預設寬鬆的解讀空間,能讓學生進行深入挖掘,實現文本資源的創新和豐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重新構築文本思想內涵,培養自由、創新、具有個性化的文化主體意識和能力。

3 追求個性化設計,促進初中生人格發展

語文閱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師生雙方在閱讀中體驗本文作者的情感,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是實現個性化文本解讀的重要紐帶。教學設計的個性化過程,能凸顯教師的獨特教學魅力和風采。語文教師應該把握本文精髓,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揚長避短,能科學進行解讀和指引,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運用教師的本文解讀體會和教學經驗,充分展示個性色彩,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和感受,讓不同性格、愛好、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思想上的昇華與人格的完善。

4 體現實效性設計,凸顯本文的教育與文學功能

閱讀教學設計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將文本資源進行優化重建,能對文本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同時要注意教學設計問題的梯度性,能分層設計,使不同學習梯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教師不僅要重視文本解讀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能在對文本的文學解讀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文學的嚮往和思考,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文學的熱愛。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文本解讀和設計是有機統一的,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理論和修養,對文本進行獨到、精細、準確的解讀,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將智慧和體驗凝聚成有效教學設計,爲創建良好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做出貢獻。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6

精彩開篇詞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史鐵生。遺憾的是,他從21歲起,就坐在了輪椅上。更讓他痛心的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知道母親嚴重的病情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他曾經在《我與地壇》中說:“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份深深的懷念吧!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命是美麗的,當我們在教室裏快樂地學習、在操場上歡快地遊戲時,或者當我們在山野間奔跑、在田地裏和爸媽一起勞作時,我們無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賜。但是對於因疾病而不能走動的作家史鐵生來說,生命又是那樣的殘酷。然而就在這不幸的境遇中,卻有一個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給了他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此刻,就讓我們跟着史鐵生一起走進那充滿懷念的秋天。(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

——預習與交流

1.給加點的字注音。

癱瘓(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

侍弄(shì)訣別(jué)整宿(xiǔ)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癱瘓:由於神經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訣別:不再相見的分別。

翻來覆去:來回翻身。

3.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原籍河北涿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代表作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絃》《我與地壇》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有英、法、日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三、自學指導

——合作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欣賞。

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讀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二)整體感知

1.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

文章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2.藉助表格,理清文路。

“我”的

情況母親的表現母親

的話“我”的

表現母親的表

現第一次

暴怒

無常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兩條腿。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第二次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

3.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

【交流點撥】

主要體現在四件小事上: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2)母親重病纏身時,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託。

4.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後有什麼改變?

【交流點撥】

“我可活什麼勁兒”(絕望)——“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再生希望)

(三)語言品味

1.品味細節描寫的魅力。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交流點撥】

一系列關於母親的細節、動作描寫都體現了深沉偉大又毫不張揚的母愛: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兒子受折磨;聽動靜是擔心兒子想不開;一切沉寂後再進來眼邊紅紅的,是爲兒子所承受的苦難而痛心;一直沒有勸解是怕說錯話傷及兒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兒子心裏的苦悶,知道要給他一個靜靜地平息暴怒的空間。

(2)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交流點撥】

看似平淡無奇好像多餘之筆的一句話,卻寫出了母親爲了兒子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一顆心全部放在了兒子身上。不能不讓人爲之深深感動。

(3)“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爲什麼“擋”在窗前?

【交流點撥】

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交流點撥】

她爲自己出語不慎引起了兒子的傷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傷。她把兒子的自尊看得比什麼都重,甚至在這一點上比兒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兒子。

2.文中有哪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並理解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交流點撥】

第一處景物描寫: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這裏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突出“我”孤獨、痛苦、無望的心情。第二處景物描寫: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寫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壯、深沉的氛圍,突出了“我”的心理從痛苦、無望轉向明朗、堅強的變化過程。

四、領悟主題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題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交流點撥】

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五、板書設計

六、拓展延伸

1.閱讀下面史鐵生的兩段文字,體會他頑強樂觀的性格特點。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病隙碎筆》

【交流】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2.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交流】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得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能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纔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7

精彩開篇詞

人和世間萬物都屬於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靈的共同家園。正是因爲有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地球才生機勃勃,才風情萬種,才姿態萬千!所以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一切生靈!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狀物散文的特點。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生機勃勃。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實秋的《鳥》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二、自學指導(一)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視(lín) 摶搖(tuán)

鳥囀(zhuàn) 曳着(yè) 斑斕(lán)

豐腴(yú) 穠纖(nóng)(xiān) 倏地(shū)

鳶鷹(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

戟張(jǐ) 襤褸(lán)(lǚ) 窗櫺(líng)

鴟梟(chī)(xiāo)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獨困苦,沒有依靠。

佇立:長時間地站着。

戰慄:竭力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

迷惘: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乾癟:幹而收縮,不豐滿。

3.作者鏈接

梁實秋(1902—1987),原名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於北京。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三、自學指導(二)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給文章劃分結構並概括內容。

【交流點撥】

第一部分(1-2):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第二部分(3-5):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美的形體。第三部分(6-7):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2.輕聲朗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和外形的詞語。

【交流點撥】

清脆、嘹亮、圓潤、和諧;斑斕、玲瓏飽滿、細瘦而不幹癟、豐腴而不臃腫、穠纖合度、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3.以上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麼共同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交流點撥】

都是褒義詞;表示作者對鳥的濃濃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4.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交流點撥】

我愛鳥。

(二)深層探究

1.第5段“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義是什麼?“我”對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麼?

【交流點撥】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雲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徵意蘊。原因: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並不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2.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種鳥?作者對這些鳥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

作者寫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令人喜悅的鳥、豪橫無情的鳥以及令人悲苦的鳥。看到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作者是無比的關注;在四川欣賞到令人喜悅的鳥的聲音、形體,作者對這些鳥是充滿“愛”的;對豪橫無情的鳥,無法幻出詩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鳥時,作者則是充滿同情。

3.前面四節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爲何後面兩節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這兩種矛盾的感情出現在同一篇課文裏是否不太協調?

【交流點撥】

如果說前面四節真實而生動地體現了作者“喜愛着鳥的可愛”的話,那麼後面兩節卻是訴說了作者“悲苦着鳥的悲苦”,同樣反映了作者對鳥的關愛,這種愛比前面四節要顯得更深刻更豐富。

四、板書設計

關注籠中之鳥

我愛鳥 欣賞喜悅之鳥

同情悲苦之鳥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8

xxxx修改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之前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修改爲:(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也就是說:學語文就是學語言用語言。學語言就是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老師不要過度的分析講解課文,而要量力而行。用語言就是訓練學生在課堂上會說會寫。

新課標低段閱讀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目標和內容:

1、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有了目標的依據就有了方向和準繩,在低段閱讀教學中我們教什麼?

列舉:《水鄉歌》第一和第二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嘗試有感情朗讀。(讀文)

2、會讀本課10個生字,認識新偏旁“風字旁”和“衣字旁”,寫好“飄”、“裝”、“蕩”“船”“清”這5個生字。(識字寫字解詞)

3、初讀課文,大體瞭解詩歌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水鄉的秀麗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明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文積累)

2、學會本課8個生字,識記3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習慣)

3、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明理)

從課例可以看出閱讀教學總目標:識字、解詞、讀文、明理、積累、寫字。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備課時教學內容的定位點很重要。第一課時該教什麼?怎麼教?是教學實踐中一直存在的疑惑。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其實第一課時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永正老師就主張一篇課文首要達成的目標就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所以這個初讀環節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是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在校學習要獲得的一種最基本的語文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訓練。

低段教學一般分爲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今天,主要以《水鄉歌》這一課例爲載體,我們一起探討第一課時該教什麼?怎麼教?

明確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高林生老師反覆強調:第一課時,還是應該緊抓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學寫好生字新詞,爲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正是把這當作我們第一課時教學的總體目標。簡單的說,我們的第一課時就是讀好書、寫好字,爲第二課時的教學掃清障礙。如《水鄉歌》目標,重難點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9

課前準備:

1、課件;

2、在黑板上寫好《涼州詞》一詩。

3、印有王之渙詩作的紙張。

課前預熱:

1、同學們,第一次來到你們學校上課就有一種親切感,知道爲什麼嗎?來,請你猜一猜。(陳老師在諸暨讀過三年書,這三年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使我走上了教師這個神聖的崗位。我視諸暨爲第二故鄉,所以來到諸暨,看到你們,感到特別的親切!)

2、今天咱們學的是古詩,誰先來給我們背幾首助助興?指名。

3、能讓陳老師開個頭嗎?看誰能接下去,好嗎?

(1)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琶琵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你發現沒有,這些詩都是反映什麼的?(戰爭)是啊,唐詩中,有很大一部分詩歌是反映邊疆地區自然風光和邊地軍民生活的,這些詩我們稱之爲邊塞詩。(出示課件:邊塞詩)

邊塞,也就是邊疆地區的要塞。如陽關、玉門關等就是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爲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肅、內蒙古一帶。唐朝與周邊外族政權先後發生過許多戰爭,如與吐蕃,東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戰爭,成了唐代邊塞詩反映的內容,許多詩人或從軍邊塞,參與軍幕,或去邊塞(如幽薊一帶)旅行,詩人常常爲戍邊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地知道戰士們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卻而又無可奈何!詩人將種種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於是就有了許多千古絕唱。

教學預設: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涼州詞》,就是這樣一首。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

(課件中的flash陳老師是網上下載的。其中有兩處錯誤,一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渡,課件中加了三點水,二是王之渙的渙,它寫成了提手旁。無法更改,陳老師在這裏說明一下,表示抱歉。)

1、初讀古詩。

師:這首詩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鸛雀樓》的作者――王之渙。王之渙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於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

2、朗讀。

(1)這首詩有兩個子難認,跟老師讀一遍。

(2)誰願意爲大家朗讀這首詩千古絕唱?(指名二位學生讀、然後齊讀)

二、感悟詩意

過渡語: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讓我們先來看前面兩句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黃河遠上白雲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麼讀?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師:讀得不夠,我們彷彿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

2、看一看: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想一想:讀了詩,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4、說一說(描寫黃河的詩):

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嗎?如:

(1)、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入海。(在古代,河特指黃河。)

(2)、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3)、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4)、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也有描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年紀比王之渙要小13歲,我想,他一定是學了王之渙的這首詩,纔有這樣的想象吧。)

5、讀一讀:

師:爲了讀出這句詩的氣勢,我們能夠站起來讀,願意的,請站起來!好,讓我們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二)、一片孤城萬仞山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着,遠遠地好像與白雲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1、釋仞:仞是什麼意思?誰來念一下材料中的內容。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讓學生知道玉門關的大概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

想看看玉門關嗎?出示課件:

玉門關故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現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爲黃膠土築成,面積663平方米,西牆、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必經之路。)

3、落實之一:孤

再讀讀該句,你有什麼感受?

(1)預設: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爲什麼?

孤單單的一座城。(僅僅只是城孤單單嗎?哪裏可以看出戍邊戰士的心情?)

(2)看荒漠圖景,感受玉門關的荒涼與寂寞:

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麼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

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

4、落實之二:片

詩人這裏爲什麼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1)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薄;

(2)在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廣闊背景下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5、回讀該兩句。

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雲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過渡一: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緒滿腹,相思滿懷。何以解憂?唯有羌笛――)

再讀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你較難理解?

1、解詞。這兩句詩理解較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

(1)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羌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遊牧爲生。

(2)何須:有什麼必要。意即沒有必要。度:越過

2、怨楊柳,即埋怨。埋怨楊柳什麼?(不發芽)

3、爲什麼沒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楊柳不發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不到,這裏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如果學生一時難以回答,兩句詩連起來讀一遍)

4、爲什麼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春天早點到來,跟戰士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是久處荒涼,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二是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過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嗎?出示征戍資料:

據《資治通鑑·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爲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於成爲久戍之役,天寶以後,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還者十無二、三是什麼意思?

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麼呢?

①埋怨朝廷。讀出這種埋怨的情感來――

②譴責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嗎?沒用。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

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師:他們盼望着春天早日到來,盼望着朝廷早點讓他們回家,可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戍邊戰士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

在唐代邊塞詩中,有許多描寫戰爭的,陳老師摘錄了一小部分,咱們來看看:

出示課件:誦讀有關描寫戰爭的.詩句。配上相關的解釋。可以輕聲地跟教師老師一起讀。(配哀傷的樂曲)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鬆《已亥歲二首》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塞下曲》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爲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如此殘酷的戰爭,如此荒涼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戰士們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來,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

7、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如果詩歌僅止於此,就沒有多大特色。這首詩之所以成爲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楊柳,在這裏又指《折楊柳》曲子。

師:羌笛何須怨楊柳,其實,楊柳在這裏又有另外一層意思。你想知道嗎?戰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楊柳》曲子。課件出示:折柳送別的習俗。並出示跟楊柳有關的一些詩句。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是常用諧音來寓意。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謂的楊和柳其實是一種植物)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爲流行。折柳便成爲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播放《陽關三疊》)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唐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裏,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託在悽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讀(教師指後兩句詩)

8、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悽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四):兩地親情笛聲傳

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徵人思親人(配悲傷的樂曲):

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麼心裏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說?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麼說?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說說戰士的心裏話。

親人們能聽到他的訴說嗎?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託在悽切的羌笛聲裏,回憶那依依惜別的情景!

2、親人思徵人(配傷感的樂曲):

課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着遠方,會怎樣思念着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着父親的手,又有什麼話想對爸爸說?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對爸爸說些什麼?)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記兒子,孩子相信父親的情景。

(適時穿插: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年輕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傷心欲絕,丈夫卻只能在邊關頻頻回頭望着家鄉而不能回家!

三、結課昇華――擁抱和平。

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出示課件)

(本堂課在諸暨實驗小學和紹興縣實驗小學公開展示,效果非常理想,曾使在場好些師生落淚。其實,對課的鑽研真的很不夠,上的課也少。課上的少,積累就少,課也就更上不好。熟能生巧,我想真應該多上上課。)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0

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哦,香雪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小說折射的時代信息

2.從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

3.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從語言描寫 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

難點: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語言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1課時

一、簡介並導入

這篇小說是發表於《青年文學》1982年第五期,並獲得1982年全國最佳短篇小說獎的小說。作者鐵凝,1957年生,河北趙縣人,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發表中短篇小說60餘篇,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夜路》,中短篇小說集《沒有鈕釦的紅襯衫》《鐵凝小說集》。她以一個女作家的敏銳、細膩的藝術感受力,真摯美好的情致,對生活素材 獨到的'發掘和精巧提取,語言清朗睿智,作品蘊涵深摯,質樸優美。

這篇小說寫的是一羣以香雪爲代 表的山村少女對開進深山的火車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以此折射出受現代文明衝擊的農村蹣跚前進的身影。小說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構思巧妙,表述獨特,語言精美。小說主要通過哪幾個故事情節表現的呢?

二、閱讀分析並說明過渡語

小說主要寫了四個情節:

1.姑娘們對“北京話”的議論;

2.姑娘們與旅客做生意,過渡語是:哦,五彩繽紛的一分鐘,你飽含着臺兒溝姑娘們多少喜怒哀樂

3.香雪渴望有一個鉛筆盒,過渡語是:“也難怪,咱們香雪是學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愛的鉛筆盒,過渡語是:可是,那 誘人的噠噠聲老是在耳邊響個沒完。

三、感知課文,討論把握幾個問題

1 .火車開進深山以前,臺兒溝是個什麼樣子?

臺兒溝人歷來是吃過晚飯就鑽被窩,彷彿是在同一時刻聽到了大山無聲的命令。臺兒溝那一小片石頭房子也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得那樣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着自己的虔誠。這裏的人們質樸純潔,一天只吃兩頓飯,生活貧窮落後,被大山擋着,封閉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樣,與世隔絕,不知道外邊的世界是個什麼樣?

2.開進深山以後,臺兒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臺兒溝以往的寧靜被攪亂了。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飾和容貌後,就朝村口火車經過的地方跑,香 雪總是第一個出門,鳳嬌是第二。起初是觀望議論,後來就做生意換一些髮卡、紗巾之類的裝飾品,再後來想換一個鉛筆盒,最後爲換一個鉛筆盒香雪還登上火車走出了三十里路。發生了有過程的變化。

3.香雪與其他姑娘們的表現有什麼異同?

香雪與其他姑娘們一樣,表現了她們對山外世界裝扮的關注,對美的十分熱烈地嚮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們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因爲香雪是她們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識和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的問題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樣,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的姑娘。文化知識和文化追求使她與別人不同,比別人的追求更高,顯得比別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正是小說着力表現的內容,也是小說折射出來的時代信息之所在。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詩歌。詩人通過描繪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兒童都像花兒一樣美麗,表達了嚮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處的願望。詩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沒有種族歧視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教學時,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美好願望不容易理解,我要在課堂的叫許餓中多注重引導,及時點撥,發現學生思想活動的狀態,更好的突破叫許餓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許多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要領悟學生在結合課文的基礎上紮實的做好積累。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要認的5個生字,學習一個多音字。

2、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詞句的訓練。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美好願望。

4、學習背誦課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六一就要到了,有一些好朋友在一間漂亮的房子裏慶祝節日,看……

課件演示:有一羣不同顏色的眼睛,不同顏色頭髮的孩子在一起聯歡。

猜猜他們從哪裏來?那裏什麼樣?(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自己的聯想。)

課件演示:猜到哪個小朋友,放大頭像並註明來自國家。

2、他們有的來自富有的國家,也有的來自貧窮的國家,但是他們今天都平等的相聚在一起聯歡,是多麼的高興!他們要和你們一起慶祝節日,你們願意嗎?

3、無論他們來自哪裏,他們和你們一樣,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國的花朵。今天,你們歡聚在一起,就是全世界最美的花束。(板書課題)

課件岩石:土中小朋友變成一朵朵花,紮成一束。

4、你能把“最美”的換個詞語,使意思不變?

[設計意圖:從色彩圖示入手,用學生感興趣的鮮明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暗示不同皮膚不同種族的孩子們都是平等的就像最美的花束。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爲學生創造了聯想空間,有助於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進行同義詞的訓練,使學生不斷積累詞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小組內讀文

在小組內解決不認識的字,把新發現告訴小組同學。(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認識新字)

想想最美的花束是什麼?(學生會聯想到課件的演示,找到答案)

2、學生彙報。

課件演示:“冠”字

[設計意圖:學生在組內交流中相互學習,優補差,從而培養學生互助互學的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由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自由讀全文,找找哪節的內容有聯繫。

2、學生彙報自己的閱讀所得。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要初步學會把文章的結構,從這項練習中訓練學生的朗讀,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也能初步把握文章脈絡。]

3、找到你喜歡的地方,先讀一讀,再說一說你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交流喜歡的原因,有利於同學之間相互的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連好習慣,自由表達也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自我組織語言的能力,達到暢所欲言的目的]

4、根據學生彙報不同部分,相應進行課文的理解,並引導讀。

(1)彙報讀第一部分(1、2小節)並說明喜歡的原因。

理解:“?”表達了什麼意思?

這一部分告訴我們什麼?

比喻句:把人們的眼睛比作星星亮晶晶。

訓練:星星——亮晶晶太陽——()()——()

用“…像…一樣…”說一句話。

(2)彙報讀第二部分(3、4小節)並說明喜歡的原因。

理解:花冠用來比喻什麼?

花的顏色有深有淺什麼意思?

“各色各樣的花,開滿可愛的花園”怎樣理解?

課件演示:照樣子:各色各樣——各()各()

試着按課文說一說:你的.(),他的(),不管(),都是()。

背誦指導:記注重點詞語和他們的大致順序背誦會輕鬆一點!

[設計意圖:問題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爲學生逐步理解課文鋪好階梯,培養學生連續思維的能力。]

(3)彙報讀第三部分(5小節)並說明喜歡原因。

理解:比喻句:把孩子比作鮮花和花束。

孩子們是誰?課文中的你我他是誰?

作者爲什麼把這麼多不同顏色眼睛和頭髮的孩子們比作花束?

作者有什麼願望?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理解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自己的認知,不斷的昇華。]

(4)小結:今天,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有着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小朋友團結在一起。你有什麼感受,想說點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把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理解世界上的所有孩子們都是平等的,理解作者美好的願望。培養學生敢於表達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思維擴展

假如在你身邊有這樣的同學或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回怎麼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和道理,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2

1.閱讀《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

2.閱讀《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1.在小故事中感受折射出的大道理、受到薰陶,懷揣夢想,調整心態,走向成功。

2.認識羣文閱讀,以此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興趣。

一、談話導入:

1.誰知道我們國家現任的主席是誰?他提出了一個什麼願景?我們先來讀一則關於“夢想“的小故事。

二、示範閱讀《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

1.自由閱讀。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誰?他有一個什麼夢想?老師怎樣評價?最終結果呢?

2.讀完這篇短文,你想說點什麼?

3.小結:堅持+奮鬥夢想成真!

三、閱讀《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1.要求:閱讀《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然後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幾個小故事再次細細品味,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提要求:交流前,說清楚自己喜歡的是第幾個小故事,題目是什麼,再說喜歡或觸動心靈的理由。

2.交流《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感受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引導:環境對人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之死地而後生”

《五枚金幣》感受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引導:鼓勵的重要,成功需要信心去戰勝困難、挫折

《掃陽光》感受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引導:想起艾青的《太陽的話》“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板門吧,讓我進去,讓我進去,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感受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引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態觀察的結果也迥然不同:第1人:失敗;第2人:變通;第3人:堅強

《自己救自己》感受5:自己救自己。

引導:求人不如求己,不要凡事依賴他人,否則你就是那棵永遠不能成活的“桃花心木” 《讓失去變得可愛》感受6: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引導:對自己毫無用處,爲什麼不能成全別人呢?假如這雙鞋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拾到,那不就有用了嗎?不要總是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也許“失去”也是一種好事呢!

《請不要開錯窗》感受7: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引導:不要總往壞處看,也要看到美好的一面,樂觀面對

《人生的感受》感受8: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引導:既然選擇了就不要怕,便只顧風雨兼程;做了就不要悔,悔也沒用

《司機考試》感受9: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引導:金錢、名譽、地位都不及生命重要,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感受10: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引導:這是一場生死角逐,不過我希望把它看成是學習中的.你追我趕

四、——閱讀勵志書籍《小故事大道理》

1.小結: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道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小故事,往往能折射出大道理,發現人性的光輝、生命的意義以及生活的樂趣。希望今天的閱讀能讓同學們有所啓發,多閱讀,在閱讀中提升閱讀興趣,得到閱讀快樂。

2.同樣十句立志名言送給大家:

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翩翩起舞。

快樂不是因爲得到的多而是因爲計較的少!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

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想要逃避總有藉口,想要成功總有方法!不爲失敗找藉口,要爲成功找出路!

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便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3

本組教材是以真情爲專題安排教學內容的。小說《窮人》讚美了窮苦漁民桑娜與丈夫的美好心靈。《別餓壞了那匹馬》則謳歌了一羣普通的羣衆,特別是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唯一的聽衆》表現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用心靈去傾聽》展現了一位普通的問訊處的工作人員,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們帶來快樂與幸福的事情。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而《同步閱讀》安排的幾篇文章也都是從不同角度讚揚了人間的真情。單元整合、羣文閱讀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能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去幫助別人的風尚。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課文:《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衆》《用心靈去傾聽》。

人教版《同步閱讀》教材:《大冒險》《教師節的康乃馨》《媽媽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

教學重點:

從本單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薰陶情感、發展思維。

分享孩子同步閱讀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爲學生有效同步閱讀奠定基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羣文略讀記錄表。

教學具體環節

一、導入談話:

孩子們,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是一輪暖陽,溫暖我們那顆潮溼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們心頭的不悅;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今天,讓我們一起用畫知識樹的方法一起來感悟這足以溫暖我們每個人心靈的人間真情。(出示課件知識樹和樹幹裏的“情暖人間”幾個字)相信孩子們會用精彩的閱讀展示,讓這棵大樹長出茂盛的枝葉,結出豐碩的果實。

二、主題回顧

在第三單元的四個真情故事中,什麼樣的情感溫暖了你的心?

1.《窮人》:樂於助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善解人意;

2.《唯一的聽衆》:鼓勵成長;《用心靈去傾聽》:用心傾聽。

三、閱讀概覽

1.(過渡):在同步閱讀教材中,也選編了八篇以真情爲主題的文章,我們重點閱讀了四篇《大冒險》《教師節的康乃馨》《媽媽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前幾天,老師已經佈置讓同學們進行了認真的閱讀,並且填寫了《羣文略讀記錄表》。請小組相互交流,看看你們的閱讀體會是不是一樣?可以讀一讀,再討論討論。

2.剛纔老師看了看,同學們填寫得都很認真,說明讀書很用心,下面我們就來彙報一下這四篇文章又是怎樣的人間真情溫暖和感動了我們?

《大冒險》──信守承諾

《教師節的康乃馨》──尊師愛生

《媽媽哭泣的那一天》──母子情深

《爸爸的新鞋》──相親相愛

3.孩子們讀書都非常的認真,也很仔細,我們再來看看這顆知識樹,從這顆感動的樹上,我們看到了“樂於助人、善解人意、鼓勵成長、用心傾聽、信守承諾、尊師愛生、母子情深、相親相愛都是人間真情。

片段分享與精彩賞析:

4.在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動了你的心?請你找出來先給大家讀一讀,再說一說爲什麼讓你感動?我們一起來分享分享,在你讀之前,你應該邀請大家把書翻到哪篇文章的哪個地方,要把它說清楚。

教學預設:

《大冒險》:

“聽小豆豆的語氣,彷彿自己是泰明的姐姐。泰明很擔心地看了看腳手架,又看了看滿頭大汗的小豆豆。這時候,泰明的身上也被汗水溼透了,他擡起頭來看了看大樹。然後下定決心,擡腿向第一級邁去。”

聽了他的朗讀,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你願意再來讀一讀,和大家分享分享嗎?

但是泰明已經非常信任小豆豆,而小豆豆在此刻,也拼命努力着。”

(1)質疑:孩子們聽了他的交流,有什麼問題?

(2)交流:泰明爲什麼會這樣信任小豆豆?

《教師節的康乃馨》:

“中年婦女和小男孩拎着花籃走了。這一籃康乃鑫,對於女教師恐怕是她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了。對於我,也是一生中插得最好的花籃,因爲它在我的心靈中已鑄成一籃真善美的花!”

質疑:女教師收到的花是誰送給她的?這個小男孩什麼地方打動了你?

(討論)什麼樣的花纔是真善美的花?

《媽媽哭泣的那一天》:

“此時此刻,我第一次理解到母親的天性是這樣的敏感,她永遠是我的母親,然而,她同時還是一個人。一個與我一樣會有恐懼、痛苦和失敗的人。我感到了她的苦楚,就像當我在她的懷抱裏尋求慰藉時,她一定曾千百次地感受過我的苦悶一樣。”“由於看見她一時的軟弱,我不僅學會了尊重她的堅強,而且,自身的一些潛在的力量也被激發和挖掘出來。”

感情朗讀

質疑:這段文字帶給你怎樣的震撼?

討論:這篇文章是否讓你學會了更理解和尊重母親?今後你要怎樣對母親?

《爸爸的新鞋》

探究點:我爲什麼沒有買鞋而給爸爸買了雙新鞋?

(引導學生髮現,特別是故事中對爸爸鞋的細節描寫以及“我”前後的思想變化,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和體會)

5.孩子們讀得非常精彩,討論得也很熱烈,你們不但把自己讀文章的感受與我們分享了,而且還把文中的人物又帶到了我們的心裏。讓我們再一次爲故事中的人而感動着,被這人間樸實純真的真情溫暖着。

四、主題拓展

1.今天我們複習了這個單元學習的內容,重點分享了同步閱讀上的四篇文章,通過畫知識樹的方法把情暖人間這個主題呈現了出來,瞧,知識樹現在已經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了,而其實真情無處不在,孩子們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見、聽到或者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怎樣的真情故事,把它分享給我們?(《愛的奉獻》音樂循環播放,直至課堂結束)

2.學生講述真情故事

3.聽了大家講的故事,我們能感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正向我們走來。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情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刻不徜徉在真情的海洋裏,相信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一定對真情有了更深的體會,請孩子們用“真情是什麼?真情是──”來寫一句你感觸最深的話。(學生交流時教師根據學生精彩的回答相機板書,把學生的回答組合成一首小詩)

──師生齊讀詩,課堂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

真情是什麼?

真情是……

真情是什麼?

真情是……

真情是什麼?

真情是……

真情是什麼?

真情是……

板書設計:

真情

真情在身邊

用愛去回報

真情暖人間

語文閱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並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3、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結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重點與難點】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並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2、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結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教師精講(六個考點分兩個課時,選擇題設錯陷阱的規律一個課時)

A、考點類型

考點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文中重要概念”,多指與整體文意密切相關或是文章重點論述的“概念性”詞語,對其能否準確理解直接影響到對文意的把握。歷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題原則是“儘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爲答題的基本材料”,因此,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必須依據文本,絕不能脫離文本。

“理解概念”題規範模板

1.下列關於“××”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2.從原文看,下列對“××”的理解,正確(不正確)的一項是

對於“理解概念”題,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審好題幹

首先,要審準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質特徵還是外部特徵;其次,審準修飾語;再次,要審準判斷的性質,是選出“正確”選項,還是“不正確”選項,是“最準確”,還是“不合文意”。

第2步,選定區間

選定區間即找到題干與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通過與原文相關語句進行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需說明的是,有的題幹或選項只是針對一段(包括一個句子、一個詞)而設,有的選項則是針對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