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爲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繫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引出搭石

1、從課文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自讀課文:

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學習“什麼是搭石”。

3、交流搭石給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導質疑,自主尋美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導學生質疑。

2、默讀2~4自然段,尋找美麗風景。

3、交流所尋風景,相機板書:

整走讓背……過……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1、一行人“走”石圖: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⑴讀通句子,正音。

⑵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繫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小結學法。

⑶學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石圖”的美。

⑷反覆創設真實情境,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⑸變換文字的排列,讀出詩的韻味。

⑹補充作者的生活體驗,配樂情境引讀。

⑺解疑,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⑴指名讀:

正音:伏。

⑵自主練讀,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⑶指導朗讀,運用字理、創設情境、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⑷再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引讀。

  五、激發想象,訓練表達

1、展開想象,試着用“假如,總是,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寫一句話。

2、寫話交流。

3、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六、總結並預告下節課學習內容

【板書設計】

整21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走協調有序理所當然

背……過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緊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導學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指導書寫“暴”。

2、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引導質疑,培養學生讀中質疑的能力。

3、指導朗讀感悟課文,體會搭石上的風景美,人情美。

4、領悟作者留心觀察事物並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感悟課文,體會搭石上的風景美,人情美。

2、領悟作者留心觀察事物,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情景圖)同學們看,這個小山村就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當作者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

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麗的搭石吧。

2、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收穫

1、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本課字詞。(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詞語難不倒大家了)

第一組:俗語譴責懶惰汛期(平翹舌音讀的很準確)

第二組:間隔聯結一行人

你發現了什麼?(這組字中都有多音字)

第三組:山洪暴發清波漾漾理所當然

2、指導“暴”字。(上下結構,下面是個日子,要寫的扁一點,下面有兩部分組成,撇捺要寫的稍微長一點,最下邊是個象水底,水字發生了變形。寫完的同學,自己對照一下課本,看看是否寫正確寫漂亮,寫不規範的同學,課下在練習)

  三、初步感知,尋找美

1、請同學們翻開書本110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想一想什麼是搭石?(聽明白了嗎?開始讀吧)

2、同學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知道什麼是搭石了嗎?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你找的非常準確,讀的也很流暢)板書,搭石簡筆畫,邊畫邊一起說說什麼是搭石。

3、提問: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麼過小溪呢?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課件出示: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

4、“綰”是個生字,什麼意思呢?(明確:捲起)

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綰褲,一句話,人們來來去去都必須——脫鞋綰褲。

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你體會到了什麼?(麻煩)

5、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就會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依靠搭石過小溪了,瞭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什麼是搭石。(生齊讀:進入秋天……)

6、你們都有自己的感受,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也寫了搭石很美,找找看。“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是啊,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不僅僅是過小溪的一種方式,它還構成了家長的一道風景。想不想去欣賞欣賞這道風景呢。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跟隨家鄉的人們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四、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4自然段,一邊讀一邊體會,找找人們走搭石的有關語句?用筆畫下來。

2、生自由讀。

  五、細讀課文,體會美

過渡: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已經走進了大家的心裏。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吧!你都找到了哪些語句?

(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透過這個句子,我們彷彿看見了在瑟瑟的秋風中,一位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平穩,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關聯詞:無論、只要、一定、再、直到、才,正是這些關聯詞,我們更能看出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也正是因爲老人的這一善良之舉,才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3、多麼善良,多麼可親的老人啊!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來感受一下吧!(生齊讀)

(二)你還畫出了哪些句子,請你來。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你們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協調有序)

2、怎樣的動作叫做協調有序呢?

3、這樣吧,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咱們合作着讀一讀。(現在你們走的是什麼?走不好,就要掉進水裏,有沒有信心?)(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多麼美的句子呀!

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不是)

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體會的多好啊!

4、再來看看這個句子,你們還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畫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綽還是這節課的生字呢,課下你查字典了嗎?查字典是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老師課下也查了查字典,想一想,在這個詞語中,綽是第幾種意思?

5、“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閉上眼睛,你放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6、聽你們一描述,我感受到了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這畫面是多麼和諧啊!(板書和諧)再來讀讀這兩個詞。

7、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誰能讀出詩一樣的美,誰來讀?

多麼美的畫面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8、是啊,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2、從這幅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謙讓)

3、這份謙讓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4、那就把這種友好、親切帶進句子裏讀一讀吧。

(四)“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那麼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2、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們再讀讀,讀着讀着,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生自由讀)

3、讀了句子,那個詞語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伏下,總要,理所當然)

4、正是這樣,老人才能輕而易舉地趴在年輕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5、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爲什麼?(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爲什麼?(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也一定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因爲——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別的年輕人伏下身子揹他,因爲——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6、透過這個“伏”字,你們感受到了什麼?(敬老)

7、正是因爲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當成理所當人的事,這更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六、昇華情感,總結美

1、讀到這裏,你覺得這搭石還是普通的石頭嗎?(不是)那它是什麼?

2、這像同學們說的那樣,走在搭石上一心爲他人着想,相互謙讓,尊老敬老的人才是家鄉這道風景最美的風景呀,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3、像作者這樣,通過描寫身邊的小事,讓我們見證了人間真情,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做以小見大。

  七、作業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拿起筆,寫寫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

此課被評爲校級優質課。

  【教學反思】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1、目標明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性較強。

我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調有序”“伏下”以及“無論”等關聯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並通過多種方式地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

2、以“美”爲切入點,創設情境,讀中感悟。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朗讀,如在學習“協調有序”一詞時,我運用想象,讓學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領讀課文,開火車讓學生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讓學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寫的畫面。

3、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通過查閱工具書,給詞語找同義詞和反義詞、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式理解詞語,抓住關鍵詞和關聯詞理解體會句子,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緊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導學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設計特色:以“美”作爲全文的主線,以自讀自悟貫穿課堂始終。引導學生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昇華。

  設計流程:

一、激情導入——感知美

1、點擊課件,伴着輕鬆明快的音樂,眼前出現一幅幅鄉村美景圖。

2、教師配以深情的語言:

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山村,那兒流水潺潺,炊煙裊裊;那兒的人們善良淳樸,互敬互愛。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爲我們帶來了多少方便,多少歡樂。

3、瞧!這放在小溪裏用來幫助人們踩踏過河的石塊就是搭石。板書課題,讀題。

(課堂伊始,一曲明快輕鬆的樂曲縈繞於教室之間,爲整堂課奠定了“和諧”的基調;擡起頭,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整地跨過小溪——簡筆畫擺放在黑板上,不僅喚起學生對“搭石”的感知,也幫助他們理解“搭石”的含義。)

二、初步感知——尋找美

1.這些小小的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睜大雙眼去發現美,欣賞美。

2.細細地讀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到課文中都流淌着怎樣的美呢?

3.說說你彷彿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課件隨機出示相應的畫面:

精心擺放搭石老人調整石塊一行人走搭石

同時過溪,招手禮讓偶遇老人,揹負過溪

學生每尋到一處美,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的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三、品讀體味——欣賞美

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細聽,在書上圈畫你認爲最能體現美的詞句。

2.說說你從課文中感受到怎樣的美,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

重點體會“平整方正”、“按照兩尺左右的間隔”中體現出來的鄉親們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隨機在石頭上板書:善良。

3、指導朗讀。

(例段的指導意在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爲後面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自主學習2、3、4自然段。

美麗的畫面還有很多,你們想不想來欣賞欣賞?

1、學生從2、3、4自然段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以學習小組或個人爲單位欣賞,體會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薦幾種學習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課件:學習小幫手

我想讀一讀課文中的美文。

我想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我想畫一畫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請同學(老師)一起……

我想……

(推薦學習方式,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提供了創新的契機。)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其中,從中發現有創意的學習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評議。

(評議這一環節,意在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討論交流,互相啓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並結合評議將對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感悟落在實處,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5、在交流展示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體會到的美。(個人感受不同,不強求統一的答案。)

隨機在石頭上板書:勤勞、和諧、謙讓、尊老。

6、隨機指導各種形式的朗讀,以求達到品品讀讀、以讀促悟的效果。

(讀書是師生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組織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三)學習中心段。(最後一段)

1、課件再次出示幾幅畫面。思考:爲什麼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齊讀最後一段。

(1)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搭石和鄉親們有什麼聯繫?

引導學生體會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文章最後一句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在學生對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後,再讓學生來理解句子,句子含義就自然出來了。)

四、走向生活——發現美

1、是啊!美無處不在,有看得見的美,看不見的美,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現在對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

2、藝術家羅丹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的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尋找美。)

隨機板書:友善美、團結美、奉獻美、無私美、敬業美……

五、超越文本——傳播美

1.聽故事:《一個承諾》

2、談感受。主要引導學生學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

3、昇華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傘;美是一句風中的問候;美是一個關懷的眼神;美是一片溫暖的陽光……

讓我們將真善美撒播到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因我們而充滿愛。

4、課件播放《愛的奉獻》,在溫情的音樂聲中結束全課。

(“美”作爲全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附:板書說明

該課板書爲一幅風景畫: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整地跨過小溪,每一塊石頭上用不同顏色的筆寫着——善良美、勤勞美、和諧美、謙讓美、尊老美、團結美、奉獻美、敬業美……

《搭石》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搭石》一課,截取了農村生活中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教學《搭石》一課時,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我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爲樂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請學生分別畫出有關語句或段落,並試着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及全班交流,解決疑惑,完善認識,昇華情感。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簡單的事情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爲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隨着我的話音落下,學生思考後各抒己見。

“我是值日生,當我想起擦黑板時,發現不知誰已經把黑板擦乾淨了,這也是美!”

“老師爲了我們,經常忘我地工作,就連中午吃飯的時候也在管我們用餐,這種盡職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學了,我天天給她送作業,給她補課,給她講學校裏發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這種同學間的關心也是美!”

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在教學中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並學習了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惰、穩、俗、衡、序、伏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體會鄉親們像搭石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3、領悟作者細心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像搭石一樣的鄉親們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相親相敬的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美的。

  【教學過程】

一、詩意導入,引出搭石

(一)(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輕音樂起)那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但劉章爺爺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

(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村頭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出示課題),感受那濃濃的鄉情。(看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檢查預習效果。(出示兩組詞語)這篇課文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了,預習效果如何呢?現在老師就來檢查一下

⑴、譴責、懶惰、平衡、伏下(找出譴責的近義詞,懶惰的反義詞)

⑵、多音字:間隔、暴漲、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師: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你們能做到字字讀得響亮嗎?看來大家都很自信,爲了加大難度,老師還有下面兩個要求,

要求: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感興趣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⑵、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3、理清文章脈絡。

同桌合作用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別急,和你的同桌交換一下自己的意見。爭取能用幾個小標題來概括,看看我們班的最佳拍檔是哪兩個?

4、總結梳理板書。

三、研讀搭石,感受重要

1、課文圍繞搭石寫了擺、調、走、讓、過搭石,那到底什麼是搭石呢?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誰能用書上的句子說一說?(指名說,出示句一)你找得很準,注意不要添字,(不讀錯字)你再讀。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怎麼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生: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出示句二)

師:“綰”是個生字,什麼意思呢?

生:捲起來的意思。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

生1:脫鞋綰褲

師: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收工就必須——

生2:脫鞋綰褲

師:人們趕集就必須——

生3:脫鞋綰褲

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4:脫鞋綰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去去都必須——

生齊:脫鞋綰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啊,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覺得總要脫鞋綰褲,家鄉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認爲會很辛苦。

生3:還會很麻煩。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搭石對家鄉的人們太重要了。瞭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讀什麼是搭石。(出示句一)

四、品讀體味——欣賞搭石

1、這麼重要的搭石美嗎,請同學們到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概括描寫搭石的句子(板書: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出示句三)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想不想一塊兒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着劉章爺爺,跟隨着家鄉的人們去走走搭石吧。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開始吧。(生靜靜地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我看到很多語句上都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依順序來交流、交流。

1、一行人“走”搭石圖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課件出示語段)你找的是這幅畫面。(“行”變紅)這是一個多音字,讀什麼?(生有的讀xínɡ,有的讀hánɡ)

師:意見不統一呀,想一想:體育課上,我們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作排成一行。而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ínɡ)人

師:齊讀兩遍。(生讀)

師:這還有幾個生詞呢,誰再讀一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變紅)這樣把,男生先來。

(男生讀一遍)

師:讀準了,來,女生讀。

(女生讀一遍)

我們再看看這兩個句子,你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1、“協調有序”的美。

師:怎樣的動作纔是協調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順序,配合得很好。

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你聯繫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羣中,咱們合作着讀一讀。,(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後面的……前面的……後面的……)

師:(指這組問)你們現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師: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進水裏,有信心嗎?

生:有。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1:擡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2:緊跟上去。

師:(速度漸快)前面的──

生3:擡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4:緊跟上去。

師:(速度再漸快)前面的──

生5:擡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6:緊跟上去。

師: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擡起腳來──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走在搭石上,這邊兩組走前面,這邊兩組走後面。

師:前面的──

生(組1):擡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組2):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2、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體會得好。你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師:“綽”是生字,課前大家查了字典嗎?

生:查了。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這是學習的好習慣。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a、寬;不狹窄;b、寬裕;富裕;c、形容姿態柔美。

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爲是“姿態柔美”的意思。(出示畫面)

師:(生點頭)那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師:體會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來豐富,用心來體會這兩個詞語,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師:你還想來描繪一下,說吧。

生2:我彷彿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

師:聽你這麼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打開手勢)請讀讀這兩個詞語。

生2: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你的朗讀把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大家帶進畫裏呢?

師:(指舉手的生3)你來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畫面。

生3(聲情並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身臨其境吧?

(生點頭。)

師:還有想讀的,全班一齊讀。

(全班讀。)

師:水波在輕輕地盪漾呀,再讀。

(全班再讀。)

3、朗讀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出示)音樂起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樣協調有序

前面的

擡起腳來

後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1)誰來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來,咱們推薦一位同學吧。

(2)引讀: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裏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讀——

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師: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更走出了有序和諧美。

(3)難怪,劉章爺爺讚歎道“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倆人相遇讓搭石圖

師: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句三: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師:找得很準。這裏的讓對方先走僅僅是一次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總會

師: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師:好一個謙讓啊,你讀懂了文字裏含着的美。把我們體會到的謙讓美送到句子中去。讀。

怪不得,人們讚歎“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引讀。

3、背老人“過”搭石圖

那麼“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會帶着問題讀書。這兒有個生字(課件中“伏”字變紅),齊讀三遍。

師:這個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們再讀讀,讀着讀着,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

(生自由地讀幾遍)看看那個詞語在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了?

生1:“理所當然”打動了我,家鄉的人覺得是應該這麼做的。

師:有你的讀書體會,還有其他的嗎?

生2:我覺得“伏”字打動了我。

師:是的,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讀書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伏”,“伏”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彎”的意思。

師:我們再看看這個“伏”字,什麼結構?

生:左右結構

師:(出示字理圖)左邊——

生:一個人

師:右邊——

生:一條犬

師: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徵,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願啊,(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小夥子。

(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

(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

生:不需要

師:爲什麼?

生:因爲我們家鄉的人都習以爲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生:不會

師:爲什麼?

生:因爲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指課件文字)——

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師:因爲(指課件文字)——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揹他

師:因爲——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師:說得多好啊!——敬老。你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書)——

再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引讀.

五、激發想象,訓練表達

師: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着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膽小的孩子來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鄉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孃家的婦女走搭石

師:是的,還有很多的假如……人們總會怎麼做,人們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呢?(放樂)發揮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待會兒咱們再說說。

(生髮揮想像想)

師:咱們來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會用強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過搭石,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的想像真豐富,還用上了文中“假如……總會……”的關聯詞,這真是一道令人難忘的風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鄉人來走搭石,年輕人一定會接過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還會提醒外鄉人“緊走搭石慢過橋”。

師:是的。淳樸的民風已經在你心中播下了種子,這真是一道感人的風景!

生3:假如有殘疾人來走搭石,家鄉的人會脫鞋綰褲,不顧水涼,小心翼翼地扶他過搭石。

師:這真是一道聯結人們美好情感的風景!還有很多的假如……假如……咱們回去寫一寫吧。

師:也許有一天,這裏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會永遠地消失了,但是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美,卻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

2、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擺搭石的相關內容,感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抄寫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5

  教學設想: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我的設計中開出了很大的空間,讓學生品味重點詞句,由淺入深,體會作品蘊含的感情,並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對話,也是爲了語文而教學服務,既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內化了文本語言和文本內涵,可謂一箭雙鵰。爲了促進課堂生成,我簡化教學設計,努力構建板塊教學,有以下一個板塊:

1、知作者,走進搭石,圍繞“搭石”提問

2、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正確

3、初讀反饋,教學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受作者對搭石的感情。

4、研讀課文,走進畫面,尋覓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據板書,感悟許多“理所當然”背後蘊含的美好傳統。

6、回讀課題和詩句,使對鄉親們和家鄉的熱愛與讚美的感情進一步昇華。

每個板塊都留有充足的彈性空間,大部分的內容都努力體現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實現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設計能很大程度上保證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體驗。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拖鞋綰褲、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感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同學們,劉章爺爺的家鄉在一個小山村,那兒流水潺潺,炊煙裊裊;那兒的人們善良淳樸,互敬互愛。最讓劉章爺爺難忘的還是那靜靜地躺在溪水中的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劉章爺爺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書課題。

2、質疑,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師:有這麼多問題,我看出來了,咱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問題?

師:讀書,這可是個好辦法。

(二)整體感知全文。

1.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打開書103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弄明白搭石是什麼?

2、出示詞語:譴責懶惰俗語伏下猛漲平衡平穩綰褲間隔人影綽綽協調有序山洪暴發清波漾漾

學生自由讀、個別學生領讀、全班齊讀。

3.多音字zhǎnɡ漲潮漲價

zhànɡ漲紅紅了臉泡漲

jiàn間隔間斷間接

jiān中間房間

xíng一行人háng銀行

tiáo協調有序diào調動

4.讀句子

(1)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wǎn)褲。

(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5.學生合作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什麼是搭石?人們怎麼走搭石?

(三)理解課文

1.解決“什麼是搭石?”

“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溪……這就是搭石。”

師:簡單地說,搭石就是什麼(用石頭塔成的橋。)

如果沒有搭石,鄉親們以是怎樣過河的呢?用課文的句子詳說說。

隨機理解:汛期、拖鞋綰褲(誰可以上來表演一下呢?)

是啊!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你體會到什麼?

可是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人們過河就必須使用搭石,讓我們再讀什麼是搭石?

過渡:瞭解了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誰能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話來回答。(“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搭石怎麼走?這又是一幅怎樣的風景?

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什麼是俗語?

師:緊走怎麼走?爲什麼要緊走?你能通過朗讀把這和諧的畫面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嗎?先自己試試。

指名讀,小組合作讀,男女合作讀。(前面的……後面的……)

隨機點評,(預設評語:你走得輕快而平穩,真棒。

我能感受到你們小組走得真默契。

你讀得有聲有色,誰能說這不是一道迷人的風景呢?

你的朗讀讓我覺得真是——“緊走搭石慢過橋。”

這樣的腳步聲很有節奏,像——輕快的音樂。這樣的動作步調一致,是那麼——協調有序

後文還有哪句話很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能想象出哪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嗎?(個別讀,全班讀)

師:老師把它變成一首小詩,看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輕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讓我們再一次隨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諧和詩意的美。(課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師:聽着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這好像是一個清早,晨霧還沒有散去,人們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這搭石上,沒有人說話,只有這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也許這是一個黃昏,夕陽灑下了它最後一縷光輝,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回來了,一路歡歌笑語,身體是疲憊的,腳步卻是輕快的“踏踏”,在這一塊塊搭石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鄉民們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們辛勤的勞作和對生活的熱愛。

師:讀到這兒,你最想說什麼?——學生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是啊,“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是呀,搭石,怎樣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搭石一課。

作業:

1、摘抄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思考: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當然,走搭石時,也有“撞車”的時候,請你讀讀下面這一段,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找出來,先有感情地讀好它,再體會體會對這個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二、繼續學文

1.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溫馨的畫面,能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嗎?

(2)好一個謙讓,請男同學一同來感受這份美。

(3)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互相謙讓)的風景。

2.假如遇到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哪些詞特別能打動你,說說你的體會。

(2)理解“理所當然”、“伏”。

(3)透過“理所當然”“伏”看出這裏的人(敬老)。

(4)小結,指導朗讀:

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着山裏人特有的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深深地敲擊着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朗讀感受美。

3.這一排排搭石,每天該有多少人走啊!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我們還會看到哪些溫馨的畫面。

談話,指導想象:

假如——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嗎?請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寫下來。(出示作業紙,輕聲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小小的搭石,演繹着人間的真情,我能試着寫一寫: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碰上趕集的日子……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學……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

小結,回扣中心句:(隨機板書:謙讓敬老見真情)

小練筆。

假如來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傳遞着鄉民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也讓——(齊讀:“這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4.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穩,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2)你感受到這些老人有什麼樣的品質?(無私奉獻)

(3)誰能讀出這種美?指導朗讀。

(4)你們還從哪些詞感受到爲他人着想這種美?

(5)多麼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感謝他們?

(6)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無私奉獻)的風景。

三、總結昇華,讚頌美

1.這美,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併發出由衷的感嘆,讓我們齊讀最後一句。

2.作者讚揚搭石什麼樣的精神。(無私奉獻)

僅僅在讚揚搭石嗎?還讚揚(鄉親們)

讚揚鄉親們什麼樣的美好情感

3.齊讀最後一句,讀出內心的感動。

四、延伸實踐,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師談話: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陽光,它給人以溫暖;真情是盛開的鮮花,它給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點燃生命的希望。同學們,美文《搭石》讓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在我們生活中,美無處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從“搭石”這麼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現在,你認爲什麼是美的?在我們身邊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1、學生暢談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橋、香樟樹、蜜蜂……

3、小結: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4、佈置作業:

小練筆:觀察生活中一種熟悉的小事物,發現它的美,動筆寫一寫。

21、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小小搭石尋常景,

細細擺放爲他人。

協調有序走搭石,

謙讓敬老見真情!

附:板書設計:

  教後反思:

《搭石》這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根據本文特點,我的設計主要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地進行語文訓練,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

生字詞的教學,先讀生字詞的音。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的相關語句加以鞏固。既是對詞語的記憶又是對文本的感知,爲學生下文的學習作鋪墊。最後聯繫上下文的方式來理解課文的一些詞語。

通過自讀、速讀、齊讀、糾正讀,讓每一個學生透透徹徹的把課文讀熟,這樣對課文的理解纔會深入,對文本的把握才能準確到位。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麼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後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和引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語言詞彙的運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讀中感悟”這一環節,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例如: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時,應該讓學生多讀採用不同形式的讀。多讀,反覆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美麗的畫面,在讀中體會詞語運用的精準,在讀中感受句子中的動態美。